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髖關節表面置換與截骨術有何不同?【雙側髖臼發育不良 有1/3在外面】
病友您好,您提供的臨床資料不完整,無法提供詳細回答,請上傳X光片和其它檢查結果,以便明確診斷,提供具體診治建議。
點擊這里查看我的門診時間
(積水潭醫院郭曉忠大夫鄭重提醒:因不能面診患者,無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議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醫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2、髖骨截骨和人工關節換置問題
樓主:你這樣的情況還是去問專科醫生會更清楚,不過聽說現在已經有可以受用一生的人工關節,是美國最新的第四代髖關節表面置換系統,只是這種也需要手術,不過屬於微創型的,費用好像挺貴的,我也是在一個叫達達醫訊的醫療網站上看到關於這方面的介紹的,詳細的情況你可以到他們的網站了解。祝健康!
3、有人做過髖臼截骨手術嗎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自2002年12月~2003年3月採用改良髖臼周圍截骨術治療髖臼發育不良9例9髖。全部為女性。手術時平均年齡為36.5歲(15~48歲)。骨性關節炎分級:Ⅰ級3例,Ⅱ級5例,Ⅲ級1例。1例另一側進行了Chiari截骨術。無股骨頭畸形。術前和術後進行臨床和放射線分析。平均隨訪4個月(3~6個月)。選擇患者的標准:CE角<20°,髖關節疼痛,最大外展位骨盆正位片髖關節對合良好,並據此進行術前設計。
1.2 手術技術 全麻。側卧位,患肢在上,可被動活動。切口呈弧形,頂點位於大粗隆尖端近側8cm,兩端沿股骨縱 軸,止於大粗隆基部。Y形切開闊筋膜張肌。在臀中肌大粗隆止點處顯露臀中肌的前後緣,骨膜剝離子從關節囊剝離開臀中小肌。用擺鋸橫截大粗隆,然後連同臀中小肌翻向頭側至髖臼緣上3cm,牽拉固定在髂骨。結扎並切斷梨狀肌和短外旋肌群的近側部分(防止損傷供應股骨頭血供的旋股內側動脈)。
關節內探查。顯露出關節囊前上後面,「T」形切開(在關節囊外側縱形切開,沿著髖臼緣橫行切開)。探查關節內結構,1例Ⅲ級骨性關節炎患者進行了囊變刮除植骨。
髖臼緣上1.5cm處截骨,C型臂X線透視確定截骨的角度和方向。先用直鑿截骨至10cm深,然後用彎鑿沿著髖臼弧度球形截骨,直至髖臼內板。注意截骨後的髖臼不能太薄。從關節囊上鈍性分離股直肌的反折頭,顯露髖臼前緣。屈曲髖關節,向前方牽拉開髂腰肌,觸及恥骨上支的基部,這樣可直視下進行恥骨截骨。
將截骨後的髖臼旋轉至所需要的部位,C型臂X線透視證實髖臼完全覆蓋股骨頭後,用2或3枚斯氏針固定髖臼。生理鹽水沖洗手術野,將大粗隆復位並用鋼絲固定。筋膜下放置負壓引流管。
術後,卧床3周,兩個腋杖支撐下負重10kg8周,單個腋杖支撐下步行4周。3個半月左右X線片示截骨處骨癒合後取斯氏針。
2 結果
2.1 臨床分析 平均手術時間為2h50min。術中失血量平 均為700ml。術前5例Trendelenburg征陽性,術後為0例。
2.2 放射線分析 見表1。平均CE角:術前6.3°,術後為34.5°。平均Sharp角:術前48.6°,術後為36.9°。髖臼指數角:術前25.9,術後8.7。平均髖臼-頭(A-T)指數:術前61.2%,術後為88.0%。平均股骨頭垂直指數:術前1.09,術後0.83。水平指數:術前1.66,術後1.57。
表1 放射線指標評價略
2.3 並發症 關節內截骨1例,術後血腫1例。無深部感染或深靜脈血栓,無異位骨化,無股外側皮神經損傷,無固定物移位和折斷,無髖臼截骨節段壞死和移位,無截骨部位(髖臼和大粗隆)骨不連和延遲癒合。
3 討論
手術治療髖臼發育不良的方法包括:各種(即:單,雙,三相)骨盆截骨,Chiari內移截骨,髖臼造蓋成形術,髖臼周圍截骨術(髖臼旋轉截骨術,Bernese髖臼周圍截骨術)和全髖關節置換術。
許多類型的骨盆截骨術用以恢復髖臼發育不良的髖關節為更加正常的力學結構,但其中一些很難用於青少年或成人。單相(Salter)截骨術矯正的角度受到限制,因為恥骨聯合作為旋轉軸缺乏彈性。Steel三相截骨術 〔1〕 的坐骨截骨處距離關節非常遠,當矯正角度大時,可能造成坐骨畸形和骨不連。髖臼旋轉截骨 〔2~4〕 的優點為球形截骨,截骨處移位後接觸良好,利於骨癒合,使用較小的內固定就能獲得較 大的穩定。但是,這種截骨術經常造成關節內截骨,截骨後的髖臼容易出現壞死,而且球形髖臼截骨的技術要求高。Bernese髖臼周圍截骨術 〔5〕 通過多邊形截骨將髖臼從周圍的骨盆中分離出來。其優點是截出的髖臼節段大,缺血性壞死的危險性小,截骨部位相對穩定,不需要髖人字石膏固定。其缺點為不是所有截骨都在直視下進行,非球形截骨面容易造成髖臼移動後髖關節中心向前移位,而且移位後多邊形截骨面成為點狀接觸,不利於骨癒合。手術技術要求高。手術時間長,出血量大。全髖關節置換術無論骨水泥還是非骨水泥假體治療年輕、活動量大的患者都存在較高的失敗率和較短的假體生存率。
本手術為了避免髖臼旋轉截骨和Bernese髖臼周圍截骨術的缺點,採用髖臼上後方環繞髖臼球形截骨,截至髂骨內板,這樣保存了截骨後髖臼的內板血供,減少了缺血性壞死的發生率,而且避免了關節內截骨。本組出現1例關節內截骨是第一例手術,未截至內板所致。外側弧形切口,大粗隆截骨顯露避免了臀中肌的損傷,保護了髖關節的外展功能。這種入路可以顯露坐骨和恥骨近髖臼部位,兩部位的截骨能在直視下進行,避免了手術的盲目性。有大粗隆截骨後骨不連的報道,但是本組病例全部癒合。圍繞股骨頭旋轉中心的球形截骨,髖臼能夠大幅度地矯正,實現股骨頭的覆蓋和包容,術前後的X線片指標證實了這一點(表1)。髖臼截骨的關鍵是避免髖臼節段的外側移位,使股骨頭向內側和遠方移位。本組病例的術前後垂直和水平指數證實,截取的髖臼旋轉後可使股骨頭同時向遠方和內側移位。本手術改變骨盆內壁的形狀不明顯,不影響懷孕和陰道分娩。骨盆後柱完整,球形截骨後截骨面接觸良好,無需植骨,較少的內固定即可獲得良好的穩定性,允許早期活動,截骨部位癒合良好。本組病例未出現骨不癒合和內固定問題。良好的顯露和截骨後髖臼的良好血運允許術中切開關節囊檢查髖臼唇緣並行修復。旋轉後的近解剖位置的髖臼有利於將來可能的全髖關節置換術。
本手術通過相對簡單、容易掌握的技術,良好的顯露和 手術視野達到截骨後髖臼的重新定位,實現髖臼和股骨頭的最佳對合,獲得股骨頭的良好包含和覆蓋,從而增加關節面承重區域,防止骨性關節炎的發生。
4、截骨手術失敗現在可以人工置換嗎髖臼發育不良
可以做人工髖關節置換,不過手術難度會很大。手術主要目的是解除疼痛。總費用要6-8萬不等,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
(史占軍大夫鄭重提醒:因不能面診患者,無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議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醫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廣州南方醫院史占軍 http://shizhanjun.haodf.com/
5、我媽在5個月前做了髖關節置換手術,可現在情況並不是很好,求高人指點
一般股骨頸骨折做髖關節置換術的目的之一就是可以早期活動,減少患者卧床時間,所以術後早期開始恢復運動是正常的。我岳母也做過這種手術,術後開始也是不敢活動,後來也常常感覺患肢不適,但我感覺好像還是心理問題,就鼓勵她繼續遵醫囑活動,現在一切正常了。當然手術部位傷口的牽拉、瘢痕等可能也有些影響。既然片子沒問題,就再耐心等等看吧。這里轉帖網友omego的一個相關回答,你可以參考一下。
一般術後一個星期就可以不負重下地活動了。要看術中的情況,假體的種類,骨折的類型,術前有無骨質疏鬆等,並不是簡單就能決定的,畢竟每個人的情況不同。
大部分手術(骨水泥型)後病人,在術後第二天,可在行步器幫助下,由理療師或骨科醫生輔助,開始活動。
1 一個逐步加強的行走活動來增加活動能力和耐力,先在室內,以後可到室外;恢復其他室內活動如坐、立、上下樓梯。
2 平躺時雙大腿間一定要按放枕頭,以保持雙腿分開,此習慣可維持3個月。
3 術後避免側卧3個月。
4 手術側髖關節,在最初6個月要避免內收(向內收擺)及內旋(向內旋轉)動作,不要把患肢架在另一條腿上。
5 不要下蹲活動,不要坐使髖關節屈曲超過90度的椅子。
6 棄杖時間按身體情況一般先雙杖後單杖,再完全棄杖。
6、成人先天性髖臼發育不良36歲是做截骨手術還是髖關節置換好成人先天性髖臼發育不良
請帶上最近的骨盆正位X線片至我的門診就診(如果有髖關節磁共振結果最好也帶來)。只有當面見到患者,才能根據具體情況制定治療方案。
(張先龍大夫鄭重提醒:因不能面診患者,無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議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醫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上海第六人民醫院張先龍 http://zhangxianlong.haodf.com/
7、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多少錢
人工髖關節置換是將人工假體,包含股骨部分和髖臼部分,利用骨水泥和螺絲釘固定在正常的骨質上,以取代病變的關節,重建患者髖關節的正常功能,是一種較成熟可靠的治療手段。建議還是到正規大醫院骨科及時進行手術,費用估計5-10萬吧。
8、髖關節置換手術的缺點是什麼
股骨頭壞死是嚴重影響髖關節活動的疾病,嚴重的會造成患者無法行走,只能卧床休息。一些患者因為股骨頭發生塌陷,在醫生的建議下往往會選擇進行髖關節置換手術,以為這樣就可以一勞永逸了。真的是這樣嗎?新浪中醫股骨頭壞死頻道的專家指出,隨著醫學的不斷發展,髖關節置換手術的缺點也不斷的在暴露出來:一,髖關節手術使用人造關節代替壞死的股骨頭,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症狀,但是髖關節置換術並不是治療股骨頭壞死的最佳方法,且由於人工關節減震功能不良,手術之後避免在不平滑不平整路面行走,不能每天行走的距離過遠、更不能負重行走、進行體力勞動、跳舞,以免假體提前下沉,出現髖關節疼痛症狀。二,手術後活動受限的症狀的症狀也是不能完全解除的,患者做一些簡單的活動還可以,但是能進行過多的活動,過多的活動如爬樓梯、跑步、登山等運動會使假體的使用年限減少、假體的松動,因為人造關節沒有自行修復功能。如果置換手術後不久就出現了假體松動的情況,導致了置換術的失敗,不得不再進行第二次手術,甚至第三次的手術。三,髖關節置換手術還有可能引發其他並發症,留下後遺症等,有的患者會發生感染,需延長治療時間,治療十分困難,甚至不得不將人造關節拔除,待感染被控制後再進行關節再置換,而再置換的感染率遠遠高於第一次的手術。而在手術中也可能會造成其他部位骨質的損傷,導致術後住院時間長等缺點。通過以上詳細介紹,大家對髖關節置換手術的缺點應該有了比較明確的認識了吧。在此提醒廣大患者,除非股骨頭塌陷非常嚴重,其他股骨頭壞死治療方法沒有療效的情況下,方可考慮髖關節置換手術。
9、大家幫幫忙本人需要做手術可當地沒有好的醫生誰認識可以來手術的骨科髖關節置換醫生必有重謝?
腦科就認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