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兒是否為髖關節發育不良
根據
髖關節
B超檢查描述,你孩子的髖關節是屬於正常的,不必擔心。
至於雙
下肢
外展
問題,是這樣的:雙下肢外展檢查是早期發現發育性髖關節異常的主要方法,尤其是在
超聲波
檢查方法尚未引入之前,通常,剛出生的
新生兒
雙下肢外展一般都能觸碰到
床面
(即180度),但不是100%,個別
關節
相對緊張(不是病)的孩子,外展是可以達不到180度,但外展的角度
兩側
一定是對稱的。已經有研究表明,罹患發育性髖關節異常的
嬰兒
,可以出現外展達不到180度,但達不到180度,並不都是發育性髖關節異常。
6個月以下的嬰兒,髖關節檢查的最好方法就是超聲波,X線不僅有射線損傷,而且小於6個月的嬰兒,由於髖關節
軟骨
成分
居多,X線攝片的
判斷力
很低。讓你去拍X片的
醫師
,一定不是
小兒骨科
醫師,知識乏了。
2、發育性髖關節發育不良的檢查
1.體格檢查
出生早期查體可以有歐土蘭尼(Ortolani)征和巴羅(Barlow)征陽性。Ortolani征是將髖關節外展、大粗隆上抬,股骨頭復位回髖臼過程中產生彈響和復位感。Barlow征是一種刺激性檢查,即在髖關節屈曲和內收位觸摸著股骨頭向外通過髖臼的嵴、部分或完全脫出髖臼的過程。Ortolani征陽性可以確診髖關節脫位,而Barlow征陽性只是提示髖關節不穩定。晚期有髖關節外展受限,肢體不等長。
2.超聲檢查
超聲檢查有多種方法,應用最廣泛的是Graf方法。Graf方法是通過測量α角和β角,它們分別代表骨性髖臼的角度和軟骨部分的角度。根據不同的指標,髖關節被分成四型,和數個亞型。超聲檢查主要用於6個月以內嬰兒。
(1)優點 ①特異性和敏感性高,均大於90%,假陰性少;②對脫位、半脫位和髖臼發育不良都可以診斷;③可對DDH的治療進行動態觀察;④沒有放射損害。
(2)缺點 結果差異大,對檢查者要求高。
超聲檢查
3.X檢查
更適合6個月以上者,不建議對3個月以內者進行X線檢查。拍攝髖關節正位片要求患兒安靜,下肢與肩同寬,腳尖向內旋轉20°左右。DDH患兒的X線表現有髖臼指數增大、沈通氏線中斷、正常股骨頭骨化中心不位於由Hilgenreiner和Perkins線所構成方格的內下1/4象限內。髖臼指數隨年齡的增大而變小,2歲時應該在24°以內。小於8歲兒童,髖臼指數是測量髖臼發育的可靠指標。當患兒大於5歲,測量CE角的價值大,在成人患者,則是最有用的指標之一。當Y形軟骨閉合後,Sharp髖臼角也是測量髖臼發育不良的有用指標。
正常髖關節
雙側髖關節脫位
4. 磁共振成像(MRI)檢查
用於顯示閉合復位或切開復位後股骨頭與髖臼之間的對應關系,對軟骨和關節盂唇都可以顯示,缺點是費用高,患兒需要鎮靜。
5. 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CT)檢查
對於大齡兒童CT的三維重建比較有價值,CT的橫斷掃描有利於觀察髖關節是否復位。
三維CT顯示左側髖關節脫位
3、請您看看我女兒是否是髖關節發育不良
查,分別如下:1.出生後74天:在天津婦幼保健中心,常規篩查超聲檢查:左側a角64度,b角61度,右側a角62度,b角64度,雙側髂骨外緣平直、清晰,髖臼骨頂平滑、呈凹線性,骨性突起缺失,可見髖臼上角與下角,軟骨頂回聲未見明顯增強,軟骨盂唇伸展自然、尚充分,可覆蓋股骨頭;雙側股骨頭位於髖臼窩內,未見骨化中心。超聲提示:雙側髖關節發育延遲,復查2.出生後3個月,在天津婦幼保健中心,復查超聲檢查:左側a角65度,b角60度,右側a角69度,b角57度,雙側髂骨外緣平直、清晰,髖臼骨頂平滑、呈凹線性,骨性突起圓鈍,軟骨頂回聲未見明顯增強,軟骨盂唇伸展自然、尚充分,可覆蓋股骨頭;雙側股骨頭位於髖臼窩內,未見骨化中心。超聲提示:髖關節復查較前稍好轉,建議復查3.出生後5個月,在天津婦幼保健中心,復查超聲檢查:患兒較胖,圖像顯示欠清左側a角66度,b角55度,右側a角65度,b角55度,雙側髂骨外緣平直、清晰,髖臼骨頂平滑、呈凹線性,骨性突起稍鈍,軟骨頂呈均勻的低回聲,軟骨盂唇伸展自然、尚充分,可覆蓋股骨頭;雙側股骨頭位於髖臼窩內,未見骨化中心。超聲提示:雙側髖關節發育未見明顯異常,隨診,患兒較胖,圖像顯示欠清,建議復查X線4.出生後5個月,在天津兒童醫院,復查X線照片上傳結論是,雙側髖關節發育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