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髖關節 > 髖關節手術後可以打藍球嗎

髖關節手術後可以打藍球嗎

發布時間:2020-09-20 15:54:04

1、跟腱斷裂手術後會留下後遺症嗎?需要多久可以恢復?可以再打籃球嗎?

跟腱斷裂手術後一般是不會有後遺症的。正常的話6周拆線,9周後可以脫離拐杖走路,正常走路要到3個月後,一般需要至少一整年的時間才能夠康復。如跟腱不癒合,不適合打籃球了。
提供點術後跟腱修復的康復計劃:
0-2周:
短腿支具固定,踝關節在中立位
在可耐受的情況下應用拐杖部分負重
冰敷+-局部加壓/脈沖磁療
在膝屈曲並有足踝保護下進行主動跖屈、內翻、外翻
抗阻股四頭肌、臀肌、髖關節外展訓練

3周:
短腿支具固定,踝關節在中立位
應用拐杖漸進部分負重行走
主動+輔助踝關節跖屈/足內翻、足外翻訓練(+-平衡板訓練)
在踝關節中立位加速足踝小關節運動(跗骨間、距下、脛距關節)
抗阻股四頭肌、臀肌、髖關節外展訓練

4周:
主動踝關節背伸訓練
應用橡皮彈力繩進行抗阻主動跖屈、內翻、外翻
部分負重步態訓練-等速運動低阻力訓練(>30度/秒)
高坐低阻力足跟康復踏車訓練

5周:
去除足踝支具,部分患者可以到室外訓練
雙腿提踵訓練
部分負重步態訓練-等速運動中等阻力訓練(20-30度/秒)
低座足跟康復踏車訓練
打水漂(Crawl swimming)訓練(恢復時應有人保護)

6周:
所有患者去除支具在室外平坦地面進行行走訓練
坐位常規跟腱延展訓練
低阻力(被動)旋轉肌力訓練(內翻抗阻、外翻抗阻)兩組
單腿平衡訓練(健側---患側逐漸過渡)
行走步態分析

8周:
在足踝保護下微蹲(跟腱在疼痛可耐受的前提下進行延展)
中等阻力(被動)旋轉肌力訓練(內翻抗阻、外翻抗阻)三組
坐位膝屈曲時足趾高抬訓練(高阻力比目魚肌訓練)
坐位膝伸直時足趾高抬訓練(高阻力腓腸肌訓練)
在平衡杠支撐身體重量,強化自主步態訓練
站立位進行提踵訓練+-肌電刺激
跑台下進行步態再教育
用前足進行康復踏車訓練(15分鍾左右)
平衡訓練(平衡板)

12周:
站立位小腿三頭肌延展訓練
站立位提踵抗阻訓練(足趾著地,必要時可加肌電刺激)
前足康復踏車耐力訓練(30分鍾左右)
進行抬足、落地步態訓練,每步間隔12英寸,進行向心和離心控制
正向上坡行走、反向下坡行走
蹦床平衡訓練

16周:
靈活性訓練
跑步運動程序開啟
多點等長訓練

6個月
雙下肢對比
等速運動測試
步態分析研究
單腿提踵持續30秒

再次提醒:除了術後時間上的考慮外,康復進程尚可因一些並發症以及嚴重疼痛等情況進行調整甚至延遲。

2、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後能做運動嗎?

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後,有的患者不注意新關節的保護,認為換了關節就高枕無憂了;有的患者則對新關節過度關注,做什麼都小心翼翼。那麼,人工髖關節術後,到底什麼樣的的運動、飲食才「適度」,我們來聊聊。

1.術後六周之內不建議做下蹲以及穿鞋、穿襪等動作;手術六周後,穿鞋、穿襪、散步和慢跑步、游泳等行為都可以進行。如果有些患者不放心,認為術後六周太早,也可以推遲到三個月後;

2.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後,並不是完全不能「蹺二郎腿」、盤腿。只是這些行為需要等到術後三個月,患者恢復得不錯以後才能做。如果在術後六周內做「蹺二郎腿」、盤腿等動作,很有可能會導致髖關節脫位,十分危險;

3.術後患者不宜長時間坐著,因為久坐對於髖關節、腰椎等都是一個考驗。一般來說,這個「長時間」是指超過30~40分鍾。也就是說,建議患者坐30~40分鍾,就站立行走一段時間;

4.術後患者上下樓梯時需要注意「好上壞下」,即上樓時健側的腿先上,下樓時手術一側的腿先下。此外,在術後三個月之內,患者上下樓梯要盡量扶著扶手。因為一方面剛做完髖關節置換,關節不一定十分穩固;另一方面,患者術後可能因為肌肉無力而發生摔倒。但手術三個月以後,如果通過側抬腿鍛煉,患者已經恢復得比較好了,就不需要再如此小心;

5.如果因為飲酒造成股骨頭壞死,進而需要髖關節置換,這類患者即使換了新關節,仍然建議戒酒或者減少飲酒。因為術後繼續飲酒有可能導致對側(好的一側)股骨頭壞死,同時也有可能對肝腎造成損害;

6.人工髖關節置換後在飲食上並沒有太多注意事項,沒有必要因為手術而忌口。

3、跟腱斷裂手術後會留下後遺症嗎?需要多久可以恢復?可以再打籃球嗎?

跟腱斷裂手術後一般是不會有後遺症的。正常的話6周拆線,9周後可以脫離拐杖走路,正常走路要到3個月後,一般需要至少一整年的時間才能夠康復。如跟腱不癒合,不適合打籃球了。 提供點術後跟腱修復的康復計劃: 0-2周: 短腿支具固定,踝關節在中立位 在可耐受的情況下應用拐杖部分負重 冰敷+-局部加壓/脈沖磁療 在膝屈曲並有足踝保護下進行主動跖屈、內翻、外翻 抗阻股四頭肌、臀肌、髖關節外展訓練 3周: 短腿支具固定,踝關節在中立位 應用拐杖漸進部分負重行走 主動+輔助踝關節跖屈/足內翻、足外翻訓練(+-平衡板訓練) 在踝關節中立位加速足踝小關節運動(跗骨間、距下、脛距關節) 抗阻股四頭肌、臀肌、髖關節外展訓練 4周: 主動踝關節背伸訓練 應用橡皮彈力繩進行抗阻主動跖屈、內翻、外翻 部分負重步態訓練-等速運動低阻力訓練(>30度/秒) 高坐低阻力足跟康復踏車訓練 5周: 去除足踝支具,部分患者可以到室外訓練 雙腿提踵訓練 部分負重步態訓練-等速運動中等阻力訓練(20-30度/秒) 低座足跟康復踏車訓練 打水漂(Crawl swimming)訓練(恢復時應有人保護) 6周: 所有患者去除支具在室外平坦地面進行行走訓練 坐位常規跟腱延展訓練 低阻力(被動)旋轉肌力訓練(內翻抗阻、外翻抗阻)兩組 單腿平衡訓練(健側---患側逐漸過渡) 行走步態分析 8周: 在足踝保護下微蹲(跟腱在疼痛可耐受的前提下進行延展) 中等阻力(被動)旋轉肌力訓練(內翻抗阻、外翻抗阻)三組 坐位膝屈曲時足趾高抬訓練(高阻力比目魚肌訓練) 坐位膝伸直時足趾高抬訓練(高阻力腓腸肌訓練) 在平衡杠支撐身體重量,強化自主步態訓練 站立位進行提踵訓練+-肌電刺激 跑台下進行步態再教育 用前足進行康復踏車訓練(15分鍾左右) 平衡訓練(平衡板) 12周: 站立位小腿三頭肌延展訓練 站立位提踵抗阻訓練(足趾著地,必要時可加肌電刺激) 前足康復踏車耐力訓練(30分鍾左右) 進行抬足、落地步態訓練,每步間隔12英寸,進行向心和離心控制 正向上坡行走、反向下坡行走 蹦床平衡訓練 16周: 靈活性訓練 跑步運動程序開啟 多點等長訓練 6個月 雙下肢對比 等速運動測試 步態分析研究 單腿提踵持續30秒 再次提醒:除了術後時間上的考慮外,康復進程尚可因一些並發症以及嚴重疼痛等情況進行調整甚至延遲。

4、髖關節置換手術的缺點是什麼

股骨頭壞死是嚴重影響髖關節活動的疾病,嚴重的會造成患者無法行走,只能卧床休息。一些患者因為股骨頭發生塌陷,在醫生的建議下往往會選擇進行髖關節置換手術,以為這樣就可以一勞永逸了。真的是這樣嗎?新浪中醫股骨頭壞死頻道的專家指出,隨著醫學的不斷發展,髖關節置換手術的缺點也不斷的在暴露出來:一,髖關節手術使用人造關節代替壞死的股骨頭,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症狀,但是髖關節置換術並不是治療股骨頭壞死的最佳方法,且由於人工關節減震功能不良,手術之後避免在不平滑不平整路面行走,不能每天行走的距離過遠、更不能負重行走、進行體力勞動、跳舞,以免假體提前下沉,出現髖關節疼痛症狀。二,手術後活動受限的症狀的症狀也是不能完全解除的,患者做一些簡單的活動還可以,但是能進行過多的活動,過多的活動如爬樓梯、跑步、登山等運動會使假體的使用年限減少、假體的松動,因為人造關節沒有自行修復功能。如果置換手術後不久就出現了假體松動的情況,導致了置換術的失敗,不得不再進行第二次手術,甚至第三次的手術。三,髖關節置換手術還有可能引發其他並發症,留下後遺症等,有的患者會發生感染,需延長治療時間,治療十分困難,甚至不得不將人造關節拔除,待感染被控制後再進行關節再置換,而再置換的感染率遠遠高於第一次的手術。而在手術中也可能會造成其他部位骨質的損傷,導致術後住院時間長等缺點。通過以上詳細介紹,大家對髖關節置換手術的缺點應該有了比較明確的認識了吧。在此提醒廣大患者,除非股骨頭塌陷非常嚴重,其他股骨頭壞死治療方法沒有療效的情況下,方可考慮髖關節置換手術。

5、髖關節盂唇修復手術後應注意些什麼

你好!術後注意事項:1.手術後應盡量穿低跟的軟底鞋,適當散步,郊遊和室內工作,而不應過多爬山、上下樓、跑步以及其它劇烈運動,最好採用很少增加關節負荷的運動,如游泳、原地單車等。2.避免患肢與健肢交叉腿(盤腿、翹二郎腿等),避免患髖屈曲超過90°。避免患髖處於內收、內旋、半屈位。避免在髖關節內收、內旋時從坐位站起的動作。3.術後3月內盡量仰卧,如果需要側卧,則首選向患側翻身或側卧。4.注意合理營養,但需控制體重,戒煙戒酒,定期復查。

6、做過髖關節手術後能不能做磁共振

那要看有沒有手術時候有沒有加鋼板,鋼釘或者其他鐵磁性植入,如果沒有就可以。

7、狗狗做了髖關節切除術後應該注意什麼

術後最重要的是恢復,切忌劇烈運動,再就是術後消炎及營養品的補充。關節康對髖關節發育不良有治療效果,特別適合手術後使用。它能補充狗狗關節軟骨、韌帶、滑液形成所需營養基質,加速關節軟骨細胞的再生與修復,有消炎、止疼的功效。

與髖關節手術後可以打藍球嗎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