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髖關節 > 相撲硬拉髖關節

相撲硬拉髖關節

發布時間:2020-09-11 05:13:40

1、相撲式硬拉和舉重式深蹲鍛煉的肌肉部位有什麼不同?在效果上又有什麼不同?

第一次看到這種名字~~硬拉主要是臀部、大腿後側、下背部肌肉~~深蹲的話主要是大腿前側肌肉~~

2、什麼是髖關節鉸鏈,它對硬拉有幫助嗎

(平面關節)腕關節中的8塊骨骼之間就是平面關節。

3、髖關節有些疼痛,能不能做腹肌撕裂者、深蹲、硬拉

髖關節痛的成因有很多種,假如你在練習深蹲、硬拉、卷腹等動作的時候沒有不適感,訓練之後疼痛沒有加重,或者有所緩解,我覺得是可以繼續訓練的。但假如你在做一個動作的時候身體有痛反應,說明你已經不能在做這個動作,得休息!

4、深蹲,硬拉中深髖是什麼感覺?如何做到深髖?

首先臀部主要的作用大概有以下幾類:
髖部伸展,髖部超伸展,髖外展(內收),髖外旋(內旋)
一、髖部(關節)在哪

很多人會納悶,這個「髖部(關節)」到底在哪。我也不講解什麼解剖學知識了,我直接放個圖,方框內圓圈部位就是所謂的「髖」,其實就在你的大腿根附近。
二、髖部伸展,髖部超伸展,髖外展(內收),髖外(內)旋
了解了髖部在哪,接下來我們來解釋這四個動作:髖部伸展,髖部超伸展,髖外展(內收),髖外旋(內旋)
首先我解釋下髖部伸展(簡稱「伸髖」)和髖部超伸展(簡稱髖超伸)。
我們把人體的直立狀態抽象成一條直線,直線中間為髖部,人體上身和下身折疊形成的角度稱之為「髖角」。我們可以很清晰的看到,髖角從銳角變成180°的過程叫做「髖部伸展(伸髖)」,而髖角從180°變成鈍角的過程叫做「髖部超伸展(髖超伸)」。從圖也能知道,其實伸髖和髖超伸的界限不怎麼明顯,有很多動作能同時涉及到這兩個過程。 現在我們明白了什麼叫「伸髖」和「髖超伸」,那麼我們訓練臀部就可以從這兩個動作入手了,現在想一想,現實生活中哪些動作涉及「伸髖」和「髖超伸」。試想一下,你現在掉了塊肥皂,下腰去撿,撿到肥皂後起身的這個過程是不是就是一個「伸髖」動作。再想一下,你平常走路,跑步,你的腿是不是總有一條處於身體後,靠這條腿蹬地產生向前的力。 現在我們把這兩個生活動作模擬成固定的訓練動作。 主要涉及伸髖的動作:各種深蹲(普通深蹲,箭步蹲,保加利亞分腿蹲。跪姿蹲起等等),各種硬拉(傳統硬拉,直腿硬拉,羅馬尼亞硬拉,相撲硬拉的等等),各種挺身(站躬身,山羊挺身),GluteHamRaise(簡稱GHR,這個動作被稱為「伸髖之王」,可惜國內基本沒這種器械)。想像一下,深蹲到底部起身的過程(深蹲下半程起身)髖角是不是逐漸變成180°,硬拉下放杠鈴後起身的過程(硬拉下半程起身)是不是也是伸髖動作。仔細想一下,你就會明白了。 主要涉及髖超伸的動作:各種臀橋:單腿臀橋,HipThrust(髖外展幅度的臀橋)。ReverseHyper(俯卧直腿上擺,這個器械國內也基本沒有),後踢腿(後抬腿)。

5、相撲硬拉和相撲深蹲有什麼區別嗎?

自從相撲深蹲火起來以後,很多人也把眼光瞄準了相撲硬拉,他們認為相撲硬拉是一種很值得去學習的動作,並且也把他加入到了日常訓練中,但事實可能會讓你失望的。
很多人認為相撲硬拉能夠比傳統硬拉更好的激活內收肌,但有句話叫什麼來著——你感覺到它們被拉伸,但不意味著它們在有效的工作。
相撲硬拉,是一種更好的選擇嗎?
在相撲硬拉的肌電圖中,股內側斜肌、股外側肌和脛骨前肌活躍度大大增加(傳統硬拉在內側腓腸肌活躍度大福增加)。出於這個原因,如果你需要加強你的大腿,且希望膝蓋處於一種相對安全的狀態,可以嘗試一下相撲硬拉。【1】
相撲硬拉還有一個天然的優勢——它產生了更少的剪切力(生物力學差異),從而對下背部更加友好。這也是很多人選擇它作為日常訓練中必不可少的動作的一個原因之一,因為太多人在傳統硬拉中遭受下背疼痛的問題。【2】
一個經常有人問到的問題是「相撲硬拉和傳統硬拉比起來,效果是不是差很遠?」這個問題並沒有確切的答案。
越來越多的人喜歡用相撲硬拉來進行訓練,已經說明這個動作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然而它比傳統硬拉更簡單,動作效率也比傳統硬拉少了25~30%左右。傳統硬拉拉起175KG做一個4^8的訓練,需要消耗大約111Kcal的熱量,但在做相撲硬拉時,只需要91Kcal。所以如果你的目標是增加力量,傳統的硬拉,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所以選擇做哪一種運動,確實是要根據自己的目的去鍛煉。

6、做六角杠硬拉這個動作有什麼好處?

硬拉是很多人菜單里的必練動作之一。能提供強大的力量,讓你舉起連你自己都驚呼的重量;同時訓練到全身多部位的肌肉,加強全身活動的流動性,可算是全身性訓練的捷徑。
不過要做好硬拉可不容易,屁股高度、杠鈴與身體的距離、小手臂力量、脊柱位置等,都能影響動作好壞。其中操作不當,下背受傷的案例也不少。
而「六角杠硬拉」則是近期普遍認為較安全的訓練方式。像是握把在兩側,就能減少杠與身體距離太遠,或是身體前傾太多易形成下背負擔等狀況。
此外,由於六角杠硬拉能使軀干更為直立,髖關節前推的空間不像傳統硬拉一樣(變少),迫使身體得用更多腿部力量站起,又以大腿前側受力較多。

7、請問硬拉這個動作怎麼做,這個是練習哪裡肌肉的。

硬拉即是將重物由地面拉起,直至身體站直。它是力量舉的3個動作之一。硬拉是一種全身動作,主要針對背部和腿部。硬拉可以移動很大的重量。因此,進行硬拉訓練時必須非常注意動作的正確性。

價值

 

 


 

 

 硬拉的技術很簡單,但很有價值。它會利用最大的幾塊肌肉將重物由地面拉起。無論你的目標是發展力量還是發展肌肉,硬拉都能夠幫你達成目標。它可以移動很大的重量,帶給你心理上的滿足感;隨著拉起的重量的增加,你將會品嘗到訓練的樂趣。它要比很多動作(比如卧推)更能反映出一個人的力量水平。

正確的硬拉動作能夠讓你下背部更加強壯有力,使得你在日常生活中不容易受傷。它能夠教會你如何安全地將重物由地面拿起。

做法

硬拉的細節並不復雜,但要完美地兼顧這幾個細節是非常困難的。對待硬拉訓練要有耐心,注意做好准備工作。如果你總是做不好,那就只想著使背部保持平直!

步驟1:起始動作

對於硬拉而言,一定要在起始動作中使身體各部位處於正確位置上;開始拉起重物之後,你就沒有機會再做出調整了。要點如下:

雙腳

走近鈴桿,站在杠鈴正中,雙腳間距大於肩寬一點兒。腳尖稍微指向外側。你需要站在一個穩固的基礎之上,因此要避免腳下有帶彈性的東西。穿平底鞋或赤腳是最好的。鈴桿對准腳中部,以便使鈴桿盡量靠近雙腿。如果鈴桿過於靠前,你就要浪費能量向內側拉動重物。

 

 


 

 

 雙手和雙臂

俯身,採用正握。雙臂在雙腿稍偏外側下垂,但要靠近身體。手臂伸直,而且要在拉起重物的整個過程中保持伸直。如果你的站姿會迫使手臂彎曲,你需要調整站姿。

背部

雙膝彎曲,背部保持平直,臀部後移。如果你的柔韌性一般,應該把這些動作做得誇張一些。如果你的背部柔韌性非常好,要注意避免背部過度伸展。

髖部

要使髖部處於正確位置,你的大腿應該移至高於水平位置一兩英寸處。此時你的髖部應高於深蹲最低點。如果你的髖部過低,你就會做出蹲起動作,或者先抬高髖部,然後再抬高背部,對下背部施加更大的壓力。如果你的髖部過高,你就會做出雙腿不動的硬拉。

 

 


 

 

 (正確動作)

 

 


 

 

 (髖部過低)

肩部

肩部處於鈴桿前方。這會使得你的肩胛骨正對鈴桿,有利於用力。

胸部和頭部

挺胸,以便使背部保持平直。雙眼平視,不要看地面,也不要看天花板。

還有一種完成起始動作的方法是,下蹲,手臂在體側下垂,這樣,當你握住鈴桿時,背部和髖部已經處於正確位置了。如果重量較輕,我不介意採用這種方法;如果重量很大,我還是喜歡先握住鈴桿,再調整背部位置。

步驟2:鎖定姿勢,吸氣

拉起重物前,你需要深深吸氣,在心理上「鎖定」姿勢。深深吸氣會增大腹壓,穩定脊柱。你可以在整個動作中屏息,也可以在動作頂點呼氣、再吸氣,也可以在放下重物時呼氣。確保背部平直,肩部向後振。

步驟3:將重物由地面拉起

 

 


 

 

 拉動重物離開地面,並繼續上移,直到雙腿伸直。重心置於腳跟,想著使腳跟蹬地,就像深蹲時一樣。

人們常犯的一個錯誤是,在杠鈴離地瞬間抬高軀干,這會將大部分壓力置於下背部。因此,你需要確保腿部和背部分擔壓力。要確保這一點,方法之一是,在前半程,只靠伸直雙腿來使重物上移,使背部角度保持不變,直到鈴桿高於膝部之後。背部角度是指背部與地面形成的角度,它可能大於或小於45度,這取決於你的髖部是高是低。無論背部角度是大是小,你都要使其保持不變,直至鈴桿高於膝部,然後再抬高軀干,同時背部保持平直。

拉起重物時,手臂始終保持伸直。剛開始練習硬拉的人,往往會使肘部稍微彎曲。正確做法是,根本不要想著用手臂將重物拉起。用力的應該是背部和腿部,手臂的作用只是固定重物。

步驟4:繼續向上拉起,在頂點鎖定

 

 

 

 

 拉起重物時,盡量使鈴桿靠近身體。杠鈴的理想軌道是筆直向上。鈴桿高於膝部之後,想著臀部用力,使髖部伸展。

當雙腿完全伸直,雙膝鎖定之後——換句話說,你站直了——你就到達了動作頂點。你不需要使背部過度伸展,即向後傾斜,這樣會對下背部施加不必要的壓力。

步驟5:放下杠鈴

使杠鈴下降時要像拉起時一樣小心。放下杠鈴時同樣有可能受傷。

在理想狀態下,你只需要逆向完成拉起動作。也就是說,背部保持平直,使杠鈴垂直下落。為了做到這一點,你要等到鈴桿低於膝部之後,再使雙膝彎曲。

有些人會在拉起、放下的整個過程中屏息,有些人會在動作頂點和放下時呼氣。呼氣時不要讓身體放鬆。身體保持緊張,直至杠鈴落地。

步驟6:下一次動作

硬拉即是將重物由地面拉起。許多人完成一次動作後不會將杠鈴放回地面,而是當杠鈴處於懸垂狀態時進行下一次動作。事實上,你完成每次動作後都應該將杠鈴放回地面。

如果你的動作很快,要避免杠鈴觸地彈起。如果你的動作慢、重量大,你可能需要先鬆手,再重新握住鈴桿,重復拉起重物前的那些准備工作。

與相撲硬拉髖關節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