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麼情況下應進行髖關節置換手術
髖關節置換對於嚴重的髖關節炎是科學手段。如果患有髖關節炎並且保守治療無效,就將需要進行全髖關節置換術
2、全髖關節置換術適用於二十多歲的患者嗎
具體是要根據每個患者的情況來定,
②全髖關節置換:全髖關節置換手術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外科進展之一。該方法為塌陷後最有效的療法,其適應證范圍寬,效果好,已經成為股骨頭壞死晚期治療的金標准。
1)年齡界限:以往考慮到材料的耐磨性,多用於50歲以上人群,但隨著材料的改進,如金屬對金屬、金屬對陶瓷、陶瓷對陶瓷摩擦界面的假體的出現,目前已經沒有年齡限制,即使20歲都可以考慮關節置換手術(但必須是大的醫學中心,採用上述改進假體),目前已有使用40年的報道。
2)「年輕人不能做此手術」這是一個誤導,是以前的觀點,現在的金屬對金屬、金屬對陶瓷、陶瓷對陶瓷摩擦界面的假體一般都能使用20-30年以上,過了這個時間,大多數都還可以用。
3、髖關節無力兩年多了,醫生說實在不行就只能做置換手術,我不想手術,誰能幫幫我?
我覺得這個就是沒有人能幫你,這個要麼就是你要聽從醫生的意見去做一些康復訓練,要麼呢,我覺得你就應該去就是說,可你不想手
術,如果非要是說你還必須得手術,因為醫生他是經驗豐富的,他的臨床經驗是特別豐富的,所以說你應該相信醫生,相信科學,shut up.
4、什麼情況下需要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術
人工關節置換術已成為治療嚴重關節疾患的首選方法,並在很多國家得到廣泛應用,目前全世界每年進行的人工關節置換手術約180萬-200萬例。受多種因素限制,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工關節置換手術病例正在不斷增加。據估計今後將以每年約15%-20%的速率增長,可達10萬例/年。但是人工關節置換術在骨科領域屬於高級別手術,要求手術醫生對關節的生理、解剖、病理以及相關疾病有深刻的理解和認識,對人工關節的材料學、力學、設計理念和操作器械掌握熟練,同時還要具有高超的手術技巧。對於一名醫生來說,需要10年以上的骨科和關節外科臨床培養和學習,才能夠很好的完成人工關節置換手術。而目前我國由於各種原因所限,關節外科醫師的培訓尚不完善,不可隨意開展關節置換術。
對於患者來說,首先想要了解的是是否需要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我們總結具體的情況包括:1.
股骨頭缺血性(無菌性)壞死2.
先天性髖關節發育不良(脫位)或由於兒童時期各種原因造成的髖關節發育畸形3.
髖關節退行性變(骨關節炎、骨質增生)4.
創傷骨折:髖臼或股骨頭粉碎性骨折
老年人股骨頸骨折、粗隆間骨折5.
感染性疾病:化膿性關節炎、髖關節結核等,需要感染控制,病灶穩定後再進行置換6.
髖關節類風濕性關節炎7.
強直性脊椎炎患者累及髖關節8.
滑膜性疾病:滑膜軟骨瘤病、色素沉著絨毛結節性滑膜炎9.
腫瘤:髖關節骨腫瘤及周圍的腫瘤侵犯髖關節
過去認為年輕患者不應進行關節置換術,但隨著人工關節材料、設計理念、手術技術的飛速發展,年齡已不再是衡量手術與否的嚴格標准。總的來說,如果你想獲得一個
無痛、有功能和穩定的髖關節
,而且符合這些條件:①發育成熟,②髖關節疾病發展到了比較嚴重的程度,③疼痛或功能障礙影響生活和工作,④沒有其他更好的治療方法,都可以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術。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九人民醫院骨科是集臨床、科研與教學為一體的、在國內外享有較高聲望的上海市關節外科臨床醫學中心,先後入選上海市醫學領先學科(關節外科)、上海市教委重點學科、國家211工程重點學科建設計劃。為碩士、博士學位予點和博士後流動站。學科附設上海交通大學骨與關節研究中心、上海交大醫學內植物工程合研究所、關節鏡培訓中心、成份組織庫及《醫用生物力學》雜志編輯部等。科主任朱振安教授
5、髖關節置換手術的缺點是什麼
股骨頭壞死是嚴重影響髖關節活動的疾病,嚴重的會造成患者無法行走,只能卧床休息。一些患者因為股骨頭發生塌陷,在醫生的建議下往往會選擇進行髖關節置換手術,以為這樣就可以一勞永逸了。真的是這樣嗎?新浪中醫股骨頭壞死頻道的專家指出,隨著醫學的不斷發展,髖關節置換手術的缺點也不斷的在暴露出來:一,髖關節手術使用人造關節代替壞死的股骨頭,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症狀,但是髖關節置換術並不是治療股骨頭壞死的最佳方法,且由於人工關節減震功能不良,手術之後避免在不平滑不平整路面行走,不能每天行走的距離過遠、更不能負重行走、進行體力勞動、跳舞,以免假體提前下沉,出現髖關節疼痛症狀。二,手術後活動受限的症狀的症狀也是不能完全解除的,患者做一些簡單的活動還可以,但是能進行過多的活動,過多的活動如爬樓梯、跑步、登山等運動會使假體的使用年限減少、假體的松動,因為人造關節沒有自行修復功能。如果置換手術後不久就出現了假體松動的情況,導致了置換術的失敗,不得不再進行第二次手術,甚至第三次的手術。三,髖關節置換手術還有可能引發其他並發症,留下後遺症等,有的患者會發生感染,需延長治療時間,治療十分困難,甚至不得不將人造關節拔除,待感染被控制後再進行關節再置換,而再置換的感染率遠遠高於第一次的手術。而在手術中也可能會造成其他部位骨質的損傷,導致術後住院時間長等缺點。通過以上詳細介紹,大家對髖關節置換手術的缺點應該有了比較明確的認識了吧。在此提醒廣大患者,除非股骨頭塌陷非常嚴重,其他股骨頭壞死治療方法沒有療效的情況下,方可考慮髖關節置換手術。
6、髖關節置換術的問題。
髖關節的壽命標准理論上是三十年以上,目前髖關節置換術已經是比較成熟的手術,根據文獻報道,無論是國內還是歐美,,一般術後隨訪15年置換成功率在95%以上。
這也取決於手術條件和醫生的水平,和適應症的選擇。
先髖發育不良,是髖關節置換的適應症。由於老人家年紀大,估計醫生會選擇骨水泥假體。
另外術後的護理也是非常重要的,減少活動量,不做活動范圍超大,如下蹲,跪坐等。注意避免摔跤。
總體來說,髖關節置換術是一個較大的,但是比較常規的手術,過分的擔心是沒有必要的。
對於改善患者生活,避免疼痛,髖關節置換是較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