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髖關節 > 髖關節的主動肌

髖關節的主動肌

發布時間:2020-03-23 13:21:28

1、髖關節外展需要哪些肌肉

包括臀中肌、臀小肌、闊筋膜張肌這三條肌肉在人體運動及步態中最重要,如:臀中肌無力時,行走時步態異常,出現「鴨步」。

(1)、 臀中肌 位於髂骨翼外面.臀中肌後部位於臀大肌深層,為羽狀肌。起於髂骨外側面,止於股骨大轉子。在髖關節外展中作用最強。

(2)、 臀小肌 位於臀中肌深面,其形態、起止、功能及血管神經分布都與臀中肌相同。起於髂骨外側面、臀前線和臀後線之間,止點於股骨大轉子. 

故可將此肌視為臀中肌的一部分,主要的功能、原理及鍛煉的基本動作也大致一樣。

主要的功能是:在固定時使大腿外展.前部使大腿屈和內旋;後部使大腿伸和外旋.這兩塊肌肉是我們平時生活中走路站立保持良好的姿勢的重要肌肉。

原理:在走路時,保持軀干正直,髖相對固定,在提腿跨步時由臀中肌和臀小肌收縮抬高.

鍛煉的基本動作:如單腿站立.可以發展臀中肌和臀小肌的力量。

(1)髖關節的主動肌擴展資料:

解剖結構

股骨關節面占頭面積的2/3,嵌入髖臼內。臼的月狀面圍繞髖臼窩,窩內充填脂肪;髖臼唇附著於臼緣增加臼的深度。髖臼橫韌帶封閉髖臼切跡,神經血管經過韌帶下出入關節。

髖臼凹陷與股骨頭關節面之間的間隙為髖關節間隙,正常成人此間隙寬為4~5mm。間隙的上半較窄,顯示兩相對骨性關節面的距離。下半較寬,顯示股骨頭與髖臼窩底之間的距離。

在正位片上,正常人股骨頸下緣與閉孔上緣雖不相連,但共同形成一比較自然的弧形曲線,稱為恥頸曲線(Shent-on曲線)。關節囊一般堅厚,而其後下方較薄弱;在髖骨附於髖臼周緣及橫韌帶;

在股骨,前方附於轉子間線,上方與下方附於大小轉子附近,在後方附著於離轉子間嵴約1cm處。

2、屈髖屈膝的肌肉有哪些?

屈髖的肌肉有:髂腰肌、股直肌、縫匠肌、闊筋膜張肌、恥骨肌、長收肌、短收肌。
屈膝的肌肉有:股二頭肌、半腱肌、半膜肌、縫匠肌、股薄肌、腓腸肌。
「屈髖」動作的「拮抗肌」則有臀大肌、股二頭肌、半腱肌、半膜肌等「伸髖」肌群。正常情況下,伸髖肌群的收縮能有效制約屈髖肌群的作用,防止過度屈髖。

任何一個肢體運動A都必須有一個定點作為基礎,然後主動肌附著在此定點上收縮,才能產生相關骨關節遠端運動的結果。所以,當這個「定點」本身也是一個可動關節B、或具有可移動性的時侯,負責固定/穩定這個「定點」的肌肉就被稱為運動A的「穩定肌」了。

穩定肌的主動收縮固定的關節B,使關節B成為了一個穩定的整體,繼而使之可以成為運動A
的支點或基礎。

由於股四頭肌的近端附著在骨盆的髂前下棘;髂腰肌中腰大肌的近端附著在T12~L5的椎體外側(含椎間盤),髂肌近端附著在骨盆的髂窩及髂脊的內唇;所以「屈髖」動作的「穩定肌」主要就是對骨盆及腰椎起到穩定作用的肌群,如:豎脊肌、腹肌(內、外斜肌、直肌、橫機)等;以及固定骨盆髂、恥、坐骨的諸多韌帶。
的支點或基礎。

由於股四頭肌的近端附著在骨盆的髂前下棘;髂腰肌中腰大肌的近端附著在T12~L5的椎體外側(含椎間盤),髂肌近端附著在骨盆的髂窩及髂脊的內唇;所以「屈髖」動作的「穩定肌」主要就是對骨盆及腰椎起到穩定作用的肌群,如:豎脊肌、腹肌(內、外斜肌、直肌、橫機)等;以及固定骨盆髂、恥、坐骨的諸多韌帶

3、作用於髖關節的原動肌和對抗肌各有哪些

跨過一個關節的肌肉叫做單關節肌,如肱肌。跨過兩個或兩個以上關節的肌肉叫做多關節肌,如股直肌。多關節肌由於跨過的關節多,工作時會出現多關節肌「主動不足」和多關節肌「被動不足」。 1.多關節肌「主動不足」 多關節肌作為原動肌工作時,其肌力充分作用於一個關節後,就不能再充分作用於其他關節,這種現象叫多關節肌「主動不足」(其實質是肌力不足)。如充分屈指後,再屈腕,則會感到屈指無力(原來握緊的物體有松脫感),這就是前臂屈肌群發生了多關節肌「主動不足」現象。在體育運動中出現了多關節肌「主動不足」,應注意發展該群肌肉的力量。 當多關節肌收縮達到一定限度時,對其中一個關節發揮作用後,就不能再產生有效的張力,因此,對另一個(或其餘)關節就不能充分發揮作用,這種現象稱為多關節肌的「主動不足」(或主動肌的「主動不足」)。還拿握拳這一動作分析,當腕背伸位或中立位時可以很充分,而在屈腕情況下再屈指,則會感到力量不足,這是因為屈腕再屈指超過了肌肉牽拉的限度,因此限制了握拳動作,即前臂屈肌群的「主動不足」。 2.多關節肌「被動不足」 多關節肌作為對抗肌出現時,已在一個關節處被拉長後,在其他的關節處再不能被拉長的現象,叫多關節肌「被動不足」(其實質是肌肉伸展不足)。如伸膝後再屈髖,即直腿前擺,腿擺得不高,這是由於股後肌群發生了多關節肌「被動不足」。在體育運動中針對容易出現多關節肌「被動不足」肌肉,要注意發展其伸展性,這對提高運動成績和預防運動損傷起到積極作用。 當多關節肌被拉長伸展時,在其中一個關節已經被拉長後,另一個(或其餘)關節就不能充分被拉長,這種現象稱為多關節肌的「被動不足」(或拮抗肌的「被動不足」)。例如,當仰卧位膝關節屈曲時,髖關節屈曲可達120°,而當膝關節伸直時,髖關節屈曲幅度就小的多,這是股後肌群「被動不足」的現象。

4、如何鍛煉髖關節周圍肌肉

這里介紹幾個鍛煉膝蓋周圍肌肉的動作:
鍛煉四頭肌 四頭肌即大腿前面的肌肉。坐在地板上,將膝蓋向前伸直;在膝蓋凹陷處的下方墊一塊毛巾卷;緊縮膝蓋至少30秒,然後放鬆。重復此緊綳及放鬆過程25次。 護膝小貼士 ▲正確登樓鍛煉
不少辦公族喜歡登樓鍛煉,但這種運動並不適合所有人。如體重過重、孕婦、有退行性關節炎的人,最好避免登樓。同時要掌握正確的鍛煉方法。下樓時,為了防止膝關節承受壓力增大,應前腳掌先著地,再過渡到全腳掌著地,以緩沖膝關節的壓力。登樓後可對膝關節進行局部按摩,使膝關節得到充分的放鬆,防止其僵硬。 ▲跑步別選硬地
許多跑步者的疼痛是來自肌腱發炎,這是由不良的訓練習慣引起的。選擇合適的跑步場地,能有效減少此類問題。通常以選擇草地為最佳,柏油路次之,水泥地居後。水泥地是最堅硬的表面,不可忽視其反作用力,最好不要在人行道上慢跑。 ▲定期更換跑鞋
當跑鞋失去彈性而無法再承受反作用力後,應立即換鞋。如果一個跑步者一周至少跑40公里,則每隔2至3個月即該換新跑鞋。若低於40公里,則應每隔4至6個月換鞋。跳有氧舞蹈、打籃球和網球的人(一周練習兩次),也應在4至6個月後換鞋。假如一周練習四次以上,則應2個月換一次鞋。 ▲冰敷減輕疼痛
運動時若發生膝蓋疼痛,應立即休息,用冰塊冰敷,並抬高患部20至30分鍾。不要低估冰塊的效力,最好在當天晚上或隔天早晨起床時,再以冰塊敷一次。冰塊是極佳的消炎劑,它有助於減輕膝蓋疼痛。
面的方法既能鍛煉身體,又可以達到保護膝關節的目的。
◆坐位伸膝:坐在椅子上,將雙足平放在地上,然後逐漸將左(右)膝伸直,並保持直腿姿勢5~10秒鍾,再慢慢放下。雙腿交替進行,重復練習10~20次。
◆俯卧屈膝:俯卧位,雙手在頭前交叉,將頭部放在手臂上,然後逐漸屈膝,腳跟盡量靠近臀部,並保持屈膝姿勢5~10秒鍾,再慢慢放下。兩腿交替進行。重復練習10~20次。 ◆伸肌鍛煉:仰卧位,將一側膝關節屈曲盡量貼向胸部,用雙手將大腿固定5~10秒鍾,然後逐漸伸直膝關節,兩腿交替進行。重復練習10~20次。
◆股四頭肌鍛煉:俯卧位,將一側腿屈膝靠向臀部,雙手反向握住踝部(或用毛巾環繞踝部),逐漸將下肢向臀部牽拉,並保持這一姿勢5~10秒鍾,然後放下,雙腿交替進行。反復練習10~20次。
◆推擦大腿:坐在椅上,雙腿屈曲,用兩手的掌指面分別附著左(右)腿兩旁,然後稍加用力,沿著大腿兩側向膝關節處推擦10~20次,雙腿交替進行。
◆指推小腿:坐在椅上,雙腿屈曲,雙腳微分,用兩手的虎口分別放在兩膝的內外側,然後拇指與其餘四指對合用力,沿小腿內、外側做直線的指推動作盡量至足踝。反復指推10~20次。
◆拳拍膝四周:坐在椅上,雙腿屈曲,雙足平放在地板上,並盡量放鬆雙腿,雙手半握拳,用左右拳在膝四周輕輕拍打50次左右。 ◆按揉髕骨:坐在椅子上,雙腿屈曲約90°,雙足平放地板上,將雙手掌心分別放在膝關節髕骨上,五指微張開緊貼於髕骨四周,然後稍用力均勻和緩有節奏地按揉髕骨20~40次。
以上八種膝關節功能鍛煉操,每天早、晚各做一遍,對防止或減輕膝關節骨性關節病有好處

5、屈髖關節的主動肌?

主動肌:髂腰肌、股直肌、恥骨肌、闊筋膜張肌、縫匠肌
※拮抗肌:半腱肌、臀大肌、半膜肌、股二頭肌

6、髖關節穩定肌有哪些?

1 菱形肌

起點:第6、7頸椎和第1~4胸椎棘突

止點:肩胛骨內側緣

神經支配:肩胛背神經

功能:近固定時,使肩胛骨上提、後縮和下迴旋。遠固定時,兩側收縮,使脊柱胸段伸

小菱形肌

起點:頸椎6、7棘突

止點:肩胛骨脊柱緣

神經支配:肩胛背神經

作用:小菱形肌為菱形肌的一部分,和大菱形肌共同構成菱形肌,小菱形肌與大菱形肌之間有一層非常薄的蜂窩組織層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應用解剖學

(1)菱形肌和前鋸肌是拮抗肌

當前鋸肌損傷過度收縮,會牽拉到菱形肌,導致菱形肌區疼痛,即原始病變在前鋸肌,症狀在菱形肌;反之亦然

(2)菱形肌和深層肌肉

菱形肌牽張性無力,造成脊柱周圍的深層肌肉功能下降。菱形肌作為背部較為淺表的肌肉,肌纖維走向大致為橫向排列。而脊柱周圍的深層肌肉(包括豎脊肌、橫突棘肌、頸夾肌)的肌纖維走向多為縱向排列的。菱形肌對其深層的縱向肌肉有穩定作用。相當於在笤帚外面外面綁上繩子,繩子夠緊,裡面的高粱穗才夠結實。

2 肩胛提肌

起點:上位頸椎橫突

止點:肩胛骨上角

神經支配:肩胛背神經

作用:上提肩胛骨

應用解剖學

肩胛提肌和菱形肌均受肩胛背神經支配,當肩胛提肌損傷時,可通過神經,出現菱形肌區的疼痛,反之亦然。

3 斜方肌

起點:上項線、枕外隆凸、項韌帶,第七頸椎棘突、全部胸椎棘突及其棘上韌帶

止點:鎖骨外1/3、肩峰、肩胛岡

神經支配:副神經

作用:使肩關節外展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應用解剖學(易損傷原因)

(1)重力因素

由於重力的方向是向下的,斜方肌平時需要對抗頭部、肩部和上肢所產生的重力

(2)不良姿勢

圓肩駝背頭前引,很多時候肩胛骨越往前,頭頸越容易往前。頭越往前頸部前面和側面的維持穩定的肌肉被縮短,就不能正常維持頸部穩定了。上斜方旋轉力臂最長,止點在鎖骨最外側,所以更容易維持頭頸側面穩定。所以上斜方肌受代償的較多,但上斜方肌屬於體表肌肉,功能多,又是白肌纖維,適合做動作,募集快,但他耐力差,不適合干穩定的活。所以圓肩駝背頭前引的患者往往上斜方肌張力很高,這也是為什麼現代人伏案工作時間長了上斜方肌最酸的原因。

(3)代償

能夠產生肩胛骨上迴旋的肌肉有上斜方肌、下斜方肌和前鋸肌。由於現代下斜方肌和前鋸肌常常是無力的,因此要完成肩胛骨上迴旋這一常用動作時,上斜方肌自然工作量大了。

(4)拮抗肌因素

多數人胸小肌和肩胛提肌是比較緊張的,這兩塊肌肉有肩胛骨下迴旋的功能;斜方肌功能是使得肩胛骨上迴旋,需要對抗較多的力量,才能完成動作。

(5)運動模式

當代人普遍缺乏運動,特別是科學的運動。舉例,當我們要從桌子上拿東西時,主要的關節活動是肩屈90度左右,完成這個活動的主動肌本該是胸大肌和三角肌。但是很多人確習慣性的先聳肩(斜方肌功能)再做肩屈。

與髖關節的主動肌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