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髖關節置換術一般採用半麻還是全麻啊,兩者有什麼區別?
全麻是全身麻醉,用葯肯定多。半麻是局部麻醉,頭腦是清醒的。
醫生可能考慮這次手術時間長,動作幅度大,建議用全麻。
2、全髖置換術的目的
全髖置換術的目的:
年滿50歲以上具有下列適應症者,可行全髖置換,對50歲以下者應慎重。
髖臼破壞重或有明顯退變,疼痛重,關節活動受限明顯,嚴重影響生活及工作。
股骨頭無菌性壞死和陳舊性股骨頸骨折並發股骨頭壞死,並嚴重變形,塌陷和繼發髖關節骨性關節炎。
股骨頭置換術、全髖置換術、髖關節融合術失敗者。
全髖關節由人工髖臼和人工股骨頭組成。過去二者均用金屬,實踐症明並發症多,現已不用。
3、髖關節置換手術的缺點是什麼
股骨頭壞死是嚴重影響髖關節活動的疾病,嚴重的會造成患者無法行走,只能卧床休息。一些患者因為股骨頭發生塌陷,在醫生的建議下往往會選擇進行髖關節置換手術,以為這樣就可以一勞永逸了。真的是這樣嗎?新浪中醫股骨頭壞死頻道的專家指出,隨著醫學的不斷發展,髖關節置換手術的缺點也不斷的在暴露出來:一,髖關節手術使用人造關節代替壞死的股骨頭,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症狀,但是髖關節置換術並不是治療股骨頭壞死的最佳方法,且由於人工關節減震功能不良,手術之後避免在不平滑不平整路面行走,不能每天行走的距離過遠、更不能負重行走、進行體力勞動、跳舞,以免假體提前下沉,出現髖關節疼痛症狀。二,手術後活動受限的症狀的症狀也是不能完全解除的,患者做一些簡單的活動還可以,但是能進行過多的活動,過多的活動如爬樓梯、跑步、登山等運動會使假體的使用年限減少、假體的松動,因為人造關節沒有自行修復功能。如果置換手術後不久就出現了假體松動的情況,導致了置換術的失敗,不得不再進行第二次手術,甚至第三次的手術。三,髖關節置換手術還有可能引發其他並發症,留下後遺症等,有的患者會發生感染,需延長治療時間,治療十分困難,甚至不得不將人造關節拔除,待感染被控制後再進行關節再置換,而再置換的感染率遠遠高於第一次的手術。而在手術中也可能會造成其他部位骨質的損傷,導致術後住院時間長等缺點。通過以上詳細介紹,大家對髖關節置換手術的缺點應該有了比較明確的認識了吧。在此提醒廣大患者,除非股骨頭塌陷非常嚴重,其他股骨頭壞死治療方法沒有療效的情況下,方可考慮髖關節置換手術。
4、行髖關節置換手術,應該什麼麻醉方式
行髖關節置換術,既可以選擇全身麻醉也可以選擇椎管內麻醉。而椎管內麻醉又包括了腰麻、硬膜外和聯硬三種方式,其中聯硬在長時間的手術中具有較好的可控性,且對循環抑制性相對較低。全身麻醉最為便捷,但是術中對循環抑制較大,常需要應用血管活性葯物進行對症處理。
5、全髖關節置換術的麻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