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人因為腿部打球勞損,得了彈響髖這種病,就是髖關節有問題,去醫院看了,醫生說不能做跳,跑,蹲等動作
為了你的腿還是不要這么做了,會出事的。
2、髖關節彈響,怎麼治
彈響髖除了手術之外,最理想的辦法就是按摩。
按摩可以請人幫助,也可以自己親自動手。一般親自動手比較方便。
按摩採取卧位比較合適
側卧在床或者墊子上,患肢在下,曲腿,用右手點按患肢大腿內側疼痛處,不斷敲打(很疼很疼哦)。
拔罐:在髖關節外側拔罐。還可以在外側肌肉僵硬處拔罐。
抖動:側卧,站立,坐著都可以,快速抖動患肢,每次2-3分鍾,使患肢肌肉放鬆。
彈響髖的矯正需要長期堅持,並要能忍受疼痛。
3、髖關節彈響怎麼辦?
髖關節彈響,多數是由於髂脛束的後緣或者臀大肌腱的前緣增厚。當髖關節內收或者內旋時,增厚的組織由大粗隆的後方向前方劃過時,發生彈響。大粗隆外的滑囊炎、囊壁肥厚,髂脛束滑過滑囊時,也可以發生彈響。少數的彈響可以來自髖關節內,如股骨頭在髖臼後上緣的自發性移位,可以出現彈響。
4、右腿髖關節發出響聲
我跟你一樣,已經3年了,去年夏天醫生確診為臀肌攣縮,說想解決必須手術,我沒管,但是走路時左側屁股外側靠近大腿處會有彈響,下腰起身時外側髖關節會發出巨響。
也有可能是彈響髖,還有可能是髂脛束磨擦綜合症。
最後一種是股骨頭壞死。最後一種可以通過X光,CT,磁共振來確診,最好的辦法就是磁共振。
前兩種主要靠骨科醫生查體做一系列的屈髖實驗來證明。我也很煩惱,一走路就外側屁股髖關節受限制,走路一扭一扭的,但是不想手術。
5、髖關節彈響的原因有哪些?
髖關節彈響的原因一般分為:關節內側因素、關節外側因素和關節內因素。其中外側因素較常見。
關節外側彈響發生的主要原因是:
髂脛束的後緣或臀大肌肌腱部的前緣增厚,在髖關節作屈曲、內收、內旋活動時,增厚的組織在大粗隆部前後滑動而發出彈響,同時可見到和摸到一條粗而緊的纖維帶在大粗隆上滑過。這種彈響往往是自發的出現,可以發展到走一步響一聲的嚴重程度,但一般無疼痛,如出現疼痛,則常是並發大粗隆部滑囊炎的結果。
誘因:長時間的重復運動,常見於運動員、芭蕾舞演員等;長期肌內注射史、臀部外傷或勞損,可使臀肌組織痙攣或攣縮,可牽拉髂脛束過度緊張,使其與大轉子更為貼近,反復摩擦損傷,最終使髂脛束後緣增厚,形成束狀帶而產生彈響。
關節內側彈響主要涉及兩個肌肉:髂腰肌和股直肌。
髂腰肌和股直肌作為跨髖關節的肌肉,因為損傷、攣縮、或者張力改變等因素都有可能改變肌肉正常收縮機制,引起受累肌肉與周圍骨性結構產生摩擦導致髖關節前側或內側彈響。
誘因:病因機制尚不能確定有研究推測,骶髂關節紊亂、髂股韌帶滑過股骨頭、髂腰肌在小轉子前內側的骨性突起部位處受到摩擦,都可引起彈響。
關節內彈響的原因:
關節內彈響是一種病理性彈響,比較嚴重可能是由於髖關節脫位、撞擊、關節唇撕裂、關節內游離體等原因造成可能會演變成更多的損傷,甚至關節壞死。如果你是這種彈響以及有以上問題,就要引起重視,尋求醫生的幫助。
6、彈響髖怎麼治
彈響髖,是髖關節活動時產生的、可聞及的彈響聲,或可觸及的彈拔感,發病局部慢性損傷有關,肢體大轉子處接觸、摩擦,反復刺激髂脛束,致使其充血水腫、增厚、攣縮,與大轉子滑動摩擦產生彈響.診斷較容易,但要與髂腰肌腱攣縮鑒別.有痛疼症狀或髖關節活動明顯受阻者可考慮手術治療.手術宜在局麻下進行。
一定要注意腰椎的保暖,不要太勞累,注意休息,只要一方便就要起來活動下。
您還可以每天堅持鍛煉,如飛燕式鍛煉 預備姿勢:患者俯卧,頭轉向一側。
動作:
①兩腿交替向後作過伸動作;
②兩腿同時作過伸動作;
③兩腿不動,上身軀體向後背伸;
④上身與兩腿同時背伸;
⑤還原,每個動作重復12~24次。
7、彈響髖應該怎麼改變運動量
肌肉僵硬需要按摩和熱敷,同時適量運動。
可以在患處拔火罐,改變局部血液循環從而達到緩解疼痛不適的目的。
按摩時要大腿外側肌肉和內側大筋同時做。內側大筋按摩時比較疼。
8、有誰了解骨科 彈響髖 這個病,就是走路時股骨和髖關節這里咯噔咯噔的響,這個病應該怎麼治療,我目前沒
多在局部按摩或者熱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