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速寫站姿畫成5頭身了 扣多少分啊? 而且畫的不是很好!
速寫幾個要素:1、比列 立七坐五盤三半
2、動態 人物的重心,肩關節,髖關節連線的開合關系,四肢關節的變化
3、構圖 這個所有科目都有不解釋
4、表現 分為純線條和明暗
5、細節 頭、五官、手、腳(鞋)的表現
一般來說,比列和動態佔得分值最高,可以高達50-60分,如果你自己覺得畫的不是很好,只能祝福你了。
另:由於各個省份評分也有很大差異,所以你只能聽天由命了。
2、速寫站姿畫成5頭身了 扣多少分啊? 而且畫的不是很好!
速寫幾個要素:1、比列
立七坐五盤三半
2、動態
人物的重心,肩關節,髖關節連線的開合關系,四肢關節的變化
3、構圖
這個所有科目都有不解釋
4、表現
分為純線條和明暗
5、細節
頭、五官、手、腳(鞋)的表現
一般來說,比列和動態佔得分值最高,可以高達50-60分,如果你自己覺得畫的不是很好,只能祝福你了。
另:由於各個省份評分也有很大差異,所以你只能聽天由命了。
3、求告訴一些關於速寫的要點!!!!!急求!!!!
一般畫速寫,在動筆前,要對人物進行整體觀察、比較、分析。首先要注意全身的動態變化,抓住主要動勢線,人物重心落在什麼位置;然後關注各部分如頭、頸、肩、胸、腰、臀部的相互扭動關系及四肢的擺動變化,對全身及各部分比例和透視變化等等,都要認真觀察分析,做到心中有數。
如何進行觀察比較呢?
一是比長短比例,如:以頭長為單位進行粗略比較,以男性為例,全身長約七到七個半頭長,肩寬兩個頭長,下頜底至肚臍約兩個頭長,膝關節至腳底約兩個頭長,腳的長度約等於一個頭長,手掌長約三分之二個頭長。這只是作為一般性的參考比例,其實每個人的身材比例差異很大,有的頭大、有的小、有的高、有的矮,有的胖,有的瘦,男女老少更是不同,都無法套用這些比例,但記住這些比例,有利於更好地去觀察比較,把握人物個體特徵。
二是比高低,如比兩肩高低變化,兩側髖關節高低,兩膝、兩腳高低,如從正面平視觀察立正的姿式,那麼,兩邊的關系都是對稱的,高低相同,但生活中的人物姿態,各式各樣,千變萬化,加上不同視角產生不同的透視變化等等,都會使每對肩、髖、肘、膝、腳左右兩邊產生不同的高低變化,因此,在觀察中要注意比較高低關系變化。
三是比傾斜度,生活中的人物姿態(包括動態與靜態)極少出現垂直或水平的線,基本上都是傾斜的曲線。但我們可以垂直線和水平線為標尺,來估測人物動勢線的傾斜度,接近垂直的斜線,就用垂直線比傾斜角度,接近水平線的斜線,就用水平線比傾斜角度。人在運動中,動態趨勢線的傾斜度是很大的,站姿或坐姿的動勢線也會有所傾斜。只要抓住了動勢線,就能把握人物大的動態關系。掌握了大的動勢線,還要注意各局部的動態變化,往往頭與頸與胸與臀都會隨動態姿勢產生和諧的扭動變化,各部位的傾斜度,甚至傾斜方向都不盡相同,這些都必須通過反復比較觀察,才能看得准畫得准,具體的觀察方法是:先找到各部位中心線,觀察其方向變化,傾斜角度,將各部位中心線連起來觀察,比較各部分的轉折,再看輪廓及形體的轉折,其傾斜方向與中心線是否一至。
四是比形體,人的形體結構很復雜,但有規律,不好說具體是什麼形,但用幾何形體來概括,就容易理解了,比如說,胸廓是倒梯形,頭部可概括為長方體,頸部為圓住體,手臂成圓柱體,靠近手腕部分類似長方體,但形體是隨著觀察角度、透視的變化而變化的。若觀察人物側面站姿,從後腦到頸到肩到腰脊到臀再到大腿到小腿到足跟的連線成不同傾斜的折線形,觀察時,不僅要看「實形」,還要看「虛形」,如側面觀察座姿,從頭頂到膝到腹部三點連線(虛線),形成一個空三角形(虛形),抓住這個三角形的各角度及邊長比,也有助於畫准全身比例及動態。
速寫的方法步驟:
(一)、構圖、定位、抓動勢線(一般用1分鍾左右)。在落筆之前,觀察一下對象,看一看是什麼動態姿式,畫在紙上應多大,頭在什麼位置,腳落在什麼位置,也可用手指先在紙上象畫速寫一樣比劃一下,做到胸有成竹,然後落筆。首先快速抓動勢線,若畫側姿,一般從後腦勺到頸線和脊椎線開始,一條線拉到底,直至後腳跟,這跟線即要反映人物總的動勢傾向,又要反映出頭、頸與軀乾和後大腿、小腿的動態。若畫正面和半側面動態,可先畫一側,從頸沿著肩-腰-臀-腿-膝-腳外輪廓一根線自上而下拉到底,注意各部位大的轉折點;再畫另一側線,兩條線既要反映人物動勢、比例,又要注意兩線相互形成的「軀干」的形,是胖了還是瘦了,注意肩、腰、臗、膝、腳轉兩邊關節點(轉折點)高底關系。上半身與下半身比例是否協調。然後用單線畫出其手臂外形線。第一步聚的任務就只要表現出了大的動態和比例就可以了。
4、人體結構速寫如何畫出厚度
人體結構速寫畫出厚度需要注意以下六點:
1.人體根據年齡段、性別的不同,其外在形體和比例也有所不同,各自都有自己突出點。一般情況下,成年男性的兩肩的連接線大於大轉子連接線,而女性正好相反。其次是胸部和臀部的特點,男性胸部寬大,看上去像是倒立三角,女性則相反,且女性腰部的位置線位於肩線與臀中線的中間。
2.人體分別由頭部、胸部、骨盆三體塊組成,三體塊和四肢的運動狀態是速寫表現的主要內容。頭部的基本型可視為在立方體中概括出的鵝卵形,主要通過基本骨點來理解。頭部特點是頭部兩側隆起,眉弓外緣等骨點突出。
3.軀干主要由脊骨、胸廓、骨盆組成,脊骨由是由頸椎、腰椎、骶椎組成,呈S形。胸廓是略扁的倒鵝卵形,前部有十二隊肋骨與胸腔相連,上端由肩胛骨和鎖骨組成肩部。
4.四肢的基本形,可以簡單理解成圓柱體,上肢的主要骨點為肘關節、腕關節,下肢的主要骨點則是膝關節和踝關節。
5.除此之外,還需要詳細了解骨骼和骨骼肌。骨骼是人體的基本外形,由骨骼和骨骼肌共同組成,是人體的基本支架,起支撐點也被稱為骨點,是人體結構塑造的重要標記。主要的骨點有肩關、肩胛骨、脊椎骨、肘關骨、腕關節、胸廓、骨盆、髖關節等,其中監肩關節、鎖骨、脊椎骨、肘關節、髖關節、膝關節、股骨大轉子是較為明顯的骨點,在畫動態時要抓住這些較為外露的骨點,有助於確定動態基本形。
6.骨骼肌是指生長在皮下雨骨骼之間的肌肉,對人體產生收縮和運動的作用,其最基礎的特點是在收縮時隆起和膨脹,放鬆時偏平和柔軟。肌肉附於骨骼和韌帶組織,構成人體的運動系統,決定人體運動的力量和速度。
5、美術速寫的基礎和練習
要畫好人物速寫須先多練內功,即多學習了解人物的結構、形體比例。例如,先多臨摹速寫頭像,掌握頭形和五官比例及五官正、側面和平視、仰視、俯視的表現方法;分別練習手、臂、腿、足,默寫出骨骼及肌肉,掌握形體特徵和各部分比例,還要特別練一練各種不同變化的衣紋,並要分析研究,逐步掌握衣紋的產生與變化規律。如此學習步驟即先分解練習,再作綜合練習,先作單個人物速寫練習,再作人物組合練習,先練靜態速寫,再練動態速寫,先進行慢寫練習,再作快寫練習,先臨摹練習,再寫生練習,再默寫練習。循環往復,交遞進行。 畫速寫,手要勤,平時不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家裡,不論是課間休息,還是在候車站台或是旅途中都要擠時間畫,在家就多臨摹,多研究,多默寫,畫靜態速寫,出門身上常備速寫本,天天練一練不間斷,如有空餘時間那怕是十分鍾都可畫一張。畫速寫,要膽子大,旁若無人,不要因為初學就不敢畫。只有多畫才能畫熟,熟能生巧,才會由量變到質變,來一個大飛躍。 一般畫速寫,在動筆前,要對人物進行整體觀察、比較、分析。首先要注意全身的動態變化,抓住主要動勢線,人物重心落在什麼位置;然後關注各部分如頭、頸、肩、胸、腰、臀部的相互扭動關系及四肢的擺動變化,對全身及各部分比例和透視變化等等,都要認真觀察分析,做到心中有數。 如何進行觀察比較呢?一是比長短比例,如:以頭長為單位進行粗略比較,以男性為例,全身長約七到七個半頭長,肩寬兩個頭長,下頜底至肚臍約兩個頭長,膝關節至腳底約兩個頭長,腳的長度約等於一個頭長,手掌長約三分之二個頭長。這只是作為一般性的參考比例,其實每個人的身材比例差異很大,有的頭大、有的小、有的高、有的矮,有的胖,有的瘦,男女老少更是不同,都無法套用這些比例,但記住這些比例,有利於更好地去觀察比較,把握人物個體特徵。二是比高低,如比兩肩高低變化,兩側髖關節高低,兩膝、兩腳高低,如從正面平視觀察立正的姿式,那麼,兩邊的關系都是對稱的,高低相同,但生活中的人物姿態,各式各樣,千變萬化,加上不同視角產生不同的透視變化等等,都會使每對肩、髖、肘、膝、腳左右兩邊產生不同的高低變化,因此,在觀察中要注意比較高低關系變化。三是比傾斜度,生活中的人物姿態(包括動態與靜態)極少出現垂直或水平的線,基本上都是傾斜的曲線。但我們可以垂直線和水平線為標尺,來估測人物動勢線的傾斜度,接近垂直的斜線,就用垂直線比傾斜角度,接近水平線的斜線,就用水平線比傾斜角度。人在運動中,動態趨勢線的傾斜度是很大的,站姿或坐姿的動勢線也會有所傾斜。只要抓住了動勢線,就能把握人物大的動態關系。掌握了大的動勢線,還要注意各局部的動態變化,往往頭與頸與胸與臀都會隨動態姿勢產生和諧的扭動變化,各部位的傾斜度,甚至傾斜方向都不盡相同,這些都必須通過反復比較觀察,才能看得准畫得准,具體的觀察方法是:先找到各部位中心線,觀察其方向變化,傾斜角度,將各部位中心線連起來觀察,比較各部分的轉折,再看輪廓及形體的轉折,其傾斜方向與中心線是否一至。四是比形體,人的形體結構很復雜,但有規律,不好說具體是什麼形,但用幾何形體來概括,就容易理解了,比如說,胸廓是倒梯形,頭部可概括為長方體,頸部為圓住體,手臂成圓柱體,靠近手腕部分類似長方體,但形體是隨著觀察角度、透視的變化而變化的。若觀察人物側面站姿,從後腦到頸到肩到腰脊到臀再到大腿到小腿到足跟的連線成不同傾斜的折線形,觀察時,不僅要看「實形」,還要看「虛形」,如側面觀察座姿,從頭頂到膝到腹部三點連線(虛線),形成一個空三角形(虛形),抓住這個三角形的各角度及邊長比,也有助於畫准全身比例及動態。 速寫的方法步驟: (一)、構圖、定位、抓動勢線(一般用1分鍾左右)。在落筆之前,觀察一下對象,看一看是什麼動態姿式,畫在紙上應多大,頭在什麼位置,腳落在什麼位置,也可用手指先在紙上象畫速寫一樣比劃一下,做到胸有成竹,然後落筆。首先快速抓動勢線,若畫側姿,一般從後腦勺到頸線和脊椎線開始,一條線拉到底,直至後腳跟,這跟線即要反映人物總的動勢傾向,又要反映出頭、頸與軀乾和後大腿、小腿的動態。若畫正面和半側面動態,可先畫一側,從頸沿著肩-腰-臀-腿-膝-腳外輪廓一根線自上而下拉到底,注意各部位大的轉折點;再畫另一側線,兩條線既要反映人物動勢、比例,又要注意兩線相互形成的「軀干」的形,是胖了還是瘦了,注意肩、腰、臗、膝、腳轉兩邊關節點(轉折點)高底關系。上半身與下半身比例是否協調。然後用單線畫出其手臂外形線。第一步聚的任務就只要表現出了大的動態和比例就可以了。 (二)、抓外輪廓,定出各部分比例(3分鍾左右)。在第一步驟的基礎上以「頭長」為單位,確定各部位比例,如肩寬兩個頭長、頭頂至腰部約三個頭長,同時要充分考慮透視變化,如畫半側面(因透視變化)肩寬就沒兩個頭長,畫正面彎腰時,頭頂至腰部也就沒三個頭長,正面坐姿,畫大腿就會顯得很短。又如正面向前舉起的手臂會感覺很短,(近大遠小透視關系)手掌卻會顯得很大,這些透視現象須正確反映出來。 這一步驟的任務主要完善外形,畫准每個大的轉折點,如:肩、胸、腰、臗、肘、腕、膝等轉折點,畫准比例和透視。此時千萬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如手指、五官和衣紋等局部上。否則會因此丟掉整體關系。(三)、具體描寫(10-15分鍾)。在前一步驟的基礎上又從頭部開始,自上而下的畫下去。也可從你最感興趣的或最有把握的部位開始,逐步向其他部位展開,在上一步驟的基礎上進一步找准比例和結構,再重新詳實地畫一篇外輪廓,不是作簡單的重復,而是要結合裡面的衣紋畫外輪廓,並注意表現出人體結構如骨點、肌肉以及比例和透視。外形畫准了再逐步豐富衣紋,表現內部結構體積。具體描寫雖然是畫局部,也不能「看到哪、畫到哪」。仍要有整體觀念,整體觀察,整體表現。即:畫上面,要看下面,畫左面,要看右面,畫裡面要看外形,只有通過上下左右比較,才能畫得准。畫速寫也不能把所看到的東西都畫下來,哪裡該畫,哪些不要畫,要有取捨,哪裡要加強,哪些要削弱,要有虛實,畫速寫若沒有主次,沒有層次,沒有虛實,沒有取捨,沒有處理,面面俱到,平均對待是畫不好速寫的。 這一步驟,表現人物結構和畫好衣紋是關鍵,由於人物結構和人物動態的變化產生不同的衣紋,速寫又是通過衣紋來表現人體內部結構和人物動態。因此畫衣紋一定要考慮衣服裡面的人體結構,畫衣紋不是隨意的,要找到衣紋形成的規律,按規律畫。如當人站立時,肩部會出現一些自上而下自然垂掛式的衣紋,當手臂向上舉起,手臂袖子和上半身衣服就會牽引出眾多鈄拉的衣紋,當坐下屈膝時,上下褲腿均會出現以膝關節為心點的放射式的鈄拉衣紋,而膝內側又會產生很多折疊式衣紋,腰部往往也會出現很多折疊式的衣紋,只要抓住衣紋產生的規律,就不難畫了。畫好衣紋須注意以下幾點: 1、抓主要衣紋,往往人身上都有很多衣紋,但不能都畫下來,要有取捨,要抓取那些能夠反映人體結構的衣紋,舍棄那些可有可無的鎖碎衣紋。 2、注意衣紋的前後穿插關系,避免出現相互交叉和相互平行的衣紋。 3、注意衣紋的疏密關系。掌握衣紋的疏密節奏,利用疏密關系可表現人物的結構體積。如畫軀干,側腰部多畫衣紋,背部少畫衣紋,那麼軀乾的體積厚重感更強,又如畫腿部,內側多畫衣紋,外側少畫衣紋,能表現出腿部的圓柱體。又如畫正面坐姿,小腿多畫些衣紋,大腿少畫衣紋,就能很好地表現大腿與小腿的轉折以及透視關系。 4、注意衣紋的虛實關系。一般能反映人物結構線要畫的實,如,當手臂彎屈時,外側結構明顯,要畫實,內側可虛。靠前的腿要畫實,後面的可虛,人物外輪廓要實,尤其是關節突出部位要畫得實,內凹部位可虛。5、速寫也是線的藝術,其表現技法主要反映在線條的運用上,因此畫速寫要注意線條自身的美,速寫要求用線要流暢自然,抑揚頓挫飛灑自如。要恰當運用線條自身的對比。試想,一條有粗細輕重曲直剛柔變化的線更具美感。
6、魯美(大連)大一新生的速寫作業該如何畫?
自己上網路視頻看馬
7、速寫速寫!!
速寫其實並不難。
首先,你先掌握速寫的要領,比例、結構、動態,這三點缺一不可,因為你面對的是省聯考,評委打分有時候也很嚴格的,所以這三點很重要。
其次,你說的線條,目前不用改了,按你以前的畫法繼續就行了,不過給你幾點建議:1、掌握人體結構,尤其要知道人體的六大關節(肩關節、肘關節、腕關節、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這是人在活動的時候最容易發生轉折變化的部位,你大可不必擔心聯考,只要抓住這幾個關節的具體位置就行了;2、在處理衣紋變化時要注意,一定要畫好關鍵的衣紋變化,通俗的講:人體活動好多次,反復出現的衣紋,就是你需要掌握的東西,這可以概括認為是必然布褶,那麼其他偶爾出現的則可以省略。所以,你要掌握的是那些必然衣紋變化的布褶。3、畫面不要太空,線條既要概括,又要豐富,在保持整體的前提下,盡可豐富,但不能亂了陣腳。
以上只是片面只談,如果對你有幫助,盡可採納,主要的還是你自己多觀察,多比較,多練習。
祝你成功!!
8、速寫怎麼分輕重
一、 人物速寫要述
「速」本意為「速度」,這里還包括「概括、提煉」之意;「寫」意為「描寫、表現」。人物速寫就是用最簡練的手法在
較短時間里表現人的形體特徵、運動規律及其給作者的審美感受。人物速寫不僅可以訓練捕捉瞬間運動形象的能力,可以培養對生活敏銳的洞察力,更可以積淀豐富
的生活感受。它是美術家的日記,美術創作的源泉。這是素描所無法代替的。在美術高考十分火熱的今天,人物速寫自然成了許多大專院校美術招生必考的基礎科目
之一。當然,好的速寫本身就是一件完整的作品。門采爾、柯勒委支、賈科梅蒂、席勒、列賓、蔣兆和、黃胄、葉淺予、方增先、錢紹武等許多中外人物畫名家的速
寫作品無不為我們留下了一份可貴的財富。
速寫的使用工具因人而異。鉛筆、炭筆、木炭條、炭精條、圓珠筆、鋼筆、毛筆等以及各種普通白紙、鉛
畫紙、信紙、新聞紙、毛邊紙、宣紙等都可運用。各種紙和筆有各自的優缺點,不妨多做些嘗試。初學者以4B-8B鉛筆或炭筆,新聞紙或普通白紙最為適宜。表
現手段可採用以線為主、以面為主或線面結合三種形式。
二、 整體觀念和體積觀念的確立
談到人物速寫不能不提到
比例問題。這也是許多初學者常遇到的難題。其實解決比例問題並非十分困難,重要的一點是必須樹立整體的觀察方法。首先,人的眼睛與生俱來是局部觀察的。幾
個月的嬰兒就常常會把視線停留在母親身上活動最頻繁的眼睛部位。某個局部投入過多的注意力,在心理上往往會產生放大的錯覺,相反則產生縮小的錯覺,甚至某
些局部因根本沒有被注意到而在視野中消失。兒童作畫「眼大、臉大、身體矮小」正是這個原因。普通成人同樣存在這種局限。其次,畫面上的形象與原物往往不是
等大的,即使沒有這種錯覺的局限,倘若孤立地把物象的一個個局部搬上畫面,也會因縮小或放大律的不一致而出現各類形的問題。整體觀察就是比較地看。紙上畫
一個圓圈,是何物?有多大?不知道!在圈裡如畫上三個大蘋果。則可以推斷圓就是小碟子;如畫上三個極小的蘋果,則圓就可能成了大桌面。畫面上形的大小不是
絕對的,而是相比較產生的。這里的蘋果起了參照的作用。人物速寫可以「頭」作參照物,如:「立七坐五盤三半」,肩寬、大腿長及膝至腳後跟約為兩頭,前臂、
腳長約為一頭,手長約為四分之三頭等;也可以兩個局部長短大小互相比較,如坐姿的側面,用頭頂至臀部和臀部至腳跟進行比較,手臂長與上身長做比較等。在畫
人物速寫的各個部位時,可有意識地提醒自己經常回頭看看對象的頭部,隨時進行比較,漸漸養成習慣。整體觀念的確立,不僅有利於解決比例問題,還有助於把握
動態和處理畫面的能力。
速寫不同於素描那樣有較豐富的體面轉折和細致的局部刻畫,但不能無視體積的存在。盡管有些畫家可以追求平面化、裝飾
性趣味的效果,但初學者應以掌握速寫的基本規律為主,為今後更高的追求奠定堅實的基礎。在觀察和表現對象時,不應該看一條衣紋畫一根線,或僅僅看到對象一
邊的輪廓線,以至於畫面上只是一些平面的、表層的、瑣碎的細節拼湊,空空然沒有形體,而應該同時看到形的兩邊和帶有個性的體積,然後用線或少量的面把形體
的特徵表達出來。人體主要有頭、胸廓和臀部三大塊體積和四肢組成,而三大體積的形狀是相對不變的,是觀察的重點。下筆前應先看準這三大體積的形體特點和位
置關系,絕不能光注意邊線和衣紋,對體積熟視無睹,以至於撿了芝麻丟了西瓜。體積觀念和整體觀念不是分離的,而是相輔相成的。
三、了解人體的結構要點和人體運動的動態平衡規律
骨點
有
人說,人物速寫並不難,關鍵是抓准前後兩條中心線和幾個骨點。這頗有幾分道理。兩條中心線就是:頸窩——臍眼——恥骨聯合(即胸前衣襟與褲子開檔的連線)
和背部脊椎線。它們暗示了胸和骨盆的運動關系。重要的骨點就是:頸窩、枕結節、兩肩、兩髖關節、兩肘、兩腕、兩膝、兩踝和恥骨聯合。兩肩的位置決定了肩的
寬度和胸廓的傾斜方向;兩髖關節的位置決定了骨盆的大小和運動方向,肘、腕、膝、踝的位置則影響了四肢各部位的長短和姿態。人體運動千變萬化,但只要整體
地看準這兩條線和幾個點,下筆就容易多了。
動態
在人物速寫中,動態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因素。要把握動態必須了解什麼是動態。當
人體運動時,頭、胸、骨盆三大體積的任何一塊發生了前後俯仰、左右傾斜和旋轉的變化,為了平衡人體會由脊椎骨牽動其他兩塊體積發生相應的位置變化,這樣就
產生了動態。因此,要抓動態,首先應看準三塊體積的位置、方向和扭動關系。
重心
人體時刻受重力的作用。這種作用決定了人體的
結構特點和運動規律。當立正時,人體的三大塊體積在脊椎骨的串聯下,從側面觀呈現「S」型組合。這種組合是由人類的祖先(爬行動物)進化而來。其結構特點
就像彈簧的原理,對力的重壓起到緩沖的作用。而許多人常常把脖子和脊椎骨都畫直了。人體的重心在臍眼附近。自然站立時,人體的重心應落在雙腳之間的支撐面
內。如稍息姿勢,重心落在左腳(或右腳)的支撐點上或其附近,左髖脊比右髖脊高,右肩比左肩高,衣襟線微左斜,褲襠線稍右傾,在受到外物支撐或外力影響
時,重心往往落在雙腳之間的支撐面之外;當人行走或跑步時,重心則落在身體前方,這樣就產生了往前的沖力。
四、 感受人物體型、容貌、表情、氣質及服飾的不同特徵
有
些人掌握了大致比例、結構、動態的基本知識,也能熟練地加以運用,但缺少真情實感,觀察粗心、線條概念、形象類同,表面上看起來線條和明暗處理都很
「帥」,實質是眼睛視而不見、手勢不能准確自控,認識上簡單無知。一句話,手不能聽從眼和腦的使喚,全憑習慣動作自行主張。這是提高速寫水平的絆腳石。月
有陰晴圓缺,人有高矮胖瘦。由於性別、年齡、民族、工作環境、性格、體型、容貌及服飾的各異,每個人物形象都具有各自獨特的造型特點和審美特徵。優秀的畫
家往往通過真誠而細心的不斷觀察來訓練自身的敏銳感覺和洞察力,並積累豐富的形象素材。
五、 掌握畫面的藝術處理
取捨與虛實
面
對著一個人物形象,復雜的臉和手的結構、理不清的黑發、款式新穎面料別致的服裝及其滿而鬧的圖案、紛繁的衣紋,還有佩戴的各種飾品等等,足以讓人目不暇
接,不知從何落筆。我們不可能也沒有必要把所見的一切原封不動地搬上畫面,而需要進行合理的取捨和虛實的處理。一般來說,形象最生動的部位、給人以獨特審
美感受處宜取,應作細致刻畫,其它部位宜舍或虛;能體現胸廓和臀部形體結構處以及頭、手等主要部位宜取或實,頭發、衣領、飄起的衣角、衣服上的圖案花紋,
以及不體現結構的衣紋等次要部位可以捨去或一筆帶過。刻畫完整而充分的局部,是十分需要的,而某些不完整的局部有時並不影響速寫作品的質量,相反,虛的處
理給讀者留下更多想像的空間,也為作品實處起到烘雲托月的作用。
線條
線條不是對象所固有
的,是畫家對物象概括與提煉的結果,是表現物象的一種語言形式。線有粗細、長短、虛實、濃淡、曲直、剛柔等不同特點。利用豐富的線條能表達各種人物臉型、
五官、發型和服飾的不同特徵。如用瑣碎的短線表現舊棉襖的厚度及給人的朴實感;用流暢的長線表現絲綢的柔性和自然下垂的質地;用剛柔相濟的線條表現老農的
坎坷與善良;用纖巧的細線表現少女的溫柔與賢惠等等。同樣,利用線條的不同穿插組合和輕重粗細的變化,還能表現物象的空間距離感。不僅如此,線條還可以通
過各種長短、曲直、橫豎、正斜、粗細、濃淡、輕重、快慢、剛柔、虛實、滯暢等矛盾的組合,以及疏密安置,綜合穿插,主次搭配,使畫面產生生動的氣韻和優美
的節奏。
變形與誇張
速寫不僅應該表現人人都能看到的比例、結構等常見的內容,還應該表現
對象給畫家獨特的審美感受。審美感受不像人體骨骼和肌肉那樣具有特定的大小和精確的位置。每一個活生生的人,其形象或美麗、或醜陋、或可愛、或可憎、或恐
怖、或誘人;其氣質或深沉、或活潑、或寧靜、或充滿活力、或謙和、或固執;其神情或喜悅、或憂傷、或憤怒、或驚恐、或迷茫……都給畫家留下了不同的感受。
並且,畫家心境的變化,也會改變感受的態度。表達這些獨特的、豐富的感受,需要對形象進行適當的誇張甚至變形處理。因為准確的寫實手法雖然能表現外在的
「形似」,而不一定能充分表現出內在的「神似」。誇張和變形不是刻意的,是准確表達畫家內心感受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