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麼鍛煉髖關節的靈活度
一、床上鍛煉法
(1)髖關節伸屈活動鍛煉法:仰卧位,使關節伸展,雙手叉指合掌抱住股骨下端,利用反復屈肘力量往上拉與主動屈髖活動相結合,持續活動5~10分鍾,次數幅度逐漸增加。
(2)髖關節外展直腿抬高活動鍛煉法:仰卧位,雙下肢伸直,雙手置於體側,患肢外展直腿抬高25°~35°,持續1分鍾放下,作10次。同理可作側卧及俯卧抬腿,鍛煉外側及後側肌群。 (術後3個月開始)
(3)髖關節作外展、內收活動,雙膝屈曲約90度,與肩同寬,膝關節作內收、外展運動,持續5~10分鍾。
(4)髖關節外旋、內旋活動鍛煉法:仰卧位,雙下肢伸直,雙手置於體側,兩腳分開, 與肩相等,以足跟為軸心,作下肢外旋 內旋活動,持續5~10分鍾。
(5)髖關節屈曲位外旋、內旋活動鍛煉法:仰卧位,使膝關節屈曲100°,髖關節屈曲90°,雙手抱膝,利用手腕力量反復作外旋、內旋活動,持續5~10分鍾。
跪位外展屈伸髖活動鍛煉法:取跪位,雙膝盡可能分開,雙上肢伸直支撐上身,膝關節固定,身體作前後運動,屈伸髖關節。
二、床下鍛煉法
(1)扶物下蹲法:單或雙手前伸扶住固定物,身體直立,雙足分開,與肩等寬,慢慢下蹲後再扶起,反復進行3~5分鍾。(術後半年開始)
(2)患肢擺動法:單或雙手前伸或側身扶住固定物,單腳負重而立,患肢前屈後伸內收,外展擺動3~5分鍾。(術後半年開始)
(3)內外旋轉法:手扶固定物,單腳略向前外伸,足跟著地,作內旋和外旋運動3~5分鍾。(術後半年開始)
(4)屈髖法:正坐於床邊或椅子上,雙下肢分開;患肢反復作屈膝屈髖運動3~5分鍾。
(5)抱膝法:正坐床邊、沙發、椅子上,雙下肢分開,雙手抱住患肢膝下反復屈肘後拉與主動屈髖運動相配合,加大屈髖力量及幅度。
(6)開合法:正坐於椅、凳上,髖膝踝關節各成90°角,雙足並攏,以雙足尖為軸心作雙膝外展,內收運動,以外展為主3~5分鍾。
(7)蹬車活動法:穩坐於特製自行車運動器械上,如蹬自行車行駛一樣,速度逐漸加快,活動10~20分鍾。
2、膝髖屈曲試驗有何臨床意義?
膝髖屈曲試驗又分為單側膝髖屈曲試驗和雙側膝髖屈曲試驗。
(1)單側膝髖屈曲試驗。患者仰卧位,一側下肢處於伸直位,檢查者將其另一側下肢抬起,並將其膝髖關節盡量屈曲,使其大腿貼於腹部,觀察其對側膝髖關節是否發生屈曲活動,若有屈曲則說明該髖關節存在屈曲畸形。
(2)雙側膝髖屈曲試驗。患者仰卧位,檢查者使其膝髖關節盡量屈曲,將其膝部盡可能地向頭部推擠。此時,患者的腰骶關節及骶髂關節均發生活動,若存在這兩個關節的病變即可引發疼痛,並可以根據疼痛的部位作進一步檢查,以明確疼痛在哪一個關節。
對於腰腿痛患者而言,在做直腿抬高試驗、挺腹試驗、屈頸試驗等均為陰性結果,而作膝髖屈曲試驗呈陽性結果時,可以推斷其腰痛症狀可能是由於腰骶關節病變引起,而不是患有腰椎間盤突出症。
3、髖關節的正常屈曲范圍是多少度
髖關節的運動:
一.屈:在屈膝時屈髖,股前部可抵達腹前壁(約114°);在伸膝時屈髖,由於受股後部肌(腘繩肌)的緊張限制,僅可達80°左右。
二.伸:由於受強大的髂骨韌帶的限制,一般只達35°左右。
三.展和手:運動范圍約為45°,外展受恥股韌帶的限制,內收受髂股韌帶的限制。
四.旋內和旋外:運動范圍為40°--50°,旋外運動大於旋內。旋內受坐股韌帶限制,旋外受恥股韌帶的限制。
你的這個問題:「髖關節的正常屈曲范圍是多少度」。應該是「B」。
4、膝髖屈曲試驗對坐骨神經痛的臨床意義是什麼?
膝髖屈曲試驗又分為單側膝髖屈曲試驗和雙側膝髖屈曲試驗。
具體做法為:
(1)單側膝髖屈曲試驗:患者仰卧位,一側下肢處於伸直位,檢查者將其另一側下肢抬起,並將其膝髖關節盡量屈曲,使其大腿貼於腹部,觀察其對側膝髖關節是否發生屈曲活動,若有屈曲則說明該髖關節存在屈曲畸形。
(2)雙側膝髖屈曲試驗:患者仰卧位,檢查者使其膝髖關節盡量屈曲,將其膝部盡可能地向頭部推擠。此時,患者的腰骶關節及骶髂關節均發生活動,若存在這兩個關節的病變即可引發疼痛,並可以根據疼痛的部位作進一步檢查,以明確疼痛在哪一個關節。
對於坐骨神經痛患者而言,在做直腿抬高試驗、挺腹試驗、屈頸試驗等均為陰性結果,而做膝髖屈曲試驗呈陽性結果時,可以推斷其腰痛症狀可能是由於腰骶關節病變引起,而不是患有腰椎間盤突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