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髖關節 > 三髖關節

三髖關節

發布時間:2020-08-28 20:32:23

1、髖關節可以做哪些運動

1、屈髖蹬天法:患者仰卧位,雙上臂置於體側,屈髖屈膝90°,使小腿向上蹬,次數逐漸增加至50次。
2、抱膝法:仰卧位,患髖屈90°,膝屈45°,雙手叉指合掌抱膝關節前下方,屈肘
3、屈髖開合法:仰卧位,雙髖、膝關節屈曲,雙手置於臀外側,以雙足跟為軸心,作雙膝內收、外展、內旋、外旋活動3~5分鍾。
4、盤腿壓膝法:病人坐床上盤腿,雙掌置膝內側,用手掌向外、向下按壓膝關節,提高外展、外旋肌力,改善內收內旋肌協調動作,滑潤關節。
5、髖關節伸屈活動鍛煉法:仰卧位,使髖關節伸展,雙手叉指合攏抱住股骨下端,利用反復屈肘力量抽動上拉與主動屈髖相結合,持續活動5~10分鍾,次數幅度逐漸增加。
6、髖關節外展/內收活動鍛煉法:仰卧位,雙下肢伸直,雙手置於體側,患肢自動抬高25°~35°,作外展/內收活動,持續5~10分鍾或坐位操練。
7、髖關節外旋/內旋活動鍛煉法:仰卧位,雙下肢伸直,雙手置於體側,兩腳分開,與肩相等,以足跟為軸心,作肢外旋/內旋活動,持續5~10分鍾。
8、髖關節屈曲外旋/內旋活動鍛煉法:仰卧位,使膝關節屈曲40°,髖關節屈曲90°,雙手抱膝,利用手腕力量反復作外旋/內旋活動,持續5~10分鍾。
9、扶物下蹲操練法:雙手前伸,抓住固定物,身體直立,雙足分開,與肩相等,緩慢下蹲後再站立,反復操練3~5分鍾。
10、髖關節擺動操練法:雙手前伸,抓住固定物,健肢負重而立,患肢足懸空,先按順時針方向作圓形擺動3分鍾,再作逆時針方向活動3分鍾。

2、怎麼鍛煉髖關節的靈活度

一、床上鍛煉法
(1)髖關節伸屈活動鍛煉法:仰卧位,使關節伸展,雙手叉指合掌抱住股骨下端,利用反復屈肘力量往上拉與主動屈髖活動相結合,持續活動5~10分鍾,次數幅度逐漸增加。
(2)髖關節外展直腿抬高活動鍛煉法:仰卧位,雙下肢伸直,雙手置於體側,患肢外展直腿抬高25°~35°,持續1分鍾放下,作10次。同理可作側卧及俯卧抬腿,鍛煉外側及後側肌群。 (術後3個月開始)
(3)髖關節作外展、內收活動,雙膝屈曲約90度,與肩同寬,膝關節作內收、外展運動,持續5~10分鍾。
(4)髖關節外旋、內旋活動鍛煉法:仰卧位,雙下肢伸直,雙手置於體側,兩腳分開, 與肩相等,以足跟為軸心,作下肢外旋 內旋活動,持續5~10分鍾。
(5)髖關節屈曲位外旋、內旋活動鍛煉法:仰卧位,使膝關節屈曲100°,髖關節屈曲90°,雙手抱膝,利用手腕力量反復作外旋、內旋活動,持續5~10分鍾。
跪位外展屈伸髖活動鍛煉法:取跪位,雙膝盡可能分開,雙上肢伸直支撐上身,膝關節固定,身體作前後運動,屈伸髖關節。
二、床下鍛煉法
(1)扶物下蹲法:單或雙手前伸扶住固定物,身體直立,雙足分開,與肩等寬,慢慢下蹲後再扶起,反復進行3~5分鍾。(術後半年開始)
(2)患肢擺動法:單或雙手前伸或側身扶住固定物,單腳負重而立,患肢前屈後伸內收,外展擺動3~5分鍾。(術後半年開始)
(3)內外旋轉法:手扶固定物,單腳略向前外伸,足跟著地,作內旋和外旋運動3~5分鍾。(術後半年開始)
(4)屈髖法:正坐於床邊或椅子上,雙下肢分開;患肢反復作屈膝屈髖運動3~5分鍾。
(5)抱膝法:正坐床邊、沙發、椅子上,雙下肢分開,雙手抱住患肢膝下反復屈肘後拉與主動屈髖運動相配合,加大屈髖力量及幅度。
(6)開合法:正坐於椅、凳上,髖膝踝關節各成90°角,雙足並攏,以雙足尖為軸心作雙膝外展,內收運動,以外展為主3~5分鍾。
(7)蹬車活動法:穩坐於特製自行車運動器械上,如蹬自行車行駛一樣,速度逐漸加快,活動10~20分鍾。

3、髖骨在成年前由哪三塊骨組成

髖骨百為人體腰部的骨骼,共左右兩塊。幼年時,髖骨分為髂骨度, 坐骨和恥骨以及軟骨連接。成年後,它們之間的軟骨會骨化,問成為一個整體,即髖骨。左髖答骨、右髖骨、骶骨、尾骨以及它回們之間的骨連接一起構成骨盆。髖骨與答股骨構成髖關節。

4、髖關節在哪?

病情分析:就是平時綁皮帶的地方。指導意見:腰這個地方,不是有兩塊骨頭特別大的嗎?這個地方就是髖。髖關節就在這個地方附近。你大腿運動的時候,這個地方會痛的話,還是需要懷疑是髖關節有問題的。

5、骶髂關節和髖關節各在什麼部位

?強直是一種性脊柱炎是一種慢性的疾病,特別是骶髂關節和髖關節。那麼究竟?下面我們請專家給我們做詳細的介紹。 ?骶髂關節是人體的微動關節,活動度很小,骶髂關節是由骶骨與髂骨的耳狀關節面相互聯接而成的關節。骶髂關節,是在骶骨與髂骨之間的關節,在臀部上部系腰帶以下,大約在嵴柱兩側約兩三公分處各有一個看起來凹下去的地方,直截可以觸摸到硬硬的骨頭,從這邊往上下約4、5公分處是骶髂關節,這是屬於可動關節,但活動度很小,大約只有4度,骶骨側為透明軟骨,髂骨側為纖維軟骨,裡面有滑囊液,最常發炎的部位是從骶髂關節以下的部位。骶髂關節發炎時,由於它原本活動度就很小,因此不會嚴重影響行走能力,但它是屬於中軸與周邊的連結,因此行走翻身等活動都會造成疼痛,上身向後側傾斜時格外疼痛,走路時落在後方的一邊可能比較疼痛.移動痛大多在臀部大腿後方,外側,間或可以到小腿後外側或大腿前內側。 ?相信看完上面的講解,你對這個問題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

6、髖關節置換手術的缺點是什麼

股骨頭壞死是嚴重影響髖關節活動的疾病,嚴重的會造成患者無法行走,只能卧床休息。一些患者因為股骨頭發生塌陷,在醫生的建議下往往會選擇進行髖關節置換手術,以為這樣就可以一勞永逸了。真的是這樣嗎?新浪中醫股骨頭壞死頻道的專家指出,隨著醫學的不斷發展,髖關節置換手術的缺點也不斷的在暴露出來:一,髖關節手術使用人造關節代替壞死的股骨頭,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症狀,但是髖關節置換術並不是治療股骨頭壞死的最佳方法,且由於人工關節減震功能不良,手術之後避免在不平滑不平整路面行走,不能每天行走的距離過遠、更不能負重行走、進行體力勞動、跳舞,以免假體提前下沉,出現髖關節疼痛症狀。二,手術後活動受限的症狀的症狀也是不能完全解除的,患者做一些簡單的活動還可以,但是能進行過多的活動,過多的活動如爬樓梯、跑步、登山等運動會使假體的使用年限減少、假體的松動,因為人造關節沒有自行修復功能。如果置換手術後不久就出現了假體松動的情況,導致了置換術的失敗,不得不再進行第二次手術,甚至第三次的手術。三,髖關節置換手術還有可能引發其他並發症,留下後遺症等,有的患者會發生感染,需延長治療時間,治療十分困難,甚至不得不將人造關節拔除,待感染被控制後再進行關節再置換,而再置換的感染率遠遠高於第一次的手術。而在手術中也可能會造成其他部位骨質的損傷,導致術後住院時間長等缺點。通過以上詳細介紹,大家對髖關節置換手術的缺點應該有了比較明確的認識了吧。在此提醒廣大患者,除非股骨頭塌陷非常嚴重,其他股骨頭壞死治療方法沒有療效的情況下,方可考慮髖關節置換手術。

7、髖關節 的髖怎麼念?



kuān
<名>
臀部 [hip]
髖,髀上也。從骨,寬聲。字亦作髖。——《說文》
髖,尻也。——《廣雅》
至於髖髀之所。——《漢書·賈誼傳》
(相馬之法)淺髖薄髀,五駑。——《齊民要術》
髖骨,通稱胯骨 [hip bone]。如:髖髀(胯骨與股骨)

髖骨
kuāngǔ
[hip bone] 在哺乳動物中,構成骨盆外側半的向上擴展的大骨,骨盆是由髖骨、坐骨和恥骨組成的,在成體這三塊骨融合成一塊骨


(髖)
kuān
ㄎㄨㄢˉ
〔~骨〕組成盆骨的大骨,左右各一,是由髂骨、坐骨、恥骨合成的。通稱「胯骨」。
(髖)
鄭碼:LWEL,U:9ACB,GBK:F7C5
筆畫數:19,部首:骨,筆順編號:2554525114451222535

與三髖關節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