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工髖關節置換材料是陶瓷最好嗎
陶瓷的話是做的生物型髖關節置換,價格較貴,恢復時間較長,適合人群中青年,因為需要患者自身骨頭長起來,翻修時容易,生物型的話醫院都是用國外的,質量上是不錯的
你說的鈦合金的話應該是骨水泥型,價格較便宜,恢復時間較短,病人就可恢復基本行走,適合人群中老年,但翻修時復雜麻煩。
你要知道這個手術,做的再好也就是10幾年,之後肯定是要翻修的,翻修時價格更貴更麻煩。不過病人已經63了,做的好的話應該就終身了。骨水泥型的話國內的產品就行,價格也便宜。
所以你要考慮好,二者權衡吧
2、使用四代陶對陶人工關節做雙側全髖關節置換術非劇烈運動情況下可以管多少年?不要理論年限,要實際年限.
如果不出現脫位,松動的情況陶瓷對陶瓷界面用上50年一點問題都沒有。
但人工關節還包括髖臼假體,股骨柄等部分。
一般骨水泥假體20年是沒問題的,非骨水泥假體如果有良好的骨生長也可以用到20-30年。
3、半髖關節置換術
頭下型骨折骨折不癒合以及股骨頭壞死的幾率比較大,所以我國骨科界的共識是:<65歲,股骨頸骨折,推薦做內固定治療;而>65歲,一般建議做關節置換手術,可以選擇半髖(就是股骨頭置換)或者全髖置換,手術的效果一般全髖比半髖好,如果病人的身體條件允許,是建議做全髖關節置換的,當然,全髖關節置換的技術要求要比半髖高許多;
而做內固定手術(空心釘固定),不是不行,只是出現股骨頭壞死的幾率要大很多,要有接受失敗的心理准備;
至於人工關節的費用,不同的關節費用價格差別很大,地區差別也比較大,同一款關節假體差別1萬元以內很正常,但是對於66歲的老人來說,普通的進口關節足夠(關節費用一般在2.5-3萬左右),當然,如果醫生的技術成熟,你家人又不缺錢,那麼可以選擇陶瓷-陶瓷關節(關節費用在5.5萬左右),這個是目前初次全髖置換最好的關節,但對醫生的技術要求較高。
如果對答案滿意,請點擊「選擇滿意回答」
4、髖關節置換手術的缺點是什麼
股骨頭壞死是嚴重影響髖關節活動的疾病,嚴重的會造成患者無法行走,只能卧床休息。一些患者因為股骨頭發生塌陷,在醫生的建議下往往會選擇進行髖關節置換手術,以為這樣就可以一勞永逸了。真的是這樣嗎?新浪中醫股骨頭壞死頻道的專家指出,隨著醫學的不斷發展,髖關節置換手術的缺點也不斷的在暴露出來:一,髖關節手術使用人造關節代替壞死的股骨頭,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症狀,但是髖關節置換術並不是治療股骨頭壞死的最佳方法,且由於人工關節減震功能不良,手術之後避免在不平滑不平整路面行走,不能每天行走的距離過遠、更不能負重行走、進行體力勞動、跳舞,以免假體提前下沉,出現髖關節疼痛症狀。二,手術後活動受限的症狀的症狀也是不能完全解除的,患者做一些簡單的活動還可以,但是能進行過多的活動,過多的活動如爬樓梯、跑步、登山等運動會使假體的使用年限減少、假體的松動,因為人造關節沒有自行修復功能。如果置換手術後不久就出現了假體松動的情況,導致了置換術的失敗,不得不再進行第二次手術,甚至第三次的手術。三,髖關節置換手術還有可能引發其他並發症,留下後遺症等,有的患者會發生感染,需延長治療時間,治療十分困難,甚至不得不將人造關節拔除,待感染被控制後再進行關節再置換,而再置換的感染率遠遠高於第一次的手術。而在手術中也可能會造成其他部位骨質的損傷,導致術後住院時間長等缺點。通過以上詳細介紹,大家對髖關節置換手術的缺點應該有了比較明確的認識了吧。在此提醒廣大患者,除非股骨頭塌陷非常嚴重,其他股骨頭壞死治療方法沒有療效的情況下,方可考慮髖關節置換手術。
5、髖關節置換陶對陶和陶對聚乙烯什麼區別
磨損區別:
髖關節置換陶對陶極大地減少了磨損顆粒,陶瓷是所有材料中最耐磨的材料之一,磨損很小,因此產生的微粒就少。
髖關節置換陶對聚乙烯,對聚乙烯的磨損程度較大,產生較大的磨削。
骨溶解區別:
髖關節置換陶對陶造成骨溶解較少。
髖關節置換陶對聚乙烯造成骨溶解較大。
機體反應區別:
髖關節置換陶對陶產生的微小顆粒,引起機體反應很輕。
髖關節置換陶對聚乙烯形成的微小聚乙烯顆粒,會引發人體免疫反應。
(5)置換髖關節半陶擴展資料:
人工髖關節原理:
人工髖關節假體仿照人體髖關節的結構,將假體柄部插入股骨髓腔內,利用頭部與關節臼或假體金屬杯形成旋轉,實現股骨的曲伸和運動。
假體柄分別採用鈦合金、鈷鉻鉬合金、超低碳不銹鋼材料製造,髖臼採用無毒超高分子聚乙烯製造,金屬球頭採用鈦合金(與鈦合金、鈷鉻鉬合金股骨頭柄配合)和超低碳不銹鋼材料製造。
結構
1、臼杯:通常是用鈦合金或鈷鉻鉬合金製造,植入骨盆腔的髖臼內。
2、襯墊:包括有聚乙烯、陶瓷、金屬等,以作為關節的介面。
3、球頭:接合在股骨柄上,和襯墊做關節介面來活動。一般用陶瓷或金屬材料製成。
6、請問,全髖和半髖有什麼區別嗎?
"半髖關節置換」嚴格上稱為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只要更換股骨頭就可以了。全髖關節置換是把患者得把股骨頭和髖臼一起置換。是兩個不同的手術。
人工股骨頭置換術相對比較簡單,術後髖關節功能恢復比較好,不容易脫位。但病人自己得髖臼和人工得股骨頭長期磨損後期容易出現關節疼痛。故適用於年紀大得患者,一般70歲以上。目前雙動頭可以有效得減輕這種疼痛得發生。
對於年紀輕,為了防止髖臼得磨損產生疼痛,已經磨損後髖臼得變形不利於二次翻修,故換股骨頭得時候把髖臼也換成金屬的。通過金屬磨金屬這樣就可以避免了。但這種手術比較容易脫位,術後站立、穿鞋、穿襪子、性生活姿勢要比較注意,總的原則髖關節不能夠屈膝屈髖超過90°不能過度內收。現在這種技術比較成熟,脫位得發生率也比文獻上報道得
7、全陶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出院後應注意哪些事項
(1)下蹲:挺直胸部和腰部,不可過度前屈軀干。
(2)坐位:術後第一個月內坐的時間不宜過長,以免導致髖關節水腫,亦可用冷敷及抬高患肢來改善,保持膝關節低於或等於髖部,不宜坐過低的椅子、沙發,不要交叉腿和踝,前彎身不要超過90度,坐時身體向後靠腿向前伸。
(3)入廁:用加高的自製坐便器入廁,或在輔助下身體後傾患腿前伸入廁,注意保持膝關節低於髖部。
(4)取物:術後2周內不要彎腰撿地上的東西,不要突然轉身或伸手去取身後的物品,吃飯時宜把飯碗放在面前。
(5)上下樓:上、下樓需要您具有足夠的力量和靈活性。開始的時候,您還需要藉助樓梯扶手,而且每一步只能邁上一個台階。上下樓梯具體用哪條腿也是有講究的,為了便於您記憶,我們用一句話來形容:「健腿上天堂(上台階時先邁好腿),患腿下地獄(下台階時先邁患腿)。」最好由他人幫助,直到您認為有足夠的力量和靈活性作保證。上、下樓對於肌肉力量和身體的平衡能力是一項非常好的練習。注意不要上太高的樓梯,每級台階不要超過25厘米。
(6)乘車:臀部位置向前坐,身體向後靠,腿盡量前伸。
(7)淋浴:傷口癒合後,輔持可靠可進行淋浴,因站著淋浴有一定的危險,故可坐一個高凳子,噴頭為可移動的手持噴頭,並准備一個帶長柄的沐浴海綿以便能觸到下肢和足。
(8)穿脫鞋襪:請別人幫忙或使用鞋拔子,選擇不系帶的松緊鞋、寬松褲,行後外側切口者可內側提鞋,行前內側切口者可外側提鞋。蹺二郎腿有助於穿鞋穿襪,但要注意術後早期一定要避免做該動作,以免引起關節脫位。建議坐床,足置於矮凳上屈體屈髖穿鞋襪。
(9)開車:我們建議在手術後6周內不要開汽車,因為有調查表明,在手術後初期肌肉反應能力減弱,對駕駛的安全性有影響。
(10)乘飛機:在通過機場安全檢查時,你身體內的假體會使您在通過機場安檢時發出警報,你可以向機場安檢人員說明情況,也可以要求手術醫生為你出具相關證明。
(11)完全康復後可進行的體育活動:散步、園藝、騎車、保齡球、兵乓球、游泳、跳舞,並保持適當的體重。避免進行對新髖關節產生過度壓力造成磨損的活動,如跳躍、快跑、滑雪、滑水、網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