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髖關節炎主要哪幾種類型?
1.髖關節骨性關節炎
由於髖關節面長期負重不均衡所致的關節軟骨變性或者骨質結構改變的一類骨性關節炎性疾病。主要表現為臀外側、腹股溝等部位的疼痛(可放射至膝)、腫脹、關節積液、軟骨磨損、骨刺增生、關節變形,髖關節內旋和伸直活動受限,不能行走甚至卧床不起等。
2.類風濕性髖關節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病因未明的慢性、以滑膜炎性為主的系統性疾病。特徵是:多關節、對稱性、侵襲性,常伴有關節外器官受累及血清類風濕性因子陽性,可以導致關節畸形及功能喪失。發病可能與遺傳、感染、性激素等有關。病理主要有滑膜內細胞增生、間質大量炎性細胞浸潤,以及微血管的新生、血管翳的形成及軟骨和骨組織的破壞等。
3.痛風性髖關節炎
痛風最重要的生化基礎是高尿酸血症。痛風依病因不同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大類。原發性痛風指在排除其他疾病的基礎上,由先天性嘌呤代謝紊亂和/或尿酸排泄障礙所引起;繼發性痛風指繼發於腎臟疾病或某些葯物所致尿酸排泄減少、骨髓增生性疾病及腫瘤化療所致尿酸生成增多等。
2、老年人哪些髖部疾病會引起髖痛及功能障礙?
1、 髖關節骨性關節炎:髖關節骨性關節炎導致的關節畸形和破壞是行人工髖關節置換最常見的疾病,主要包括原發性骨關節炎和繼發性骨關節炎。原發性骨關節炎主要是由於軟骨本身的退變而引起,而其它因素,如先天性髖關節發育不良、髖關節骨折脫位等等原因引起的關節破壞被稱之為繼發性骨關節炎。臨床上主要表現為髖關節疼痛、功能受限,X線片中可以見到髖關節間隙變窄,關節周圍有骨質增生,甚至髖關節變形破壞。
2、股骨頸骨折:單就新鮮骨折來講,一般首選閉合復位內固定治療,人工髖關節置換並不是股骨頸骨折的首選治療方法。但是對老年人而言,特別是65歲以上,骨折移位明顯或粉碎,有系統性疾病,骨質條件又不十分理想的老人來說,就非常適合行人工髖關節置換。因為對這樣的老年人群,行人工髖關節置換後可以早期下地活動,大大減少了長期卧床帶來的並發症和內固定術後股骨頭壞死所帶來的病痛。同時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同樣適合用於股骨頸骨折繼發產生的股骨頸骨折不癒合和股骨頭壞死等情況。
3、股骨頭壞死: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股骨頭無菌性壞死或缺血性壞死,確切的致病原因並不十分明確,目前一般認為有創傷性原因如股骨頸骨折和髖關節脫位,非創傷性原因如全身大劑量應用皮質激素和過量酒精攝入造成,最近也有學者認為是基因突變造成股骨頭局部微循環障礙造成股骨頭壞死。目前對該病的治療主要是根據病變的不同嚴重程度而採用不同的治療方法。人工髖關節置換主要是針對股骨頭已經變形塌陷以及髖關節間隙變窄、骨質增生的患者。
4、系統性疾病引起的局部髖關節病變:最常見的引起髖關節病變的全身性疾病有類風濕性關節炎和強直性脊柱炎。在疾病的早中期我們一般都採用內科葯物治療,而到了晚期,特別是發現髖關節間隙變窄、消失,髖關節非常疼痛,不能被葯物緩解時就必須進行髖關節置換。但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手術不能在疾病的活動期進行,也就是不能在血沉非常高的時候進行,因為在疾病活動期進行手術,手術的風險會很大,容易出現全身的並發症造成意外。
5、累及關節或關節附近的骨腫瘤:採用人工關節置換術是保留關節功能的重要手段之一,但一般需採用定製性假體以滿足不同個體的需要。
6、感染性疾病:以前感染被認為是手術的禁忌征,但近年來認為對感染已經控制的病例可以進行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文獻中治療成功的病例報道也逐年增多。但是,對有局部或其它部位尚有活動性感染的病人並不適合行關節置換術。
3、雙髖關節嚴重病變如何治療
治療太晚了
有難度
建議基層醫院還是算了
呵呵
可以骨盆置換加全寬置換。
4、髖關節和屁股能出現什麼病
誤診為腰椎間盤突出症的髖關節疾病
宋恆平,王磊,楊小龍
目的 探討髖關節疾病被誤診為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原因。方法 16例病人中 :股骨頭無菌性壞死 8例 ,強直性脊柱炎 4例 ,髖關節滑膜炎 1例 ,扁平髖 1例 ,先天性髖關節半脫位 1例 ,彈響髖 1例。均被當做腰椎間盤突出症而長期門診誤治最短半年 ,最長 17年。結果 5例做人工假體置換 ,1例髖關節介入治療 ,1例髂骨瓣移植 ,4例強脊對症處理 ,彈響髖 1例手術治療 ,髖關節滑膜炎抗炎治療 ,1例股骨頭壞死 ,扁平髖及先天性髖關節半脫位未做處理。結論 不重視物理體檢 ,不認識腰椎CT片 ,過份依賴影像學 ,患者心目中「腰椎間盤突出症」深入人心 ,寧可長期門診治療 ,不做住院檢查。建議要重視詢問病史 ,詳細體檢。
【作者單位】:解放軍第123醫院骨科 安徽蚌埠233015 (宋恆平;王磊);解放軍第123醫院骨科 安徽蚌埠233015(楊小龍)
【關鍵詞】:腰椎間盤突出症;髖部疾患
【分類號】:R684
【DOI】:cnki:ISSN:1005-7234.0.2004-01-020
【正文快照】:
髖關節疾病被誤診為腰椎間盤突出症 ,長期的接受與原發疾病不相關聯的治療 ,致使髖關節疾患症狀惡化 ,患者身心遭遇極大危害 ,加重了臨床處理困難 ,報道一組近 5年來門診所見該類誤診病例 ,並分析其原因於下。1 臨床資料1.1 一般資料 門診病例 16例 ,均在外院診治多次後來院門診 ,男 10例 ,女 6例 ,年齡 18~ 6 6歲 ,被誤診為腰椎間盤突出症而錯誤治療的時間最短半年 ,最長 17年。最後確診情況 :股骨頭無菌性壞死8例 (雙側 5例 ,右側 2例 ,左側 1例 ) ,強直性脊柱炎累及髖及骶髂關節 4例 ,4例HLA -B2 7均為陽性 ,髖關節滑膜炎 1例 ,先…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2004-JYTZ200401020.htm
5、髖關節疼痛是哪種疾病在作祟?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的身體總會有一些不舒服的地方,特別是對於老年人來說他們隨著年齡的增長,骨質會逐漸的流失,所以會出現很多因骨質疏鬆或者其他原因導致的一些關節性疾病。而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就是髖關節疼痛,那麼髖關節疼痛可能是由哪些疾病在作祟呢?
首先是髖關節骨關節炎。一般來說髖關節骨關節炎是由於髖關節的軟骨出現問題,才會導致這種嚴重的發生,而一般能導致這種問題的大多都是髖關節軟骨受到了損傷,或者是由於一些疾病或者葯物導致的病變。這種關節炎就會帶來髖關節的疼痛,對於日常的生活作息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還有一種就是類風濕性關節炎,一般患了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患者都會感覺到髖關節處有比較明顯的僵硬感或者是疼痛感,特別是早晨醒來之後會有很大的負擔,這對於我們的作息來說也是一個人不舒服的病症。
而對於我們長期勞累或者說長期久坐的人來說,一種很可能的原因就是腰間盤突出,因為特別是我們這些上班族的話,由於不可避免的需要長久的作戰電腦的前面,所以患腰間盤突出的概率會比較高,而腰間盤突出也容易導致髖關節疼痛。
還有很多種疾病都有可能導致髖關節的疼痛,所以大家一定要照顧好自己的身體,注意多鍛煉,如果說你感覺到身體關節疼痛的話,就不要選擇那些太過劇烈的運動,盡量去選擇一些比較緩和的運動。
6、髖關節病變吃什麼好
是什麼無關緊要,最重要是注意以下幾點
1. 適度運動。
2. 控制體重。
3. 保護關節。
4. 葯物性的治療,如:鎮痛劑或非類固醇的鎮痛解熱劑、關節內注射類固醇、金劑療法。
5. 非葯物性的治療,如:適當的冷敷或熱敷、物理及職能治療。
6. 輔助性工具、減輕關節的承重重量。
7. 關節腔鏡檢查,以評估病變情形、清除骨刺及磨損的軟骨碎屑。
8. 手術治療。
7、救助-髖關節病變的解決辦法
沒有告知你的年齡
我也是一名關節置換患者
對這幾個醫院很熟悉
積水zd潭醫院相對保守,對內患者年齡考慮較多
301相對激進,主張關節置換
關節活動如果尚可,沒有容明顯受限,其實沒有必要置換
如果關節強直了,關節置換時唯一希望
8、髖關節脹痛原因有哪些
很可能是髖關節炎或者滑膜炎引起的,大多與慢性勞損和寒冷刺激有關。對於你說的情況,可以採取局部熱敷,烤電,針灸,封閉,按摩等方法治療,配合外用鎮痛祛風膏等膏葯治療。要生活規律,避免劇烈運動,清淡飲食,多吃蔬菜和水果。
9、髖關節的檢查方式有哪些?
髖關節由髖臼、股骨上端,以及所附的韌帶和肌肉組成。前方為腹股溝,呈輕度凹陷,有股動脈、靜脈和股神經通過。後方臀肌飽滿,有坐骨神經走行。
視診:畸形髖關節畸形復合者居多,如屈曲內收內旋畸形和屈曲外展外旋畸形等。由於腰椎前凸和骨盆傾斜的代償,畸形不明顯,檢查時需注意將骨盆放正。屈曲畸形:將骨盆在矢狀面上放正,可將健腿極度屈曲,患髖屈曲畸形即顯示出來。可用角度尺測量;展收畸形:使髂前上嵴連線與軀干直線垂直,骨盆在冠狀面上擺正,患髖的內收和外展畸形顯示出來;旋轉畸形:使兩側髂前上嵴距床面距離相等,骨盆在橫截面上擺正,患髖的內旋或外旋即顯示出來,可利用髕骨面的垂線測量。有時對比雙足體位,可作粗略估計;縮短畸形:因髖關節傷病引起的下肢短縮,除尺量法之外,可通過對比兩側大轉子的位置來判斷。
腫脹和腫塊。髖關節本身的腫脹顯於前方,即腹股溝飽滿;而臀部的異常豐滿,常反映髂骨本身的病變。髖關節外上方突起,多因先天性脫位或半脫位引起,而外下方腫脹則屬大轉子病變或系腰骶部感染流注的膿腫。大腿內上方腫脹,除恥骨和小轉子病變外,也可考慮流注膿腫。
臀皺襞嬰幼兒雙側臀皺襞不對稱,可反映先天性髖脫位的存在。
臀肌萎縮脊髓灰質炎後遺症中常見。
步態。臀式步態:在負重期,髖關節應呈輕度外展位,當臀中、小肌(外展肌)麻痹或髖關節脫位時,髖關節不能外展負重,而是相反的呈內收位,即顯臀部下垂。為了減輕臀下垂,每走一步,主動將軀干側向負重側的患腿,這種跛行步態稱之為臀式步態。當雙側髖脫位時,雙側臀部交替下垂,類似鴨行;下肢廣泛麻痹步態:主要表現在搖擺期的腿不能作屈髖動作,靠提升骨盆(腰方肌)離地。負重期也屬臀式步態,同時軀干後傾,因臀大肌麻痹,靠髖後伸緊張前方韌帶來維持站立。有時病人以手扶大腿來維持伸膝站立;關節強直時,靠骨盆的扭轉來移動下肢,即腰椎代償性的伸屈動作;髖關節各類型的畸形體位,表現出各式各樣的異常步態,有的難於描述,但經仔細分析即可明確。
觸診:壓痛點。髖關節本身疾患可在腹股溝中點或臀部中央區尋找壓痛。大轉子壓痛易於尋找,有的按壓大轉子可引起髖關節痛。
腫塊。髂窩部可表現肥厚或飽滿(膿腫),有時在恥骨上可觸及腫塊(腫瘤)。疑有髖關節感染或恥、坐骨腫瘤時,應作肛門指診,尋找膿腫或腫塊。疑有髖關節脫位時,需在臀部或髖關節外上方尋找股骨頭,通過關節的旋轉可觸及股骨頭的轉動。
活動:被動活動。病人平卧位,髖關節伸直為0度,屈曲時大腿可貼腹壁,與軀干交角約為30度,屈伸角度可連續記錄為0~150度,即屈曲到150度位,伸直為0度,實際活動范圍共150度,外展和內收則以中立位為0度,小腿內收的角度等於髖外旋的角度,小腿外展等於股內收。檢查時需要注意固定骨盆,避免骨盆的轉動代替了髖關節的活動而引起誤差。
主動活動主要檢查肌力。有的病人主動伸屈髖關節,同時出現彈響聲,即所謂的「彈響髖」,常因為闊筋膜張肌腱肥厚與大轉子磨擦所致。有時在內側是髂腰肌肥厚的肌腱與小轉子磨擦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