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髖關節 > 髖關節肌肉粘連

髖關節肌肉粘連

發布時間:2020-09-09 23:55:18

1、奇怪的病,髖關節上的肌肉疼痛已不能走路怎麼辦?

股骨頭沒事。就繼續扎針刀。沒別的好方法。效果不理想就換地方換.人做針刀。
小針刀治療頸肩腰腿痛效果很好。如果扎准了百分百有效,如果扎不準一點效果也沒有。勸那些庸醫學藝不精的人快改行,免得影響小針刀在大家心目中的形象。我見過很多人都做完沒效果。一般他們參加學習班20天左右。能見多少患者病例,那麼多學員有幾個能親手實踐的。你是那的要離山東近。去山東菏澤三院找我師傅他都干20多年了經驗豐富。離黑龍江近來在找我。你可以上網收菏澤三院。或收常高華,我老師

2、大腿內側和髖骨連接處肌肉拉傷了,如何快速恢復?

需要養一個星期左右,然後開始慢跑恢復,平時經常熱敷患處,急性傷4、5天後還要按摩傷處,以避免肌肉粘連。兩星期後感覺不疼了,開始適當壓腿。切記跑百米之前要多做熱身和壓腿,壓腿要量力而行,不要用力過猛。

3、廢用性髖關節粘連怎麼治。

病情分析:你好!所謂的股骨頭和髖關節黏連導致髖關節活動受限,實際上並不是股骨頭和髖關節黏成塊了,而是髖關節周圍的肌肉、肌腱軟組織發生黏連影響和限制了髖關節的功能活動,真正因為外傷骨折導致的股骨頭和髖關節骨性癒合的情況非常少見。這種髖關節周圍肌肉、肌腱和軟組織的黏連需要做長久的康復訓練才能慢慢逐漸恢復,這種拉伸肌肉、肌腱的功能鍛煉需要有足夠的毅力和耐心,不能操之過急,粗暴、冒進的康復動作會損傷髖關節周圍軟組織,一旦演化成骨化性肌炎,則會使髖關節功能喪失!由於髖關節周圍的肌肉、肌腱都比較強大,最好是在專業的康復訓練醫師指導下進行;並藉助理療、中葯熏洗浸泡、配合口服伸筋丹、活絡丹等治療。

4、小針刀接觸肌肉粘連問題

1、由於小針刀療法是在非直視下進行操作治療,如果對人體解剖特別是局部解剖不熟悉,手法不當,容易造成損傷,因此醫生必須做到熟悉欲刺激穴位深部的解剖知識,以提高操作的准確性和提高療效。 2、選穴一定要准確,即選擇阿是穴作為治療點的一定要找准痛點的中心進針,進針時保持垂直(非痛點取穴可以靈活選擇進針方式),如偏斜進針易在深部錯離病變部位,易損傷非病變組織。 3、注意無茵操作,特別是做深部治療,重要關節如膝、髖、肘、頸等部位的關節深處切割時尤當注意。必要時可在局部蓋無菌洞巾,或在無菌手術室內進行。對於身體的其它部位只要注意無菌操作便可。 4、小針刀進針法要速而捷,這樣可以減輕進針帶來的疼痛。在深部進行鏟剝、橫剝、縱剝等法剝離操作時,手法宜輕,不然會加重疼痛,甚或損傷周圍的組織。在關節處做縱向切剝時,注意不要損傷或切斷韌帶、肌腱等。 5、術後對某些創傷不太重的治療點可以做局部按摩,以促進血液循環和防止術後出血粘連。 6、對於部分病例短期療效很好,1-2個月後或更長一些時間,疼痛復發,又恢復原來疾病狀態,尤其是負荷較大的部位如膝關節、肩肘關節、腰部等。應注意下述因素:病人的習慣性生活、走路姿勢、工作姿勢等造成復發;手術解除了局部粘連,但術後創面因缺乏局部運動而造成粘連;局部再次遭受風、寒、濕邪的侵襲所致。因此,生活起居尤當特別注意。

麻煩採納,謝謝!

5、髖關節痛,連接到腰部有點痛,下樓好像有根筋緊綳著,這是怎麼回事。

有沒有勞累、受涼、感冒的經歷。如果有熱敷都會減輕症狀。如果有受傷、或者腰椎的問題建議到針灸推拿按摩、骨科檢查一下。

6、髖關節康復訓練

做過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的病人,以下動作應盡量避免,否則您的人工髖關節發生松動的機率會大大提高。
●術後早期禁止"蹺二郎腿",更不要在蹺二郎腿的同時施壓
●禁止坐低矮凳(20cm左右),包括蹲便
●禁止直腿從高處跳落
●避免做劇烈運動
●避免摔倒
●不論平卧位還是行走時盡量不要向外旋轉您的髖關節。
●側卧位時盡量不要向手術側側卧
為了使您輕松愉快地完成訓練,我們為您制定了以下訓練計劃:

術後72小時內
-

1.傷口處放置引流管……
傷口處放置引流管,避免術後血腫的發生,24~72小時後拔除。

2.早期應盡量平卧……
早期應盡量平卧,手術一側腿向外打開30o,膝關節前面和足尖保持向上,雙腿內置入三角枕。避免向手術側翻身。可以側卧後,睡覺時最好在兩腿之間放置一個枕頭。

3.抬高手術一側腿……
抬高手術一側腿,主動屈伸踝關節。有條件者使用下肢靜脈泵促進下肢血液循環。

4.72小時內疼痛將較劇烈……
72小時內疼痛將較劇烈,術後早期疼痛多因手術創傷所致,適當服用鎮靜止痛葯或採用病人自控型止痛泵,減少疼痛刺激,以保證病人較好地休息。

5.術後一般使用抗生素……
術後一般使用抗生素,具體需根據個人情況而定。

6.全身靜脈麻醉的病人術後常規霧化吸入……
全身靜脈麻醉的病人術後常規霧化吸入,鼓勵排痰防止肺部感染。多飲水,多吃粗纖維和多維生素類食物防止便秘。

術後1~3天
-此期訓練以恢復肌肉力量和促進下肢血液流動為目的,防止血栓形成。但暫不活動髖關節。

1.屈伸踝關節
慢慢地將腳尖向上勾起,然後再向遠伸使腳面綳直。每隔5~10分鍾就可以練習數次;手術後立即開始直到您完全康復。

2.轉動踝關節
由內向外轉動您的踝關節;每天3~4次,每次重復5遍。

術後3天~2周
-此期可以開始進行一些卧位髖關節活動,以恢復肌肉力量,逐漸增加髖關節活動度為目的。

1.3~13天使用關節被動活動器(cpm)
術後早期CPM的使用既可以使剛剛更換的人工關節提前進入角色,有效地防止周圍軟組織粘連又可以對於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起到一定的作用。
CPM開始活動度:30o~40o,2次/日,每次30~60分鍾,逐日加10o,達到100o~120o止

2.1屈伸膝關節
每天3~4次,每次重復10遍以下三種練習方式之一:
1) 屈伸膝關節:如圖所示屈曲膝關節使您的腳跟滑向臀部,然後伸直。注意不要使膝關節向兩側擺動。

2.2臀部收縮
每天3~4次,每次重復10遍以下三種練習方式之二:
2) 臀部收縮:平卧位使臀部肌肉綳緊,保持5秒鍾。

2.3外展練習
每天3~4次,每次重復10遍以下三種練習方式之三:
3) 外展練習:平卧位伸直腿盡量向兩側分開,然後收回,注意不要完全並攏。

3.1股四頭肌收縮
綳緊您的大腿前方肌肉(股四頭肌),盡量伸直膝關節,保持5~10秒鍾,每隔10分鍾練習10次或直到您感覺大腿肌肉有點兒疲勞。

3.2股四頭肌收縮
直腿抬高:綳緊您的大腿前方肌肉,盡量伸直膝關節,抬高下肢(距床面10cm)保持5~10秒鍾,慢慢放下。重復練習,您會感覺大腿肌肉有點兒疲勞。

手術2周後
-  此期以恢復正常髖關節活動度和增強肌肉力量為目的。
  如果您的人工髖關節是骨水泥型的,那麼此期您的人工髖關節已經可以負重了,可以逐漸坐起,並開始練習站立和行走。但請您務必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以下康復訓練內容。

1.14~21天起坐,坐床沿,坐椅子。
從椅子上站起時,首先身體要挪到椅子邊緣,把患肢放在前面,讓健側腿承受身體大部分重量,主動進行屈髖屈膝、伸髖伸肢運動,可繼續使用關節被動活動器。

2.22天起醫生雙手平舉扶患者雙手,練習平地步行
22天起醫生雙手平舉扶患者雙手,練習平地步行,每次100~300步,2~3次/日。
走路不在多,而要走正確,同時練習等步上下梯,上樓梯時先邁健腿,下樓梯時先邁患腿。平步時足不要外旋或內旋,不要拖步,跳步,不要跛行,要大膽讓患髖負重。切記避免意外跌倒。一般不用拐杖,以免延晚獨立行走期。第4周起同時練習下蹲,起立和立地踏步。

3.站立練習
手術不久您就可以下床站立。開始的時候您會感覺頭暈,所以您一定要有人在身旁幫助。直到您有足夠的力量站立。進行站立練習時您一定要扶著床旁或牆上的扶手。每天3~4次,每次10遍。

4.站立抬腿練習
雙手握住扶手抬起您的患肢,注意抬腿時膝關節不要超過腰部。每次2~3遍。

5.站立外展練習
注意保持您的下肢伸直位向外抬起,慢慢收回。每次2~3遍。

6.站立後伸練習
將患肢慢慢後伸,注意保持上身直立,每次2~3遍。

7、股骨頭粘連

您好!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多因素聯合作用,以中軸關節的慢性炎症為主的全身性疾病;主要累及骶骼關節、髖關節、椎間關節、肋椎關節,骶髂關節病變最為多見。若能夠在早期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大多效果都是好的。 現在患者的病情處於什麼階段?強直性脊柱炎的治療不能單純只是緩解症狀,而應是著眼於控制骨關節破壞、促進骨修復及恢復骨關節功能。需要根據患者的病情,採取相應的、有效地、有計劃的綜合性治療,才能達到臨床治癒的目的。 總的來說,強直性脊柱炎病人只要能得到早期診斷、及時合理的治療,服葯期間配合好運動鍛煉。科學有效的鍛煉不僅可以促進葯效的發揮,縮短病程,而且可以有效的防止關節的畸形。
希望能夠幫助您了解更多有關強直性脊柱炎方面的知識及治療等問題,祝早日康復!

與髖關節肌肉粘連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