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髖關節 > 髖關節手術是怎麼回事

髖關節手術是怎麼回事

發布時間:2020-09-10 07:50:42

1、關於髖關節置換手術

現在國內無論是半髖置換術還是全髖置換術都是很成熟的,並且術後可以早期下地功能鍛煉,年輕人恢復的快,鍛煉的好應該正常行走跑跳不影響,外觀看也不很明顯,放心做手術吧,效果不錯的。

2、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後為什麼會出現腦梗塞?

人工關節置換其中之一的並發症就是下肢深靜脈血栓,手術後下肢如果完全不活動,可以使下肢血液淤積、腫脹,血液流動速度減慢,造成深靜脈血栓。大多數栓子都很小,不產生臨床症狀,但較大的栓子有生命危險。血栓脫落可造成肺、腦梗塞引起生命危險。臨床發生下肢深靜脈栓塞的病例其實不低,只是有明顯臨床症狀、需要處理的很少。
一、這位患者導致腦梗塞的原因:1、主要是由於患者本身有高血壓病史,腦動脈壁由於 動脈粥樣硬化 或其他因素造成管腔狹窄,甚至閉塞而導致局灶腦梗死;2、患者做了關節置換術後,由於活動減少或者沒有經過正確的訓練指導,導致血液淤積、血液流動速度減慢,誘發了腦梗塞!

二、這是不是醫療事故?如果醫生有為病人使用防止靜脈血栓的葯(我相信這位患者服這種葯了,幾乎每個醫生都會用的)以及請康復科會診(有條件的醫院應該請康復治療介入,並發症發生的幾率就大大減少。沒有條件的醫院,應該指導患者做哪些功能鍛煉)如果主管醫生上述的情況都有做到,那這絕不是醫療事故了! 我醫院最近也發生了並發下肢靜脈血栓一例患者,術後醫生讓他去做康復鍛煉,患者就一直躺床上不願去動,結果~~~~
髖關節置換術後發生下肢靜脈血栓的概率已經很小了,發生腦梗塞的概率就更加小了!

為了減少靜脈血栓的並發症發生,下面的文章對大家可能有些幫助。

3、髖關節置換術一般採用半麻還是全麻啊,兩者有什麼區別?

全麻是全身麻醉,用葯肯定多。半麻是局部麻醉,頭腦是清醒的。
醫生可能考慮這次手術時間長,動作幅度大,建議用全麻。

4、髖關節位置做了手術。現在有點不適。怎麼回事

要去復查拍個片子,看看假體和骨頭之間有沒有松動,時間長了骨量丟失多了,假體之間還會產生磨屑,導致無菌性的松動。具體要看看片子哦。

5、髖關節無力兩年多了,醫生說實在不行就只能做置換手術,我不想手術,誰能幫幫我?

我覺得這個就是沒有人能幫你,這個要麼就是你要聽從醫生的意見去做一些康復訓練,要麼呢,我覺得你就應該去就是說,可你不想手
術,如果非要是說你還必須得手術,因為醫生他是經驗豐富的,他的臨床經驗是特別豐富的,所以說你應該相信醫生,相信科學,shut up.

6、我媽在5個月前做了髖關節置換手術,可現在情況並不是很好,求高人指點

一般股骨頸骨折做髖關節置換術的目的之一就是可以早期活動,減少患者卧床時間,所以術後早期開始恢復運動是正常的。我岳母也做過這種手術,術後開始也是不敢活動,後來也常常感覺患肢不適,但我感覺好像還是心理問題,就鼓勵她繼續遵醫囑活動,現在一切正常了。當然手術部位傷口的牽拉、瘢痕等可能也有些影響。既然片子沒問題,就再耐心等等看吧。這里轉帖網友omego的一個相關回答,你可以參考一下。

一般術後一個星期就可以不負重下地活動了。要看術中的情況,假體的種類,骨折的類型,術前有無骨質疏鬆等,並不是簡單就能決定的,畢竟每個人的情況不同。
大部分手術(骨水泥型)後病人,在術後第二天,可在行步器幫助下,由理療師或骨科醫生輔助,開始活動。
1 一個逐步加強的行走活動來增加活動能力和耐力,先在室內,以後可到室外;恢復其他室內活動如坐、立、上下樓梯。
2 平躺時雙大腿間一定要按放枕頭,以保持雙腿分開,此習慣可維持3個月。
3 術後避免側卧3個月。
4 手術側髖關節,在最初6個月要避免內收(向內收擺)及內旋(向內旋轉)動作,不要把患肢架在另一條腿上。
5 不要下蹲活動,不要坐使髖關節屈曲超過90度的椅子。
6 棄杖時間按身體情況一般先雙杖後單杖,再完全棄杖。

7、做髖關節手術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人工關節在國外始於40年代,我國在60年代以後逐步開展,目前人工髖關節和膝關節置換被認為是人工關節置換中效果非常肯定的治療方法,其它人工關節如人工肘關節、人工肩關節、人工椎體、人工骨盆置換都不同程度的開展。
術前注意事項
1、多喝水:一般來說,由於女性的尿道較男性短、寬且較直,術後容易發生尿路感染。為預防術後尿路感染,建議老年女性患者術前養成多飲水的生活習慣。
2、減輕體重:過於肥胖的患者容易導致出血增加、術後脫位、關節磨損及異位骨化等問題,因此,建議患者應盡可能地減輕體重,因為減輕體重可以減輕人工關節的負擔,安全度過康復期。而一些體重偏輕的患者則建議補充營養,盡可能多地儲備能量。
3、戒煙:由於吸煙容易引起感染,而且對麻醉後蘇醒不利,因此,如果有吸煙的患者如果打算進行手術治療,那麼需要在術前2周戒煙。
4、停用抗炎止痛葯:手術前大約10天就不能再服抗炎葯了,如阿司匹林通常會導致血液變稀,抑制凝血,增加出血風險。特別是在術中和康復期,更容易導致出血。如果患者擔心停用抗炎止痛葯後關節疼痛厲害,可以向主刀醫生咨詢以獲得更好的建議。此外,建議那些服用避孕葯或接受激素替代治療等可能影響激素水平葯物的患者在術前幾周也要停服。
5、床上練習大小便:為防止患者在術後不習慣床上大小便而引起腹脹、便秘及尿瀦留等情況,術前患者可以自行在床上練習大小便。
手術當天
應維持患肢的特殊體位:仰卧位雙膝間墊枕、雙膝及足尖向上,以防髖內收內旋。當病人生命體征穩定,應盡早採用半坐位;囑病人開始進行股四頭肌、小腿三頭肌和脛前肌組肌肉主動收縮,加速靜脈迴流,防止深靜脈血栓形成。給予冰袋冷敷24小時以減輕疼痛,保持呼吸道通暢,鼓勵病人進行深呼吸、咳嗽,預防肺部感染。

手術後
由於手術後患者不能經常活動,務必注意防止血栓形成,這個階段一定要抗凝治療。
關節置換手術已經進行了很多年,手術的方法和技術也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同任何手術一樣,它仍然有風險。因為術後需要卧床,制動,恢復後的活動也較以前大大減少,因此,很容易進入到血液高凝固的狀態。血液的高凝狀態容易導致血栓形成。醫生會給患者開一些稀釋血液的處方,以防止血栓形成。

8、髖關節置換手術的缺點是什麼

股骨頭壞死是嚴重影響髖關節活動的疾病,嚴重的會造成患者無法行走,只能卧床休息。一些患者因為股骨頭發生塌陷,在醫生的建議下往往會選擇進行髖關節置換手術,以為這樣就可以一勞永逸了。真的是這樣嗎?新浪中醫股骨頭壞死頻道的專家指出,隨著醫學的不斷發展,髖關節置換手術的缺點也不斷的在暴露出來:一,髖關節手術使用人造關節代替壞死的股骨頭,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症狀,但是髖關節置換術並不是治療股骨頭壞死的最佳方法,且由於人工關節減震功能不良,手術之後避免在不平滑不平整路面行走,不能每天行走的距離過遠、更不能負重行走、進行體力勞動、跳舞,以免假體提前下沉,出現髖關節疼痛症狀。二,手術後活動受限的症狀的症狀也是不能完全解除的,患者做一些簡單的活動還可以,但是能進行過多的活動,過多的活動如爬樓梯、跑步、登山等運動會使假體的使用年限減少、假體的松動,因為人造關節沒有自行修復功能。如果置換手術後不久就出現了假體松動的情況,導致了置換術的失敗,不得不再進行第二次手術,甚至第三次的手術。三,髖關節置換手術還有可能引發其他並發症,留下後遺症等,有的患者會發生感染,需延長治療時間,治療十分困難,甚至不得不將人造關節拔除,待感染被控制後再進行關節再置換,而再置換的感染率遠遠高於第一次的手術。而在手術中也可能會造成其他部位骨質的損傷,導致術後住院時間長等缺點。通過以上詳細介紹,大家對髖關節置換手術的缺點應該有了比較明確的認識了吧。在此提醒廣大患者,除非股骨頭塌陷非常嚴重,其他股骨頭壞死治療方法沒有療效的情況下,方可考慮髖關節置換手術。

與髖關節手術是怎麼回事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