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髖關節 > 髖關節軟骨肉瘤

髖關節軟骨肉瘤

發布時間:2020-09-07 18:56:33

1、人工髖關節假體松動的主要症狀是什麼 – 手機愛問

你好,根據你的描述,你是骨肉瘤股骨頭置換,如果股骨頭松動了是可以重新手術再次置換的,不要擔心。

2、為什麼會得骨肉瘤,怎樣才會的骨肉瘤

骨肉瘤又稱成骨肉瘤,是原發性惡性骨腫瘤中最常見,惡性程度最高的骨腫瘤。易發生肺轉移。 本病以15—25歲發病者居多。 70%以上的病人發生在股骨遠端和脛骨近端。預後不良。 一、成骨性腫瘤 1.成骨肉瘤(Osteosarcoma) 2.皮質旁成骨肉瘤(Juxtacortical osteosarcoma) 二、成軟骨性腫瘤 1.軟骨肉瘤(Chondrosarcoma) 2.近皮質軟骨肉瘤(Juxtacortical Chondrosarcoma) 3.間葉性軟骨肉瘤(Mesenchimal Chondrosarcoma) 三、脈管腫瘤 血管肉瘤(Angiosarcoma) 四、其它結締組織腫瘤 1.纖維肉瘤(Fibrosarcoma) 2.脂肪肉瘤(Liposarcoma) 3.惡性間葉瘤(Malignant mesenchymoma) 4.未分化肉瘤(Undifferentiated sarcoma) 骨腫瘤的病因至今未明,以往認為損傷特別是慢性輕微損傷、慢性感染 均可引起骨腫瘤。近年通過實驗研究如Fujinaga曾用Harvey和Moloney的肉瘤病毒製成大量鼠骨肉瘤模型,Finkel曾用不同類型的同位素和病毒製成骨肉瘤動物模型,亦有人用放射性物質如鐳、鍶等製成骨肉瘤動物模型。這些致病因素已被許多學者確認。骨腫瘤發病年齡男性為15~24歲,女性為5~14歲,可能與不同性別骨的生長與內分泌發育的早晚和時間長短有關。 在大多數原發性骨癌的病例中,不能明確病因,但有些病例可能有遺傳性。某些染色體異常和少數少見的與遺傳相關的疾病與骨癌有關。過去癌多可能發生在骨折或感染的部位。暴露於特殊的致癌物下,如某種染料或塗料等化學物質,可能會增加患骨癌的危險性。高劑量的放射線和某些化學治療葯物,尤其是稱做烷基化物的制劑,可能與某些種類的骨癌發生有關。

3、什麼是多發性骨疣

【概述】骨幹續連症(diaphyseal aclasis)是一種軟骨的發育障礙。表現為多發性外生骨疣及干骺端畸形,故亦稱干骺端發育不良(metaphysialaclasis)。Jaffe定名遺傳性多發性骨疣,亦有稱為骨軟骨瘤病者(osteochondromatosis)。

【病因學】屬先天性發育畸形,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65~75%的病人有家庭史,有遺傳性。病因不明,可能為:①骨膜發育不良,骨皮質較薄以及骨膜不夠完全,不能很好的限制骨向外生長。②破骨細胞活動能力不足,造成骨不能很好的塑形。這解釋了干骺端呈寬闊的喇叭狀。③軟骨膜發育有缺陷,使軟骨過度生長,由軟骨再轉變為骨。因為所有的移位軟骨都有惡性變的趨勢,這解釋了外生骨疣常有惡變的趨向。

在兒童期或青年期發病,男性多於女性,約3∶1。

【病理改變】本病起自軟骨化骨而又有骨膜包圍的骨,尤其在骨生長活跌的部位,即股骨下端,脛骨近端,尺骨遠端。此外,在鎖骨、髂骨、肩胛骨及椎體亦可見,顱骨不常受累。手、足諸骨少見,這與軟骨發育異常不同。患骨的干骺端擴大,不能很好的塑形,自關節開始,兩側幾乎平行到與骨幹交界處後又突然縮小,常被形容為喇叭狀。在干骺端有大小不等的突出物,即為骨疣。起初骨疣由軟骨構成,以後其基部逐漸為骨組織所替代。隨著骨骼生長,骨疣逐漸移向中央,因此可以從骨疣距骨骺線的距離來估計存在的時間。

顯微鏡下可見,骨疣的皮質骨有正常的板層結構及哈佛氏系統。松質骨的小梁正常,髓腔內有脂肪,並有造血功能,其上方所覆蓋的軟骨稱軟骨帽,其表面的細胞幼稚、稀少、分散,在與松質骨連接的地方細胞較成熟,骨疣的生長依靠軟骨帽的增殖。

【臨床表現】病變重者,身材矮小,肢體不等長,患骨有不同程度的彎曲。在長骨的骨骺附近有堅硬,形狀不規則,不可推動的腫塊,即骨疣,有輕度疼痛,有時因磨擦而其旁有滑囊形成,可伴炎症。如果肌腱或神經受壓可引起相應的症狀。骨疣也可以發生骨折,但可以很快癒合,椎體的骨疣如向椎管內生長可以產生截癱。有時還可伴有膝內翻等。

X線表現 特徵性的表現為寬闊的干骺端塑形不良,骨幹短及多發性外生骨疣。干骺端成「喇叭」形。尺骨變短、橈骨彎曲、橈骨頭半脫位,有時要與Madelung畸形相區別。在干骺端有骨疣向外突出,其方向常與關節相背,大小數目不等,形狀各異:圓錐形、蘑菇形、花菜形等。其松質骨結構與母骨一致,軟骨帽不能顯影,因此,腫塊實際大小要比X線上所見者大。在前臂及小腿的骨疣可使鄰骨發生壓迫性吸收。

【診斷】本病診斷不難,有遺傳性家族性的特點,以及多發性骨疣的存在,干骺端塑形不良呈喇叭狀是特徵性的表現。較常易混淆的是軟骨發育異常(Ollier病),後者主要表現為骨內部的病變,而且在手指骨多見,無遺傳性等可以區別。

【治療措施】干骺端的畸形不需治療。如骨疣較大影響美觀,或影響關節活動以及壓迫肌腱神經時,則應手術摘除。

【預後】疣在「母骨」生長停止後,一般不再繼續長大。如果骨疣增長的速度突然增加,或在停止生長後又繼續增大,就有惡變可能,惡變的發生率為2~10%。在X線片上,如腫瘤呈現邊界不清,骨質有破壞現象以及出現有不規則的斑點,即應疑有惡變。髖關節周圍、肩胛骨等處的骨疣易惡變,應尤加註意,如有惡變,應按軟骨肉瘤的治療原則處理,惡性程度較低,轉移較晚,因而預後較佳。

4、髖關節核磁共振成像。

髖關節核磁共振成像。左側髖關節見團簇狀長、稍短混雜不均T1異常信號,T2壓脂像呈高、低混雜不均信號,部分向外突出,注入GD-DTPA後呈明顯不均強化。
你是因為什麼原因去做的檢查?平時有沒有髖關節周圍疼痛?

5、造成髖關節疼痛的原因是什麼

1.肌肉肌腱拉傷:多有急性損傷病史,局部可有腫脹、壓痛、瘀斑,通過B超或MRI可以明確診斷。 2.關節炎:表現為活動時疼痛,疼痛逐漸加重。關節活動性下降,特別是內旋活動。X光片上可以看到關節間隙狹窄,骨贅形成。如果年輕人中出現關節炎症的表現需要考慮有無炎性因素如感染性關節炎、反應性關節炎或其它全身性疾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等。 3.兒童應該排除髂前上棘撕脫骨折或股骨頭骨骺移位的可能。可以X片明確。

6、我只是一個孩子可哪位能告訴怎樣才能治好乾骺

治療措施

干骺端的畸形不需治療。如骨疣較大影響美觀,或影響關節活動以及壓迫肌腱神經時,則應手術摘除。

預後

疣在母骨生長停止後,一般不再繼續長大。如果骨疣增長的速度突然增加,或在停止生長後又繼續增大,就有惡變可能,惡變的發生率為2~10%。在X線片上,如腫瘤呈現邊界不清,骨質有破壞現象以及出現有不規則的斑點,即應疑有惡變。髖關節周圍、肩胛骨等處的骨疣易惡變,應尤加註意,如有惡變,應按軟骨肉瘤的治療原則處理,惡性程度較低,轉移較晚,因而預後較佳。

7、髖關節滑膜軟骨瘤,兩腿長度不一樣

您好,軟骨肉瘤是軟骨組織的惡性腫瘤,可引起關節腫脹、活動受限,如刺激壓迫神經則可引起放射性疼痛、麻木等。後期可引起骨折。一般是根據情況進行放化療治療,局療手術切除或者是截肢手術。

8、骨幹續連症的預後

疣在「母骨」生長停止後,一般不再繼續長大。如果骨疣增長的速度突然增加,或在停止生長後又繼續增大,就有惡變可能。在X線片上,如腫瘤呈現邊界不清,骨質有破壞現象以及出現有不規則的斑點,即應疑有惡變。髖關節周圍、肩胛骨等處的骨疣易惡變,應尤加註意,如有惡變,應按軟骨肉瘤的治療原則處理,惡性程度較低,轉移較晚,因而預後較佳。

9、軟骨母細胞瘤形成的原因及有關知識?詳細點,謝謝!

軟骨母細胞瘤,英文名:chondroblastoma ,別名:良性骨骺軟骨母細胞瘤;鈣化巨細胞瘤;含軟骨巨細胞瘤;骨骺軟骨性巨細胞瘤;Codman腫瘤。軟骨母細胞瘤為來源於幼稚軟骨細胞(軟骨母細胞)的良性腫瘤。它首先由Ernest Codman發現,主要位於長骨末端的骨骺,亦被稱為Codman腫瘤。 軟骨母細胞瘤 軟骨母細胞瘤是一種良性腫瘤,既可位於骨骺也可位於骨突。通常於兒童晚期或青少年期發病。腫瘤由軟骨母細胞組成。 編輯本段病因病理肉眼所見 軟骨母細胞瘤 腫瘤緻密而柔軟,與骨巨細胞瘤很相似或相同,與周圍骨的界限清楚,鈣化區似粗糙的濕木屑,顏色從灰到淺紅到棕色,有小的黃白色白堊樣區域,有時有纖維樣或軟骨樣外觀的白色區域,有時可見到出血和囊腔,可占據腫瘤的很大一部分。當腫瘤越過骨生長部,延及干骺端時,可清楚地見到軟骨本身的破壞。腫瘤內可含有一些殘余的軟骨,骨骺處的軟骨母細胞瘤可遠達關節軟骨,使關節軟骨薄而受壓。在罕見病例中,軟骨母細胞瘤可越過關節軟骨侵入關節內。 鏡下所見 軟骨母細胞瘤基本的組織學表現為中等大小的細胞,球 形或多面體,細胞質邊界清楚,似嵌合體碎片,細胞核圓,著色良好,常有明顯的核仁,可有輕度的多形性,還有一些多核巨細胞(僅有幾個核)和極少的有絲分裂像。 在細胞之間有稀少的纖維網和基質,有小的鈣化灶,鈣鹽有時為細粒末,包繞細胞內物質和細胞,形成細小的細胞周圍網,這些鈣化灶是軟骨母細胞瘤的特徵性表現,但不常見。 軟骨母細胞瘤中可有多核巨細胞,其存在和數目不定,多是巨噬細胞,與很多骨病變一樣,是對出血、鈣化和骨化的反應。 編輯本段臨床表現 軟骨母細胞瘤 好發於男性,男女之比率為2~3∶1。大多數病例發生於10~20歲之間。由於其生長緩慢,症狀在腫瘤發生後幾年可保持穩定,因此在25~30歲也可見到,但它是起源於骨骼生長期。在特殊病例,也見於10歲以前和20~25歲以後。 典型部位位於生長軟骨近端的骨骺或骨突。由於擴張性生長,軟骨母細胞瘤傾向於破壞生長軟骨,可從骨骺蔓延至鄰近的干骺端。在一些特殊病例,軟骨母細胞瘤可發生於生長軟骨的對側,即可位於干骺端。 軟骨母細胞瘤好發於長骨的骨骺和骨突,依次為股骨、肱骨和脛骨。在股骨近端,腫瘤可起源於骨骺或大粗隆,發生於肱骨近端的軟骨母細胞瘤常起源於肱骨大結節,在脛骨,常發生於脛骨近側端。大多數軟骨母細胞瘤位於膝、肩和髖關節周圍。 症狀出現晚且輕,症狀常已存在數月,有時是數年後腫瘤才得以診斷。由於腫瘤總是發生於關節周圍,其症狀常與關節有關,依次為膝、肩、髖關節。軟骨母細胞瘤為中度疼痛,可因創傷或受壓而顯示腫瘤。在較膨脹和表淺的軟骨母細胞瘤,可觸到患骨呈輕度偏心性腫脹,關節功能可受限,可有中度關節積液,為漿-血性滲出,肌肉可萎縮。 編輯本段診斷與鑒別診斷輔助檢查 軟骨母細胞瘤 線所見 相當典型,尤其當腫瘤位於骨骺部位時。軟骨母細胞瘤的溶骨區開始位於骨骺,傾向於越過生長軟骨,向干骺端蔓延。在身體生長停止或即將停止時,生長軟骨已經消失或即將消失時,如連續攝X線片,可清楚地看到腫瘤破壞和越過仍存在的生長軟骨。 軟骨母細胞瘤是一小或中度大小的腫瘤,直徑從1~2cm到6~7cm。骨骺的溶骨常為中心性或偏心性。當腫瘤起源於肱骨大結節時,溶骨常位於肱骨近端,偏心性,圓形或輕度多環。其X線可透性不很強,可見雲翳狀或稀薄的弱的不透X線顆粒。 軟骨母細胞瘤的界限明確,有時標以骨硬化細線,很有特徵性。在偏心性和較膨脹的病例中,皮質骨可膨脹至幾乎消失。軟骨母細胞瘤可侵蝕全部的軟骨下骨,在干骺端皮質的部位,很少或沒有骨膜反應。 鑒別診斷 軟骨母細胞瘤 從影像方面考慮,須同骨巨細胞瘤鑒別診斷,但僅在成人期,因為如果生長軟骨仍存在時,骨巨細胞瘤不侵及骨骺,兩者之間一個重要的不同之處是軟骨母細胞瘤常有清楚的邊界,而骨巨細胞瘤的邊界模糊,第二個不同之處是軟骨母細胞瘤中可有雲翳狀鈣化。在組織學上,即使在缺乏鈣化和軟骨樣分化、巨細胞豐富的區域,軟骨母細胞瘤也可清楚地與骨巨細胞瘤區分開,因為軟骨母細胞瘤的基底細胞有更明確的邊界,有些象嵌合體碎片,巨細胞分布不規則,主要集中於出血區,有絲分裂像少見。 影像上,軟骨母細胞瘤與透明細胞性軟骨肉瘤很相似,包括鈣化。這些軟骨肉瘤見於成人,在組織學上可清楚地與軟骨母細胞瘤區分開。 少見的位於骨骺的軟骨瘤或中心性軟骨肉瘤在影像方面可類似於軟骨母細胞瘤,但它們的大體病理和組織病理不同。 編輯本段治療與預後 治療措施 軟骨母細胞瘤 可在冰凍活檢後行病變內切除,腫瘤侵及的骨-骨膜和關節軟骨必須切除,切除幾厘米的深的骨壁,並用石炭酸處理,空腔可填以骨水泥,有時在關節軟骨和骨水泥之間植一層自體松質骨。 當不得不切除關節表面時,可使用骨-軟骨骨移植(同種異體股骨頭,自體髕骨)。 在膨脹嚴重或有廣泛的局部復發的罕見的病例中,需行邊緣性或廣泛性切除,切除部分或全部關節骨段,用異體或自體移植骨進行功能重建,恢復關節功能或行關節融合。 無論是單獨或與手術結合,軟骨母細胞瘤都禁忌放療,理由有三:①軟骨母細胞瘤為中度放療敏感的腫瘤;②很多患者仍處在生長期;③接受照射的軟骨母細胞瘤中有發生放射性肉瘤的可能。因此,放療只適用於無法手術的部位。 在有肺轉移的特殊病例中,應行肺轉移瘤切除。 編輯本段愈後 生長緩慢,有時從首發症狀到手術治療經歷數年。在罕見病例,如病變存在時間長或腫瘤侵襲強時,軟骨母細胞瘤可變得相當大,破壞整個骺-干骺端和/或侵犯關節,甚至可達關節對側骨骺。 文獻報道,具有一般組織學表現的軟骨母細胞瘤可引起肺轉移,轉移瘤的生長緩慢,像原發腫瘤一樣,可以成功地手術治療。 軟骨母細胞瘤於刮除術後常能治癒,如刮除不徹底,軟骨母細胞瘤可以復發,約佔全部病例的10%。在特殊病例中,可由於手術將腫瘤種植在軟組織中,形成腫瘤結節。軟骨母細胞瘤復發後可以再次手術,應採用廣泛性切除。 編輯本段流行病學 成軟骨細胞瘤是1923年首先被Ewing確認,他命名為鈣化巨細胞瘤之後,1927年Koldny認為這種腫瘤是含軟骨巨細胞瘤。1923年Codman報道一組病例,稱為骨骺軟骨性巨細胞瘤。1942年Jaffe和Lichtenstein命名這種腫瘤為良性成軟骨細胞瘤,以強調它與巨細胞不同。這一名稱已為中國外學者所接受。 本病好發年齡為10~20歲,男性多於女性。 發病機制: 軟骨母細胞瘤的發病機制還不很清楚。 1.大體檢查 成軟骨細胞瘤與周圍骨松質分界清楚,病灶呈藍灰色到灰白色,有沙礫狀的黃色鈣化灶及壞死區,腫瘤質地橡皮樣。病變中可有囊性變區,多數有出血性改變。成軟骨細胞瘤通過直接或間接途徑可向關節內侵犯。 2.顯微鏡檢查 成軟骨細胞瘤組織學特點是:圓形、卵圓形或多邊形的成軟骨細胞,細胞質邊緣清楚,胞質為嗜酸性染色 細胞核是圓形、卵圓形、腎形,常有1~2個核仁。偶爾也可看到核染色深的大細胞,但無明顯核異形性,也無病理性核分裂。多核巨細胞可在軟骨母細胞中分散存在或集中在出血或壞死區域中, 這些巨細胞較巨細胞瘤中所見到者小,量也少。在一些病例中, 成軟骨細胞和多核巨細胞可襯在出血性病灶和囊性出血間隙中,類似於動脈瘤樣骨囊腫中的鏡下所見,據稱有15%~25%的成軟骨細胞瘤中有此改變。 Lichtenstein強調, 成軟骨細胞瘤組織學的多樣化, 源於病變發展過程的不同階段。最初腫瘤內的細胞較多 逐漸出現壞死、吸收、修復性纖維化,以及向軟骨樣組織和骨組織的化生, 部分腫瘤細胞的細胞膜鈣化甚至與骨基質鈣化,核消失形成特殊的「格狀」是診斷的要點, 壞死灶吸收並被纖維組織或軟骨樣組織所代替。軟骨樣組織的成熟也可形成透明軟骨。上述各種改變如混雜存一起,則增加了病理診斷中的復雜性。 並發症: 可並發關節液滲出,關節腫脹 病理性骨折少見。「良性」病灶的遠處轉移偶有發生。有時病變可伴有動脈瘤樣骨囊腫。

10、髖關節軟骨肉瘤放射性粒子第一次植入一次性植入450顆以上有問題嗎?人體能一次性接受這么多顆嗎?

你說的是i-125粒子源嗎?一般也就植入10到80顆啊~~450太多了吧~~你的癌症很嚴重?這么多確實有點厲害啊!一瓶粒子源才100粒,你450粒植入進去身體有地方裝嗎?這么多病人受的劑量也太大了~
個人覺得不妥啊~

與髖關節軟骨肉瘤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