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髖關節 > 人工髖關節外科學

人工髖關節外科學

發布時間:2020-09-01 17:43:36

1、請教髖關節外科方面的專家

走沒有問題,跑怕是不行,人工關節只能滿足日常生活。走路看不出來,但是有刀口啊。現在中山大學正在搞幹細胞治療股骨頭壞死。

2、中醫可以做手術嗎?

華佗是個例,中醫常說不用動手術是因為做不了。傳統中醫對細菌根本沒有認識,我相信華佗能用斧子做開顱的大手術把病灶取出來,但患者一定死於術後感染。

3、髖關節置換術手術器械名稱以及手術過程圖譜

好多 都知道張什麼樣 也知道都起什麼作用
重要的是 就是沒記住都叫什麼 因為太多了
不過我可以介意你一下
你可以去一些有關醫療器械的網站看看
14260465給你這個QQ吧
他就是搞醫療器械的
他就是跟骨科台的那個人

4、全國著名的十大骨科醫院

全國著名骨科醫院有北京積水潭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301醫院)、北京大學第三醫院

等,推薦如下:

1、北京積水潭醫院

北京積水潭醫院是創傷骨科醫療、科研、培訓基地,創傷骨科的權威醫院,其脊柱外科、創傷骨科、矯形骨科、手外科、小兒骨科、骨腫瘤科、運動醫學科和燒傷科的醫療技術居世界及國內領先水平。

2、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301醫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骨科為國家重點學科、全軍重點學科、全軍重點實驗室及全軍骨科研究所。在關節外科、脊柱外科、創傷外科、骨腫瘤外科、運動醫學及骨科基礎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矚目的成績,在全國、全軍骨科界及學術界佔有重要的地位。

3、北京大學第三醫院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骨科創建於1958年,五十多年來,歷經幾代專家的艱苦創業和辛勤耕耘,該院骨科已經發展成為學術地位居國內領先的國家級重點學科。其中運動醫學、脊柱外科更是業內權威。

4、海市第六人民醫院

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骨科是國家級重點學科,同時也是上海市四肢顯微外科研究所、上海市創傷骨科臨床醫學中心。

其國內領先的特色學科項目包括斷肢再植,手指再造、手再造、皮瓣及組合皮瓣等顯微外科技術,股骨頭缺血壞死治療,骨盆及髖臼骨折的內固定治療,關節鏡下韌帶重建術,人工關節置換等。

5、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消化內科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全軍消化內科中心,北京市重點學科,亞太消化內鏡培訓中心等。

(4)人工髖關節外科學擴展資料

區醫院體檢前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體檢時間:每天上午7:30-11:30。

2、體檢前注意事項:體檢前一天的白天和晚上應清淡飲食,正常作息,體檢當日清晨,請空腹禁止喝水,進行抽血及上腹B超(慢性囘病如高血壓、糖尿病者可正常服葯);如進行下腹B超,檢查前需飲水3-5杯

3、核實和驗證身份:需攜帶您的身份證、以便前台工作人員對您的身份進行核實和驗證。

4、體檢手續辦理:為了全面評價體檢結果,請逐項、正確(字跡清晰)地填寫個人情況表,不得漏項。必須填寫囘真實姓名及聯系方式,確保體檢結果出現問題(如發現重大疾病等)時,能及時通知到您,否則影響診治責任自行承擔。填寫後,請將表交於前台,領取導檢單。

5、尾椎股痛怎麼辦

您好:如果排除外傷,很有可能和您長期保持不正確坐姿及板凳太硬有關系,可以熱敷或理療治療一段時間,如果效果還不好就需要拍片確診了

6、關節外科學的目錄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關節感染
第一節 急性化膿性感染
第二節 慢性化膿性關節炎
第三節 關節結核
第三章 慢性非化膿性關節炎
第一節 骨關節炎
第二節 類風濕關節炎
第三節 強直性脊柱炎
第四節 股骨頭缺血性壞死
第四章 運動醫學
第一節 肩關節損傷
第二節 肘關節損傷
第三節 腕關節損傷
第四節 膝關節損傷
第五節 距小腿關節損傷
第六節 關節鏡技術
第五章 關節盛開術
第一節 人工關節的發展
第二節 人工髖關節置換術
第三節 人工膝關節置換術
第四節 人工距小腿關節置換術
第五節 人工肩關節置換術
第六節 工人肘關節置換術
第七節 人工橈骨頭置換術
第八節 人工腕關節置換術
第九節 假關節
第六章 關節融合術
第一節 肩關節融合術
第二節 肘關節融合術
第三節 腕關節融合術
第四節 髖關節融合術
第五節 膝關節融合術
第六節 距小腿關節融合術

7、裴福興的發表的論文

[1] Shen B, Yang J, Pei FX. Short -term survival analysis of the all-polyethylene tibial co
mponent i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 中華創傷雜志(英文版), 2005,8(2)
[2] Wang Guang-lin ,Lin Wei, PEI Fu-xing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adhesion, migration and three-dimensional growth of Schwann cells on absorbable biological materials.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 (English Edition),2003,6(4),209-212
[3] Liu Nei, Pei Fu-xing, Song Yao-ming, et al. CT value analysis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before and after percutaneous lumbar discectomy.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 2002,5(3)
[4] Liu Nei, Pei Fu-xing, Song Yao-ming, et al. The influence of the intervertebral disc on stress distribution of the thoracolumbar vertebrae under destructive load.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 2002,5(5)
[5] 周宗科,裴福興,程驚秋,毛詠秋,劉雷.不同方法處理對同種異體皮質骨板移植組織相容性的影響.華西醫學, 2005,20(1)
[6] 康鵬德,裴福興,王坤正.股骨頭壞死的研究和治療進展.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 2005,20(1)
[7] 沈彬,裴福興.鹼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緩釋微球促周圍神經再生作用的研究進展.中華創傷雜志, 2005,21(3)
[8] 周宗科,裴福興.同種異體骨移植去抗原和滅菌處理.生物醫學工程學雜志, 2005,22(1)
[9] 周宗科,裴福興,程驚秋,廉永雲.同種異體皮質骨板移植免疫學研究.中國矯形外科雜志, 2005,13(3)
[10] 沈彬,裴福興,楊靜.髖關節發育不良的髖臼重建.中華外科雜志, 2004,42(16)
[11] 康鵬德,裴福興,王坤正.Legg-Calve-Penrthes 病的研究進展.中國矯形外科雜志, 2004,12(23-24)
[12] 廉永雲,裴福興.髖關節骨性融合的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中國矯形外科雜志, 2004,12(20)
[13] 邵世坤,裴福興,沈彬.擴髓帶鎖髓內釘及植骨治療股骨幹骨折不癒合的臨床觀察(附38例報告).中國醫師雜志, 2004,6(10)
[14] 曾建成,裴福興,胡雲洲,屠重棋,楊天府.α-干擾素對骨巨細胞瘤細胞凋亡和bFGF及其受體表達的影響.中國腫瘤臨床, 2004,31(2)
[15] 康鵬德,裴福興,王坤正.磷酸鈣骨水泥/rhBMP-2修復犬股骨頭軟骨下骨缺損重建力學性能的實驗研究.中國矯形外科雜志, 2004,12(21-22)
[16] 未填寫,周宗科,裴福興,屠重棋,張敏.墨汁血管灌注和四環素熒游標記評價異體移植骨板活化狀態.生物骨科材料與臨床研究, 2004,1(3)
[17] 劉雷,裴福興,呂波,沈彬,楊靜.皮層體感誘發電位監測脊髓牽張性損害的實驗研究.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 2004,26(9)
[18] 劉雷,裴福興.脊髓損傷模型制備及評價的研究進展.中國康復醫學雜志, 2004,19(12)
[19] 周宗科,裴福興.同種異體皮質骨板移植.中國矯形外科雜志, 2004,12(8)
[20] 周宗科,裴福興,屠重棋,楊靜,沈彬.同種異體皮質骨板移植治療股骨假體周圍骨折.中華外科雜志, 2004,42(24)
[21] 裴福興,沈彬.人工關節置換術在髖部骨折中的.中華創傷雜志, 2003,19(11)
[22] 裴福興,曾建成.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後深部感染.中國矯形外科雜志, 2003,11(2)
[23] 裴福興,沈彬.加強膝關節損傷的研究與治療.中華創傷雜志, 2003,19(8)
[24] 裴福興.提高關節外科診治水平.四川醫學, 2002,23(8)
[25] 裴福興,楊靜,沈彬.股骨鍘骨水泥假體翻修術.中華創傷雜志, 2002,18(11)
[26] 裴福興.人工關節的發展與展望.四川醫學, 2000,21(5)。

8、什麼情況下需要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術

人工關節置換術已成為治療嚴重關節疾患的首選方法,並在很多國家得到廣泛應用,目前全世界每年進行的人工關節置換手術約180萬-200萬例。受多種因素限制,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工關節置換手術病例正在不斷增加。據估計今後將以每年約15%-20%的速率增長,可達10萬例/年。但是人工關節置換術在骨科領域屬於高級別手術,要求手術醫生對關節的生理、解剖、病理以及相關疾病有深刻的理解和認識,對人工關節的材料學、力學、設計理念和操作器械掌握熟練,同時還要具有高超的手術技巧。對於一名醫生來說,需要10年以上的骨科和關節外科臨床培養和學習,才能夠很好的完成人工關節置換手術。而目前我國由於各種原因所限,關節外科醫師的培訓尚不完善,不可隨意開展關節置換術。
對於患者來說,首先想要了解的是是否需要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我們總結具體的情況包括:1.
股骨頭缺血性(無菌性)壞死2.
先天性髖關節發育不良(脫位)或由於兒童時期各種原因造成的髖關節發育畸形3.
髖關節退行性變(骨關節炎、骨質增生)4.
創傷骨折:髖臼或股骨頭粉碎性骨折
老年人股骨頸骨折、粗隆間骨折5.
感染性疾病:化膿性關節炎、髖關節結核等,需要感染控制,病灶穩定後再進行置換6.
髖關節類風濕性關節炎7.
強直性脊椎炎患者累及髖關節8.
滑膜性疾病:滑膜軟骨瘤病、色素沉著絨毛結節性滑膜炎9.
腫瘤:髖關節骨腫瘤及周圍的腫瘤侵犯髖關節
過去認為年輕患者不應進行關節置換術,但隨著人工關節材料、設計理念、手術技術的飛速發展,年齡已不再是衡量手術與否的嚴格標准。總的來說,如果你想獲得一個
無痛、有功能和穩定的髖關節
,而且符合這些條件:①發育成熟,②髖關節疾病發展到了比較嚴重的程度,③疼痛或功能障礙影響生活和工作,④沒有其他更好的治療方法,都可以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術。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九人民醫院骨科是集臨床、科研與教學為一體的、在國內外享有較高聲望的上海市關節外科臨床醫學中心,先後入選上海市醫學領先學科(關節外科)、上海市教委重點學科、國家211工程重點學科建設計劃。為碩士、博士學位予點和博士後流動站。學科附設上海交通大學骨與關節研究中心、上海交大醫學內植物工程合研究所、關節鏡培訓中心、成份組織庫及《醫用生物力學》雜志編輯部等。科主任朱振安教授

9、張洪大夫怎麼樣

張洪,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304醫院骨科關節與運動醫學病區主任。
1982年10月畢業於北京醫學院(現北京大學醫學部)臨床醫學專業。分配至北京積水潭醫院(北京大學第四臨床醫學院)矯形骨科工作。2001年任主任醫師。2004年任教授。
2009年12月參軍。調任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醫院(304醫院)骨科和全軍骨科研究所關節外科與運動醫學病區主任。
目前任中華骨科學會會員。中華骨科學會關節學組委員,全軍骨科學會關節學組副主任委員,北京骨科學會委員暨關節組組長。國際髖關節學會會員;亞太地區人工關節學會副主席。任美國《Journal of Arthroplasty》和《Orthopedics》雜志編委。任《中華外科雜志》、《中華骨科雜志》、《中國骨腫瘤和骨病雜志》、《中華老年多器官雜志疾病雜志》等雜志編委。任國際大學生體育聯合委員會醫學委員。於國際與國內醫學核心期刊發表論文20餘篇。
從1980年到北京積水潭醫院大骨科輪轉實習開始,30年在超過萬例的手術錘煉中,積累了豐富的髖關節、膝關節外科的臨床經驗。對疑難病症暨復雜骨與關節疾病、股骨頭壞死、髖關節撞擊綜合征與先天性關節畸形診斷治療及手術具有較高水平。1997年率先在國內開展髖關節發育不良的髖臼周圍截骨術的手術與學術研究,目前已完成800餘例。手術例數及治療效果均處於亞洲領先水平。中期隨訪優良率達93%。開展象少年髖關節脫位後復位,關節囊成形術的Colonna手術。擅長復雜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與全膝關節置換術、翻修術。擅長小切口(手術損傷小恢復快)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與全膝關節置換術。
在北京積水潭醫院多名骨科前輩和國際眾多著名骨科專家的熏陶下,開拓了國際化視野,養成了嚴謹的醫學學術邏輯思維。講究手術結構、節奏、速度的契合。關注患者身心第一反應與痛苦。
在升任主治醫師與副主任醫師後於1989-1991年1995-1996年分別赴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美國路易斯安納州立大學醫學中心進修人工關節專業。獲得專業和英語的雙重提升。
2000年赴瑞士伯爾尼半島醫院接受Ganz教授有關髖關節發育不良的關節周圍截骨術和髖關節撞擊綜合征的相關手術技術培訓。邁進國際先進水平的骨與關節領域。
2004年獲得美國John Insall Travelling Fellowship 獎學金(該獎學金僅授於在人工膝關節領域有突出成就的年輕臨床骨科專家。全世界每年僅授4人)獲訪美國、加拿大10餘家國際著名人工關節醫院。向多名國際知名骨科專家學習並探討切磋。

10、人工髖關節是那年發明出來的?

20世紀早期,生物和無機材料開始被用於髖關節置換。先對畸形或強直的關節表面外形進行修復,然後在其中插入間置物恢復關節面並使之能夠活動。
當時在美國和歐洲,闊筋膜瓣移植物和關節周圍軟組織被廣泛使用。1912年Robert Jones 曾採用金箔作為間置物。1923年,Smith-Peterson使用「鑄模關節成形術」的概念,替代關節間置襯膜的做法。玻璃首先被用來作為該材料,但隨後在取出的標本中發現假體周圍有一層滑膜。而後有Pyrex耐熱玻璃、黏性膠體等材料但先後被淘汰。直到1937年Venable 和 Stuck研製出鈷鉻鉬合金,才使假體的製作有了相當耐用的材料。現代全髖關節置換出現前,Smith-Peterson杯置換以及隨後Aufrac對它的改良均成為髖關節重建的標准。Judet兄弟採用了一種熱成形的丙烯酸股骨頭假體,但磨損太多。Thompson 和Moore研製了帶髓腔柄的金屬植入物假體使之和骨骼達到固定,剪力比原先股骨頸短柄更加合理。
John Charnley對全髖關節置換各個方面均做了開拓性的工作,包括低摩擦扭矩關節置換概念、髖關節生物力學改變、關節潤滑、材料、設計和手術室環境等,這使得他成為了關節外科享有崇高聲譽――人工關節之父。現代全髖置換就是建立在Charnley假體基礎上的。Charnley全髖置換也是其他髖關節成形術效果評價的判斷標准。

與人工髖關節外科學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