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髖關節 > 後彎髖關節

後彎髖關節

發布時間:2020-08-26 18:20:46

1、什麼叫髖關節?髖關節在什麼部位

就是髖臼與股骨頭的連接啊 形成髖關節 或者說是大腿根部與骨盆連接的地方。
意見建議:髖部是連接人體軀乾和下肢的重要樞紐。髖關節上撐軀干下連雙下肢,是人在行走、坐卧中最需要、也是最關鍵的部位。

2、髖關節的組成和特點及作用

1、髖關節主要由股骨頭、髖臼組成。

2、髖關節特點:1髖臼窩深,股骨頭深陷與髖臼之間,關節面接觸面緊密2關節囊厚,囊外有韌帶加強,前壁最堅固3股骨上端形成多平面的彎曲角,與骨盆、下肢呈多曲拱結構

3、髖關節作用:負重並具有廣泛的運動范圍

(2)後彎髖關節擴展資料:

解剖結構

股骨關節面占頭面積的2/3,嵌入髖臼內。臼的月狀面圍繞髖臼窩,窩內充填脂肪;髖臼唇附著於臼緣增加臼的深度。髖臼橫韌帶封閉髖臼切跡,神經血管經過韌帶下出入關節。

髖臼凹陷與股骨頭關節面之間的間隙為髖關節間隙,正常成人此間隙寬為4~5mm。間隙的上半較窄,顯示兩相對骨性關節面的距離。

下半較寬,顯示股骨頭與髖臼窩底之間的距離。在正位片上,正常人股骨頸下緣與閉孔上緣雖不相連,但共同形成一比較自然的弧形曲線,稱為恥頸曲線(Shent-on曲線)。

關節囊一般堅厚,而其後下方較薄弱;在髖骨附於髖臼周緣及橫韌帶;在股骨,前方附於轉子間線,上方與下方附於大小轉子附近,在後方附著於離轉子間嵴約1cm處。

3、髖關節置換手術的缺點是什麼

股骨頭壞死是嚴重影響髖關節活動的疾病,嚴重的會造成患者無法行走,只能卧床休息。一些患者因為股骨頭發生塌陷,在醫生的建議下往往會選擇進行髖關節置換手術,以為這樣就可以一勞永逸了。真的是這樣嗎?新浪中醫股骨頭壞死頻道的專家指出,隨著醫學的不斷發展,髖關節置換手術的缺點也不斷的在暴露出來:一,髖關節手術使用人造關節代替壞死的股骨頭,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症狀,但是髖關節置換術並不是治療股骨頭壞死的最佳方法,且由於人工關節減震功能不良,手術之後避免在不平滑不平整路面行走,不能每天行走的距離過遠、更不能負重行走、進行體力勞動、跳舞,以免假體提前下沉,出現髖關節疼痛症狀。二,手術後活動受限的症狀的症狀也是不能完全解除的,患者做一些簡單的活動還可以,但是能進行過多的活動,過多的活動如爬樓梯、跑步、登山等運動會使假體的使用年限減少、假體的松動,因為人造關節沒有自行修復功能。如果置換手術後不久就出現了假體松動的情況,導致了置換術的失敗,不得不再進行第二次手術,甚至第三次的手術。三,髖關節置換手術還有可能引發其他並發症,留下後遺症等,有的患者會發生感染,需延長治療時間,治療十分困難,甚至不得不將人造關節拔除,待感染被控制後再進行關節再置換,而再置換的感染率遠遠高於第一次的手術。而在手術中也可能會造成其他部位骨質的損傷,導致術後住院時間長等缺點。通過以上詳細介紹,大家對髖關節置換手術的缺點應該有了比較明確的認識了吧。在此提醒廣大患者,除非股骨頭塌陷非常嚴重,其他股骨頭壞死治療方法沒有療效的情況下,方可考慮髖關節置換手術。

4、髖關節前屈與後伸肌肌力如何評定

一共分4級:肢體不能活動,肌肉無收縮反應--0級;肢體不能活動,肌肉有收縮反應--1級;肢體能於水平面或床面上做平移運動--2級;肢體能自主運動,但是不能抵抗外力--3級;肢體能自主活動,能對抗外力--4級。

5、怎麼鍛煉髖關節的靈活度

一、床上鍛煉法
(1)髖關節伸屈活動鍛煉法:仰卧位,使關節伸展,雙手叉指合掌抱住股骨下端,利用反復屈肘力量往上拉與主動屈髖活動相結合,持續活動5~10分鍾,次數幅度逐漸增加。
(2)髖關節外展直腿抬高活動鍛煉法:仰卧位,雙下肢伸直,雙手置於體側,患肢外展直腿抬高25°~35°,持續1分鍾放下,作10次。同理可作側卧及俯卧抬腿,鍛煉外側及後側肌群。 (術後3個月開始)
(3)髖關節作外展、內收活動,雙膝屈曲約90度,與肩同寬,膝關節作內收、外展運動,持續5~10分鍾。
(4)髖關節外旋、內旋活動鍛煉法:仰卧位,雙下肢伸直,雙手置於體側,兩腳分開, 與肩相等,以足跟為軸心,作下肢外旋 內旋活動,持續5~10分鍾。
(5)髖關節屈曲位外旋、內旋活動鍛煉法:仰卧位,使膝關節屈曲100°,髖關節屈曲90°,雙手抱膝,利用手腕力量反復作外旋、內旋活動,持續5~10分鍾。
跪位外展屈伸髖活動鍛煉法:取跪位,雙膝盡可能分開,雙上肢伸直支撐上身,膝關節固定,身體作前後運動,屈伸髖關節。
二、床下鍛煉法
(1)扶物下蹲法:單或雙手前伸扶住固定物,身體直立,雙足分開,與肩等寬,慢慢下蹲後再扶起,反復進行3~5分鍾。(術後半年開始)
(2)患肢擺動法:單或雙手前伸或側身扶住固定物,單腳負重而立,患肢前屈後伸內收,外展擺動3~5分鍾。(術後半年開始)
(3)內外旋轉法:手扶固定物,單腳略向前外伸,足跟著地,作內旋和外旋運動3~5分鍾。(術後半年開始)
(4)屈髖法:正坐於床邊或椅子上,雙下肢分開;患肢反復作屈膝屈髖運動3~5分鍾。
(5)抱膝法:正坐床邊、沙發、椅子上,雙下肢分開,雙手抱住患肢膝下反復屈肘後拉與主動屈髖運動相配合,加大屈髖力量及幅度。
(6)開合法:正坐於椅、凳上,髖膝踝關節各成90°角,雙足並攏,以雙足尖為軸心作雙膝外展,內收運動,以外展為主3~5分鍾。
(7)蹬車活動法:穩坐於特製自行車運動器械上,如蹬自行車行駛一樣,速度逐漸加快,活動10~20分鍾。

6、如何做好瑜伽後彎?

一個完美的後彎體式需要很好的打開肩膀、腹股溝髂腰肌,以及一定的背部、雙腿、核心力量,不然腰椎的壓力將會很大。下面的4個瑜伽體式會讓你更好的做好瑜伽後彎,一起學起來吧。

橋式瑜伽能有效的雕塑背部、臀部和前大腿肌、腹部核心肌群,再加上肩膀力量運用可以消除肩痛和增進血液循環,對於產後婦女有改善子宮下垂的功效,另外還可刺激胸腺和強化脊椎.

橋式瑜伽的分解動作,身體平躺於地面,雙腿屈膝,腳掌貼近臀部。吸氣,臀部離開地面,尾椎骨內收,腹部內收,雙手手掌在身後交握,吐氣,胸口打開往下巴方向延伸,肩頸放?,停留呼吸3~5次。

瑜伽蠍子式有2種,經典的那種是手肘撐地(上圖),高難度變體是手掌撐地的(下圖)。剛學蠍子倒立,建議練習手肘撐地的。

蠍子式瑜伽可以肺部完全擴張,同時腹部肌肉則得到拉伸。整個脊柱得到加強,從而保持健康。通過踢打自己的頭,瑜伽修行者尋求發展自己謙卑、和平和寬容的品性,從而得到自我的解脫、這種自我平息帶來和諧與快樂。

瑜伽後彎動作在腿部又增加了新的變式,可以有效地鍛煉自己的腰腹部,對大腿和小腿肚的塑形效果也是十分的顯著。

這個瑜伽後彎先從輪式瑜伽開始,將身子繼續向下壓,雙肘貼在地面上,抵住自己的頭部,一隻腳踮起,用前半腳掌撐地,另一隻腿慢慢抬起,盡量往上提,小腿向臀部靠攏,腳尖同時也要緊綳著。

單腿輪式是一種卧姿瑜伽動作。它的練習可以加強背部肌肉群的力量,使脊柱更柔韌,強健脊柱神經。還可以促進血液循環管,滋養面部,驅除色斑,有非常好的美容功效。

最後給大家分解一下單腿輪式的做法。

1)仰卧,屈雙膝收回雙腿,雙膝與肩同寬,腳跟盡量貼近臀部,屈雙肘指尖指向身體的方向掌心貼地。

2)吸氣,髖關節向上推出,將臀部、背部、頭部依次抬離地面。保持呼吸。

3)將左腳向右側移動,支撐身體重力,吸氣,右腿抬起,伸直膝關節。

4)呼氣,右腿收回。重復反方向。身體還原由後腦勺、背部、臀部依次貼地成仰卧。

7、全髖關節置換術後多久才能彎腰屈曲髖關節超過90度?

j***咨詢病情狀態:就診前提問:所患疾病:左股骨頭壞死,全髖關節置換術去年三月初因不慎摔跤造成股骨頸骨折,於今年三月初發現股骨頭壞死。於今年七月初做了全髖關節置換手術(單側),,於今年七月初做了全髖關節置換手術(單側),至今有四個多月。做了全髖關節置換三個月後拍了X光片,位置還好,還做了血常規、血沉、C反應蛋白化驗都正常。

8、髖關節部位刺痛,身體往後彎時明顯,有時整條腿微麻,走路時間長了,整個腰部像灌了鉛,腰肌運動中絞痛

考慮兩個問題,一是股骨頭問題另一是腰椎引起的坐骨神經痛。上面的症狀要根據患者的年齡及身體狀況來綜合考慮。中年人腰椎椎間盤突出比較多見,老年人股骨頭壞死多見。最好去醫院拍CT片來確診。

與後彎髖關節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