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誰知道什麼是髖關節受累?
你好,髖關節病變在早期的症狀並不明顯,多數人在胯部出現疼痛或酸脹時,也不十分重視,早期的腱端炎和滑膜炎往往得不到及時治療,當出現明顯的髖關節疼痛甚至活動受限時,髖關節軟骨已經出現摧毀,關節間隙已漸狹小。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如果下蹲困難或者下蹲時候疼痛,很大可能是有髖關節受累,應該積極就醫,採用生物制劑等積極治療手段。
2、檢查部位,髖關節平掃 兩側髖關節在位,關節面光整,間隙正常兩側股
髖關節由股骨頭與髖臼相對構成,髖關節為多軸性關節,能作屈伸、收展、旋轉及環轉運動。髖關節就是大腿根部的位置,目前的情況考慮是否出現了髖關節脫位。建議去外科檢查確診。當髖關節屈曲、內收、內旋時,股骨頭大部分脫離髖臼抵向關節囊的後下部,此時若外力從前方作用於膝關節,再沿股骨傳到股骨頭,易於發生髖關節後脫位。
3、掃描:雙側髖關節關系在位,關節間隙未見明顯狹窄及增寬。右側股骨頸骨折,斷端相嵌,遠折端稍向內移位,
指導意見:
你好,這種情況還是應該綜合考慮的,年齡大的一般還是牽引治療等非手術方法
4、左髖關節融合關節間隙消失還能治嗎
要警惕發育性髖關節脫位,現在看髖關節位置還好,
定期復查拍片。
意見建議:現在看髖關節位置還好,可
以先配帶支架,讓股骨頭慢慢發育,
每三個月復查一次
5、我的女兒今天21天了,去醫院檢查發現髖關節間隙增寬,請問這種情況嚴重嗎?應該怎樣糾正治療呢?
建議你到正規醫院去檢查,最好去專家哪裡看看,北京、上海都有這方面的專家,不要耽誤孩子的病情,你的孩子如果早點治療,會好的!切記!祝你的寶寶早日恢復健康!
6、髖關節鍛煉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髖關節,是人體最大的關節部位,具有負重、將重量傳達給下肢、並控制著下肢活動的作用。髖關節患病,通常就是股骨頭壞死。
股骨頭壞死的治療原則就是恢復其解剖形態和功能,兩者不能兼得時,以恢復髖關節負重功能為主,運動功其次,嚴重股骨頭壞死經非手術治療不疼痛,可以站立行走,生活達到自理,雖說在解剖形態上不如正常人,有點變形,也是可以接受的。股骨頭壞死,髖關節康復需要一定的時間,另外還要堅持遵醫囑進行康復鍛練,李醫生建議大家在做康復功能鍛煉時,應該遵守以下幾原則:
1、鍛煉必須動作緩慢,持續有力,逐漸有力。
2、鍛煉應遵照循序漸進的原則,時間從短到長,次數從少到多,力量逐漸加大。
3、每個鍛煉方法禁止動作過大,用力過猛,禁止強行鍛煉,以免造成骨橋骨折,筋腱損傷。
4、股骨頭肥大,關節間隙消失的患者,應禁止該關節功能鍛煉,避免造成損傷。
7、髖關節的組成和特點及作用
1、髖關節主要由股骨頭、髖臼組成。
2、髖關節特點:1髖臼窩深,股骨頭深陷與髖臼之間,關節面接觸面緊密2關節囊厚,囊外有韌帶加強,前壁最堅固3股骨上端形成多平面的彎曲角,與骨盆、下肢呈多曲拱結構
3、髖關節作用:負重並具有廣泛的運動范圍
(7)髖關節的關節間隙擴展資料:
解剖結構
股骨關節面占頭面積的2/3,嵌入髖臼內。臼的月狀面圍繞髖臼窩,窩內充填脂肪;髖臼唇附著於臼緣增加臼的深度。髖臼橫韌帶封閉髖臼切跡,神經血管經過韌帶下出入關節。
髖臼凹陷與股骨頭關節面之間的間隙為髖關節間隙,正常成人此間隙寬為4~5mm。間隙的上半較窄,顯示兩相對骨性關節面的距離。
下半較寬,顯示股骨頭與髖臼窩底之間的距離。在正位片上,正常人股骨頸下緣與閉孔上緣雖不相連,但共同形成一比較自然的弧形曲線,稱為恥頸曲線(Shent-on曲線)。
關節囊一般堅厚,而其後下方較薄弱;在髖骨附於髖臼周緣及橫韌帶;在股骨,前方附於轉子間線,上方與下方附於大小轉子附近,在後方附著於離轉子間嵴約1cm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