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體髖關節指的是哪一個部位,請您告訴我。
就是髖臼與股骨頭的連接啊 形成髖關節 或者說是大腿根部與骨盆連接的地方
2、胯是不是就是髖關節?
胯是個整體,腰和大腿之間的部分
而髖關節由股骨頭與髖臼相對構成,屬於杵臼關節.維持關節內壓的平衡
3、髖關節和股骨頭是一個名稱嗎?
髖關節由股骨頭與髖臼相對構成屬於杵臼關節髖臼內僅月狀面被覆關節軟骨髖臼窩內充滿脂肪又稱為Haversian腺可隨關節內壓的增減而被擠出或吸入以維持關節內壓的平衡髖關節解剖後的結構:股骨頭、髖臼、關節囊、關節面、關節液
4、髖關節結核有什麼表現?是一種什麼病?
典型症狀
1.全身中毒症狀
患者常有食慾減退、消瘦、全身無力、脾氣變壞以及低熱、盜汗等症。小兒常出現某種激動狀態,易哭、睡眠不良,以至行為變得不太活潑,容易疲勞。
2.疼痛和壓痛
一般發病隱漸,最早出現的髖部疼痛比較輕微,活動加重,休息後減輕,往往伴有患側下肢的無力或沉重感。偶有少數患者發病急驟,髖部疼痛比較劇烈。兒童對疼痛的定位能力較差,往往陳訴疼痛在膝關節,較少在髖關節。有時夜間啼哭不絕,甚至不敢平卧睡覺。
3.跛行
輕微跛行多與疼痛同時發生,或者是其家長仔細觀察而發現。早期患病小兒有曳足而行,常常絆倒。疲勞之後即開始跛行,尤其在傍晚。經過短時間的休息之後或在第二天晨起後可以消失。這時往往被誤認為「扭傷」而不大引起重視。在成人,最早的症狀大多是感到下肢酸困無力。
4.肌肉萎縮
患側肢體肌肉萎縮是髖關節結核的另一特徵。由於肌肉營養不良和失用性萎縮,使髖關節周圍及該側肢體肌肉的張力減低,逐漸轉為肌肉的體積縮小。早期通過測量可以發現,較晚的病例肉眼也能看出整個肢體消瘦,尤其是股四頭肌。這時臀肌的萎縮也較明顯,患側臀部消瘦,臀溝展平和下垂。患肢皮下組織增厚,皮膚皺紋增厚的症狀,也具有一定的意義。髖關節結核後期,下肢各部位大腿、小腿及踝均發生顯著的肌萎縮和營養障礙。
5.腫脹、膿腫或竇道形成
早期患者有關節之腫脹,但由於髖部肌肉肥厚不易被察覺。如果髖部出現了較為明顯的腫脹時,則證明結核性炎症的變化顯著增劇。
6.髖關節活動受限
最早表現為某種活動稍受限,因此在檢查時要與健側比較。常見的是外展和過伸活動受限,這只有在臨床檢查時被發現。
7.畸形
患病早期無畸形出現,僅在兒童往往見到患肢略微增長,這是由於炎症變化(血液供給增多)刺激了骨生長的結果。
金冠醫師表示:平時一定要多加註意,發現身體不適時,及時就醫。
5、髖關節炎的症狀是什麼?如何判斷?方法誰懂?
局部髖關節炎的症狀:患髖痛,屈曲,外展,外旋被動體位。兒童患者膝關節痛,體溫高,脈快,髖前有壓痛。叩擊痛、托馬氏症(+),血液檢查:WBC高,中性分葉細胞高,ESR高,CRP(+)
6、髖關節的主要功能是什麼
鳳凰中醫股骨頭壞死頻道的專家說,髖關節的主要功能是負重,將軀體的重量緩沖到下肢,同時能做相當范圍的前屈、後伸、內收、外展、內旋、外旋和環旋運動,且有吸收、減輕震盪的功能。其位置在全身的中部,結構特殊,當全身劇烈運動時,髖關節結構能適應由骨的杠桿作用產生的巨大力量。
7、髖關節與膝關節分別是腿上那個部位。
如圖 紅色方框為髖關節位置 綠色為膝關節位置
很清楚吧
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