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髖關節 > 打坐和髖關節

打坐和髖關節

發布時間:2020-08-22 10:15:48

1、對打坐髖關節練習方法的不解

通過一個三部曲就可以實現,時間1-3個月。
1 直腿分開90—-180度坐,身體盡量伸直向前俯身,雙手向前或向兩側伸,震動壓腿。每組20次,3-5組。
2 雙腿彎曲,大小腿成90度,面朝下俯身趴在地上雙膝蓋著地,雙手伸直向兩側伸展或彎曲手掌撐地掌握平衡,以髖關節中心點為a點,雙膝連線為b線,緩慢使勁使a點垂直於b線做前後移動,使勁的過程中a點逐漸向地面靠近。也可以讓同伴雙手按住兩個大腿根,緩慢使勁向下壓。移動每組20次,3-5組;同伴下壓每組30秒,3-5組。
3 練習者端身正坐於墊上,兩腿相盤於身前,兩足相抵,盡量收至會陰前。同伴用雙手壓住練習者雙膝蓋下壓。每組20次,3-5組。
此三部曲每天都可以做,做之前最好先跑步或跳繩20分鍾。3個月下來你會發現,不光能打坐,身體的其它機能也有不小的改善。
先說這么多,有興趣追問吧。願意幫助願意健身的你。

2、老人盤腿坐時髖關節疼,是什麼病?

很可能是骨質疏鬆,應該去骨科看
常規檢查時X片,CT或MRI。還有骨密度,最好先咨詢醫生,然後再做檢查。

3、盤腿打坐標准姿勢?

盤腿打坐的標准姿勢是。坐端正,直起背。彈起腿兩手平平的放在膝蓋處,頭脖子還有背,處在一條直線上。並且閉上眼睛調真好,自己的呼吸。

4、有沒有和我一樣髖關節活動受限(不能盤腿)的?

我是先腿疼,坐骨神經痛,結果後來坐骨神經不痛了,左髖骨開始疼,左髖骨周圍都疼,一按特別疼,一大片都疼啊,我也怕是股骨頭的事,也怕是強直性脊柱炎,想過幾天去拍股骨頭的片希望沒事```

5、盤腿打坐的好處和壞處

6、怎麼打坐

蔣維喬的靜坐方法。因是子靜坐法(有書賣的)。當時也是風行中國及日本的。
甲 身體的姿勢
一兩腳的安放
圖一 雙盤膝:少年筋骨柔軟,可用此法,就是把左腳小腿架在右股上面,使左腳掌和右股略齊,再把右腳小腿牽上,架在左股上面;這時候兩腳掌向上,兩股交叉,好像三角形,這叫做「雙盤膝」,它的好處:是兩膝蓋必定緊貼坐墊上,坐的姿勢自然端正,不會向前後左右歪斜。但這種雙盤膝姿勢,不容易學,中年以上的人,學起來更難,不必勉強。
圖二 單盤膝:坐時把左腳小腿,架在右股上面,右腳放在左股下就得了。這比雙盤膝容易得多。它的缺點,是左膝蓋不能夠緊貼坐墊,入坐稍久,身體要向左邊歪斜;只要你自已覺得歪斜,慢慢改正,也沒有妨礙的。
圖三 下盤法:倘若老年的人,連單盤也做不到,那就把兩小腿向下面盤,也可以的。不過兩膝蓋都落了空,更容易歪斜,應隨時注意改正。
圖四 平坐法:還有兩腿有毛病的人,連向下盤也做不到,那就把兩腳垂下平坐也可。但須把左腳跟靠在右腳背上。叫做「四肢團結」;或兩腳底平放地面也可,但腿與腳掌,要保持九十度直角。
初學盤腿時,入坐略為長久,必感覺兩腳麻木,此時可以徐徐放開,等到不麻木時再盤;或就此起身徐行,等到第二次再坐,都可以。
二兩手的安放
兩手應該寬松,絲毫不可著力,把右手背放在左手掌上面,輕輕擱在兩小腿上,貼近小腹。但如在平坐時,也可以將兩手放在兩大腿上部,掌心向下,自然的放平,如圖四所示。
三頭部的姿勢
練習時,頭頸,面孔,眼睛,嘴巴的動作都要注意:頭頸要平直,面孔朝前,眼睛輕輕閉合,嘴巴也要閉,不可張開,舌頭抵住上顎。
四卧式的姿勢
圖五 平常仰卧法:行、住、坐、卧,是人們舉止的四種威儀,都可以用習靜的功夫。當然,行時習靜為最難,住時也不容易,非到功夫很深時辦不到,坐時行功最合標准,所以把它作為主要的練習方法,卧時雖易致昏沉,然在不便坐或不能坐時,就不妨以卧式來作代替。卧式如人們睡卧一樣,有仰卧側卧兩種。仰卧姿勢與平常仰卧一樣。但須記得將頭肩等部略事墊高到自已覺得最舒服的程度,耳目口鼻等等的姿墊均同前述。
圖六 獅子王卧法:此法是側卧,側卧雖然左右都可,但以作者的研究,當以右側為宜。因左側卧則心臟常受壓迫,不是頂好;右側卧的耳目口鼻等等的姿墊也同前述,但頭及上身須略前俯,上面的腿比較下面的應更加稍彎曲些,使達最舒適的程度,自膝蓋以上的大腿疊於下面的腿上,膝蓋以下的小腿和腳就很自然的貼放於下面小腿和腳的後面,下面的腿自然伸出,微微彎曲,上面的手也自然的伸出,掌心向下,輕輕放於髖關節上面,下面的手,把掌心向上,自然伸開,放於頭畔枕上,距離頭部少許,須看你怎樣覺得最舒適為准。這個卧法,在功夫上有個名字,叫做「獅子王卧法」。
乙 精神的集中
靜坐的時候,要把精神集中在小腹部(即臍下約一寸三分的部位,稱「下丹田」)。初學的人,對這種工夫,極難下手。人們的妄念,一起一滅,沒有一秒鍾停止,所以說:「心猿意馬」,最不容易調伏。靜坐的最後工夫,就是能夠調伏這些胡思亂想的妄念,妄念一旦消除,就能夠出現一種無念境界。那麼怎樣下手呢?應該平常行動做事時候,時刻當心,不要亂想,到靜坐時候,把一切事物放下,拿全副精神集中在小腹,如果妄念又起,就再放下,這樣反覆練習,久而久之,妄念自然會逐漸減少。以達到無念的境界。這是最上乘的方法。如初學者覺得這種定力的根基不夠,可以輕閉兩眼至微露一線之光,而目觀鼻準,這叫做「目若垂簾」。靜靜的自然以鼻呼吸,以至不聞不覺,口也須自然閉合,遇有口津多的時候,可緩緩分小口咽下。最要緊的仍在自然的意守下丹田,其方法一如上述,這樣可以得到幫助不少。
還有一種方法,仍將兩眼輕輕閉合而用「數息」的方法,一呼一吸叫做「一息」,從一數到十,周而復始,使精神自然集中,這叫做「心息相依」。其他姿勢一如前述,而最重要點,仍是在於「意守下丹」。這種方法,也有很大的幫助。同時還有最緊要的一句話,就是要請讀者記住這一個方法:因這幾種方法,都是最妥善安全的方法,可以沒有流弊,讀者但擇哪一種方法在實地練習時經常覺得最舒服者,就是那一種方法於他最為合宜。
初學靜坐的人,常常說:「我沒有學靜坐的時候,妄念倒還少,一入坐後,妄念反而格外多,不知是什麼緣故?」這實在是一種誤解。要知道人們妄念,本來隨時都能有,平常時因和外面環境的接觸,把注意力分散了,故不覺得多;習靜以後,精神集中於內部,才覺得妄念忽起忽滅,不可捉摸,這是一種初步的自覺。能夠從這下手,返觀自心,妄念是怎樣生起來的,練習久之。它自然漸漸會減少,不必怕它。
初學的人,又有兩種境象:一是散亂,沒有法子把情緒安定下來;一是昏沉,時時要打瞌睡。大概初學的人,起先都是容易散亂,無法收斂,練習的時日稍久,妄念減少,就容易昏沉。這是學靜坐者的通病,不必奇怪。治散亂的毛病,應該把一切念頭,完全放下,空空洞洞,什麼也沒有,專一注意在小腹中間,自然能夠徐徐安定。治昏沉的毛病,應該把念頭提起,專注意在鼻頭尖端,把精神振作起來。大概說來,人們因為白天勞累的緣故,夜裡入坐,就容易昏沉;早上起來入坐,因為夜裡眠已足,就不至於昏沉了。
丙 呼吸的練習
上面說到人們的生命寄託於呼吸,呼吸習靜法就在對准呼吸下手,那麼呼吸的練習很是重要,應該詳細談談。
一般人的呼吸往往短而淺,不能盡肺部張縮的力量,因此也不能盡量吸入氧氣吐出炭酸氣,以致血液不清,易致疾病。這里舉出練習方法如下:
一、呼吸氣息的出入,應該極輕極細,連自己的耳朵也聽不見出入的聲音。
二、氣息應該慢慢的加長,叫它達到小腹;但要純乎自然,不可用力。耐心練習,久後就能夠達到。
三、人們胸中,在肺的下面,胃的上面,有橫膈膜(也叫隔肌)。開始練習呼吸的人,往往會覺得胸中氣悶,這因為沒有推動膈肌的緣故。推動的方法,是吸氣時候從鼻中徐徐吸進新鮮空氣,使肺底舒張,膈肌下降;呼氣的時候,吐出濁氣,下腹部收縮,使隔肌向上升,這樣一上一下地膈肌的運動就會靈活,於是覺得胸部空松,一點也不氣悶了。
四、腹中的大小腸,最為柔軟,血液容易到此滯留,呼吸的氣,漸漸深而且長,達到小腹,腹部就有彈力,能夠把滯留在腹腔內的鬱血逼出去,達於四肢。
五、呼吸的氣,必須從鼻腔出入,不可用口;為什麼呢?因為鼻子是專司呼吸的器官,鼻孔里有毛,可以阻止灰塵和微生物進入呼吸道,倘呼吸的時候,把嘴張開,一則侵奪鼻子的功用;二則灰塵和微生物容易入口,發生疾病,所以不但靜坐時候要閉口,在平常動作時也以閉口為合宜。
丁 治病與防病的功效
呼吸習靜法,對於治病防病的功效是說不盡的,大凡慢性的內症,葯物所不能治療的,此法可能奏效,如今不說空話,舉出實例:如我本人,少年患嚴重的肺病,沒有方葯可以醫治,就用這法,根本治好。

7、髖關節的組成和特點及作用

1、髖關節主要由股骨頭、髖臼組成。

2、髖關節特點:1髖臼窩深,股骨頭深陷與髖臼之間,關節面接觸面緊密2關節囊厚,囊外有韌帶加強,前壁最堅固3股骨上端形成多平面的彎曲角,與骨盆、下肢呈多曲拱結構

3、髖關節作用:負重並具有廣泛的運動范圍

(7)打坐和髖關節擴展資料:

解剖結構

股骨關節面占頭面積的2/3,嵌入髖臼內。臼的月狀面圍繞髖臼窩,窩內充填脂肪;髖臼唇附著於臼緣增加臼的深度。髖臼橫韌帶封閉髖臼切跡,神經血管經過韌帶下出入關節。

髖臼凹陷與股骨頭關節面之間的間隙為髖關節間隙,正常成人此間隙寬為4~5mm。間隙的上半較窄,顯示兩相對骨性關節面的距離。

下半較寬,顯示股骨頭與髖臼窩底之間的距離。在正位片上,正常人股骨頸下緣與閉孔上緣雖不相連,但共同形成一比較自然的弧形曲線,稱為恥頸曲線(Shent-on曲線)。

關節囊一般堅厚,而其後下方較薄弱;在髖骨附於髖臼周緣及橫韌帶;在股骨,前方附於轉子間線,上方與下方附於大小轉子附近,在後方附著於離轉子間嵴約1cm處。

與打坐和髖關節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