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髂腰肌的肌肉位置形態和起止點
髂腰肌的位置如圖所示
髂腰肌由腰大肌和髂肌構成。腰大肌起自腰椎體的側面和橫突,髂肌位於腰大肌外側,起自髂窩,兩肌向下互相結合,經腹股溝韌帶深面和髖關節的前內側,止於股骨小轉子。
髂腰肌使髖關節前屈和旋外,下肢固定時,可使軀乾和骨盆前屈,該肌由第2、3腰神經前支支配。
(1)輪匝肌髖關節擴展資料
人體肌肉約639塊,約由60億條肌纖維組成,其中最長的肌纖維達60厘米,最短的僅有1毫米左右。大塊肌肉約有兩千克重,小塊的肌肉僅有幾克。
按結構和功能的不同又可分為平滑肌、心肌和骨骼肌三種,按形態又可分為長肌、短肌、扁肌和輪匝肌。
平滑肌主要構成內臟和血管,具有收縮緩慢、持久、不易疲勞等特點,心肌構成心壁,兩者都不隨人的意志收縮,故稱不隨意肌。骨骼肌分布於頭、頸、軀乾和四肢,通常附著於骨,骨骼肌收縮迅速、有力、容易疲勞,可隨人的意志舒縮,故稱隨意肌。
骨骼肌是運動系統的動力部分,分為白、紅肌纖維,白肌依靠快速化學反應迅速收縮或者拉伸,紅肌則依靠持續供氧運動。在神經系統的支配下,骨骼肌收縮中,牽引骨產生運動。
頭肌可分為面肌(表情肌)和咀嚼肌兩部分。軀干肌可分為背肌、胸肌、腹肌和膈肌。下肢肌按所在部位分為髖肌、大腿肌、小腿肌和足肌,均比上肢肌粗壯,這與支持體重、維持直立及行走有關。上肢肌按所在部位分為:肩肌、臂肌、前臂肌、手肌、頸肌。
2、什麼是平滑肌,主要分布在什麼地方
其分布情形也因男女的性激素和遺傳特質的差別而不同。因為皮下脂肪組織分布不同,女性身上的肌肉通常比男性少。
依照肌肉組織的形態和分布地方可分為三種:
橫紋肌組織
平滑肌組織
心肌組織
橫紋肌看起來象是由一束發狀腺組成的,每條肌纖維均有橫紋。它又稱為隨意肌或骨骼肌。但這些名稱並不是很恰當,因為有些橫紋肌如口輪匝肌和眼輪匝肌就不是附著在骨骼上;而喉部和食道上部的橫紋肌在收縮時,並不需要意志的控制和指揮。成人身上真正的橫紋肌約占人體總重量的40%。
平滑肌不能由意志控制,所以又稱為不隨意肌。它是由細長的細胞或肌纖維構成的,沒有橫紋,主要分布在體內中空器官的周壁上。內臟、呼吸道和尿道的平滑肌共占人體體重的5%-10%。
心肌是人體最重要的肌肉,是由肌纖維以一種極為復雜的方式交織而成的,構成了心壁。
橫紋肌、平滑肌核心肌組織不僅形態不同,就連其運作情形也互異。平滑肌收縮速度很慢,但確是永不倦怠的;而橫紋肌收縮速度非常快,但容易產生倦怠感。至於心肌不但可快速收縮,而且又永不倦怠,是一種極為強健的肌肉,因此能使心臟不斷地搏動,直到生命結束為止。
我們從頭到腳,從里到外都有肌肉。肌肉有三種:
心臟的肌肉叫心肌,由於它的收縮與舒張,才保證了心臟的不斷跳動。
在血管、胃腸、膀胱、子宮、支氣管、瞳孔周圍以及毛發根等地方的肌肉叫平滑肌。平滑肌有較大的伸展性,它能夠拉長,擴大,收縮起來緩慢而持久。
骨肉緊相連,骨肉常並稱。因為肌肉附著在骨骼上面,所以稱之為骨骼肌。骨骼肌的肌肉纖維有許多明亮和暗淡的橫紋,所以過去又叫做橫紋肌。不過,面部的一些肌肉並不附著在骨頭上,而是附在皮膚上的。這些肌肉可以用來表達喜怒哀樂各種情感,故而又叫表情肌。但由於它們也是有橫紋的肌肉,所以仍歸類於骨骼肌。心肌也有橫紋,但心肌是種特殊的肌肉結構,與骨骼肌不一樣。
科學工作者研究後認為,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平滑肌出現得較早,而骨骼肌出現得最遲。
骨骼肌是通過肌腱固定在骨骼上的,它帶動骨和關節,使我們做出各式各樣的姿勢和動作。當我們把一塊糖放進嘴裡時,就得讓手臂上的肱二頭肌和其它肌肉協同才能完成。
我們可以命令手指翻書,也可以命令雙腳走路,但我們無法叫胃腸不運動。所以能夠根據人的意志隨意運動的骨骼肌又叫隨意肌;心肌和平滑肌不受自我意志的控制,故而又叫不隨意肌。平時所說的肌肉,都指骨骼肌。
人體有639塊骨骼肌,總重量隨年齡而有所不同:新生兒還不到體重的1/4;成年後一般約占人體體重的40%;經常進行體力勞動和體育鍛煉的人,肌肉比較發達,可以佔到體重的一半左右;到了老年肌肉萎縮,水分減少,肌肉重量就可能減少到體重的25%。肌肉重量的增減,並不是數量上有了變化,而是肌肉纖維粗細不同的緣故。
1996年,美國兩名科學家宣稱,他們在頭部發現了一塊新的肌肉,其作用是幫助咀嚼食物。如果這樣,那麼,骨骼肌總數也就增加到640塊了。
肌肉在拉丁文里是由"小老鼠"演變而來的。在希臘文里,"肌肉"和"老鼠"的意思完全一樣。不過,同是肌肉,它們的模樣卻有很大差別:有的細長,有的粗短,有的呈三角形,但多數肌肉為梭子狀,中間寬大,兩頭尖細。
肌肉的大小也不一樣。例如,成年人大腿上的股四頭肌常有2千克重,而耳朵里的鐙骨肌長不足0.2厘米,輕得可憐,然而,它卻有調節音響的作用。
每塊肌肉都由許許多多的肌纖維組成,它們很結實,但長短懸殊。短的只有0.1厘米,長的可以超過33厘米。
人體肌肉及其分布 骨骼肌是運動系統的動力器官,廣泛分布於人體各部 ,在神經系的指揮下,完成隨意運動 。 1.肌肉的形態結構 肌肉按形態可分為長肌、短肌、闊肌和輪匝肌四類。 每塊肌肉按組織結構可分為肌質和肌腱兩部分。肌質位於肌肉的中 央,由肌細胞構成,有收縮功能;肌腱位於兩端,是附著部分,由 緻密結締組織構成。每塊肌肉通常都跨越關節附著在骨面上,或一 端附著在骨面上,另一端附著在皮膚。一般將肌肉較固定的一端稱 為起點,較活動的一端稱為止點。 2.肌肉的輔助結構 肌肉的輔助結構主要有筋膜、滑液囊和腱鞘,是肌肉周圍的結締組 織所形成的結構,有保護肌肉和輔助肌肉運動的作用。 3.全身各部的主要肌肉 人體全身的肌肉可分為頭頸肌、軀干肌和四肢肌。 (1)頭頸肌:頭頸肌可分為頭肌和頸肌 。 頭肌可分為表情肌和咀嚼肌。表情肌位於頭面部皮下,多起於顱骨 ,止於面部皮膚。肌肉收縮時可牽動皮膚,產生各種表情。咀嚼肌 為運動下頜骨的肌肉,包括淺層的顳肌和咬肌,深層的翼內肌和翼 外肌。 (2)軀干肌:軀干肌包括背肌、胸肌、膈肌和腹肌等。 背肌可分為淺層和深層。淺層有斜方肌和背闊肌。深層的肌肉較多 ,主要有骶棘肌。 胸肌主要有胸大肌、胸小肌和肋間肌。 膈位於胸、腹腔之間,是一扁平闊肌,呈穹窿形凸向胸腔,是主要 的呼吸肌,收縮時助吸氣,舒張時助呼氣。 腹肌位於胸廓下部與骨盆上緣之間,參與腹壁的構成。可分為前外 側群和後群。前外側群包括位於前正中線兩側的腹直肌和外側的三 層扁闊肌,這三層闊肌由淺而深依次為腹外斜肌、腹內斜肌和腹橫 、肌。後群有腰方肌。 (3)四肢肌:四肢肌可分為上肢肌和下肢肌。 A.上肢肌:上肢肌結構精細,運動靈巧,包括肩部肌、臂肌、前臂 肌和手肌。 肩部肌分布於肩關節周圍,有保護和運動肩關節的作用。其中較重 要的有三角肌。 臂肌均為長肌,可分為前後兩群。前群為屈肌,有肱二頭肌、肱肌 和喙肱肌;後群為伸肌,為肱三頭肌。 前臂肌位於尺、橈骨的周圍,多為長棱形肌,可分為前、後兩群。 前群為屈肌群;後群為伸肌群。 手肌位於手掌。分為外側群、內側群和中間群。 B.下肢肌:下肢肌可分為髖肌、大腿肌、小腿肌和足肌。 髖肌起自軀干骨和骨盆,包繞髖關節的四周,止於股骨。按其部位 可分為兩群。 髖內肌位於骨盆內,主要有髂腰肌、梨狀肌和閉孔內肌。 髖外肌位於骨盆外, 主要有臀大肌、臀中肌、 臀小肌和閉孔外肌。 大腿肌分為前、內、後三群,分別位於股部的前面、內側面和後面。 前群有股四頭肌和縫匠肌。 內群位於大腿內側,有恥骨肌、長收肌、短收肌、大收肌和股薄肌 等。 後群包括外側的股二頭肌和內側的半腱肌、半膜肌。 小腿肌可分為前、外、後三群。 足肌可分為背肌與足底肌。
3、身體各部位肌肉的名稱
骨骼肌是運動系統的動力器官,廣泛分布於人體各部 ,在神經系的指揮下,完成隨意運動 。
1.肌肉的形態結構
肌肉按形態可分為長肌、短肌、闊肌和輪匝肌四類。
每塊肌肉按組織結構可分為肌質和肌腱兩部分。肌質位於肌肉的中 央,由肌細胞構成,有收縮功能;肌腱位於兩端,是附著部分,由 緻密結締組織構成。每塊肌肉通常都跨越關節附著在骨面上,或一 端附著在骨面上,另一端附著在皮膚。一般將肌肉較固定的一端稱 為起點,較活動的一端稱為止點。
2.肌肉的輔助結構 肌肉的輔助結構主要有筋膜、滑液囊和腱鞘,是肌肉周圍的結締組 織所形成的結構,有保護肌肉和輔助肌肉運動的作用。
3.全身各部的主要肌肉 人體全身的肌肉可分為頭頸肌、軀干肌和四肢肌。
(1)頭頸肌:頭頸肌可分為頭肌和頸肌 。
頭肌可分為表情肌和咀嚼肌。表情肌位於頭面部皮下,多起於顱骨 ,止於面部皮膚。肌肉收縮時可牽動皮膚,產生各種表情。咀嚼肌 為運動下頜骨的肌肉,包括淺層的顳肌和咬肌,深層的翼內肌和翼 外肌。
(2)軀干肌:軀干肌包括背肌、胸肌、膈肌和腹肌等。
背肌可分為淺層和深層。淺層有斜方肌和背闊肌。深層的肌肉較多 ,主要有骶棘肌。
胸肌主要有胸大肌、胸小肌和肋間肌。 膈位於胸、腹腔之間,是一扁平闊肌,呈穹窿形凸向胸腔,是主要 的呼吸肌,收縮時助吸氣,舒張時助呼氣。
腹肌位於胸廓下部與骨盆上緣之間,參與腹壁的構成。可分為前外 側群和後群。前外側群包括位於前正中線兩側的腹直肌和外側的三 層扁闊肌,這三層闊肌由淺而深依次為腹外斜肌、腹內斜肌和腹橫 、肌。後群有腰方肌。
(3)四肢肌:四肢肌可分為上肢肌和下肢肌。
A.上肢肌:上肢肌結構精細,運動靈巧,包括肩部肌、臂肌、前臂 肌和手肌。 肩部肌分布於肩關節周圍,有保護和運動肩關節的作用。其中較重 要的有三角肌。 臂肌均為長肌,可分為前後兩群。前群為屈肌,有肱二頭肌、肱肌 和喙肱肌;後群為伸肌,為肱三頭肌。 前臂肌位於尺、橈骨的周圍,多為長棱形肌,可分為前、後兩群。 前群為屈肌群;後群為伸肌群。 手肌位於手掌。分為外側群、內側群和中間群。
B.下肢肌:下肢肌可分為髖肌、大腿肌、小腿肌和足肌。
髖肌起自軀干骨和骨盆,包繞髖關節的四周,止於股骨。按其部位 可分為兩群。 髖內肌位於骨盆內,主要有髂腰肌、梨狀肌和閉孔內肌。 髖外肌位於骨盆外,
主要有臀大肌、臀中肌、 臀小肌和閉孔外肌。
大腿肌分為前、內、後三群,分別位於股部的前面、內側面和後面。
前群有股四頭肌和縫匠肌。 內群位於大腿內側,有恥骨肌、長收肌、短收肌、大收肌和股薄肌 等。
後群包括外側的股二頭肌和內側的半腱肌、半膜肌。 小腿肌可分為前、外、後三群。 足肌可分為背肌與足底肌
4、如何轉動髖關節?
這種事最好問醫生,每個人情況不同,所要用的方法也不一樣。
5、髖關節可以叫做那些運動?各運動有哪些肌肉參與動
髖關節的主要運動是:屈曲、伸展、內收、外展、內旋、外旋。完成動作的主要肌肉:
1、屈曲:髂腰肌、股直肌。
2、伸展:臀大肌、股二頭肌長頭。
3、內收:內收肌群、內收大、長、短肌。
4、外展:外展肌群、臀中、小肌。
5、內旋:臀小肌、闊筋膜張肌。
6、外旋:外旋肌群、臀大肌、梨狀肌、閉孔內、外肌、上、下拮肌、股方肌。
(5)輪匝肌髖關節擴展資料:
髖關節保養守則
1、注意步行方式。走路邁腳時,腳跟先落地,注意挺胸直背,手臂自然擺動;腳掌落地,身體重心自然轉移到腳尖;邁另一隻腳時,前腳應該腳跟先離地,腳尖自然支撐重心。
這樣走路的好處是,把體重壓力均衡分散到兩腿肌肉和各處關節,而不是僅由髖關節來承壓,以減少磨損。
2、肌肉鍛煉法。包裹髖關節的周邊肌肉,對關節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可以通過下蹲運動、腹肌運動、拉伸肌肉運動來鍛煉。
6、什麼叫髖關節?髖關節在什麼部位
就是髖臼與股骨頭的連接啊 形成髖關節 或者說是大腿根部與骨盆連接的地方。
意見建議:髖部是連接人體軀乾和下肢的重要樞紐。髖關節上撐軀干下連雙下肢,是人在行走、坐卧中最需要、也是最關鍵的部位。
7、髖關節為多軸性關節,能屈伸、收展、旋轉及環轉運動?這些運動由那些肌肉完成?肌肉又由那些神經支配?
髖關節由髖臼和股骨頭組成,和肩關節一樣,能進行任意方向運動,只是幅度比較小而已。特點是頭小臼深並有髖臼唇,穩固性較大;關節囊緊張堅韌,其後下方薄弱;囊周圍韌帶多而強韌,分囊內和囊外兩種,囊內有股骨頭韌帶營養股骨頭,髂股韌帶可限制大腿過伸,恥股韌帶可限制大腿的外展和旋外,坐股韌帶可限制大腿旋內,輪匝帶可限制股骨頭向外脫出。
至於各種運動就要考慮髖肌大腿上的肌肉了1)髖肌前群有髂腰肌,闊筋膜張肌;後群有臀大中小肌,梨狀肌,閉孔內肌,股方肌,閉孔外肌2)大腿肌前群縫匠肌,股四頭肌;內側群有五塊肌恥長股短大(簡寫啦=。=)後群股二頭肌,半腱肌,半膜肌。
至於神經支配一般是不會考這么變態的,B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