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髖關節 > 髖關節舞蹈

髖關節舞蹈

發布時間:2020-08-23 01:49:51

1、舞蹈 下橫叉時髖關節疼是不是正常的?

我和你一樣的,橫叉時韌帶不疼,但是髖關節像別住一樣,不僅如此,卧魚,二郎腿,統統不行,連基訓的控制都會受影響。以前不知道,後來生寶寶的時候,參加了醫生的產前培訓才知道,導致這種原因,是因為小時候綁過腿,使胯骨和髖關節處不能磨合,久而久之,髖關節的臼處,就長出一塊骨頭,醫學術語叫什麼我忘了,但就是這個原因,是病理性的,或許要通過手術來矯正,但絕對和你練功努不努力無關。望採納!

2、舞蹈訓練中,胯部怎麼練

在舞蹈訓練中,特別注意外開,這就需要髖關節很好的柔韌性和肌肉能力。在訓練是很忌諱盆骨的松動,強調立胯、收胯、提胯,要將髖關節和下肢斷開,這樣做動作的時候才幹凈利落,不拖泥帶水。

髖關節的外開訓練很枯燥,大胯和小胯都是我們在活動的時候要經常注意的地方。髖關節的外開有利於舞蹈中腳位的站立。將最基本的腳位站立正確可以使舞蹈時的動作美化很多。

經常做的壓胯訓練有「青蛙趴」,靠牆下橫叉等,這些都需要長時間地去進行韌帶的拉伸,在訓練中不可急於求成,以免造成髖關節韌帶的損傷。

不論是在中國古典舞還是芭蕾舞中,最基本的聯系都要外開,做到「開、綳、直」,這是舞蹈的基本要求。髖關節的正確運用可以延伸到下肢的運用。外開時盆骨、膝蓋和腳趾尖成一條線,真正做到「開、綳、直」。

(2)髖關節舞蹈擴展資料

舞蹈修煉氣質,跳舞的人,站著美、坐著美、一出手一抬腳都是美,想讓舞蹈變成氣質,想讓訓練體態變成日常體態,必然要經歷規范動作、持之以恆、從而形成習慣的過程。

舞蹈基本功包括素質訓練、形體訓練、技巧訓練和舞姿訓練四個部分,對於業余舞蹈教學來說,尤其是10歲以下的孩子,由淺入深、由量變達到質變,規范而漸進性的舞蹈基本功練習是最科學的。

而對基本功的要求高,並不是表現在「一個月內下叉」、「一個星期內下腰」等速成上,而是在把上把下的練習中,在壓腿、踢腿、擦地等每一個細節上。

3、舞蹈基本功有哪些?

1、舞蹈基本功有很多種,基本功主要就是拉筋,練舞蹈的基本功主要從這幾個方面下手,以劈叉、下腰等為目的進行的一系列活動。

2、首先說劈叉吧,劈叉分為橫叉和豎叉,這兩種拉扯到的筋都是不同的,趴青蛙趴是最常見的一種方式了,剛開始練的人,一定會很高,當你完全貼地時,下叉就完成了一步。

3、在平常沒事的時候,我們可以雙腳腳心相對,身體坐直,用下巴往前拉,要保持背部的平直,最好能雙手貼地不斷地向前拉伸。

4、還有就是把一隻腳架在把桿上,身體往下壓,要忍住痛苦,盡量下壓,綳直另一隻腿。

5、下腰主要要練腰也要練手臂。要多壓肩,雙手重合放在把桿上,要另一個人在你的肩部往下壓,力量要適度,不能太過猛烈。

6、腰的話我們可以伏躺在地上,雙手撐在胸部的兩側,把上半身往上挺,雙手盡量伸直,腰部向後彎曲,彎到極限,也可以找幫手。

(3)髖關節舞蹈擴展資料:

舞蹈是一種表演藝術,使用身體來完成各種優雅或高難度的動作,一般有音樂伴奏,以有節奏的動作為主要表現手段的藝術形式。它一般藉助音樂,也藉助其他的道具。舞蹈本身有多元的社會意義及作用,包括運動、社交/求偶、祭祀、禮儀等。在人類文明起源前,舞蹈在儀式,禮儀,慶典和娛樂方面都十分重要。中國在五千年以前就已經出現了舞蹈,它產生於奴隸社會,發展到秦漢之際已形成一定特色。

舞蹈作品中的舞蹈動作也要具有一定的技藝性,舞蹈演員要具備跳躍、旋轉、翻騰、柔軟、控制等高難度的技巧能力,但是,在舞蹈作品中表演高難度的技巧動作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種表現人物思想感情、塑造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的一種手段。

4、我是學舞蹈的,可是我胯特別差,老師踩大垮的時候,就是踩翻過來的青蛙胯,都沒怎麼踩,就是往下壓了一點

如果只是筋太緊還好說,需要你持之以恆每天堅持耗和壓,壓胯時,盡量放鬆髖關節,如果關節過百於僵硬或者使反勁往上頂,這樣不但會失去效果,還很可能受傷,度一定要慢慢用力,勿用猛烈的動作,髖關節相對其他部位是較易磨損的關節,要內力量均勻地往下壓才不易受傷,特別是冬季,一定要充分熱身後進行! 還有一點就是看你的身體條件,屬不屬於髖關節內扣的那一類,如果容是內扣型想要把胯壓下去會有些難度!

5、舞蹈怎麼訓練臀部力量

鍛煉臀部力量的方法:
1、減少坐著的時間。尤其是減少跳舞前後坐下的時間,跳舞時全身血液流通加速,如果坐下時間長,會在臀部形成循環減速或者阻尼,臀部脂肪會增加,而且髖關節也會隨著坐著時間長而壓寬壓扁。
2、不跳舞時也要注意不長時間坐著,每過一會站起來運動幾分鍾。可以雙手扶著身前的物體,牆、椅子或者把桿,一條腿向後抬起到盡量高的位置,上半身不動,膝蓋伸直,堅持半分鍾,調整呼吸。然後將腿落下,向後用力踢,注意收緊腹部和臀部的感覺。
3、跳舞時尤其注意收緊臀部。臀部肌肉收緊時,用手壓按會感覺到明顯緊綳,可以手扶著感覺緊綳和放鬆,感覺臀部肌肉向內收,同時腰部後部也不放鬆,背部直挺。對於臀部向後撅的人來說,可以髖關節盡力向前頂,同時腹部收緊,身體側面收成一條直線。這種身體姿態養成習慣,生活中跳舞時都保持這樣的姿態,就能很大程度上避免臀部肌肉外開。
4、每次跳舞後要注意放鬆,如果不放鬆一直緊張,臀部的梨狀肌可能出現硬化,臀部肌肉會加快生長。如果平時經常坐著,可能會壓迫到坐骨神經,衍生出坐骨神經的疼痛病症。

6、髖關節骨質增生能跳舞嗎

骨質增生是可能發生在我們身體任何有關節的部位的,而且一旦發病危害就會非常大,所以我們一定要做好相關的工作,那麼就會有人問到,腰部骨質增生可以跳舞嗎?

一般來說,腰部骨質增生可以跳舞,但不可以做太劇烈的運動,否則是有一定影響的。

7、我學習舞蹈,車禍導致髖關節脫位,請問我還能跳舞嗎

這個很難說,需要醫生根據你的復具體傷勢和癒合情況給出判斷。
你是車禍導致髖關節脫位,不是制訓練中主動用力造成的,在關節和周邊組織恢復百完好的情況下,有希望繼續你的舞蹈學習與訓練度。也就是說,如果有可能出現習慣性髖知關節脫位,或者關節和周邊組織損傷明顯,難以恢復完好道的情況下是不宜繼續跳舞的。

8、舞蹈和跆拳道哪個更能促進髖關節發育

都可以一定程度的刺激髖關節的發育,主要是增強髖關節的靈活性,年紀小練習有一定的幫助。

9、舞蹈分為幾種

根據舞蹈參加者與舞蹈的目的作用不同分為:
公眾舞 、 劇場舞蹈

根據舞蹈的不同風格特點分:
現代舞 、 芭蕾舞 、 古典舞 、 中國民間舞蹈 、 中國民族舞蹈

根據表演的形式特點劃分為:
獨舞、 群舞(集體舞)、 雙人舞、 音樂舞蹈史詩、 組舞、 舞劇

根據舞蹈性質、題材特點劃分為:
情節舞、 情緒舞

國際標准舞(體育舞蹈):
拉丁舞 、 摩登舞

開 綳 直 立 開:是指髖關節向人體兩側外開,髖關節的打開,舒展了人體的線條,增加了人體下肢的表現能力,芭蕾中的「開」有一定的難度,必須要從髖關節到膝關節、腕關節、腳趾尖全部打開,切忌容易打開的部位使勁打開,不容易打開的部位不打開,這樣容易造成上下扭曲,使肌肉或韌帶拉傷。「開」髖關節的開可以舒展人體的線條,肩關節的外開不僅有利於後背的直挺及收緊,而且能增添演員的一種高亢的精神及挺拔的氣質。 綳:也是芭蕾的基本要素之一。在基訓課中,綳腳是教師經常提醒學員的話題之一。可以這么講,動力腿只要一動,尤其是離地,必須綳腳。綳腳也有兩個重要作用,一是綳腳毫無疑問延長了腿的長度,強化了腿的流線型的優美。二是綳腳訓練能使踝關節得到強有力的鍛煉,增強了踝關節以下到趾關節的靈敏性。 一般初學者在綳腳練習中,經常會出現綳腳背不綳腳趾或只綳腳趾不綳腳背的現象,這都不符合規范要求,綳腳必須從踝關節開始把力量一直貫入到腳趾,讓腳趾去找腳心,實際上腳背腳趾綳得越緊,腿部膝蓋也會越收緊。一個演員必須耐得成千上萬次的枯燥而又單調的綳腳練習,在綳腳中尋找芭蕾基訓的真諦。 直:在基訓中是一個整體概念,要求身體挺拔直立,不能塌腰凸臀,不能挺胸疊肚,也包括腿在需要直的時候,必須收緊膝蓋。基訓中要求人體的直有兩個目的,一是從精神氣質角度,使人有一種精神倍增的賞心悅目的瀟灑和帥氣,給人一種朝氣蓬勃的青春美的享受,二是從技能技術訓練的角度,在任何情況下,上身因舞姿造型的需要而出現前傾後仰左倒右出時,人體的重心必須嚴格保持垂直,重心的垂直是人體在直立狀態下的必需,唯有這樣才能使舞蹈從容不迫,一氣呵成。人在舞蹈中身體的形態是千變萬化的,只有重心在動作中不斷地進行調整,由此,可以這樣認識,基訓中的直立訓練是一種技能訓練。 立:似乎同「直」差不多,的確如此,但僅僅這么理解是膚淺的。「立」有自己的含義。一是在人體的整體概念上,「立」會給人帶來一種升提的感覺,這是一種輕盈、敏捷和精神氣質的美,這一點與「直」有相類似處。二是指腰部的立,這一點才是「立」的真髓,千萬不能掉以輕心。因為腰部是軀體中活動范圍最大的部位。

10、舞蹈分為幾段?每一段肢體語言表達的是什麼意思?

舞蹈的所有基本動作有:
一、素質訓練
素質訓練是對初學舞蹈的學生身體各部位的作用。初學舞蹈的學生,對舞蹈的接觸情況不同,在理解與接受能力方面也不一樣,身體自然條件有很大的差異。素質訓練就是為了解決學生身體自然條件的差異,縮短學生身體素質和專業需要之間的距離。
素質訓練可分為腰和腿的「軟」「開」兩個部分。
舞蹈是用人的肢體語言表達的,要使學生盡快達到肢體所需要的素質條件,應從「軟」開始。
軟度訓練中可分為肩、胸、腰、腿、胯幾個部分分別加強訓練。
l、壓肩胛帶是訓練肩和胸的軟開度。在訓練過程中可用趴把桿前壓肩胛帶,也可以兩人一組互相後拉肩胛帶。
2、腰是身體運動的軸心。腰的軟度訓練是為了增強腰部的柔韌性和靈活性。訓練中,可以用地面吊腰、把桿吊腰和下腰、甩腰來練習。
3、腿功是舞蹈中最重要的,舞蹈中一切舞姿和技巧都需要深厚的腿功才能完成。訓練中,把桿上壓腿使腿內側的肌肉韌帶得以舒展達到軟的效果。而大踢腿則使腿部不僅有軟度,還更加強了腿部肌肉的力量。
4、胯的軟度即是髖部的開度。舞蹈中,胯的作用也很大,可以擴大動作的空間范圍,增大動作的幅度,使身體的下肢更具有表現力。訓練中,可用坐地分腿練習和躺地分腿練習。趴青蛙、躺青蛙也是增強胯的軟度的好方法。
二、形體訓練
形體訓練即塑造身體的形態姿勢,使身體各部位達到柔韌性、穩定性、協調性和靈活性,使整個動作更具美感。形體訓練是構成舞蹈語匯的基本條件,是推向舞蹈藝術的必經之路。在這里,一般分為「扶把動作」和「離把動作」訓練。
扶把動作是藉助把桿進行對身體的柔韌、力量、重心、美感的訓練。主要以腰和腿的基本功訓練為主。
腰在達到一定的程度下,必須柔韌地靈活地運用。在把桿上,可以用胸腰、前旁後下腰、單腿前後下腰、跪下腰等訓練項目。
腿的訓練包括胯的開度、腿的力量、膝的直立、腳踝關節的柔韌靈活和腳背的綳提。在訓練中,可以圍繞芭蕾基本元素「開、綳、直」來完成。
開:指髖關節向人體兩側外開。腿部運動過程中,從髖關節到膝關節再到腕關節、腳趾尖全部向外轉開,這樣可以舒展人體的線條,使整條腿看上去更修長更具有表現力。訓練中,可以用蹲等練習。
綳:指腳背有力地綳提。使腳的線條顯得更加修長漂亮。訓練中可以用檫地、小踢腿、劃圈、控制等項目練習。
直:指在動作中,主力腿和動力腿的膝蓋都必須直立穩定。訓練過程中,在沒有特定動作需要下必須要求直,使腿更修長優美,增強了身體的表現力。
另外,扶把動作訓練的應用可先用慢速或中速的音樂伴奏,然後再用快速的音樂。但必須節奏鮮明,使學生易懂,從而增強動作的記憶力。
離把動作訓練主要訓練學生在完全脫離把桿的情況下身體做到穩定性、協調性和靈活性。通常都以小組合練習。如離把的檫地、控制、小跳、大踢腿等。組合的音樂伴奏一般用四分二拍或四分四拍,採用一些歡快跳躍節奏鮮明的音樂可以增加學生對動作的興趣,促進組合的完成。
三、技巧訓練
學生在有一定的身體素質能力基礎上,進行技巧訓練。技巧有一定的難度,是技巧性很強且富有表現力的舞蹈動作。包括「轉、翻、跳」等特技。無論從數量、質量、速度及姿態等方面都要「精」。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自身的能力、條件、特長來「因材施教」。訓練中,以單一項目反復訓練為主,力求達到穩、准、動作流暢的標准。
l、轉即旋轉,以身體垂直於地面的軸心,給予恰當的動力,沿著一定的方向三百八十度的旋轉運動。旋轉一般有原地自轉,移動轉和空中轉。
2、翻即翻身。以身體的中心線為軸心,翻轉三百六十度。教學中,可以用腰翻身、點翻跟串翻項目進行訓練。
3、跳就是跳躍,即在空中形成一中優美的造型姿態。跳躍一般有三個步驟:
(1)起跳。「起法兒」身體快速離開地面,向騰空做好准備。
(2)騰空舞姿。當人體重心想上最高點時做出的造型姿態。
(3)落地。人體重心向地上掉下時應前腳掌先著地,過度到後腳跟著地,膝關節屈曲,起到緩沖的作用,達到輕巧穩健。
四、舞姿訓練
舞姿即身體的基本姿勢形態。舞姿講究「手、眼、身、法」,是配合身體軀干、腿部、手臂、頭和眼睛的協調性而完成。基本舞姿包括手腳的基本形態姿態,基本位置,部法的訓練,配合腰腿功、技巧形成一組具有高度的雕塑性、富有表現力的舞蹈動作。教學中,應該遵循從簡到繁,從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進行教學。

與髖關節舞蹈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