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髖關節 > 崔玉濤髖關節

崔玉濤髖關節

發布時間:2020-03-24 01:42:25

1、幼兒到底要不要把尿,要不要用紙尿褲的問題

不能把尿,給你看看北京和睦家醫院兒科主任崔玉濤的育兒講堂吧
http://www.iqiyi.com/w_19rrd0wp9d.html
如果你不方便看,我復制一部分干貨給你看
早把尿,能幫孩子養成定時排尿的好習慣嗎?答案是否定的。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兒科教授、博士生導師王玉瑋在微博上指出,嬰兒的尿道括約肌、肛門括約肌要在3歲左右才能完全發育成熟,而這是人控制便尿的生理基礎之一。所以,在此之前,孩子是沒有能力完全控制排尿排便的。
1歲以前,與其說把尿是訓練孩子,不如說是訓練家長找到孩子比較容易排尿的時間,比如吃奶後5~15分鍾、睡醒後。
太早把尿,不僅不能幫孩子更早建立自主排尿功能,反而危害多多。下面我們就來細數一歲一下寶寶把尿的危害吧!
1、對寶寶的脊椎不好
新生兒的脊柱是直的,到三個月會抬頭時,頸椎前凸,形成了第一個彎曲;六個月會坐時,胸椎後凸,脊柱形成第二個彎曲;一歲會走路時,腰椎前凸—脊柱形成了第三個彎曲,這樣才形成了人脊柱的自然彎曲。
如果把尿姿勢的不正確,會增加骨骼發育不良的風險,發生脊柱側彎、駝背等情況,影響孩子一生的健康。
2、寶寶的括約肌得不到鍛煉,反而易尿頻
家長頻繁地給孩子把尿,會讓孩子對大人的指令產生條件反射尿尿,二不是膀胱充盈刺激括約肌而反射排尿。由於缺乏憋尿的經歷,其膀胱括約肌得不到鍛煉,會導致膀胱容量小、憋不住尿,反而容易尿頻。
張思萊奶奶也指出,由於把尿不容易掌握時機,把尿時間長了,孩子的肛門周圍壓力加大,會對嬌嫩的肛門括約肌造成損傷。
3、不利於嬰兒髖關節的發育,也容易造成嬰兒脫肛、肛裂等現象
北京和睦家醫院兒科主任崔玉濤也指出,局部頻繁把便,嬰兒會頻繁用力,加上自身控制肛門括約肌的韌帶相對鬆弛,非常容易造成直腸黏膜經肛門突出的現象,也就是脫肛。脫肛又會造成嬰兒排便時部分梗阻,增加排便費力程度,這又容易引發肛裂。
中國人痔瘡發病率高,與幼時接受把尿、把便有一定的關系。

2、為什麼不提倡把尿,把尿對孩子傷害究竟有多大

傳統的育兒方面,家裡都是會給孩子把屎把尿的
老一輩的觀點是,盡早的給寶寶把尿
可以讓寶寶形成定時排尿的習慣
現代的媽媽都接觸過育兒知識
所以會了解到把屎把尿對孩子有不利的影響

把尿不利於寶寶自主排尿功能的建立
嬰兒的尿道括約肌,肛門括約肌
要在3歲左右才完全發育成熟
這是人控制便尿的生理基礎
在此之前,寶寶是沒有能力完全控制排便排尿的
而我們也經常會收到一定的質疑
「你們都是把尿把大的,怎麼都沒事?」
這時候往往不知道如何回應
可是現在明明有可以讓孩子更健康的方式
那麼為什麼不做呢?
有些寶寶在把尿的時候確實能尿出來
但更多的原因是一種條件的反射
久而久之會讓寶寶完全依靠大人的指令
於是有可能會讓膀胱功能無法發育成熟
更難讓寶寶自己學會排便或控制排便的時機

易造成寶寶脫肛和肛裂
一般在寶寶小的時候很難掌握排尿時間
如果寶寶被把屎把尿過於頻繁
學會自行排便的時間可能會較晚
一旦造成了寶寶脫肛或者肛裂後果不堪設想
著名兒科專家崔玉濤在微博中回答寶媽問題時也指出
給嬰兒勤把尿,對嬰兒並不是好習慣
把尿既不利於嬰兒髖關節的發育
也容易造成嬰兒脫肛、肛裂等現象
而且對膀胱功能的成熟也不利

影響骨骼、脊柱的發育
在寶寶脊椎和髖關節發育還未成熟時
長時間不正確的把尿姿勢都非常容易弄傷寶寶
對骨骼、脊柱的發育都會造成不良影響
而且寶寶並不是一時間就馬上尿出來
如果需要等待的話,把尿過程也將延長
這對於寶寶來說百害而無一利
寶寶在一歲半至兩歲左右
差不多有意識和能力可以自主如廁了
但是每個孩子的情況都不同,
所以需要家長耐心引導,幫助寶寶很好的自行排便

3、真是小兒難養,那麼到底該不該給小寶寶把尿

家裡添了小寶寶,媳婦兒和婆婆為了要不要給小寶寶把尿相持不下。婆婆認為從月子里就應該練習為寶寶把尿,能養成定時尿尿的習慣還能省掉大把的尿不濕錢。而媳婦兒卻認為應該順其自然,寶寶想尿了自然會尿,為了把尿不惜半夜打斷孩子的睡眠,不但影響孩子的睡眠質量,不但不利生長發育,而且大人也跟著辛苦,孩子長大後,自然會離開紙尿褲。真是小兒難養,那麼到底該不該給小寶寶把尿呢?

基本存在兩種觀點:

1、給小寶寶把尿的話,的確存在好處。

如果給小寶寶把尿的話,優點還是有的,比如說:每天定時給寶寶把尿,寶寶就不需要使用紙尿褲,這樣就可以節省不少買紙尿褲的錢了,還有寶寶不穿紙尿褲,屁屁會感覺更加舒適,也比較乾爽,基本不會出現紅疹、紅屁股的情況。

2、過早給寶寶把尿不利於健康,因此不建議。

過早給寶寶排尿,會給寶寶帶來不少的壞處,首先寶寶不穿紙尿褲,媽媽就需要頻繁給寶寶把尿,對寶寶的括約肌不好,很有可能造成尿頻的毛病,其次對寶寶的心理也不好,而且寶寶在玩耍的時候,媽媽突然抱去把尿,寶寶的注意力就容易被分散,長期下去,寶寶長大後注意力就很難會集中。還有晚上把尿也確實會影響寶寶的睡眠。

中國著名的兒科專家崔玉濤指出:「不僅不應給小嬰兒把尿,也不應給大嬰幼兒把尿。頻繁把尿容易造成肛裂,這是腹壓頻繁增高對本身較僵硬的肛門壓迫所致。」

把尿既不利於嬰兒髖關節的發育,也容易造成嬰兒脫肛、肛裂等現象。隨著孩子逐漸長大,孩子會感覺尿排在紙尿褲內的不適感,先是尿完後給予家長提示,逐漸就會在尿前給予提示。家長需要耐心等待,2歲左右,嬰兒就會有一定表示了。到時媽媽因勢利導很容易形成排尿習慣,戒掉尿布濕。

那麼應該怎樣解決寶寶尿尿的問題呢?

使用尿不濕的時候,要注意及時更換;每次更換前,用溫水給寶寶洗干凈屁股,等寶寶屁股完全乾了再換上新的。對於1.5~3歲的寶寶,因為他們的肌肉神經已經有了一定的發育,開始能夠控制尿液的「存」和「放」,也能聽懂大人的指示了,所以應該對其進行如廁訓練。

4、崔玉濤圖解家庭育兒的作品目錄

5、寶寶出生一個月過早把尿對寶寶有傷害嗎

中國傳統的育兒經驗就是孩子要經常把尿,不然會養成孩子躺著尿床的習慣,所以忍不住尿床。但寶寶剛出生沒多久就把尿,對孩子的成長發育是有很大影響的,無論在心理還是生理方面。
崔玉濤老師認為給嬰兒把尿並不是一件好事。把尿既不利於嬰兒髖關節的發育,也容易造成嬰兒脫肛、肛裂等現象。1歲半左右的孩子就逐漸有自主排尿意識了,到時因勢利導很容易形成排尿習慣,戒掉尿布。有人擔心尿布使用時間長,可能影響孩子的生育能力,其實國外已經使用了幾十年,也未發現這種現象。
老一輩的觀點認為,孩子越早把尿越好,可以從小培養成定時排尿的習慣,小時候不把尿,長大了老尿床。但是從醫學角度來講,人之所以可以自主排尿,是因為膀胱寄存的尿液滿了,就會發出需要排尿的信號,信號到達,括約肌放鬆,完成一次排尿。

與崔玉濤髖關節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