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髖關節 > 髖關節梯形枕

髖關節梯形枕

發布時間:2020-08-20 03:42:08

1、全髖關節置換手術後的家庭護理

1.術後搬動要小心,保持外展、外旋、輕度屈曲位。睡覺時梯形枕夾在雙下肢間固定3-6月。
2.術後24小時預防應用抗生素,如傷口、體溫無感染徵象,24小時後可停用抗生素。如有情況應繼續使用。
3.有效的負壓吸引極為重要,主要為防止感染,又可觀察和記錄引流液顏色的改變及引流量。引流管留置不應超過72小時,24小時引流量少於20ml後才可拔管。
4.術後24小時內常規拍X線片,檢查人骨頭在髖臼內的位置,也便於術後隨診比較。
5.術後麻醉清醒後即應活動未固定的關節,作肌肉收縮鍛煉,下肢按摩,以防深靜脈栓塞。身體較好的患者術後24內即可下床,試著站立,情況較差者可術後2-3日下床;術後14-21日拆線;一般情況下術後1月可持雙拐下地行走,術後2月扶單拐行走,2月後多數患者可丟雙拐自由行走,並加強屈髖、外展髖鍛煉,一般要求屈曲不低於90°(根據關節材料確定,好的材料可屈曲120-130°),外展不低於40°。鍛煉過程可輔以理療,如有疼痛、局部炎症等出現應及時隨診治療。
6.嚴格定期隨診(術後1、2、3、6、12月以及以後每年),以便指導鍛煉和了解情況。定期攝X線片檢查,以便早期發現並發症,如有疼痛、炎症,應查找原因,及時處理。X線片檢查應注意觀察有無骨與骨水泥、與柄間透亮帶,柄折斷,骨水泥折斷,柄端與髓腔內側的關系,假體下沉,股骨距吸收,股骨上端內側骨水泥裂開,骨質吸收等
如果手術後處理不當都會導致疾病的復發;這也是很多患者擔心的;以為是醫院的治療不到位。

2、梯型尿枕有沒有?

最近朋友生寶寶了,周末的時候我就抽空去看了看她,到她家的時候只見她正在給寶寶洗澡,出生沒多久看起來還那麼小的寶寶,我連碰一下都要膽顫心驚的,生怕不小心傷到了他哪裡,而朋友卻面不改色的給寶寶洗澡,我內心油然而生了一種敬佩之情。朋友看到了我的表情,哭笑不得,說自己也是經過了手忙腳亂,雞飛狗跳的過程才終於掌握了照顧寶寶的方法的,我讓她趕緊先傳授一下經驗。

給寶寶洗澡

給寶寶洗澡是每個寶媽都要學會的技能,因為剛出生的寶寶身體還很脆弱,稍不注意就容易受到傷害,所以寶媽給寶寶洗澡時一定要多加小心。比如說剛出生的寶寶角質層比較薄,油脂成分少,如果用太熱的水洗澡,會燙傷寶寶的皮膚,如果用涼水的話,寶寶也會適應不了,所以,用溫水清洗剛好。然後就是給寶寶選擇沐浴用品時,一定要選擇純天然、無刺激的產品,洗完澡之後,再及時給寶寶換上干凈的衣服以免寶寶著涼感冒。

給寶寶換紙尿褲

寶寶從出生開始就要使用紙尿褲,一直要使用到寶寶可以控制便意,學會如廁為止。而在此期間,寶媽要給寶寶換上千次的紙尿褲,因此,學習正確的姿勢也非常有必要。在給寶寶換紙尿褲時,寶媽應該輕輕托起寶寶的屁股,而不是拽起寶寶的腿,不然寶寶的整個身體重量都會落在柔弱的脊椎上,長此以往難免會讓寶寶的脊椎受損。所以為了寶寶的健康,寶媽應該掌握正確換紙尿褲的方法。

3、髖關節置換術後什麼時候不要再雙腿夾枕頭了

你好;建議給予術後給予肢體部位外旋及外展,促進肢體部位症狀緩解,並給予對症治療

4、髖關節置換術手術器械名稱以及手術過程圖譜

好多 都知道張什麼樣 也知道都起什麼作用
重要的是 就是沒記住都叫什麼 因為太多了
不過我可以介意你一下
你可以去一些有關醫療器械的網站看看
14260465給你這個QQ吧
他就是搞醫療器械的
他就是跟骨科台的那個人

5、髖關節術後需要外展護理使用體位墊?

下肢髖關節術後為促進靜脈血液迴流、減輕下肢腫脹和病人痛苦,抬高下肢是治療中時常採用的護理方法之一,且根據治療要求,需要將下肢抬高20cm~30cm,一般是用棉被、枕頭或衣物墊在患者的下肢下,但是患者下肢容易滑落,不能保持下肢被抬高的狀態,而且如果所墊之物過高或者過低時,導致患者下肢被過於抬高或過低,影響血液循環效果,患者不舒適。而且單純的下肢抬高墊,使用功能太過單一,無法滿足一些髖關節術後的外展護理。

蒙泰護理髖關節術後外展墊選用的高彈性海綿,其舒適性強,柔軟度高。術後病人休息時意識不清時使用新型外展墊有效維持患肢外展中立位,促進患肢血液循環,降低病人術後並發症,提高治療效果,減少經濟支出,恢復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

6、髖關節手術出院後可以趴著睡,側著睡嗎?

患側側著睡其實是最安全的,只不過早期壓著刀口有些痛而已,37天患側側著睡完全沒有問題了;3個月內健側在下的睡眠,都建議夾枕頭之類的東西。

7、髖關節置換術軟枕厚度?

您是指夾在兩腿之間的軟枕嗎?側卧和仰卧均建議患腿外展20度,那麼就意味夾枕在8-10公分左右為佳。
實際上用普通的厚一點枕頭即可,特別注意不要讓患腿過中線,因此枕頭可選偏硬材質的

與髖關節梯形枕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