導航:首頁 > 髖關節 > 髖關節屈伸

髖關節屈伸

發布時間:2020-09-26 01:15:34

1、參與髖關節屈伸的肌有哪些

屈髖關節的肌肉:髂腰肌,闊筋膜張肌,縫匠肌,股直肌
伸髖關節的肌肉:臀大肌,股二頭肌,半腱肌,半膜肌

2、撿東西是髖關節在做運動么,髖關節的屈,伸,內收,外展,內旋外旋是怎麼回事∏_∏求細致的講解

關於人體關節的5種運動方式:
(1)屈伸:運動環節繞額狀軸(左右方向)在矢狀面(前後方向)內做的運動.一般來說,向前運動為屈,向後運動為伸.但膝關節及其以下關節則相反.
(2)外展、內收:運動環節繞矢狀軸在額狀面做的運動.運動環節末端遠離正中面為外展,向身體正中面靠近為內收.
(3)迴旋:運動環節繞本身的垂直軸在水平面內做的運動.由前向內旋轉為內旋(或旋前),由前向外旋轉為外旋(或旋後).
(4)環轉:運動環節以近側端為支點,繞額狀軸、矢狀軸以及它們之間的中間軸做連續的圓周運動.此運動可描繪成一個圓錐體圖形的運動,故又稱圓錐運動.如上肢在肩關節處做向前或向後的繞環運動.
(5)水平屈伸:運動環節在水平面內繞垂直軸做前後運動,是體育運動中的一種運動形式,生活中少見,如上肢(或下肢)在肩關節(或髖關節)處,外展90度後再向前運動稱水平屈,如向後運動則稱水平伸.

3、髖關節康復訓練

做過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的病人,以下動作應盡量避免,否則您的人工髖關節發生松動的機率會大大提高。
●術後早期禁止"蹺二郎腿",更不要在蹺二郎腿的同時施壓
●禁止坐低矮凳(20cm左右),包括蹲便
●禁止直腿從高處跳落
●避免做劇烈運動
●避免摔倒
●不論平卧位還是行走時盡量不要向外旋轉您的髖關節。
●側卧位時盡量不要向手術側側卧
為了使您輕松愉快地完成訓練,我們為您制定了以下訓練計劃:

術後72小時內
-

1.傷口處放置引流管……
傷口處放置引流管,避免術後血腫的發生,24~72小時後拔除。

2.早期應盡量平卧……
早期應盡量平卧,手術一側腿向外打開30o,膝關節前面和足尖保持向上,雙腿內置入三角枕。避免向手術側翻身。可以側卧後,睡覺時最好在兩腿之間放置一個枕頭。

3.抬高手術一側腿……
抬高手術一側腿,主動屈伸踝關節。有條件者使用下肢靜脈泵促進下肢血液循環。

4.72小時內疼痛將較劇烈……
72小時內疼痛將較劇烈,術後早期疼痛多因手術創傷所致,適當服用鎮靜止痛葯或採用病人自控型止痛泵,減少疼痛刺激,以保證病人較好地休息。

5.術後一般使用抗生素……
術後一般使用抗生素,具體需根據個人情況而定。

6.全身靜脈麻醉的病人術後常規霧化吸入……
全身靜脈麻醉的病人術後常規霧化吸入,鼓勵排痰防止肺部感染。多飲水,多吃粗纖維和多維生素類食物防止便秘。

術後1~3天
-此期訓練以恢復肌肉力量和促進下肢血液流動為目的,防止血栓形成。但暫不活動髖關節。

1.屈伸踝關節
慢慢地將腳尖向上勾起,然後再向遠伸使腳面綳直。每隔5~10分鍾就可以練習數次;手術後立即開始直到您完全康復。

2.轉動踝關節
由內向外轉動您的踝關節;每天3~4次,每次重復5遍。

術後3天~2周
-此期可以開始進行一些卧位髖關節活動,以恢復肌肉力量,逐漸增加髖關節活動度為目的。

1.3~13天使用關節被動活動器(cpm)
術後早期CPM的使用既可以使剛剛更換的人工關節提前進入角色,有效地防止周圍軟組織粘連又可以對於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起到一定的作用。
CPM開始活動度:30o~40o,2次/日,每次30~60分鍾,逐日加10o,達到100o~120o止

2.1屈伸膝關節
每天3~4次,每次重復10遍以下三種練習方式之一:
1) 屈伸膝關節:如圖所示屈曲膝關節使您的腳跟滑向臀部,然後伸直。注意不要使膝關節向兩側擺動。

2.2臀部收縮
每天3~4次,每次重復10遍以下三種練習方式之二:
2) 臀部收縮:平卧位使臀部肌肉綳緊,保持5秒鍾。

2.3外展練習
每天3~4次,每次重復10遍以下三種練習方式之三:
3) 外展練習:平卧位伸直腿盡量向兩側分開,然後收回,注意不要完全並攏。

3.1股四頭肌收縮
綳緊您的大腿前方肌肉(股四頭肌),盡量伸直膝關節,保持5~10秒鍾,每隔10分鍾練習10次或直到您感覺大腿肌肉有點兒疲勞。

3.2股四頭肌收縮
直腿抬高:綳緊您的大腿前方肌肉,盡量伸直膝關節,抬高下肢(距床面10cm)保持5~10秒鍾,慢慢放下。重復練習,您會感覺大腿肌肉有點兒疲勞。

手術2周後
-  此期以恢復正常髖關節活動度和增強肌肉力量為目的。
  如果您的人工髖關節是骨水泥型的,那麼此期您的人工髖關節已經可以負重了,可以逐漸坐起,並開始練習站立和行走。但請您務必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以下康復訓練內容。

1.14~21天起坐,坐床沿,坐椅子。
從椅子上站起時,首先身體要挪到椅子邊緣,把患肢放在前面,讓健側腿承受身體大部分重量,主動進行屈髖屈膝、伸髖伸肢運動,可繼續使用關節被動活動器。

2.22天起醫生雙手平舉扶患者雙手,練習平地步行
22天起醫生雙手平舉扶患者雙手,練習平地步行,每次100~300步,2~3次/日。
走路不在多,而要走正確,同時練習等步上下梯,上樓梯時先邁健腿,下樓梯時先邁患腿。平步時足不要外旋或內旋,不要拖步,跳步,不要跛行,要大膽讓患髖負重。切記避免意外跌倒。一般不用拐杖,以免延晚獨立行走期。第4周起同時練習下蹲,起立和立地踏步。

3.站立練習
手術不久您就可以下床站立。開始的時候您會感覺頭暈,所以您一定要有人在身旁幫助。直到您有足夠的力量站立。進行站立練習時您一定要扶著床旁或牆上的扶手。每天3~4次,每次10遍。

4.站立抬腿練習
雙手握住扶手抬起您的患肢,注意抬腿時膝關節不要超過腰部。每次2~3遍。

5.站立外展練習
注意保持您的下肢伸直位向外抬起,慢慢收回。每次2~3遍。

6.站立後伸練習
將患肢慢慢後伸,注意保持上身直立,每次2~3遍。

4、說明關節的屈伸,外展內收,旋轉三種運動的基本形式

屈伸是運動環節在矢狀面內繞冠狀軸的運動,一般是向前運動為屈,向後運動為伸。

外展內收是運動環節在冠狀面內繞矢狀軸的運動,一般是運動環節的末端遠離身體正中面運動為外展,靠近正中面運動為內收。

旋轉是運動環節在水平面內繞垂直軸的運動,一般是運動環節向前向內旋轉為旋前(內),向後向外旋轉為旋後(外)。



(4)髖關節屈伸擴展資料

人體有幾個主要關節:踝關節、膝關節、髖關節、肩關節、肘關節、腕關節等。

關節有靈活性和穩定性,從下至上基本遵循:踝關節——靈活性,膝關節——穩定性,髖關節——靈活性,腰椎——穩定性,胸椎、肩關節——靈活性的規律。

違反了這樣的規律,關節相應的靈活性和穩定性降低就會造成身體不平衡、臨近關節出現代償,比如髖關節不靈活可能會引起腰椎不穩定。

關節一般由關節面、關節囊和關節腔三部分構成。

(1)關節面:兩個以上相鄰骨的接觸面,一個略凸,叫關節頭,另一個略凹,叫關節窩。關節面上覆蓋著一層光滑的軟骨,可減少運動時的摩擦,軟骨有彈性,還能減緩運動時的震動和沖擊。

(2)關節囊:很堅韌的一種結締組織,把相鄰兩骨牢固地聯系起來。關節囊外層為纖維層,內層為滑膜層,滑膜層可分泌滑液,減少運動時的摩擦。

(3)關節腔:關節軟骨和關節囊圍成的狹窄間隙,正常時只含有少許滑液。

5、國內最好的骨科醫院?我爸出現了關節僵硬,髖關節屈伸不能自由、下蹲比較困難、不能久站等症狀,想問下是

您好 國內最好的骨科醫院:積水潭 北醫三院 261醫院 301醫院 304醫院 等 首先應該要明確症狀是由於什麼疾病引起的 再來對症治療,關節僵硬有可能是骨性關節炎 也就是骨質增生,或者是風濕所引起,髖關節屈伸不自由,下蹲困難,有可能是骨性關節炎,股骨頭壞死,不能久站,則考慮關節炎,骨性關節炎,您應該再提供更多更詳細的情況 比如的父親多大年紀了,這些症狀出現多長時間了,有無卧床休息,平常活動量大不大等。您可以點擊我在線咨詢。

6、髖關節屈伸較差怎麼康復?做些什麼動作好?

一、屈髖不利通常是髂腰肌和臀中肌前部力量減弱,可以負重屈髖(大腿前屈)增加屈髖肌的力量。
二、伸髖不利通常是腘繩肌和臀中肌後部力量減弱或屈髖肌伸展性較差,可以負重伸髖(大腿後伸)增加伸髖肌的力量及後控腿增加屈髖肌的伸展性。。

7、什麼是伸髖力量

伸髖力量是人體四大基礎力量中地位僅次於伸膝力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加之其本身概念,理解較難,訓練動作十分多樣,繁瑣,為了避免一次性內容過多導致理解出現困難問題,所以我們將伸髖力量訓練這一篇分三部分來講解,這樣即好理解,也容易消化。
首先我們要明白伸髖力量,所屈伸的這個髖部在哪裡?在每個人大腿的最上端,有一個又圓又硬的骨頭,在裡面就是所謂的髖關節,我們可以通過一個直觀的圖片來觀察:
明白了髖部在哪裡,那麼屈伸髖部所釋放力量的肌群也就非常好理解了,即臀部肌群,包含臀大肌,臀小肌等,以及股二頭肌肌群,包含股二頭肌,縫匠肌,大收肌群等等。簡單從外觀形態上理解,你可以理解為是你的臀部,大腿後側和*河蟹*共同發力所釋放了伸髖力量。在伸髖力量的釋放中,雖然方式方法各有不同,但是各部位所發力的比例大小沒有什麼非常明顯的差距,一般來講,股二頭肌肌的發力比例在伸髖力量裡面是最大的,臀部肌群其次,大收肌群等發力比例最少。
這樣一介紹,相信不少訓練者已經對於伸髖力量有了一個基礎的了解和認識。還有不明白的應當是針對伸髖力量在實戰中的應用,以及伸髖力量的訓練法方面。伸髖力量的實戰應用這個非常好理解,所有屈伸髖關節的部位幾乎都要用到伸髖力量。比如你在奔跑中,伸髖力量的大小直接決定了你的速度快慢。有很多訓練者認為奔跑時快慢決定比例最大的是伸膝力量,其實這是個不小的誤區。因為如果你要帶動身體奔跑,最需要的是做到髖部的屈伸,而不是膝蓋的屈伸,你可以試試只屈伸膝蓋,而不屈伸髖部,是根本無法前進的,不要說奔跑了。而你屈伸髖部,不屈伸膝蓋,至少能滿足你向前前進,所以伸髖力量的大小對於極限速度的快慢決定是非常大的。在球場上也是如此,只要你在場上處於運動狀態,那麼伸髖力量就一直在釋放。並且,訓練伸髖力量能很好的幫助你感受臀部發力的秘訣,對於讓你成為一個較職業的球手有很好地幫助。

8、髖關節為多軸性關節,能屈伸、收展、旋轉及環轉運動?這些運動由那些肌肉完成?肌肉又由那些神經支配?

髖關節由髖臼和股骨頭組成,和肩關節一樣,能進行任意方向運動,只是幅度比較小而已。特點是頭小臼深並有髖臼唇,穩固性較大;關節囊緊張堅韌,其後下方薄弱;囊周圍韌帶多而強韌,分囊內和囊外兩種,囊內有股骨頭韌帶營養股骨頭,髂股韌帶可限制大腿過伸,恥股韌帶可限制大腿的外展和旋外,坐股韌帶可限制大腿旋內,輪匝帶可限制股骨頭向外脫出。
至於各種運動就要考慮髖肌大腿上的肌肉了1)髖肌前群有髂腰肌,闊筋膜張肌;後群有臀大中小肌,梨狀肌,閉孔內肌,股方肌,閉孔外肌2)大腿肌前群縫匠肌,股四頭肌;內側群有五塊肌恥長股短大(簡寫啦=。=)後群股二頭肌,半腱肌,半膜肌。
至於神經支配一般是不會考這么變態的,Bless~~

與髖關節屈伸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