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做瑜伽對關節有好處嗎
瑜伽可以增強膝關節的穩定性和靈活度,也可以治療膝蓋損傷,但是同時,不正確的練習也可以導致對膝蓋的傷害。
一、注意髖關節的熱身。
髖關節、膝關節和踝關節是人體下肢聯接在一起的三個關節,髖關節沒有足夠活動的話,在練習中,就會給膝關節施加過度的壓力,讓膝關節不堪重負。開始的時候,可以旋轉髖部、腳踝,練習蝴蝶式和牛面式等等來加強髖關節的拉伸。髖關節打開以後,盤坐也就容易得多了。
所以在此提醒:當你的髖關節還不具備很強的外旋能力、腳踝和腳背的靈活性與伸展能力的時候,切記不要輕易就去嘗試全蓮花的練習!否則收獲的將是膝關節受到傷害的事實!
二、體式的調整和構建從山式中腳的放置開始。
確信腳掌能夠穩定地接觸地面,腳掌的四個角點(前腳掌兩側兩點,腳後跟兩側兩點)要平穩分布在地面上,均勻用力。力量通過腳掌的球部深入地面,腳趾努力張開、保持能夠活動。同時注意腳心通過腳弓向上提起。
這樣,膝蓋兩邊的韌帶力量均勻分布,髕骨能夠自由移動,半月板就不容易被過度擠壓。另外,腿部肌肉的彈性也會得到加強。因此,建議多多練習山式站立!
三、在膝蓋彎曲的體式中保持膝蓋和踝關節垂直。
例如在戰士式和側角式中,首先讓膝蓋位於踝關節的正上方,五趾張開,彎曲膝蓋後,髕骨的位置應該和第二個腳趾的方向保持一致。如果有少量的前傾,膝蓋也不應該超過腳趾尖。同時注意腳背,不能讓腳心往下掉。除此之外核心部位的控制也很重要!
四、避免膝蓋向內過度伸展。
在需要腿部伸直的體式中,膝蓋很容易向內過度拉伸。比如在三角式和雙腿背部伸展式(坐立前屈)中,膝蓋的位置往往容易向內撇,這個時候膝蓋周圍的韌帶力量就容易不平衡。
站立體式中,可以稍微彎曲膝蓋,讓腳掌均勻用力緊緊貼地。坐立體式中,可以在膝蓋窩下方墊上一個小毛巾卷等。注意,股四頭肌的收緊會避免膝關節過度拉伸的現象!
五、注意膝蓋細微的感受及時調整。
膝蓋的韌帶和軟骨以及半月板都是屬於感覺不是很敏銳的部位,所以如果當你感覺到有疼痛時,其實傷害往往已經不可避免。因此應該仔細感受身體,一旦有一點點地不適現象,就要趕快做以調整,避免進一步損傷。
如果從體式中出來感到有疼痛,那麼實際上傷害已經造成了。應珍惜每一次的練習機會,認真專注對待每一個體式練習。善待自已,在最佳幅度內活動關節,做到在無痛范圍內動動。
六、通過平衡體式來加強膝蓋的防護。
平衡體式中因為身體需要自我調整來找到最佳的位置,這個時候身體的智慧會合理利用膝蓋周圍的肌肉和韌帶力量,找到其中的平衡點。尤其是需要膝蓋彎曲的站立平衡體式,效用很好。這種動態的平衡主要通過增強韌帶的功能,而不僅僅是肌肉力量,所以還有助於預防將來的損傷。用運動鍛煉膝蓋,將膝蓋固定住的東西僅有肌肉和韌帶。鍛煉肌肉是很重要的,因為肌肉是重要的支撐結構。如果肌肉鬆弛無力,膝蓋可能有麻煩了。
2、瑜伽體式里有很多開髖的練習,想知道開髖的益處都有什麼?_?
1、幫助脂肪代謝,消除負面情緒
經常減肥卻罕有效果的朋友,很有可能是由於身體髖「緊」,導致上下循環系統無法正常工作,脂肪淤積在了腹部,臀部,大腿無法代謝所導致的,因此腹部、臀部和大腿容易變粗。所以開髖能夠幫助脂肪代謝,消除負面情緒
2、打通身體上下循環的通道
手腳經常冰冷,有一部分是因為髖緊導致,關節縫隙過小導致血液循環不順暢,當髖關節適當的打開之後,血液循環更好。
3、改善痛經,調節生理期
髖關節的打開,對於痛經的人,會促進盆腔內血液流動。在經期的時候經血會順利排出。其實髖關節的靈活對女性的生理期也是有影響的。
女性宮寒第一跟腹部脂肪少有關,另外就跟骨盆內的血液循環不順暢有關系。盆腔內有血液循環不暢,經期的時候經血無法順利排出來,時間久了體內的毒素未清就會影響下一次的經期,同時也給身體帶來不良的影響。
4、緩解腰痛
髖關節緊,很容易讓腰椎過多的參與運動,長此以往腰椎位置會產生疼痛。很容易有腰間盤突出,腰椎勞損等問題。開髖,髖關節打開,就可以釋放出緊張疲勞的腰椎;
5、矯正坐姿:
長時間坐姿不正確,會導致大腿後側肌,臀肌包括髂腰肌過於緊張和僵硬。想想平時的坐姿,是不是駝背,翹著二郎腿,或者整個身體依靠在椅背或者沙發上。這些也都是造成髖「緊」的重要因素。
3、臀橋有什麼好處
可以讓身材更挺拔。
臀肌堪稱運動的「中流砥柱」,如果沒有活躍而強大的臀部,盆腔腸道將無法穩定。這意味著盆腔上下肌肉(包括核心肌肉群)無法發揮理想的作用,迫使身體作出必要的補償———弓腰駝背。
臀橋鍛煉有助於增強臀肌,保持骨盆和脊椎正位,站起身時會顯得個頭更高。 無論男人女人,堅挺結實的臀部無疑會更加性感。
常見臀橋訓練錯誤:
錯誤一:伸髖不足
很多人在進行橋式時沒有完全伸展髖關節,向上推起時臀部沒有完全收縮(夾緊),這會讓訓練效果大打折扣。
需要讓髖關節在動作頂端完全伸展,把屁股夾緊,讓身體從側面看成一條直線。
錯誤二:腳跟站位太靠前
這是一個很容易忽視的錯誤,腳跟站位太靠前的話會讓你損失運動范圍,這會導致運動單位無法更多的募集,從而失去更多的訓練效益。應該要做到起身時從側面看小腿接近垂直地面。
錯誤三:用腰頂而不是用臀
而很多人由於腰椎穩定性不足,或髖部無法正常啟動(不會使用髖關節),導致伸髖的同時腰椎過度向上頂出去,造成腰椎遠離中立位,讓椎間盤受到不均勻壓力的擠壓導致下背痛。
輕重量或者是徒手的橋式可能並沒有太多感覺,但如果在負重的情況下或長期錯誤的積累就非常危險。
4、肩髖運動對身體有什麼好處
開髖對我們的身體有很多好處, 促進髖關節各個方向的活動能力,可以幫助骨盆區域氣血循環,幫助溫養內臟器官。從瑜伽練習方面來說,髖部(腹股溝部位)是軀干與腿相連接的部位。
柔軟髖部的韌帶肌群,放鬆身心,修正平時的不良狀態。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髖部和肩部緊張往往困擾著我們大多數人,讓我們的生活工作變得含胸弓背,一副垂頭喪氣狀。
同時也困擾著我們的瑜伽練習,讓我們離習練進步總差一步。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柔軟的肩部讓我們不再駝背,昂首挺胸。
舒展的髖部讓我們步伐穩健,內心寬廣。
消除平日久坐,勞累對身體姿態的積累和傷害。
增強運動肢體的行動力,同時內在力量也得到加強,在這里將精神與肉體的美麗全部帶給您。
髖關節靈活,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個人理解靈活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活動范圍大(需要在生理結構允許范圍內),另一個是控制能力好。
其實身體的每個關節都是這樣,這2個方面應該是互相影響的,活動范圍太小,控制的范圍也就小,而控制能力不好,則活動也就受限。
因此對某個關節進行鍛煉,一來要活動關節,促進關節活動范圍的增大,另一方面要鍛煉相關的肌肉,增強肌肉的力量和彈性,例如鍛煉膝關節的同時,要增強股四頭肌的力量和彈性。
髖關節,以及骨盆的穩定,其實就是加強核心肌肉群的練習了。在骨盆的上口,腹直肌在前方,腹斜肌在兩側,胸髂肋肌在後方,從不同方向連接了胸腔和骨盆,使身體各個部分形成一個整體。
4個方向的鋼板,拼湊在一起,形成一個立體的空間結構,這個結構就是在普拉提中常說的「軸心盒子」,穩定了骨盆的位置。
而在骨盆的下口,股直肌在前方,髖收肌群在內側,闊筋膜張肌在外側,肌腱在後側,連接了骨盆和下肢(髖關節和膝關節),產生了髖關節屈、伸、內收、外展的運動結構。
其實參與這些活動的肌肉還有其他很多,全說說不過來,我也未必一時都能記得,以上說的算是比較基本的。所以說,要練習「鎖髖」,我想就是鍛煉這些相關的肌肉群了。
可以做的體式很多,或者說大部分的練習都需要這些肌肉群參與,只是有些時候骨盆與髖關節的穩定,在練習的時候被我們忽略了。
開髖開的是什麼?
我們說「髖緊」,緊的是肌肉和筋膜。也就是圍繞在髖關節周圍的肌肉和筋膜僵緊,從而限制了髖關節的的活動能力。
不僅髖關節附近的肌肉,腿部肌肉和臀肌的僵緊也會影響髖關節的運動能力。
5、瑜伽對骨盆有什麼好處
在瑜伽習練中若想測定你的骨盆是否歪曲,有幾個簡單的小辦法:
1、閉上眼睛,做原地高抬腿運動。睜開眼睛時,腳離開了最初的位置,骨盆重心在向移動的位置偏離,偏差越大,骨盆歪曲度越高。
2、穿裙子後,中線位置很快就偏離。
3、閉上眼睛單腿站立,很難掌握平衡。
4、某一側胸罩肩帶很容易滑落。
無論診斷的結果如何,以下的動作都會讓你在培養了正確身姿的同時,不知不覺就讓肚子干癟下去了,而且瑜伽動作溫和,不用擔心會扭傷骨盆。
髖部的穩定對於運動員來說很重要,對其他人也是。髖部最基礎的功能就是承受重量,來穩定上半身,支撐下肢,緩沖諸如跑步、跳躍帶來的震動。
臀中肌是穩定髖部的主要肌肉。它的起點在髂嵴,延展到大腿骨上端,包裹髖部外側,在臀小肌幫助下穩定髖關節。簡單來說,臀中肌減少關節過多的運動,保持大腿骨穩定在髖關節窩。
4種方法建立髖關節力量和穩定性
站立和平衡體式幫助建立這塊肌肉的穩定和力量,當正確啟動的時候。讓我們來看看在幾個常見的體式中啟動臀中肌。
熱身
既然想在大的運動范圍的前提下建立力量,需要拉伸來延展相關的肌肉,嘗試一下牛面式或者鴿子式。
第一個體式:山式
回到山式!髖部兩側的均等,是保證大范圍移動的前提,山式的簡單變體可以讓你找到比較弱的那一側。單腿站在磚塊上,另外一條腿漂浮。
錯誤示範:
不要讓站立腿那邊的髖偏向一側。
正確示範:
有力氣啟動站立腿的髖部外側,讓骨盆擺正。可以把手放在骨盆上,更好地觀察骨盆是否擺正。
每邊腿都重復幾次,看看是不是有一邊比較難擺正。
第二個體式:樹式
這個比山式更近一步。樹式看起來對瑜伽人來說很簡單,但是這里其實需要很多髖部的穩定性。
錯誤示範:
不要讓臀中肌放鬆,不要讓站立腿那邊的髖偏向一側
正確示範:
讓骨盆擺正,站立腿找到山式的感覺。
髖部向中線靠近(啟動臀中肌),站立腿腳掌均等下壓。
腳趾展開,足弓啟動,向上到腹股溝內側。同時站立腿下壓,啟動髖部。
第三個體式:弓步新月式
重復前面2個體式中啟動臀中肌的方法,運用在弓步中找到穩定。
錯誤示範:
不要讓膝蓋向內扣
正確示範:
啟動臀中肌,收髖部向身體中線,拉大腿骨回到髖關節窩。
從這里,感受前腿那側的髖部下沉。
雙腳前後推地遠離彼此,延展下背部,尾骨下沉一點。
看看是不是有一邊比較難擺正。
第四個體式:側躺髖部外展
當你在前面站立體式中找到臀中肌啟動後,可以做更多的力量訓練和平衡它。
關鍵是抬起的腿移動地緩慢一點,保持肌肉啟動,而不是靠慣性把腿甩上去。
放下來時,保持髖部外側啟動,抵抗重力,慢慢放下來。
肌肉會很快變得酸痛,你就做對了。
同樣的,看看一邊是不是比一邊容易。多建立弱的那一側的力量,讓骨盆兩側均等。
6、髖部打開有很多的好處,有哪幾個動作幫你清除盆骨垃圾?
現在,很多女生都想著通過瑜伽來清除自己的骨盆垃圾,那麼可以試試幾個動作。
第一個:橋式。
這個動作對於有了解瑜伽的人來說,應該是非常熟悉了。就是平躺在床鋪上,雙腿彎曲。然後,利用腰腹的力量,把自己的腰頂起來,盡量往上托,同時小腿和地面要保持垂直。
起來的時候,讓自己的腿、腰和胸形成一條直線。這個動作不難,但是一組做下來要堅持,15次之後再休息。這個動作能夠讓胸腔打開,加速血液循環。
第二個動作:嬰兒式。
之所以稱為嬰兒式,是因為這個動作有點像嬰兒在肚子里蜷縮的樣子。跪坐在地板上,身體向前俯伏,額頭盡量貼著地板,雙手自然地平放在雙腿兩側。
整個人就像一個抱膝的孩子一樣,這個動作身體一定要放鬆,然後配合呼吸。深呼吸、輕吐氣,8個回合之後放鬆。
第三動作:單腳站立。
這個動作也很簡單,就是單腳站立,另一個只抬起90度。抬起的一隻腿腳趾使勁向上回勾。同時,雙手合十,放在胸前。
注意保持平衡,不要左右亂晃,同時讓呼吸也保持勻速。背部要挺直,這樣才能夠讓胸腔完全打開。
第四個動作:坐立前屈。
這個動作,讀初中的時候大家都有做過。坐在地板上,雙手努力去抓腳踝,如果柔韌性好久抓腳掌。然後保持不動,注意調節呼吸。8個呼吸之後再放鬆,然後再重復動作。
7、鉭棒的作用和好處
作用:對於早期骨壞死,保留股骨頭是首選的目標;但是,如何才能達到這個目標並沒有共識。單純髓芯減壓術由於缺乏結構支撐,結果不確定,而帶血管腓骨移植需要擴大手術過程且供區致病率高及康復期的延長。附加使用多孔的鉭金屬植入物可給髓芯減壓術帶來結構支持,手術創傷小,無供區病損等。此項研究的目的是評估股骨頭壞死髖關節經過髓芯減壓和多孔鉭金屬植入後的生存率並評價其臨床效果和影像結果。
方法:我們對行股骨頭骨壞死髓芯減壓和多孔鉭金屬植入的54例患者(連續60髖)進行評價。52例患者(58髖)平均隨訪24個月。所有患者年齡均在65歲以下(平均年齡35歲)。
根據Steinberg等分期,Ⅰ期病變1髖(%),Ⅱ期病變49髖(84%),Ⅲ期病變8髖(14%)。結果的評估包括使用肢體特殊評分(Harris髖評分)、影像結果測量、以髖關節置換為觀察終點的生存率分析。
結果:共有9髖(15.5%)最終需行髖關節置換,包括6例Ⅱ期病變和3例Ⅲ期病變。12個月時總體生存率為91.8%(95%可信區間,87.8%-05.8%),24個月為81.7%(95%可信區間,75.8%-87.6%),48個月為68.1%(95%可信區間,54.7%-81.5%)。無慢性全身性疾病者在48個月時,總體生存率為92%(95%可信區間,87.4%-06.4%)。
好處:採用髓芯減壓加多孔鉭金屬植入物治療早期股骨頭壞死,可在微創技術下完成且無供區病損。早期臨床結果顯示無慢性全身性疾病者,尤其是早期病變者有令人鼓舞的生存率。
可信水平:治療性研究,Ⅵ級。
8、瑜伽打開髖骨的好處
瑜伽開髖對我們的身體有很多好處,例如:
1、促進髖關節各個方向的活動能力,可以幫助骨盆區域氣血循環,幫助溫養內臟器官。
2、柔軟髖部的韌帶肌群,放鬆身心,修正平時的不良狀態。
3、舒展的髖部讓我們步伐穩健,內心寬廣。
4、消除平日久坐,勞累對身體姿態的積累和傷害。
5、增強運動肢體的行動力,同時內在力量也得到加強。
(8)髖關節益處擴展資料:
瑜伽開髖體式:
1、睡天鵝式
從下犬式,右小腿來到墊子的前面,右膝靠近右手腕,右腳踝靠近左手腕。手向前爬行,直到頭碰到地上,保持10次深呼吸。換左邊重復同樣動作。
2、方塊式
坐直,把右小腿平行於墊子,左小腿放在右小腿上,保持平行,腳掌放鬆保護膝蓋。保持5次深呼吸,然後換左小腿在下方重復同樣動作。
3、青蛙式
趴在地上,大手臂和大腿往兩側打開,彎曲手肘和膝蓋並著地,在右膝下方墊張毯子。讓右膝蓋慢慢滑離身體,胸部放在墊子上,髖部慢慢沉向墊子。頭枕在重疊的雙手上讓髖部下沉,保持舒適的程度,保持5到10次深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