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髖關節 > 拉髖關節視頻

拉髖關節視頻

發布時間:2020-08-24 11:04:41

1、髖關節鍛煉方法有哪些

鍛煉目的是什麼? 髖關節的肌肉很多:股四頭肌,臀大肌、臀小肌、臀中肌肉,腘繩肌群,內收肌群等等可以做 蹲起,剪蹲,俯身後擺腿,肩橋挺身,河蚌式翻胯,側卧提腿等等動作來鍛煉控制髖關節運動的肌肉

2、瑜伽練習如何打開髖關節?

在瑜伽體式鍛煉中,或許您會發現一些朋友始終做不好前曲式(站立前曲,以及坐姿前曲還有其它變式)。一般來說是大腿肌肉韌帶沒拉開的緣故,您感覺疼痛和受限制的一般也是來之於腿部。實際上,很大的原因是由於您的髖關節及其周圍的肌肉沒有打開的緣故,這是很容易被忽視和誤解的。與髖關節的外轉能力相關的肌肉包括:閉孔內肌和閉孔外肌,上下孑孑肌,梨狀肌,股方肌,這些肌肉雖然短寬但非常有力。這些肌肉各自分開但同時協助股骨頭外轉起作用,使人在行走l過程中保持骨盆相對穩定,單腿直立時,也能同時保持骨盆和股骨的相對固定。一個人在做前曲姿勢時,你的背部肌肉必須得引伸,尤其是這些髖關節轉動肌群。梨狀肌在這里起了很特殊的作用,因為梨狀肌直接連接骨盆與股骨大轉子。(髖後部肌肉結構圖一) (髖後部肌肉結構圖二) 梨狀肌如果壓迫坐骨神經將導致一系列的放射痛(從臀部到大腿後面以及前腿和腳),這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坐骨神經痛。如果轉動肌群不夠靈活的話(太緊),將會使骨盆向下拉從而影響髖關節的功能。髖關節功能不正常將導致下背部(骶椎骨部位)受影響,這也是下背部疼痛的主要來源。做前曲體式有困難的朋友(指不能達到完全體式,如下顎接觸膝蓋或小腿),開始或許是因為大腿肌腱沒拉開,可以繼續針對性鍛煉。但如果鍛煉了很長時間還是一直完成不了的話,應該考慮是髖關節沒有打開的原因。下面是幾個可以用來針對髖關節進行鍛煉的體式:圖一圖二圖三圖四

3、短跑運動員拉韌帶視頻

2。如何提高短跑速度

起跑姿勢--蹲距式

跑姿勢--前20米身體有前傾逐漸轉為正直。

短跑項目是屬於極限強度工作項目。生理學、生物化學的理論認為極限強度工作屬於由無氧代謝方式供給能量。短跑技術要求人的軀干稍前傾,但不能低頭彎腰。兩臂應彎曲在體側做前後擺動。由此可見,短跑技術要求特別高,是一項要求全身配合,反應快,靈活性高,強度大的激烈運動項目。我在平時的訓練中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發展爆發力練習

爆發力由兩個有機組成部分確定,即速度與力量。因此,可採用以下練習方法:1、跳深;、2、縱跳;3、負重縱跳;4、負重蹲跳起;5、負重深蹲;6、負重弓箭步交換跳。

二、柔韌的練習

柔韌素質是指人的各個關節活動的幅度,肌肉韌帶的伸展能力。它在短跑運動中具有重要意義,尤其是對於增大運動員的步幅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在訓練中通常採用以下方法:1、體前屈練習;2、把桿拉腿;3、縱、橫臂叉;4、肋木體前後快速屈伸;5、踢腿(正、側面以及外擺內合四個方面),盤腿坐膝等;6、快速的蹲立練習。

三、動作速度的訓練

這個環節是短跑訓練的關鍵,我通常採用的方法是輔助練習法、重復法、比賽法和游戲法。其中比賽法是進行速度訓練經常使用的方法,由於速度練習時間短,經常使用比賽法,能使運動員情緒高漲,表現出最大速度。和比賽法作用一樣,可以激發運動員高漲的情緒,同時,由於游戲過程中能引起各種動作變化,還可以防止因經常安排表現最大速度的練習而引起的「速度障礙」的形式。

星期一,四,1、跳深;15組*10次

星期二、負重弓箭步交換跳10組*30次

星期三,30米沖刺-60米沖刺-80米沖刺,10組,關鍵在於提高步頻,下坡路跑提高成績效果顯著

星期五,柔韌的練習、踢腿10組*30次,負重縱跳10組*15次

星期六,負重深蹲15組*10次;30米沖刺-60米沖刺-100米沖刺全程6組

星期日 積極性的休息:比如打球等

每次訓練准備活動和放鬆活動不可少。

如何提高短跑速度

速度很顯然是影響短跑成績的一個重要因素。以90~95%的強度進行20~60m跑,每組跑4~5次,每次休息3~6分鍾,進行2~3組,這將有助於提高你的速度。同時,改變短跑的起跑姿勢,採取站立式、轉身式和行進間起跑,這也有助於提高你的速度。上面這種提高速度的訓練,應在質量良好的,即平坦、乾燥、硬度適中的道面上進行。溫暖的天氣將有利於提高這種訓練的效率。冷天氣不利於這種訓練,但在完成適當的准備活動後也可以進行。

發展步頻:最佳時期11——13歲。側重於提高肌肉的快速收縮速度,加強對神經系統的興奮與抑制過程的靈活訓練,提高肌肉快速收縮力量與肌肉的放鬆能力。

訓練手段:[1]高速 大幅度擺動腿前後擺動聯系,要求在快速擺動中完成合理的折疊技術,擺動腿大小腿折疊得越緊,半徑越小,擺速越快。

[2]加快腳掌著地速度練習,要求盡可能地縮短騰空時間。

[3]快速擺臂 擺腿練習,要求腿 臂動作協調進行。

發展步長:步長能力的大小主要決定於跑時的後蹬力量 ,後蹬角度,擺動力量,擺動速度,以及髖關節的靈活性等。著重發展大腿的伸肌,屈肌的力量和髖關節的靈活性。

方法:負重換腿跳,負重大步走,負重跑,負重跳台階,跑台階,大幅度的跨步跳(要求擺動腿積極下壓和小腿由前向後積極著地),蛙跳,單足跳等練習,提高跑時的後蹬能力。與此同時,採取高抬腿跑,拉橡皮條高抬腿「車輪跑」,收腹跳等訓練手段,提高擺動速度,並且採取其它一些訓練方法和訓練手段,加強髖關節的靈活性和肌肉的伸展性訓練。

發展絕對速度:必須注重步長和步頻的最佳組合,及跑的技術動作各環節的時間也空間的節奏。

訓練方法:(1)20—40米行進間快跑練習。(2)4*25—50米接力跑,加速跑,追趕跑練習。(3)下坡跑練習。(4)順風跑練習。(5)各種短段落的變速跑練習

(1)行時間跑30—60米,3—4次X2—3組。

(2)短距離接力跑2人X50米或4人X50米,3—4次X2—3組。

(3)讓距離追趕跑60—100米,3—5次X3組。

(4)短距離組合跑(20米+40米+60米+80米+100米)X2—3組。或(30米+60米+100米+60米+30米)X2—3組。

(5)順風跑或下坡跑30—60米,3—4次X2—3組。

(6)短距離變速跑100—150米(30米快跑+20米慣性跑+30米快跑+20米慣性跑),3次X2—3組。

(7)膠帶牽引跑(30—60米,4—5次X2—3組。

(8)反復跑30—60米,4—5次X2—3組。

發展反應速度和動作速度的訓練方法

1各種球類運動;(1)雙手推滾球→接著起跑追趕滾動球的練習 (2)雙手向前上拋出球→接著跑出追趕並接住球的練習

2各種游戲性質的反應練習;

3發令或聽信號(口令、掌聲等)的蹬起跑器的練習; 半蹲踞式姿勢,聽到槍聲迅速向上跳起並觸及高物。

4最快速度的擺臂練習,持續時間5~10~20秒;

5最高頻率的各種形式高抬腿跑,持續時間5~10秒;

6最快頻率的小步跑、半高抬腿跑,距離30~40米;

7快速後蹬跑,完成距離50~100米(計時、計步);

8快速跨步跑,完成距離50~100米(計時、計步);

9快速單足跑,完成距離30~60米(計時、計步)。

10 直立姿勢開始,逐漸各前傾斜接著快速跑出。

11 在2—3度的斜跑道上,快速完成上坡或下坡加速跑練習,距離40—50米

另外在提幾點建議:

首先,比賽前《從今天到賽前三天》少吃或不吃含糖食物,到賽前三天開始多吃高塘食物,比賽當天吃飯八成飽,要好消化,比賽前30 --40分鍾可以飲200ML葡萄糖水濃度40%。另外吃三片維生素C。不要吃巧克力。

2、認真做好運動前的准備活動。田徑運動很容易造成肌肉、關節和韌帶損傷,尤其下肢受傷的機會更多。防止的唯一辦法是賽前的准備活動。准備活動越充分越不容易受傷。可在慢跑的基礎上對肩關節、肘關節、背腰肌肉、腿膝踝關節等部位進行活動,強化肌肉韌帶的力量,提高機體的靈敏性和協調性,從而防止受傷,就可提高運動成績。

4、運動或比賽前,學生應注意保持良好的睡眠和體力的積蓄,賽前應控制過多的飲食和飲水,更不得飲酒。

5、運動或比賽後,應做好放鬆活動,以盡快恢復體力和肌肉的力量。其方法是對身體各部分進行放鬆性的抖動、拍打,雙人合作互相按摩等。

6。等全身發熱時才脫外衣,跑結束後應立即披上外衣,以防傷風感冒。長跑時所穿的鞋襪應柔軟和腳,

要有信心拿第一!

4、右髖關節融合怎麼辦才能鍛煉啦開視頻

1

5、髖關節保健操

膝關節是人體滑膜最多,關節面最大和結構最復雜的關節,由於膝關節滑膜廣泛並位於肢體較表淺部位,故遭受損傷和感染的機會較多,膝關節滑膜炎主要是因膝關節扭傷和多種關節內損傷,而造成的一組綜合症。如半月板損傷、滑膜損傷、交叉韌帶或側副韌帶損傷,關節內損傷和脫位,膝關節骨關節炎繼發膝關節慢性滑膜炎和關節游離體等。另一種原因是感染,其中常見的是滑膜結核,一般講,滑膜內血管豐富,血液循環良好,對細菌抵抗力較強,但在感染結核菌的情況下,病情進展較緩慢,其症狀表現時好時壞,此為膝關節慢性滑膜炎之一。

滑膜解剖與性能

滑膜是一層具有豐富血管的結締組織,除了關節軟骨和半月板之外,它覆襯了關節內大部分結構,包括關節纖維囊內側面、關節內韌帶和肌腱表面,以及關節內骨面。

(一)滑膜

滑膜可分為兩層,即較薄的表層和滑膜下層,表層有2---3層細胞,在電鏡下可確認出兩種細胞,但兩者之間無明顯界線,它們和巨噬細胞密切相關,構成滑膜表層的兩種細胞如下:

1、巨噬細胞樣細胞(A(M)):這種細胞體積大,並有許多偽足伸入滑膜間隙中,胞漿內有大量的溶酶體和吞噬空胞,這種細胞的主要功能,是吞噬進入關節腔的內源性或外來的異物,如關節內出血、關節磨損脫落的軟骨微屑及注入的葯物。異物被吞入一個吞噬空泡內,隨後空泡與溶酶體融合,在空泡內溶酶體被激活,通過降解酶作用,產物從細胞排出,進入滑液,或疏鬆結締組織內。但有些物質以不溶解形式存在於滑膜細胞內,保持不活動狀態。

2、纖維母細胞樣細胞(B(F)):這種細胞有大量粗面內質網、核糖體和多糖體,也有Golgi器和光面內質網,以及很多的含氧化酶和用於氧化磷酸化場所的線粒體。這種細胞和滑液內的透明質酸鹽--蛋白質的合成及分泌有關。滑膜細胞層與滑膜下層之間沒有基底膜,此點與上皮不同。滑膜下組織可以是疏鬆性、脂肪性和纖維脂肪性。

(二) 關節囊與滑液

包繞滑膜的關節囊與關節兩骨端的骨膜緊密相連,關節囊常為"間斷性",故滑膜組織可以從孔隙中突出,而形成滑囊。完全正常的滑膜是平滑的,一般沒有絨毛狀突起。除非在大的脂肪皺襞之間,但此處絨毛小而少,且無血管,故這些部位損傷不易癒合。

滑膜液

滑膜液位於關節腔內,也稱關節液或滑液,是由滑膜下毛細血管內的血漿濾過,經過滑膜進入關節腔,同時滑膜細胞也分泌許多透明質酸,共同形成滑膜液,以潤滑關節,營養軟骨,在正常情況下,關節腔的滑液量很少,不宜抽取,即使大關節如膝關節最多也不超過4ml,各種原因所致的關節疾病,均可使滑膜和毛細血管的通透性增加,引起關節炎性反應,使滑膜液的量和成分發生變化,通過關節穿刺抽取滑膜液進行分析,對關節病的診斷具有重要意義。

正常滑膜液呈淡黃色或無色,清晰透明,但不能自行形成凝集塊,粘蛋白凝集試驗良好,白細胞數<0.2×109/L中性粒細胞<25%,葡萄糖含量(空腹)略低於血糖水平,細菌培養為陰性。

1、滑膜液中可有多種晶體成分,如在偏振光顯微鏡下發現強烈的雙折射光的尿酸鈉結晶,有助於痛風的診斷;如呈弱陽性雙折射光為焦磷酸鈣結晶,支持假性痛風的診斷。

2、在類風濕性關節炎(RA)患者的滑膜液中可發現類內風濕細胞或稱"類風濕關節炎細胞"是帶有折光的周邊包涵體的中性粒細胞,包涵體內含有免疫復合物和補體,此類型的RA預後差。

3、葯物性狼瘡患者滑膜液中有時可看到典型的狼瘡細胞,但對狼瘡的診斷幫助不大。此外,有些患者可有多核細胞及腫瘤細胞。

4、對懷疑為感染關節炎者,即使滑膜液革蘭氏染色,顯微鏡下觀察找不到細菌,或細菌培養為陰性,也不能除外感染性關節炎的診斷,必要時作厭氧菌培養,真菌培養及結核菌培養等檢查。

病因病理

(一) 病因

膝關節滑膜炎,在老年人多繼發於膝關節骨關節炎,主要是因軟骨退變與骨質增生產生的機械性生物化學性刺激,繼發膝關節滑膜水腫、滲出和積液等。在青壯年人多因急性創生和慢性損傷所致。急性外傷包括有:膝關節扭傷、半月板損傷、側副韌帶或交叉韌帶損傷,關節內積液或有時積血,表現為急性膝關節外傷性滑膜炎。有時也可因單純膝關節滑膜損傷所致,如外傷較輕,或長期慢性膝關節勞損。加上風、寒、濕邪侵襲,可使膝關節逐漸出現腫脹和功能障礙者,則形成慢性膝關節滑膜炎。

關節腫脹型主要是過度運動後腫脹為主,疼痛輕重不一。非腫脹型,以關節疼痛為主,常伴有輕度腫脹。研究證實,兩種類型實質相同,只是滑膜病理改變程度不同而異。研究者發現,當膝關節長時間單一動作超量運動之後,滑膜組織充血水腫,紅、白細胞及纖維素滲出與關節腔內壓升高及氧分壓下降呈正相關系,且當滲出速度超過滑膜代償性吸收速度時,關節積液,進而使關節腔內壓繼續升高,氧分壓繼續下降的惡性循環,久之滑膜退變脂肪化生等慢性無菌炎症形成,從而認為,超量運動之後,創傷性滑膜炎的發生,不僅與關節面的重復揰擊,關節囊的損傷有關,而且在病程的發展及轉歸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二)病理

膝關節滑膜損傷後,滑膜呈現充血、水腫和中性粒細胞浸潤。滑膜血管擴張,血漿和細胞外滲,產生大 量滲出液,同時滑膜細胞活躍,產生大 量粘液素。滲出液中含有紅細胞、白細胞、膽紅質、脂肪、粘液素和纖維素等。嚴重者關節積液呈血性。關節腫脹及活動受限。如不及時處理,晚期可發生滑膜肥厚、關節內粘連和軟骨變性等。如果反復損傷,滑膜反應即可轉為慢性,表現為淋巴細胞和漿細胞浸潤。這些現象均為非特異性滑膜反應。嚴重損傷造成滑膜缺損時,其癒合較快,這是由於滑膜細胞可以再生和增生,同時其它組織和細胞也可以生化為滑膜細胞。但是嚴重增生性膝關節炎,滑膜絨毛水腫、肥大、增厚,形成許多大小不等、形狀各異的滑膜皺襞,滑膜下結締組織組纖維增生,以及滑膜組織生物學的老化等,使滑膜組織再生與修復能力顯著降低。

臨床表現與診斷

多數膝關節滑膜炎,是在上述各種膝關節損傷等情況下並發的,但也可以單獨發病或繼發於膝關節骨關節炎,後者多為老年人。在青壯年人多有急性膝關節外傷史,傷後膝關節開始發生輕度水腫、疼痛、活動受限及跛行。通常在傷後6---8小時出現滑膜反應性積液,膝關節明顯腫脹、發熱,不敢活動。檢查發現膝關節屈伸活動受限,下蹲困難並伴有疼痛,關節周圍可有局限性壓疼點,浮髕試驗陽性。慢性損傷性滑膜,可能無明顯外傷史,主要表現膝關節發軟及活動受限,腫脹持續不退,不敢下蹲。活動增多時加重,休息後減輕。久病者,可捫到膝關節囊肥厚感。對膝關節積液多者或反復出現積液者,可做關節積液檢查,它能反應出滑膜炎的性質及其嚴重性。故關節穿刺和滑液檢查,對膝關節滑膜炎的診斷和鑒別診斷,均有重要參考價值。

膝關節創傷滑膜炎,易誤診為"良性關節痛",給予單純對症治療,效果差且常遺留後遺症。因為滑膜病變及關節液滲出性變化程度與關節腔內壓升高及氧分壓下降正相關系,所以提高關節腔氧分壓,降低關節腔內壓,具有促進炎症吸收及滑膜修復作用。

滑膜炎能否徹底痊癒

滑膜炎是滑膜受到刺激產生炎症,造成分泌液失調形成積液的一種關節病變,長期以來,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工作,帶來了很多麻煩,有些患者四處求醫,反復發作,痛苦不堪,甚至心理蒙上一層陰影,滑膜炎是不治之症,那麼滑膜炎能不能徹底治癒,我們認為注意三個環節,1.及時明確診斷;2.及時有效的綜合治療;3.及時的功能鍛煉,做好日常保健,此三個環節缺一不可。

1、及時明確診斷

滑膜炎症狀主要是關節腫脹,其次是疼痛,功能障礙,肌萎縮,所以如果發現有類似的情況應及時就診,明確診斷,排除其它因素的可能,仔細檢查,以防漏診,避免延誤病情。有些患者在沒有正確診斷下,盲目的治療,喪失了最佳治療時機。

2、及時有效的綜合治療

經確診後及時正規有效的治療是很關鍵的,滑膜炎早期一般主要是急性期,採用西醫方法,比如:激素、抽液、沖洗、抗生素等治療,可以取得滿意的療效,若治療不徹底,錯過最佳治療期,炎症逐漸轉化為慢性期,反復積液滑膜肥厚、粘連,影響到關節的功能問題,本中心治療技術綜合,主要運用外貼以拔毒外出,軟堅散法,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口服益腎膠囊,補益肝腎,通經活絡,祛風除濕,強骨壯筋,同時輔助九針,熱敷等方法徹底治療急慢性滑膜炎,療效顯著,2-3個療程治癒,有些患者在用葯以後症狀很快控制,消失就停止治療,但不知此時炎症並沒有完全消除,容易造成積液反復,正確方法是症狀消除後連續鞏固15-30天時間。

3、及時有效的適度鍛煉和康復後保健

滑膜在治療過程中,關節要停止活動,甚至可能制動,目的是減少積液分泌,但是此方法容易引起關節功能喪失,肌萎縮,誘發關節的其它病變,我們主張治療與功能鍛煉同時進行,避免愈後並發症,因為本中心葯物能快速有效控制滑膜炎症,配合正確的功能活動,可以加快積液的吸收,康復後的保健至關重要,因為正常的關節容易誘發滑膜炎,何況滑膜炎的愈後,所以愈後保健是很有必要,做到以上幾個方面,滑膜炎可以徹底治癒

6、髖關節如何拉伸?

與拉髖關節視頻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