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髖關節 > 髖關節內固定怎麼

髖關節內固定怎麼

發布時間:2020-09-10 08:20:22

1、髖骨內固定不拆對以後有什麼影響

髖關節骨折之後相對來說骨折錯位比較明顯,可以考慮進行切開復位內固定手術治療,如果患者的年齡相對來說比較大,這個時候通常來說也可以不去再次手術取出內固定的,如果沒有取出來一般也沒太大的影響,只是時間太長有可能出現,金屬疲勞導致再次骨折

2、您好!股骨頸骨折手術內固定35天了,髖關節大腿根部靠裡面那面怎麼有一條裂縫,還有我19歲,以前有9

你這看著都不舒服,感覺就想開了一樣

3、骨科內固定

以目前的醫療科學角度:大部分的內固定物都應取出.
固定物做為一種異物有可能會刺激周圍組織,
內固定物的固定於骨折斷端兩端,從生物力學的角度分析,內固定材料置留體內會改變骨骼的受力狀態,產生應力遮擋和應力集中2種現象。應力遮擋可能延遲骨折癒合,產生固定部位的骨質疏鬆等。應力集中多產生在固定材料與正常骨骼的過渡部位,使該部位承受的應力增加,比如鋼板的兩端,髖關節假體或伽馬釘的遠端等部位,進而產生疲勞應力骨折。在所有的骨骼中,股骨承受最大的剪力,股骨鋼板或者伽馬釘長期滯留的風險最大,筆者也曾屢見股骨鋼板周圍骨折,因此建議應該取出股骨的鋼板或者短節段髓內釘,但長節段髓內釘是個例外。盡管其他長骨的鋼板固定也面臨類似風險,但風險相對要小得多。

內固定取出術的適應證包括:(1)骨折癒合,但有不適的臨床症狀,比如疼痛、感染、功能受限等。骨折未癒合的情況不在本文的討論范圍;(2)股骨的鋼板固定或者股骨短節段髓內釘固定;(3)固定下脛腓關節的鋼板螺釘;(4)內固定周圍發生腐蝕性骨吸收或有松動、斷裂跡象,比如脊柱內固定松動;(5)特定職業,比如運動員、雜技舞蹈演員等的內固定材料有引起應力骨折風險者應考慮取出;(6)患者或者兒童患者的家長不願面對內固定材料長期滯留體內的不確定性,主動要求取出者。總之,患者需要對內固定是否應該取出享有充分的知情權,這也是本文寫作的基本目的。

4、髖關節骨折行內固定術可以鑒定幾級。傷殘

傷者的情況通常情況下是工傷九級,建議傷者職工盡快申請工傷認定,然後再病情穩定或者出院時申請勞動能力鑒定。

根據《勞動能力鑒定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等級》GB/T16180-2014

5.9九級
5.9.1定級原則
器官部分缺損,形態異常,輕度功能障礙,無醫療依賴或者存在一般醫療依賴,無生活自理障礙。

5、髖關節雙側骨折內固定術後需要多久可以下床?

股骨頸還是粗隆間骨折,術後可以在床上活動,下地負重活動的話需要6周以後,完全負重活動需要3個月以後看復查結果,現在一般可以半卧位,但是時間不要太長,需要拄拐不負重,家人陪護,康復順利的話一般影響不大,但股骨頸癒合慢,需要4到6個月,不適隨診,不要再摔了,不要負重過早,多熱敷,注意保暖,建議坐便,不要深蹲。

6、股骨頸內固定,髖關節怎麼鍛煉

你好,方便的話最好上傳下片子,股骨頸骨折內固定術後一個月左右鍛煉髖關節彎曲

與髖關節內固定怎麼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