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髖關節 > 運動髖關節的肌有哪些

運動髖關節的肌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0-09-13 18:34:14

1、髖關節鍛煉方法有哪些

鍛煉目的是什麼? 髖關節的肌肉很多:股四頭肌,臀大肌、臀小肌、臀中肌肉,腘繩肌群,內收肌群等等可以做 蹲起,剪蹲,俯身後擺腿,肩橋挺身,河蚌式翻胯,側卧提腿等等動作來鍛煉控制髖關節運動的肌肉

2、參與髖關節屈伸的肌有哪些

屈髖關節的肌肉:髂腰肌,闊筋膜張肌,縫匠肌,股直肌
伸髖關節的肌肉:臀大肌,股二頭肌,半腱肌,半膜肌

3、髖關節外旋肌肉與內旋肌肉包括哪些

負責髖關節外旋的大腿肌肉這些肌肉包括(主要+次要)主要外旋肌:臀大肌閉孔內肌上、下孖肌股方肌梨狀肌臀中、小肌(後側纖維)閉孔外肌髂腰肌(髖外展狀態下協助外旋)縫匠肌股二頭肌長頭。

一個髖關節是兩塊的骨頭組成的(股骨和髖骨),髖關節的獨特解剖結構使它變得強壯而靈活,並可以控制下肢在每個承重與非承重的位置產生動作。

(3)運動髖關節的肌有哪些擴展資料

髖穩定中的作用:

深層外旋肌(梨狀肌、股方肌、閉孔內、外及、和上、下孖肌)是髖關節後側的穩定器。也被稱為髖部的「肩袖肌群」當在承重時,深層旋轉肌具有較短的力臂,力線都在水平面上,更重要的是把關節面壓緊,從而在運動中創造更多的髖關節穩定性。

4、作用於髖關節的原動肌和對抗肌各有哪些

跨過一個關節的肌肉叫做單關節肌,如肱肌。跨過兩個或兩個以上關節的肌肉叫做多關節肌,如股直肌。多關節肌由於跨過的關節多,工作時會出現多關節肌「主動不足」和多關節肌「被動不足」。 1.多關節肌「主動不足」 多關節肌作為原動肌工作時,其肌力充分作用於一個關節後,就不能再充分作用於其他關節,這種現象叫多關節肌「主動不足」(其實質是肌力不足)。如充分屈指後,再屈腕,則會感到屈指無力(原來握緊的物體有松脫感),這就是前臂屈肌群發生了多關節肌「主動不足」現象。在體育運動中出現了多關節肌「主動不足」,應注意發展該群肌肉的力量。 當多關節肌收縮達到一定限度時,對其中一個關節發揮作用後,就不能再產生有效的張力,因此,對另一個(或其餘)關節就不能充分發揮作用,這種現象稱為多關節肌的「主動不足」(或主動肌的「主動不足」)。還拿握拳這一動作分析,當腕背伸位或中立位時可以很充分,而在屈腕情況下再屈指,則會感到力量不足,這是因為屈腕再屈指超過了肌肉牽拉的限度,因此限制了握拳動作,即前臂屈肌群的「主動不足」。 2.多關節肌「被動不足」 多關節肌作為對抗肌出現時,已在一個關節處被拉長後,在其他的關節處再不能被拉長的現象,叫多關節肌「被動不足」(其實質是肌肉伸展不足)。如伸膝後再屈髖,即直腿前擺,腿擺得不高,這是由於股後肌群發生了多關節肌「被動不足」。在體育運動中針對容易出現多關節肌「被動不足」肌肉,要注意發展其伸展性,這對提高運動成績和預防運動損傷起到積極作用。 當多關節肌被拉長伸展時,在其中一個關節已經被拉長後,另一個(或其餘)關節就不能充分被拉長,這種現象稱為多關節肌的「被動不足」(或拮抗肌的「被動不足」)。例如,當仰卧位膝關節屈曲時,髖關節屈曲可達120°,而當膝關節伸直時,髖關節屈曲幅度就小的多,這是股後肌群「被動不足」的現象。

5、屈髖屈膝的肌肉有哪些?

屈髖的肌肉有:髂腰肌、股直肌、縫匠肌、闊筋膜張肌、恥骨肌、長收肌、短收肌。
屈膝的肌肉有:股二頭肌、半腱肌、半膜肌、縫匠肌、股薄肌、腓腸肌。
「屈髖」動作的「拮抗肌」則有臀大肌、股二頭肌、半腱肌、半膜肌等「伸髖」肌群。正常情況下,伸髖肌群的收縮能有效制約屈髖肌群的作用,防止過度屈髖。

任何一個肢體運動A都必須有一個定點作為基礎,然後主動肌附著在此定點上收縮,才能產生相關骨關節遠端運動的結果。所以,當這個「定點」本身也是一個可動關節B、或具有可移動性的時侯,負責固定/穩定這個「定點」的肌肉就被稱為運動A的「穩定肌」了。

穩定肌的主動收縮固定的關節B,使關節B成為了一個穩定的整體,繼而使之可以成為運動A
的支點或基礎。

由於股四頭肌的近端附著在骨盆的髂前下棘;髂腰肌中腰大肌的近端附著在T12~L5的椎體外側(含椎間盤),髂肌近端附著在骨盆的髂窩及髂脊的內唇;所以「屈髖」動作的「穩定肌」主要就是對骨盆及腰椎起到穩定作用的肌群,如:豎脊肌、腹肌(內、外斜肌、直肌、橫機)等;以及固定骨盆髂、恥、坐骨的諸多韌帶
的支點或基礎。

由於股四頭肌的近端附著在骨盆的髂前下棘;髂腰肌中腰大肌的近端附著在T12~L5的椎體外側(含椎間盤),髂肌近端附著在骨盆的髂窩及髂脊的內唇;所以「屈髖」動作的「穩定肌」主要就是對骨盆及腰椎起到穩定作用的肌群,如:豎脊肌、腹肌(內、外斜肌、直肌、橫機)等;以及固定骨盆髂、恥、坐骨的諸多韌帶

6、參與肩關節,髖關節運動的肌肉有哪些?

7、髖關節可以叫做那些運動?各運動有哪些肌肉參與動

髖關節的主要運動是:屈曲、伸展、內收、外展、內旋、外旋。完成動作的主要肌肉:

1、屈曲:髂腰肌、股直肌。

2、伸展:臀大肌、股二頭肌長頭。

3、內收:內收肌群、內收大、長、短肌。

4、外展:外展肌群、臀中、小肌。

5、內旋:臀小肌、闊筋膜張肌。

6、外旋:外旋肌群、臀大肌、梨狀肌、閉孔內、外肌、上、下拮肌、股方肌。

(7)運動髖關節的肌有哪些擴展資料:

髖關節保養守則

1、注意步行方式。走路邁腳時,腳跟先落地,注意挺胸直背,手臂自然擺動;腳掌落地,身體重心自然轉移到腳尖;邁另一隻腳時,前腳應該腳跟先離地,腳尖自然支撐重心。

這樣走路的好處是,把體重壓力均衡分散到兩腿肌肉和各處關節,而不是僅由髖關節來承壓,以減少磨損。

2、肌肉鍛煉法。包裹髖關節的周邊肌肉,對關節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可以通過下蹲運動、腹肌運動、拉伸肌肉運動來鍛煉。

8、髖關節的運動有哪些?結合運動舉例說明

1、屈髖蹬天法:患者仰卧位,雙上臂置於體側,屈髖屈膝90°,使小腿向上蹬,次數逐漸增加至50次。
2、抱膝法:仰卧位,患髖屈90°,膝屈45°,雙手叉指合掌抱膝關節前下方,屈肘
3、屈髖開合法:仰卧位,雙髖、膝關節屈曲,雙手置於臀外側,以雙足跟為軸心,作雙膝內收、外展、內旋、外旋活動3~5分鍾。
4、盤腿壓膝法:病人坐床上盤腿,雙掌置膝內側,用手掌向外、向下按壓膝關節,提高外展、外旋肌力,改善內收內旋肌協調動作,滑潤關節。
5、髖關節伸屈活動鍛煉法:仰卧位,使髖關節伸展,雙手叉指合攏抱住股骨下端,利用反復屈肘力量抽動上拉與主動屈髖相結合,持續活動5~10分鍾,次數幅度逐漸增加。
6、髖關節外展/內收活動鍛煉法:仰卧位,雙下肢伸直,雙手置於體側,患肢自動抬高25°~35°,作外展/內收活動,持續5~10分鍾或坐位操練。
7、髖關節外旋/內旋活動鍛煉法:仰卧位,雙下肢伸直,雙手置於體側,兩腳分開,與肩相等,以足跟為軸心,作肢外旋/內旋活動,持續5~10分鍾。
8、髖關節屈曲外旋/內旋活動鍛煉法:仰卧位,使膝關節屈曲40°,髖關節屈曲90°,雙手抱膝,利用手腕力量反復作外旋/內旋活動,持續5~10分鍾。
9、扶物下蹲操練法:雙手前伸,抓住固定物,身體直立,雙足分開,與肩相等,緩慢下蹲後再站立,反復操練3~5分鍾。
10、髖關節擺動操練法:雙手前伸,抓住固定物,健肢負重而立,患肢足懸空,先按順時針方向作圓形擺動3分鍾,再作逆時針方向活動3分鍾。

與運動髖關節的肌有哪些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