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髖關節 > 先髖關節

先髖關節

發布時間:2020-08-21 16:41:26

1、先天性髖關節

完全不用再做磁共振。
先天性髖關節發育不良會造成兩側股骨發育不同步,造成雙下肢長短不一。
這個病到了成年就不會在繼續進展,因為骨骼生長已經停止了。如果髖關節活動沒有障礙,可以不用管。
你的摔傷(如果沒有骨折或是韌帶損傷)恢復了就沒事了。
但是如果有韌帶損傷,做磁共振或是CT是有用的。

2、先髖脫和哪些因素有關?

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確。當然,多發性畸形附有髖關節脫位應屬於先天性畸形。總的說來,近年來大多數學者認為病因並不是單一的。

(一)遺傳因素
(二)韌帶鬆弛因素
(三)體位與機械因素髖脫位病例中臀位產有人報道高達16~30%之多
出生後的體位亦有人認為是引起此病的一個因素。

3、先髖關節脫位【先髖關節脫位

片子不是很清晰,且沒有側位片。單從正位片子看,截骨處已癒合,可下地部分負重,活動後看右髖部有沒有疼痛等症狀。如果沒有症狀,可完全負重(棄拐行走)。

(羅殿中大夫鄭重提醒:因不能面診患者,無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議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醫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醫院羅殿中 http://luodianzhong.haodf.com/

4、先天性髖關節脫位都有什麼表現啊?

1.兩腿有粗細或長短,有病一側的腿會比較細和比較短2一側或兩側的胯關節不易向外展開。3一側腿部的皮紋或皺折比另一側多或深,兩側不對稱。4一側的臀部偏大,向外隆起。5一側會陰部增寬,雙側脫位時更為明顯。6一側髖關節活動少,活動時受限。蹬踩力量較健側弱。常處於屈曲位,不能伸直。 即使把腿拉直,手鬆掉後還是會縮回去。7.牽拉患者下肢時有彈響聲或彈響感,有時患者會哭鬧。8.換尿布時發現寶寶的雙腿不易分開,即使分開也會聽到'卡塔’的聲音有1個簡單的方法就是蛙式試驗:讓孩子仰卧在桌面或床上,將其雙腿髖、膝關節各屈曲90度,再使兩腿外展。若兩膝能同時接觸桌面為陰性;如哪條腿的膝外側不能平放在桌面上,就有脫位的可能。這是早期發現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最簡便的檢查方法。有病的那側的腿是不能做到這個姿勢的。這個病的治癒率幾乎是百分之一百的,但是治療過程比較麻煩對寶寶而言比較難受,寶寶難受就是媽媽的最大痛苦,所以盡早發現,寶寶所受的痛苦就越少。要寶寶一天23個小時都要帶著那個矯正器的話,怕是媽媽的心都要難過死了但是要記住一點,臀紋不齊是先骻的一個表現,但臀紋不齊不是一定就有先骻這個病。看到寶寶臀紋不齊,不要覺得就一定是先骻,要去有實力的大醫院檢查,做BC確診,最好多去幾家,不要匆忙決定或接受治療。目前已有很多其實不是先骻,但被診斷為先骻的例子了,我不去xx醫院檢查的理由之一也是這個。拍x光的結果不是十分准確,因為寶寶不可能按照標準的姿勢固定不動讓你拍的,稍微動一動這個拍攝數值就不準確。BC的准確些。B超測量先髖有兩個指標:α角和β角。α角是髖臼頂線與基線之間的夾角,用以測量骨性髖臼的凸度。α角小表明骨性髖臼淺。β角是基線與斜線之間的夾角,指示軟骨性髖臼緣對股骨頭附加覆蓋的范圍。在測量結果上,I型正常,α角大於60°β角小於55°;II型骨化延遲,α角介於44°-60°,β角介於55°-77°;III型α角小於43°,β角大於77°;Ⅳ為髖關節完全脫位寶寶的骨骼要到7,8歲才完全發育好,大家媽媽們平時也在家裡可以多做一些有關的寶寶被動操。讓寶寶生長的最好

5、怎樣展開髖關節

01、可能是先天性髖關節發育不良,在學行的階段會表現為鴨步或者跛行. 換尿片的時候,有沒有覺得他的腿不能很好地張開(兩腳並緊,兩大腿成直線)?踢腿的時候活動受到限制?如果沒有,一般問題不大. 如果你擔心,最好去醫院做一個透視(注意透視時用東西保護孩子的會陰以保護他的性腺),那樣就徹底放心了.先天性髖關節發育不良在一歲之前,確診治療,最好盡早確診.
02、這種情況不能除外寶貝腦發育不良,所以要定期去醫院檢查,每個月都要去醫院檢查看寶貝的肌站立發育情況,如果沒有好轉或者跟正常寶貝差異比較大,一定要到神經科去確診,因為腦發育不良的情況跟康復的早晚和是否完全康復是非常有關系的,有些寶貝發育方面的問題如果早期治療或者干預的話可以完全恢復正常,如果治療過晚或者任由寶貝發展的話,最後進入到難恢復的病態.小兒髖關節脫位,又稱先天性髖關節脫位,出生時就已形成。主要原因是母親在懷孕2~3個月時,正逢胎兒髖關節形成時期,因孕媽咪的感冒、發燒或其他疾病導致胎兒生長停頓了一下,關節未正常發育,就出現了脫位。該病男女比例約為1:5,女孩兒出生時,年輕的爸爸媽咪必須注意檢查一下。 有一個簡單的檢查方法:寶貝躺著,將她的雙髖朝兩邊展開(膝蓋呈直角,大腿與身體垂直)。如果寶貝的雙腿硬硬的,不能展開,基本可肯定是此病;如果寶貝兩條大腿的條紋不對稱、腿有長短,也往往是此病。但由於有些輕度脫位、半脫位的很難靠手法檢查確診,而且寶貝腿上脂肪多、腿的長短也較難明確。因此,6個月以下的嬰兒可做超聲波檢查確診。要注意的是,由於6個月以內的嬰兒骨骼未鈣化、骨化中心尚未出現,拍X光片只有一片空白,因此不要讓寶貝白白遭受X光的傷害。10個月以上的寶貝可用X光確診。 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的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非常重要。3~6個月的寶貝診斷明確後,可用專用吊帶固定,3個月後95%以上可治癒,這種治療方法不損傷關節、並發症少。1歲左右、開始走路的寶貝,則需要先將脫位的關節整復,然後上3個月的蛙式石膏,再用蛙式支架固定9~12個月,才能恢復正常。2歲以上的寶貝則要動手術、再上石膏。4~7歲的寶貝必須通過手術才能痊癒。做同樣的手術,寶貝年齡越小,效果越好;年齡越大,手術創傷越大且效果越差。 如果髖關節脫位不予治療,就會導致腿部殘疾,走路瘸腿,長大後腿部不能受力,走路時就會感覺酸痛難忍

6、髖關節與膝關節分別是腿上那個部位。

如圖   紅色方框為髖關節位置  綠色為膝關節位置

很清楚吧

呵呵

與先髖關節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