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髖關節的組成和特點及作用
1、髖關節主要由股骨頭、髖臼組成。
2、髖關節特點:1髖臼窩深,股骨頭深陷與髖臼之間,關節面接觸面緊密2關節囊厚,囊外有韌帶加強,前壁最堅固3股骨上端形成多平面的彎曲角,與骨盆、下肢呈多曲拱結構
3、髖關節作用:負重並具有廣泛的運動范圍
(1)髖關節構造擴展資料:
解剖結構
股骨關節面占頭面積的2/3,嵌入髖臼內。臼的月狀面圍繞髖臼窩,窩內充填脂肪;髖臼唇附著於臼緣增加臼的深度。髖臼橫韌帶封閉髖臼切跡,神經血管經過韌帶下出入關節。
髖臼凹陷與股骨頭關節面之間的間隙為髖關節間隙,正常成人此間隙寬為4~5mm。間隙的上半較窄,顯示兩相對骨性關節面的距離。
下半較寬,顯示股骨頭與髖臼窩底之間的距離。在正位片上,正常人股骨頸下緣與閉孔上緣雖不相連,但共同形成一比較自然的弧形曲線,稱為恥頸曲線(Shent-on曲線)。
關節囊一般堅厚,而其後下方較薄弱;在髖骨附於髖臼周緣及橫韌帶;在股骨,前方附於轉子間線,上方與下方附於大小轉子附近,在後方附著於離轉子間嵴約1cm處。
2、關節的基本結構包括哪三部分
關節的基本結構是由關節面、關節囊和關節腔三部分組成。
關節麵包括關節頭和關節窩。
關節囊由結締組織構成,包繞著整個關節,把相鄰的兩骨牢固地聯系起來,使關節牢固。
關節腔由關節囊和關節面共同圍成的密閉腔隙,內有少量滑液,滑液有潤滑關節軟骨的作用,可以減少骨與骨之間的摩擦,使關節的運動靈活自如。
關節是指骨與骨之間連接在一起,因動物各部分骨的功能不同與骨連接的關節可分為: 不動關節(骨縫): 骨與骨之間借致貴的纖維結縮組織緊緊相連如頭骨的骨片之間。可動關節: 兩骨相接觸的一般個為凸面另一個為凹面,從而使形狀相互適應。關節面上有一層薄面光滑的關節軟骨,兩個關節富有彈性,減少摩擦,並緩沖運動時的沖擊和震盪。
3、髖關節由什麼組成?
髖關節是由髖臼和股骨頭兩部分組成,它是人體最大的關節。具有負重、將上身的重量傳達給下肢的作用,並能使下肢做前伸、後屈、外展、內旋等各種運動。當人體做各種劇烈運動時,髖關節不僅具有吸收、減輕震盪的功效,而且還能夠適應由骨的杠桿作用產生的巨大力量。
4、肩關節髖關節組成解剖學結構和功能的關系?
啊,媽耶,好久沒做解剖學題目了。
肩關節和髖關節主要的共同點就是連接四肢,往這方面考慮一下吧。
5、簡述髖關節的組成及構造特點
組成:股骨頭、髖臼
特點:1髖臼窩深,股骨頭深陷與髖臼之間,關節面接觸面緊密2關節囊厚,囊外有韌帶加強,前壁最堅固3股骨上端形成多平面的彎曲角,與骨盆、下肢呈多曲拱結構
6、2髖關節的結構特點是以靈活性為主還是穩定性為主?哪些結構特點可以支撐該項特
是以穩定性為主,髖關節由髖臼和股骨頭構成。髖臼呈倒杯形,周緣 有肥厚的髖臼盂唇,增加髖臼的深度並縮小其口徑,從而可以將股骨頭緊緊包住,以增強髖關節的穩定性。股骨頭呈圓球形,凸面為圓球的2/3,上面完全為關節軟骨 所覆蓋,頂部稍後有一小窩,稱股骨頭凹,為股骨頭韌帶附著處,內有少量細小血管,股骨頭由此可獲少量血 液供應。髖關節不但構造相對完善,結構也堅固靈活,其主要功能為負重,將軀 體的重量傳達至下肢;其次是運動功能,髖關節可做相當 范圍的前屈、後伸、內收、外展、內旋、外旋和環轉運動。髖關節是大而堅固的骨骼,堅韌且厚的關節囊、韌帶,豐 厚有力的肌肉,均是為了適應上述功能長期衍化而來
7、比較肩關節和髖關節在構造(基本構造、輔助構造)、關節類型及運動方面的異同點。
肩關節:球窩關節,關節盂淺而小,有盂唇加深關節盂,關節腔寬大,關節囊薄而鬆弛,可做冠狀面上的屈伸,矢狀面的收展,垂直軸上的旋內旋外及環轉運動
髖關節:杵臼關節,髖臼唇加深髖臼,關節囊厚而堅韌,可做冠狀面的前屈後伸,矢狀面的內收外展,垂直軸上的旋內旋外及環轉運動,但運動幅度遠不及肩關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