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髖關節 > 全髖關節與半髖關節

全髖關節與半髖關節

發布時間:2020-08-30 18:10:52

1、請問,全髖和半髖有什麼區別嗎?

"半髖關節置換」嚴格上稱為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只要更換股骨頭就可以了。全髖關節置換是把患者得把股骨頭和髖臼一起置換。是兩個不同的手術。
人工股骨頭置換術相對比較簡單,術後髖關節功能恢復比較好,不容易脫位。但病人自己得髖臼和人工得股骨頭長期磨損後期容易出現關節疼痛。故適用於年紀大得患者,一般70歲以上。目前雙動頭可以有效得減輕這種疼痛得發生。
對於年紀輕,為了防止髖臼得磨損產生疼痛,已經磨損後髖臼得變形不利於二次翻修,故換股骨頭得時候把髖臼也換成金屬的。通過金屬磨金屬這樣就可以避免了。但這種手術比較容易脫位,術後站立、穿鞋、穿襪子、性生活姿勢要比較注意,總的原則髖關節不能夠屈膝屈髖超過90°不能過度內收。現在這種技術比較成熟,脫位得發生率也比文獻上報道得

2、髖關節與膝關節分別是腿上那個部位。

如圖   紅色方框為髖關節位置  綠色為膝關節位置

很清楚吧

呵呵

3、全髖關節翻修術與半髖關節翻修術是否屬於同一術式

「半髖關節置換」嚴格上稱為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只有更好股骨頭就可以了。全髖關節置換是把患者得得股骨頭和髖臼一起置換。是兩個不同的手術。
人工股骨頭置換術相對比較簡單,術後髖關節功能恢復比較好,不容易脫位。但病人自己得髖臼和人工得股骨頭長期磨損後期容易出現關節疼痛。故適用於年紀大得患者,一般70歲以上。目前雙動頭可以有效得減輕這種疼痛得發生。
對於年紀輕,為了防止髖臼得磨損產生疼痛,已經磨損後髖臼得變形不利於二次翻修,故換股骨頭得時候把髖臼也換成金屬的。通過金屬磨金屬這樣就可以避免了。但這種手術比較容易脫位,術後站立、穿鞋、穿襪子、性生活姿勢要比較注意,總的原則髖關節不能夠屈膝屈髖超過90°不能過度內收。現在這種技術比較成熟,脫位得發生率也比文獻上報道得少了。
這兩個手術的選擇主要是通過年齡決定得。適當得參考經經濟條件

4、髖關節的組成和特點及作用

1、髖關節主要由股骨頭、髖臼組成。

2、髖關節特點:1髖臼窩深,股骨頭深陷與髖臼之間,關節面接觸面緊密2關節囊厚,囊外有韌帶加強,前壁最堅固3股骨上端形成多平面的彎曲角,與骨盆、下肢呈多曲拱結構

3、髖關節作用:負重並具有廣泛的運動范圍

(4)全髖關節與半髖關節擴展資料:

解剖結構

股骨關節面占頭面積的2/3,嵌入髖臼內。臼的月狀面圍繞髖臼窩,窩內充填脂肪;髖臼唇附著於臼緣增加臼的深度。髖臼橫韌帶封閉髖臼切跡,神經血管經過韌帶下出入關節。

髖臼凹陷與股骨頭關節面之間的間隙為髖關節間隙,正常成人此間隙寬為4~5mm。間隙的上半較窄,顯示兩相對骨性關節面的距離。

下半較寬,顯示股骨頭與髖臼窩底之間的距離。在正位片上,正常人股骨頸下緣與閉孔上緣雖不相連,但共同形成一比較自然的弧形曲線,稱為恥頸曲線(Shent-on曲線)。

關節囊一般堅厚,而其後下方較薄弱;在髖骨附於髖臼周緣及橫韌帶;在股骨,前方附於轉子間線,上方與下方附於大小轉子附近,在後方附著於離轉子間嵴約1cm處。

5、髖關節手術半套和全套有什麼區別?

"半髖關節置換」嚴格上稱為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只要更換股骨頭就可以了。全髖關節置換是把患者得把股骨頭和髖臼一起置換。是兩個不同的手術。
人工股骨頭置換術相對比較簡單,術後髖關節功能恢復比較好,不容易脫位。但病人自己得髖臼和人工得股骨頭長期磨損後期容易出現關節疼痛。故適用於年紀大得患者,一般70歲以上。目前雙動頭可以有效得減輕這種疼痛得發生。
對於年紀輕,為了防止髖臼得磨損產生疼痛,已經磨損後髖臼得變形不利於二次翻修,故換股骨頭得時候把髖臼也換成金屬的。通過金屬磨金屬這樣就可以避免了。但這種手術比較容易脫位,術後站立、穿鞋、穿襪子、性生活姿勢要比較注意,總的原則髖關節不能夠屈膝屈髖超過90°不能過度內收。現在這種技術比較成熟,脫位得發生率也比文獻上報道得!!

6、髖關節發育不良為何要早治

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是小兒四肢畸形中較常見的一種疾病,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上世紀90年代後改稱為發育性髖關節發育不良。女孩比男孩多見,左側比右側多見。本病發生與種族、性別、環境有關,還與孕期胎位(如臀位)、遺傳因素、激素水平(如雌激素致肌肉韌帶鬆弛)及出生後的包裹方法(如蠟燭包)等有關。本病一般有三種類型:髖臼發育不良,髖關節半脫位,髖關節全脫位。尤其是前者,因沒有脫位,臨床上常常被忽略,導致嚴重不良後果。發育性髖關節發育不良也可伴有其他畸形的存在,如斜頸、先天性馬蹄內翻足等 。本病治療效果的好壞同年齡有密切關系,年齡越小不僅療效越好,而且方法越簡單。隨著年齡的增長其治療效果也越來越差,所以強調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如果小兒出生後發現雙下肢不等長,臀部、大腿皮膚皺褶兩側不對稱,或外展試驗陽性(患兒平卧,屈膝、屈髖各90度,將兩膝、兩髖同時外展、外旋。正常膝外側面可觸及床面,如不能觸及為陽性),就應及早到小兒骨科醫生處進一步檢查,以確定是否有發育性髖關節發育不良的存在。這對早期發現並獲得良好療效有重要意義。隨著年齡增大,小兒行走跛行,如是雙側都有脫位,則行走時左右搖擺像鴨步態,一般無關節疼痛,家長就應警惕。一旦明確診斷,就應及早治療。在治療過程中主要是預防股骨頭缺血壞死、再脫位、關節僵硬、關節運動受限的發生。在有經驗的小兒骨科醫生治療下以上情況完全可以減低到最低限度。(童學波 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附屬瑞金醫院)

與全髖關節與半髖關節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