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股骨頭壞死做手術換成鈦合金的優缺點
換了之後,正常生活沒有問題,疼痛會緩解或消除。如果你母親的體重不大,活動量不大,可以用超過十年甚至二、三十年。鈦合金的好處是生物相容性好,就是對人體沒有壞的作用,沒有毒性,而且密度小,輕。如果你母親的骨質基礎好,可以做鈦合金的,鈦合金的可以生物固定,不用加骨水泥,直接和股骨結合。如果醫生建議你換鈷合金的,也可以,就是重一點,一般使用骨水泥固定的。另外,股骨頭本身肯定是不能用鈦合金的,因為不耐磨。你說的應該是股骨柄。如果表面有鈦合金粉末塗層,應該會更好。
不過,畢竟不是自己的天然的骨質。換了人工關節後,時間長了,比如活動量大的人可能5年甚至更短時間,有可能會出現股骨柄松動、骨質疏鬆等。這些醫生會向你溝通的。
還有就是不知道醫生跟你說的是全髖還是半髖,如果是半髖,可能過幾年會需要換上人工的髖臼。
換人工關節,能用多長時間,影響因素太多,總之,還是收益大於風險。
2、人造骨是不是鈦合金做的 急
鈦合金也做人工骨頭和關節材料.純鈦和鈦合金都有使用,早期使用的是TC4鈦合金,但是其成分含有釩,人們對釩的安全性有質疑, 現在使用無釩的鈦合金 ,比較成熟的有TI-6AL-7Nb.最近開發的有 ,TI-6AL-6Nb-1Ta,還有TI-13Nb-1.5Zr等新型鈦合金.已廣泛使用與臨床的人工鈦關節有髖關節,膝關節,肱關節,肘關節,股骨頭,掌指關節,指間關節,接骨板,下頜骨,及人造椎體等...
3、髖關節置換陶對陶和陶對聚乙烯什麼區別
磨損區別:
髖關節置換陶對陶極大地減少了磨損顆粒,陶瓷是所有材料中最耐磨的材料之一,磨損很小,因此產生的微粒就少。
髖關節置換陶對聚乙烯,對聚乙烯的磨損程度較大,產生較大的磨削。
骨溶解區別:
髖關節置換陶對陶造成骨溶解較少。
髖關節置換陶對聚乙烯造成骨溶解較大。
機體反應區別:
髖關節置換陶對陶產生的微小顆粒,引起機體反應很輕。
髖關節置換陶對聚乙烯形成的微小聚乙烯顆粒,會引發人體免疫反應。
(3)人工髖關節鈦合金擴展資料:
人工髖關節原理:
人工髖關節假體仿照人體髖關節的結構,將假體柄部插入股骨髓腔內,利用頭部與關節臼或假體金屬杯形成旋轉,實現股骨的曲伸和運動。
假體柄分別採用鈦合金、鈷鉻鉬合金、超低碳不銹鋼材料製造,髖臼採用無毒超高分子聚乙烯製造,金屬球頭採用鈦合金(與鈦合金、鈷鉻鉬合金股骨頭柄配合)和超低碳不銹鋼材料製造。
結構
1、臼杯:通常是用鈦合金或鈷鉻鉬合金製造,植入骨盆腔的髖臼內。
2、襯墊:包括有聚乙烯、陶瓷、金屬等,以作為關節的介面。
3、球頭:接合在股骨柄上,和襯墊做關節介面來活動。一般用陶瓷或金屬材料製成。
4、人工髖關節置換材料是陶瓷最好嗎
陶瓷的話是做的生物型髖關節置換,價格較貴,恢復時間較長,適合人群中青年,因為需要患者自身骨頭長起來,翻修時容易,生物型的話醫院都是用國外的,質量上是不錯的
你說的鈦合金的話應該是骨水泥型,價格較便宜,恢復時間較短,病人就可恢復基本行走,適合人群中老年,但翻修時復雜麻煩。
你要知道這個手術,做的再好也就是10幾年,之後肯定是要翻修的,翻修時價格更貴更麻煩。不過病人已經63了,做的好的話應該就終身了。骨水泥型的話國內的產品就行,價格也便宜。
所以你要考慮好,二者權衡吧
5、怎樣選擇人工髖關節(金對金髖關節假體的優點和缺點)
人工髖關節假體的種類非常多,如國產的、進口的及中外合資企業生產的,選擇進口的還是國產的人工關節假體,是患者及其家屬在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前常常難以決斷的一個問題。人工關節假體對其形態的設計、表面處理、材料選用、製造工藝以及包裝都有十分嚴格的要求。一般來說,進口的人工髖關節假體價格比國產的貴1-2萬元,但具體是進口關節的效果好還是國產的好,或者說使用壽命更長,目前還暫無定論。雖然國產關節與進口關節在質量上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但隨著國內生產工藝的提高,近年來國產關節的質量也有了改進,其材料也呈現多樣化,如鈦合金、鈷鉻合金、高分子聚乙烯、陶瓷等。患者髖關節損壞的程度不同,人工關節的選擇也會有不同。此外,髖關節是否需要用骨水泥固定、人工關節各自特定的適應症等等,都是需要考慮的因素。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提高了髖關節嚴重病損患者的生活質量。對於老年患者,全髖關節置換術的15~20 年的成功率可達90%以上。但是隨著關節置換術患者的年輕化,人們發現在年輕的患者中,全髖置換術的效果遠未達到理想狀況,患者年齡越小,置換術的遠期效果越差。小於55 歲的患者全髖置換術後假體的10 年存留率僅為80%左右,16 年存留率僅為33%,而在小於40 歲的患者中,假體的10 年失敗率高達30%~56%。在導致人工關節中、遠期失敗的原因中,磨損和松動是最重要的因素。金對金全髖表面置換在10年前開始進入臨床應用,金對金的設計比早期表面置換假體(金屬對聚乙烯)在冶金和摩擦特性上具有很好的改進,早期表面置換在金屬材料、固定方法和界面(增加了金屬和聚乙烯的磨損)三方面有不足,新型假體塑性更薄,使用更好的固定技術,設備能更好地耐受。在表面置換使用超過十年以上的國家裡,表面置換大概是所有全髖置換的10%,比如澳大利亞2007年是7.9%,許多歐洲國家(英、法、德)使用率從6%到9%。與傳統的金屬對聚乙烯人工假體相比,新一代金屬對金屬假體在理論和臨床選擇上有著較大優勢。首先,金屬對金屬磨擦付耐磨損性能更好。在快速磨損期,金屬對金屬假體的線性磨損率為25~35μm/年,到第3 年進入穩態磨損期後,線性磨損率降低到5μm/年,容積磨損率為0.3mm/年,比傳統的金屬對聚乙烯低100 倍。同時,金對金使全髖表面置換和大股骨頭全髖假體成為可能,二者分別有利於保留較多的股骨側骨量、優化股骨近端的應力傳導、術後關節穩定性及活動度更好。盡管金對金假體有著更加良好的耐磨損性能,但是仍然無法迴避由於磨損而帶來的金屬離子釋放的問題,金屬對金屬關節置換的患者需長期並有可能術後一生均處於這種較高的金屬離子濃度環境,長期持續的較高金屬離子濃度環境是否會致敏、致癌、致畸以及加重腎臟等臟器負擔目前仍不清楚,不過隨訪至今仍然沒有明確證據證明金對金髖關節假體植入與上述問題有相關性,至少截至目前來看金對金髖關節假體是相對安全的。國外的一項調查統計顯示,植入金屬對金屬假體後,患者腫瘤和腎病的發病率以及惡性腫瘤的死亡率與健康人群並無明顯差別。另外,對於金屬對金屬關節置換術的適應症應當嚴格掌握。由於界面摩擦形成的金屬離子在體內積聚,且需要通過腎臟排泄,並有可能通過胎盤屏障,故此慎用於腎功能不全患者和有近期妊娠可能的女性。另外,年輕活動量大的患者可採用表面置換術。而年齡較大、患有骨質疏鬆症、肥胖症、絕經後女性等應慎用表面置換術,可採用全髖關節置換。
6、緊急求救:我父親做了髖關節置換手術,從股骨頭往下20多厘米換成鈦合金的 (包括股骨頭)是否可以辦理殘疾
下面是肢體殘疾的分級類內容,你可以自已對照,是否可辦你需要到當地部門進行咨詢。
以殘疾者在無輔助器具幫助下,對日常生活活動的能力進行評價計分。日常生活活動分為八項,即:端坐、站立、行走、穿衣、洗漱、進餐、入廁、寫字。能實現一項算1分,實現困難算0.5分,不能實現的算0分,據此劃分三個等級。
(一)重度(一級):完全不能或基本上不能完成日常生活活動(0-4分)。
1.四肢癱或嚴重三肢癱。
2.截癱、雙髖關節無主動活動能力。
3.嚴重偏癱,一側肢體功能全部喪失。
4.四肢均截肢或先天性缺肢。
5.三肢截肢或缺肢(腕關節和踝關節以上)。
6.雙大腿或雙大臂截肢或缺肢。
7.雙上肢或三肢功能嚴重障礙。
(二)中度(二級):能夠部分完成日常生活活動(4.5-6分)。
1.截癱、二肢癱或偏癱,殘肢有一定功能。
2.雙下肢膝關節以下或雙上肢肘關節以下截肢或缺肢。
3.一上肢肘關節以上或一下肢膝關節以上截肢或缺肢。
4.雙手拇指伴有食指(或中指)缺損。
5.一肢功能嚴重障礙,兩肢功能重度障礙,三肢功能中度障礙。
(三)輕度(三級):基本上能夠完成日常生活活動(6.5-7.5分)。
1.一上肢肘關節以下或一下肢膝關節以下截肢或缺肢。
2.一肢功能中度障礙,二肢功能輕度障礙。
3.脊柱強直:駝背畸形大於70度;脊柱側凸大於45度。
4.雙下肢不等長大於5cm。
5.單側拇指伴食指(或中指)缺損;單側保留拇指,其餘四指截除或缺損。
6.侏儒症(身高不超過130cm的成人)。
列表如下:
級別 程度 計分
一級(重度) 完全不能或基本上不能完成日常生活活動 0-4
二級(中度) 能夠部分完成日常生活活動 4.5-6
三級(輕度) 基本上能夠完成日常生活活動 6.5-7.5
《注》:
下列情況不屬於肢體殘疾范圍
1.保留拇指和食指(或中指),而失去另三指者。
2.保留足跟而失去足前半部者。
3.雙下肢不等長,相差小於5cm。
4.小於70度駝背或小於45度的脊柱側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