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髖關節 > 髖關節耳狀面

髖關節耳狀面

發布時間:2020-08-28 12:28:04

1、髖骨的骨性標志?

髖骨是人的骨性標志

2、雙側骶髂關節面毛糙,模糊,髂骨耳狀面硬化關節間隙略變窄

那你現在這個地方有這樣的病變之外,與此同時,你目前所表現出來的這個臨床症狀到底是什麼呢?你要麼就是有可能出現的強直性脊柱炎,有可能就是出現了這個骶髂關節炎

3、1.骶髂關節CT掃描 -- 影響表現:雙側骶髂關節關節間隙顯示正常,髂骨耳狀面見斑狀均勻性密度稍增

指導意見:
你好, 你說的情況考慮是肌肉勞損的問題的,建議你可以給予按摩,活血類葯物治療。

4、髖關節的組成和特點及作用

1、髖關節主要由股骨頭、髖臼組成。

2、髖關節特點:1髖臼窩深,股骨頭深陷與髖臼之間,關節面接觸面緊密2關節囊厚,囊外有韌帶加強,前壁最堅固3股骨上端形成多平面的彎曲角,與骨盆、下肢呈多曲拱結構

3、髖關節作用:負重並具有廣泛的運動范圍

(4)髖關節耳狀面擴展資料:

解剖結構

股骨關節面占頭面積的2/3,嵌入髖臼內。臼的月狀面圍繞髖臼窩,窩內充填脂肪;髖臼唇附著於臼緣增加臼的深度。髖臼橫韌帶封閉髖臼切跡,神經血管經過韌帶下出入關節。

髖臼凹陷與股骨頭關節面之間的間隙為髖關節間隙,正常成人此間隙寬為4~5mm。間隙的上半較窄,顯示兩相對骨性關節面的距離。

下半較寬,顯示股骨頭與髖臼窩底之間的距離。在正位片上,正常人股骨頸下緣與閉孔上緣雖不相連,但共同形成一比較自然的弧形曲線,稱為恥頸曲線(Shent-on曲線)。

關節囊一般堅厚,而其後下方較薄弱;在髖骨附於髖臼周緣及橫韌帶;在股骨,前方附於轉子間線,上方與下方附於大小轉子附近,在後方附著於離轉子間嵴約1cm處。

5、什麼叫髖關節?髖關節在什麼部位

就是髖臼與股骨頭的連接啊 形成髖關節 或者說是大腿根部與骨盆連接的地方。
意見建議:髖部是連接人體軀乾和下肢的重要樞紐。髖關節上撐軀干下連雙下肢,是人在行走、坐卧中最需要、也是最關鍵的部位。

6、人的髖骨在那裡?

髖骨
髖骨hip bone

為不規則的扁骨。16歲以前由髂骨、坐及恥骨以軟骨連結而組成,成年後軟骨骨化,三骨在髖臼處互相癒合。髖臼是髖骨外面中央的環形關節窩,由髂、坐、恥三骨的體構成,與股骨頭相關節,其底部中央粗糙,無關節軟骨附著,稱為髖臼窩。窩的周圍骨面光滑,附以關節軟骨,叫做月狀面。髖臼的前下部骨緣凹入,叫髖臼切跡。

(一)髂骨

髂骨illum在三骨中最大,位於髖骨的後上部,分為髂骨體和髂骨翼兩部。髂骨體位於髂骨的下部,參與構成髖臼後上部。由體向上方伸出的扇形骨板叫髂骨翼,翼的內面凹陷名髂窩,為大骨盆的側壁,窩的下方以弓狀線與髂骨體分界。弓狀線前端有一隆起名髂恥隆起,髂窩的後分粗糙,有一近橫位的耳狀面,與骶骨的耳狀面相關節。髂骨翼的上緣肥厚且呈弓形向上凸彎,叫髂嵴。兩側髂嵴最高點的連線約平齊第4腰椎棘突,是計數椎骨的標志。翼的前緣彎曲向下,達於髖臼,生有上、下兩個骨突,分別叫做髂前上棘和髂前下棘。翼的後緣也生有上、下兩骨突,分別命名為髂後上棘和髂後下棘。兩側髂後上棘的連線約平第2骶椎。從髂前上棘向後約5-7厘米處,髂嵴較厚且向外突出,叫做髂(嵴)結節,是骨髓穿刺常用的部位。

(二)坐骨

坐骨ischium位於髖骨的後下部,可分為坐骨體及坐骨支兩部分。坐骨體構成髖臼的後下部和小骨盆的側壁。體的後緣有一向後伸出的三角形骨突,叫做坐骨棘。坐骨棘與髂後下棘之間的骨緣呈弧形凹陷,叫做坐骨大切跡,坐骨棘下方的骨緣小缺口叫做坐骨小切跡。由體向下延續為坐骨上支,繼而轉折向前內方,叫做坐骨下支,其前端與恥骨下支相連。坐骨上、下支移行處的後部,骨面粗糙而肥厚,名坐骨結節,是坐位時體重的承受點。

(三)恥骨

恥骨pubis位於髖骨的前下部,可分為恥骨體及恥骨支兩部分。恥骨體構成髖臼的前下部和小骨盆的側壁。由體向前下內方伸出的骨條叫做恥骨上支,繼而以銳角轉折向下外方叫做恥骨下支。恥骨上、下支移行處的內側面為一卵圓形粗糙面,叫做恥骨聯合面,與對側同名面之間以纖維軟骨連接,構成恥骨聯合。恥骨上支的上緣有一銳利的骨嵴,叫做恥骨梳,其後端起於髂恥隆起,前端終於恥骨結節。恥骨結節內側的骨嵴稱為恥骨嵴。由坐骨和恥骨圍成的孔,叫做閉孔,在活體閉孔有閉孔膜封閉。孔的上緣有淺溝叫做閉孔溝。

髖骨
①指環跳穴。《針方六集》列為環跳穴別名。
②經外穴名。《類經圖翼》:「髖骨,在膝蓋上,梁丘旁外開一寸。主治兩腳膝紅腫痛,寒濕走注,白虎歷節風痛,腳丫風痛,舉動不得。」可斜刺或直刺0.5-1寸。艾炷灸3-4壯;或艾條灸5-15分鍾。

7、耳狀面只存在於骶骨上哪錯了

髂骨也有耳狀面,他和骶骨耳狀面緊密結合組成骶髂關節。參照系統解剖學,希望能幫到你

與髖關節耳狀面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