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髖關節 > 髖關節動作名

髖關節動作名

發布時間:2020-08-23 01:03:01

1、瑜伽所有式的名稱及動作要領

(一)下犬式 Adho Mukha Svanasana

下犬式是相對簡單的瑜伽體式,很適合初學者練習。動作要領:

手掌撐地,手指大大分開,平鋪在地板上,盡量增加手和地板的接觸面,避免手腕損傷。

2.前腳掌、腳外側、腳跟這三個點共同均勻用力踩地,腳趾充分張開踩穩在地板上。

3.腿部伸直,前側肌肉收緊,膝關節處於穩定狀態。

4.肩胛骨外展,向臀部方向收緊,使上半身得到充分的伸展。坐骨上提,腰後側肌肉用力收緊,使坐骨向上向後提拉,整個背部形成一條直線。

(二)山式 Tadasana

山式能幫各關節處於標准體位,強化腳部力量。動作要領:

1. 雙腳並攏站立,大腳趾相觸。

2. 經雙腿向上伸展,膝蓋保證向前。

3. 內收腹肌,尾骨稍向前送,塌後腰,但不要過度彎曲。

4. 借著腰部的延伸和肋骨的上提,拉長脊柱。肩膀向後下方轉移。雙臂、雙手輕柔地向下延伸。

5. 下巴稍低,讓後頸部放鬆。眼神柔和,面部鬆弛。做幾次深呼吸。挺拔地站著,感覺身體在十全十美的平衡中休息著。

(三)魚式 Matsyasana

魚式是極好的舒緩姿勢。動作要領:

1.仰卧在地上,腳尖下鉤,兩腿綳緊往前伸。

2.兩手收攏放在臀部下,用手肘支起身體,拱起背部。把頭放在地面上,讓手肘承受著身體的重量。

3.深呼吸,保持15到30秒鍾。

(四)站立前屈式 Uttanasana

站立前屈式是消解抑鬱的舒緩姿勢。動作要領:

站立,兩腳與臀部同寬,上半身慢慢往前傾。

2.為減少背部的壓力,膝蓋可稍稍彎曲。觸摸地面或用手抓住你的腳踝。

3.從上到下伸展你的身體,當你抓住你的腳踝的時候,稍微用力拉長你的身體。

(五)貓式 Marjaryasana

貓式有助緩解頭痛,拉伸脊柱。動作要領:

跪在地上,雙手著地,手腳與肩同寬,眼睛看地。

2.吸氣時腹部收緊,像打哈欠一樣,肋骨保持緊張,像貓一樣。

3.呼氣時,拱起背部,抬起胸部,好像牛一樣。重復三到五次,注意呼吸。

(六)眼睛蛇式 Bhujangasana

眼睛蛇式伸張脊柱,矯正久坐帶來的彎腰駝背姿勢。動作要領:

1.趴在地上,雙手稍微往前放,用手肘的力量撐起上半身。

2.通過頸部和下巴的動作將頭部稍微向背部仰一點。

3.把小腹向後挪,慢慢的將身體的重量從腹部轉移到後背部。頭向上仰,面部放鬆。

(七)鴿子式 Eka Pada Rajakapotasana

鴿子式提高臀腿的柔韌度,同時打開胸肩。動作要領:

1.盤腿而坐,右膝蓋往前,左腿往後拉伸,試著90度彎曲前腿,昂首挺胸坐著。

2.呼氣時上半身往前傾,胸部枕在大腿上,雙手前伸。

(八)嬰兒式 Balasana

嬰兒式讓你飛速的腦子慢下來,舒緩精神。動作要領:

1.跪坐,臀坐腳跟上,腳尖碰觸,膝蓋稍稍分開。

2.將胸部往大腿上帶,直到前額碰觸地板。

(九)卧蝴蝶式 Baddha Konasana

卧蝴蝶式有助打開胯部,緩解因久坐造成的坐骨神經不適。動作要領:

1.坐在地上,腳底並攏,腳跟靠近大腿根部,兩手抓住雙腳腳趾。

2.下壓左右膝蓋,讓它們分別接觸地面,像蝴蝶拍打翅膀一樣。

3.然後靜坐,將身體重量放在臀部和大腿,感受坐骨神經疼痛感慢慢消失。

2、髖關節可以叫做那些運動?各運動有哪些肌肉參與動

髖關節的主要運動是:屈曲、伸展、內收、外展、內旋、外旋。完成動作的主要肌肉:

1、屈曲:髂腰肌、股直肌。

2、伸展:臀大肌、股二頭肌長頭。

3、內收:內收肌群、內收大、長、短肌。

4、外展:外展肌群、臀中、小肌。

5、內旋:臀小肌、闊筋膜張肌。

6、外旋:外旋肌群、臀大肌、梨狀肌、閉孔內、外肌、上、下拮肌、股方肌。

(2)髖關節動作名擴展資料:

髖關節保養守則

1、注意步行方式。走路邁腳時,腳跟先落地,注意挺胸直背,手臂自然擺動;腳掌落地,身體重心自然轉移到腳尖;邁另一隻腳時,前腳應該腳跟先離地,腳尖自然支撐重心。

這樣走路的好處是,把體重壓力均衡分散到兩腿肌肉和各處關節,而不是僅由髖關節來承壓,以減少磨損。

2、肌肉鍛煉法。包裹髖關節的周邊肌肉,對關節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可以通過下蹲運動、腹肌運動、拉伸肌肉運動來鍛煉。

3、髖關節的運動有哪些?結合運動舉例說明

1、屈髖蹬天法:患者仰卧位,雙上臂置於體側,屈髖屈膝90°,使小腿向上蹬,次數逐漸增加至50次。
2、抱膝法:仰卧位,患髖屈90°,膝屈45°,雙手叉指合掌抱膝關節前下方,屈肘
3、屈髖開合法:仰卧位,雙髖、膝關節屈曲,雙手置於臀外側,以雙足跟為軸心,作雙膝內收、外展、內旋、外旋活動3~5分鍾。
4、盤腿壓膝法:病人坐床上盤腿,雙掌置膝內側,用手掌向外、向下按壓膝關節,提高外展、外旋肌力,改善內收內旋肌協調動作,滑潤關節。
5、髖關節伸屈活動鍛煉法:仰卧位,使髖關節伸展,雙手叉指合攏抱住股骨下端,利用反復屈肘力量抽動上拉與主動屈髖相結合,持續活動5~10分鍾,次數幅度逐漸增加。
6、髖關節外展/內收活動鍛煉法:仰卧位,雙下肢伸直,雙手置於體側,患肢自動抬高25°~35°,作外展/內收活動,持續5~10分鍾或坐位操練。
7、髖關節外旋/內旋活動鍛煉法:仰卧位,雙下肢伸直,雙手置於體側,兩腳分開,與肩相等,以足跟為軸心,作肢外旋/內旋活動,持續5~10分鍾。
8、髖關節屈曲外旋/內旋活動鍛煉法:仰卧位,使膝關節屈曲40°,髖關節屈曲90°,雙手抱膝,利用手腕力量反復作外旋/內旋活動,持續5~10分鍾。
9、扶物下蹲操練法:雙手前伸,抓住固定物,身體直立,雙足分開,與肩相等,緩慢下蹲後再站立,反復操練3~5分鍾。
10、髖關節擺動操練法:雙手前伸,抓住固定物,健肢負重而立,患肢足懸空,先按順時針方向作圓形擺動3分鍾,再作逆時針方向活動3分鍾。

4、瑜伽十二個基本動作的名稱是什麼

1、祈禱式

祈禱式是瑜伽拜日式十二式中的第一個動作和第十二個動作,雙手於胸前合十,低頭,閉眼。是對太陽之神致敬的意思。

2、展臂式

伸展腹部臟器,改善消化,加強脊神經,能最大程度的舒展開身體,讓人體吸入更多氧氣,增加血液中氧含量,解除乏困。

3、前屈式

幫助緩解壓力和輕度憂郁刺激肝臟和腎臟伸展腿筋、小腿和臀部強健大腿和膝蓋提高消化能力幫助緩解更年期症狀緩解疲勞和焦慮減輕頭痛和失眠症狀對哮喘、高血壓、脫發、骨質疏鬆症有輔助治療作用

4、卧蝴蝶式

刺激腹部器官(卵巢、前列腺、膀胱和腎臟),刺激心臟瑜伽提高整體循環。伸展大腿內側、腹股溝和膝蓋,幫助緩解精神壓力、輕度憂郁、月經期和更年期的症狀。

5、眼睛蛇式

眼鏡蛇式不僅能讓胸部得到完全擴展,脊柱得以充分的鍛煉,對於脊柱受過損傷者尤有改善功效。而且能讓甲狀腺、副甲狀腺、腎上腺和生殖腺得到充足的血腋供應,增加恥骨區域的血液循環,促進身體健康,激發身體活力。

6、鴿子式

鴿子式胸部挺起如同一隻凸胸鴿,因此而得名。鴿子式功強化大腿及小腿曲線,讓曲線結實有彈性,使腰身更柔軟、纖細,除此之外,也可以消除手臂上多餘的贅肉效,是常見的漂亮的瑜伽體式。

7、嬰兒式

嬰兒式是練過後彎及其他激烈姿勢之後,一個非常合適的反向姿勢,它也是休息時的最佳放鬆法。練習時,把意念集中在呼吸上,同時體會背髖部的緊綳感逐漸消失了。做這個姿勢時配合腹式呼吸,可以幫助舒展、拉伸和放鬆後腰的肌肉。主要功效:緩解頭痛、頸痛及胸痛;舒展骨盆、髖部和下背部;伸展髖部、膝部與腳腕;放鬆全身,緩解身體疲勞,減輕精神壓力。

8、騎馬式(新月式)

騎馬式改善人的活動功能,加強兩腿肌肉,增強平衡能力。增加脊柱彈性,擴展胸腔,靈活髖關節。

9、頂峰式

頂峰式是極佳的頭倒立預備姿勢,也是頭倒立的最佳代替。在頸部不承受壓力的狀態下,讓頭部適應增大的血流量,快速消除疲勞,恢復精力,因此深受人們喜愛。

10、下犬式

下犬式可從趴在地面上開始。雙手放在胸部兩側,大拇指在乳頭的位置。雙手比肩膀略寬。該體式能美化肩部,拉長大腿。

11、魚式

這個姿勢中,背部區域得到完全的伸展,胸部也得到很好的擴展,呼吸更加完全。由於頸部得到了伸展,所以對甲狀腺也有益處。骨盆關節變得更有彈性。這個姿勢還能緩解腫脹發炎和流血的痔瘡。

12、貓式

這個體式像貓咪在伸腰彎腰,因此而得名。充分伸展背部和肩膊,改善血液循環,消除酸痛和疲勞;脊椎骨得到適當的伸展,增加靈活性。

(4)髖關節動作名擴展資料

練瑜伽的益處:

1、增加活力,來處瑜伽對腦部與腺體的作用。

2、外觀與心情的年輕:瑜伽減少面部皺紋,產生天然的「拉皮」效果。

3、活得更久:瑜伽影響所有長壽的條件,如腦部、腺體、脊柱與內部器官。

4、增加疾病抵抗力:瑜伽鍛煉出一副健壯的體格,免疫能力也增加。這個加強的抵抗力可以對付從感冒到諸如癌症的各種嚴重病症。

5、改善視力與聽力:正常的視力與聽力主要是靠眼睛與耳朵得到良好的血液循環與神經傳送。

6、心智情緒的改善:由於瑜伽使包括腦部在內的腺體神經系統產生回春效果,心智情緒自然會呈現積極狀態。它使你更有自信,更熱誠,而且比較樂觀。每天的生活也會變得更有創意。

參考資料:瑜伽-網路

5、髖關節鍛煉方法有哪些

鍛煉目的是什麼? 髖關節的肌肉很多:股四頭肌,臀大肌、臀小肌、臀中肌肉,腘繩肌群,內收肌群等等可以做 蹲起,剪蹲,俯身後擺腿,肩橋挺身,河蚌式翻胯,側卧提腿等等動作來鍛煉控制髖關節運動的肌肉

6、髖關節上面的那塊肌肉叫什麼名稱?

腹外斜肌,體側屈,轉體,提膝類動作都可以練到,一般的腹肌鍛煉也能練到,特別針對的有雙桿提膝,側身平板支撐等。

7、跆拳道手上基礎動作名稱大全

1、前踢

初學者的第一個腿法:實戰姿勢的基本姿勢開始。右腳踝的臀部向左旋轉,雙手的拳頭放在身體的一側;同時,右腿以髖關節為軸彎曲。

當大腿抬高到水平或略高時,關節向前推進,頂部向前推,小腿以膝關節為軸向前和向上踢,力到達腳趾,整個腿直接塌陷到腳趾。

踢完後,快速放鬆,右腿沿原路反彈,右腳放在左腳前方,仍處於實際位置。動作要領:膝關節夾緊,小腿鬆弛,彈性;前進,高踢;小腿恢復與前踢一樣快。主要攻擊區域是面部,下頜,腹部和腳踝。

2、推踢

初學者的第二個腿法;實戰姿勢開始。右腳蹬地,重心前移,右腳以髖關節為軸提膝前蹬,用右腳腳掌向前蹬推,力點在腳底,推力向正前方,踢擊後右腿沿原路線彈回,將右腳放置在左腳前面仍成實戰姿勢。

動作要領:提膝後盡量收緊膝關節,膝蓋盡量貼近胸口,腳尖勾起;重心略微往前壓,利用身體的重量和力量;推的時候腿往前伸展,送髖;推的路線水平往前。推踢的主要攻擊目標是胸腹部。

3、橫踢

跆拳道學生黃帶的腿法也是跆拳道中最重要的實用腿法;實際的姿勢開始。

右腳踝蹲著,重心向前移動到左腳,右腳彎曲到膝蓋,兩個拳頭放在胸部;左腳在前腳擺動,臀部向左轉,左膝屈曲;然後左腳繼續在內部旋轉到180度,右腿膝關節向前抬起到水平狀態,小腿快速側向踢到左前方;擊中目標後,小腿迅速放鬆並縮回。右腿回到原來的位置。

動作要領:膝關節夾緊,以膝蓋為前提,盡量伸直;支撐腳外旋180度;臀部關節向前,身體和大小腿在一條直線上,支撐腿部膝蓋可以稍微彎曲(一個可以增加穩定性;二是增加擊打的長度。

嚴格注意腳前部擊打的力度;腳踝放鬆,擊球的感覺是「面團」,「揮鞭」。交叉踢球攻擊的主要部分是頭部,胸部,腹部和肋骨。

4、下劈

實際的姿勢開始。右腳踝在地面上,重心向前移動到左腳。同時,以髖關節為軸彎曲右腿,用雙手將拳頭放在胸部;然後髖關節完全分娩,膝蓋抬高到胸部,右膝小腿用膝關節伸直,右腿伸直。

在身體前方,右腳抬起腳趾。然後當目標被壓平(並且腰部被迫)時,右腳跟向目標放鬆,力量在空中快速爆發,右腳自然落入真實的戰斗位置。

行動要領:距離必須小心,不要太近;支撐腳應旋轉180度,施力時腿應盡可能高,頭部應向後抬起,但臀部應盡可能向上抬起,重心應為向上提升;向前跌倒,地面應該受到控制;腿應該快速而果斷;腳踝應該放鬆。跛腿的主要攻擊區域是頭部,面部和鎖骨的頂部。

另外,離合器深蹲接近距離,主要用於下蹲分開的時刻;外蹲用於長距離,並使用鞋底。如果在近距離使用深蹲,可以使用拍擊。播放;兩者之間的距離是之前說過的蹲下。

5、側踢

實戰的基本姿態開始:以髖關節為軸,右腳踝抬起,雙手放在身體側面;然後左腳在腳前方外旋轉180度,膝蓋旋轉,臀部向左旋轉。鉤的尖端成為腳刀,右腿以膝關節作為軸向踢出,右腳快速踢出直到右前上部和上部,力量在腳刀中。

在力之後,沒有腿線來閉合腿,放鬆,重心下降(原始或向前),並再次返回實際戰斗位置。動作要領:腿部和腿部起動時,膝關節被夾緊;在踢出起動力時,頭部和肩部,腰部,臀部,膝蓋,腿部和深蹲處於直線上;雙腿被踢出去,原來的路線被收回。

側踢動作的主要攻擊部分是膝蓋,腹部,肋骨,胸部和頭部和面部。

6,勾踢

實際的姿勢開始:右腳踝的重心向前移動,右腳以髖關節為軸彎曲,兩只手放在身體的一側;左腳在軸外旋轉180度,右腿以膝關節為軸向上和向上延伸。直線,順勢力的右腳的腳向膝蓋的右側大喊,身體的右側向右轉,右腿向後彎曲,右腿向後回到原始位置。

動作要領:抬起膝蓋,伸直,右膝彎曲和鞭打動作應連貫快速,不要停頓;擊球點位於身體右側,腳底為擊球點;左腳由旋轉支撐以保持平衡,並且在狙擊手收回後腿部快速移動。擺動攻擊的主要部分是頭部和臉部以及腹部和胸部。

7,後踢

實際的姿勢開始了。兩只腳以兩只腳為軸旋轉約180度,身體右轉約90度,兩只拳放在胸前。當上半身向右轉時,肩膀轉動,右腳蹲下,使蹲地的強度與上半身的力量完全結合。

左腳在軸上旋轉約90度,右腿收緊並夾緊。然後將大腿踢回來,自然的腿變成新的戰斗姿勢。後踢動作的主要攻擊部分是膝蓋,腹部,腳踝,胸部和頭部和臉部。

8,後旋踢

實際的姿勢開始了。雙腳以雙腳為軸旋轉約180度,身體向右轉約90度,兩個拳放在胸部。將上半身向右轉,並將其與腿部成一定角度扭轉。右腳踝與蹲地的強度和上半身的力量相結合。

右腿繼續向右擺動,然後向右擺動。同時,上身向右轉,右腿向身體右側彎曲。膝蓋恢復;右腳落在右邊,成為一種實用的姿勢。

動作要領:轉身和旋轉,踢腿和連貫,一氣呵成,中間沒有停頓,初學者可以理解側踢和踢;擊球點應位於11點至1點的前方,力的終點為水平弧線。線自然縮回;膝蓋比腿部旋轉得更快;重心旋轉360度到位。背踢攻擊的主要部分是面額和胸部。

9、單腿連踢

同一條腿連續進行兩次以上的進攻方法。這種技術也屬於跆拳道高難技術動作。

10、雙腿連踢

兩條腿連續進行兩次以上的進攻。這種技術同樣屬於跆拳道高難技術動作。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跆拳道

8、熱身的基本動作名稱

熱身動作詳解:
下面為下肢的訓練時採取的熱身動作,每一個動作都有其內在的意義,大家可以直接跟著做:
1、屈髖行走

目的:動態拉伸膕繩肌,將訓練者從靜止狀態過渡到移動狀態。這個熱身動作還可以減小深蹲時候因為屈髖功能受限導致的彎腰問題。
要點:走路時盡量伸直膝蓋,但不要鎖死,保持膝蓋委屈。盡量找到大腿後側的拉伸感。
重復次數:左右各 10 次。
合理的感覺:前腳大腿後側應有明顯的拉伸感。
2、拉伸

目的:拉伸內收肌,髂腰肌,膕繩肌,激活股四頭肌。這個動作常見於競技體育中,跑步愛好者也經常會用這個動作進行拉伸。
要點:看上去很復雜,但是我們可以把動作分解為三步:
第一步,如同做弓箭步一樣,左腳邁出一大步,兩腳腳尖注意朝前,向下拉伸後腿髂腰肌;右手撐地,前側大腿向外打開一些,拉伸前腿內收肌,把身體重心放在右手和左腳。
第二步,旋轉身體。
第三部,後腳向前一小步,屈髖,伸直膝蓋,身體前傾,拉伸兩條腿的膕繩肌。
重復次數:左右各兩次。
合理的感覺:大腿內側、腹股溝、大腿後側會有明顯的拉伸感。
3、手爬

目的:提高身體穩定能力,拉伸身體後側。
要點:不要彎曲膝蓋太多!盡量只移動你的腳踝,不要讓你的膝蓋參與。做這個動作的時候還需要注意腹部不能向下墜,我們需要把肋骨和腹部都向內收,用力收縮腹橫肌。
重復次數:4 次。
合理的感覺:大腿後側會有明顯的拉伸感。
4、彈力帶側向移動

目的:激活臀中肌,提高下肢穩定能力。
要點:小腿始終垂直於地面,膝蓋勿內扣,腳尖朝前行走。
重復次數:兩組,每組左右各行走 20 步。
合理的感覺:臀部側面會有酸痛感。
5、側抬腿

目的:激活臀中肌,提高下肢穩定
要點:保持上身不動,腿向側後方 15 度方向略微抬起 20cm 即可。如果上半身向一側傾斜,臀中肌的發力感就會減弱。
重復次數:兩組,每組左右各行走 20 步。
合理的感覺:臀部側面會有酸痛感。腰部不應當有酸痛感。

(上圖為錯誤示範,腿抬太高了,身體有了傾斜)
6、屈髖跪地

目的:拉伸腹股溝處的髂腰肌。
要點:進行動作時,後腿觸地的膝蓋僅用於保持平衡,不能把身體重量放在膝蓋上。拉伸時,進行骨盆後傾的動作,或身體略微後仰,拉伸感會更加強烈,切忌盲目追求動作幅度,這樣容易骨盆前傾,反而拉伸不到目標肌肉。
重復次數:左右各兩次,每次 15 秒。
合理的感覺:腹股溝處有明顯的拉伸感。
7、翻滾下橫叉

目的:提高髖關節靈活性,拉伸身體後側。
要點:滾動時把背部脊柱挨個滾到,讓腰椎離地。向上翻時屈膝,向前翻時膝蓋向外分開,大腿務必伸直,並向外打開。腰椎間盤突出者做這個動作若有不適感,可以取消。
重復次數:15 次。
合理的感覺:身體後側有明顯的拉伸感。
8、直腿體前屈

目的:拉伸膕繩肌。
要點:動態拉伸時微微屈膝,減少屈膝的幅度。做動作時,應當主動把臀部往後推、屈髖進行拉伸,而不是彎腰進行拉伸。
重復次數:4 次
合理的感覺:身體後側有明顯的拉伸感。腰部不應當有強烈的拉伸感。
9、側蹲

目的:拉伸內收肌。
要點:動態拉伸時身體前傾,臀部向一側後方移動,請勿主動屈膝進行拉伸,而是要記住「身體前傾,臀部向一側後方移動」。
重復次數:20 次。
合理的感覺:大腿內側應當有明顯的拉伸感。
10、坐姿拉伸

目的:拉伸梨狀肌。
要點:挺直背部,身體前傾。
重復次數:左右各兩次,每次 15 秒。
合理的感覺:臀部有明顯的牽拉感。
11、蛙式

目的:提高髖關節的靈活度。有朋友在後台留言說相撲硬拉的時候膝蓋內側不舒服,這個動作就可以對該問題進行改善。
要點:將膝蓋向兩側打開,想著用肚臍去貼近地面,然後還原。想像自己是在做一個深蹲的動作。
重復次數:20 次。
合理的感覺:髖關節處可能會有些疼痛,為正常現象,若有極為強烈的疼痛則應當停止此動作,減小活動幅度。
希望能夠幫到你,望採納。

與髖關節動作名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