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髖關節 > 髖關節的伸屈

髖關節的伸屈

發布時間:2020-08-15 07:59:41

1、1.既可屈髖關節又能伸膝關節的是() 2.既可伸髖關節又能屈膝關節的是()

既可屈髖關節又能伸膝關節的是( C ) 2.既可伸髖關節又能屈膝關節的是( D )

2、髖關節為多軸性關節,能屈伸、收展、旋轉及環轉運動?這些運動由那些肌肉完成?肌肉又由那些神經支配?

髖關節由髖臼和股骨頭組成,和肩關節一樣,能進行任意方向運動,只是幅度比較小而已。特點是頭小臼深並有髖臼唇,穩固性較大;關節囊緊張堅韌,其後下方薄弱;囊周圍韌帶多而強韌,分囊內和囊外兩種,囊內有股骨頭韌帶營養股骨頭,髂股韌帶可限制大腿過伸,恥股韌帶可限制大腿的外展和旋外,坐股韌帶可限制大腿旋內,輪匝帶可限制股骨頭向外脫出。
至於各種運動就要考慮髖肌大腿上的肌肉了1)髖肌前群有髂腰肌,闊筋膜張肌;後群有臀大中小肌,梨狀肌,閉孔內肌,股方肌,閉孔外肌2)大腿肌前群縫匠肌,股四頭肌;內側群有五塊肌恥長股短大(簡寫啦=。=)後群股二頭肌,半腱肌,半膜肌。
至於神經支配一般是不會考這么變態的,Bless~~

3、髖關節可以叫做那些運動?各運動有哪些肌肉參與動

髖關節的主要運動是:屈曲、伸展、內收、外展、內旋、外旋。完成動作的主要肌肉:

1、屈曲:髂腰肌、股直肌。

2、伸展:臀大肌、股二頭肌長頭。

3、內收:內收肌群、內收大、長、短肌。

4、外展:外展肌群、臀中、小肌。

5、內旋:臀小肌、闊筋膜張肌。

6、外旋:外旋肌群、臀大肌、梨狀肌、閉孔內、外肌、上、下拮肌、股方肌。

(3)髖關節的伸屈擴展資料:

髖關節保養守則

1、注意步行方式。走路邁腳時,腳跟先落地,注意挺胸直背,手臂自然擺動;腳掌落地,身體重心自然轉移到腳尖;邁另一隻腳時,前腳應該腳跟先離地,腳尖自然支撐重心。

這樣走路的好處是,把體重壓力均衡分散到兩腿肌肉和各處關節,而不是僅由髖關節來承壓,以減少磨損。

2、肌肉鍛煉法。包裹髖關節的周邊肌肉,對關節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可以通過下蹲運動、腹肌運動、拉伸肌肉運動來鍛煉。

4、參與髖關節屈伸的肌有哪些

屈髖關節的肌肉:髂腰肌,闊筋膜張肌,縫匠肌,股直肌
伸髖關節的肌肉:臀大肌,股二頭肌,半腱肌,半膜肌

5、屈伸,旋轉,既能屈伸又能旋轉分別跟那種關節有關。

肩關節 萬向關節,既能屈伸又能旋轉。 膝關節 人體最復雜的關節,屈伸。 橈尺關節 旋轉 指關節 屈伸 肘關節 既能屈伸又能旋轉 髖關節 球窩關節, 既能屈伸又能旋轉。

6、肩關節是能屈伸的還是能旋轉或者又能屈伸又能旋轉?

能屈伸:膝關節,肘關節,指關節。既能屈伸又能旋轉:肩關節,肘關節,髖關節。能旋轉:繞尺關節。頜關節不確定,應該能夠旋轉吧
望採納o(∩_∩)o

7、怎麼鍛煉髖關節的靈活度

一、床上鍛煉法
(1)髖關節伸屈活動鍛煉法:仰卧位,使關節伸展,雙手叉指合掌抱住股骨下端,利用反復屈肘力量往上拉與主動屈髖活動相結合,持續活動5~10分鍾,次數幅度逐漸增加。
(2)髖關節外展直腿抬高活動鍛煉法:仰卧位,雙下肢伸直,雙手置於體側,患肢外展直腿抬高25°~35°,持續1分鍾放下,作10次。同理可作側卧及俯卧抬腿,鍛煉外側及後側肌群。 (術後3個月開始)
(3)髖關節作外展、內收活動,雙膝屈曲約90度,與肩同寬,膝關節作內收、外展運動,持續5~10分鍾。
(4)髖關節外旋、內旋活動鍛煉法:仰卧位,雙下肢伸直,雙手置於體側,兩腳分開, 與肩相等,以足跟為軸心,作下肢外旋 內旋活動,持續5~10分鍾。
(5)髖關節屈曲位外旋、內旋活動鍛煉法:仰卧位,使膝關節屈曲100°,髖關節屈曲90°,雙手抱膝,利用手腕力量反復作外旋、內旋活動,持續5~10分鍾。
跪位外展屈伸髖活動鍛煉法:取跪位,雙膝盡可能分開,雙上肢伸直支撐上身,膝關節固定,身體作前後運動,屈伸髖關節。
二、床下鍛煉法
(1)扶物下蹲法:單或雙手前伸扶住固定物,身體直立,雙足分開,與肩等寬,慢慢下蹲後再扶起,反復進行3~5分鍾。(術後半年開始)
(2)患肢擺動法:單或雙手前伸或側身扶住固定物,單腳負重而立,患肢前屈後伸內收,外展擺動3~5分鍾。(術後半年開始)
(3)內外旋轉法:手扶固定物,單腳略向前外伸,足跟著地,作內旋和外旋運動3~5分鍾。(術後半年開始)
(4)屈髖法:正坐於床邊或椅子上,雙下肢分開;患肢反復作屈膝屈髖運動3~5分鍾。
(5)抱膝法:正坐床邊、沙發、椅子上,雙下肢分開,雙手抱住患肢膝下反復屈肘後拉與主動屈髖運動相配合,加大屈髖力量及幅度。
(6)開合法:正坐於椅、凳上,髖膝踝關節各成90°角,雙足並攏,以雙足尖為軸心作雙膝外展,內收運動,以外展為主3~5分鍾。
(7)蹬車活動法:穩坐於特製自行車運動器械上,如蹬自行車行駛一樣,速度逐漸加快,活動10~20分鍾。

8、什麼是伸髖力量

伸髖力量是人體四大基礎力量中地位僅次於伸膝力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加之其本身概念,理解較難,訓練動作十分多樣,繁瑣,為了避免一次性內容過多導致理解出現困難問題,所以我們將伸髖力量訓練這一篇分三部分來講解,這樣即好理解,也容易消化。
首先我們要明白伸髖力量,所屈伸的這個髖部在哪裡?在每個人大腿的最上端,有一個又圓又硬的骨頭,在裡面就是所謂的髖關節,我們可以通過一個直觀的圖片來觀察:
明白了髖部在哪裡,那麼屈伸髖部所釋放力量的肌群也就非常好理解了,即臀部肌群,包含臀大肌,臀小肌等,以及股二頭肌肌群,包含股二頭肌,縫匠肌,大收肌群等等。簡單從外觀形態上理解,你可以理解為是你的臀部,大腿後側和*河蟹*共同發力所釋放了伸髖力量。在伸髖力量的釋放中,雖然方式方法各有不同,但是各部位所發力的比例大小沒有什麼非常明顯的差距,一般來講,股二頭肌肌的發力比例在伸髖力量裡面是最大的,臀部肌群其次,大收肌群等發力比例最少。
這樣一介紹,相信不少訓練者已經對於伸髖力量有了一個基礎的了解和認識。還有不明白的應當是針對伸髖力量在實戰中的應用,以及伸髖力量的訓練法方面。伸髖力量的實戰應用這個非常好理解,所有屈伸髖關節的部位幾乎都要用到伸髖力量。比如你在奔跑中,伸髖力量的大小直接決定了你的速度快慢。有很多訓練者認為奔跑時快慢決定比例最大的是伸膝力量,其實這是個不小的誤區。因為如果你要帶動身體奔跑,最需要的是做到髖部的屈伸,而不是膝蓋的屈伸,你可以試試只屈伸膝蓋,而不屈伸髖部,是根本無法前進的,不要說奔跑了。而你屈伸髖部,不屈伸膝蓋,至少能滿足你向前前進,所以伸髖力量的大小對於極限速度的快慢決定是非常大的。在球場上也是如此,只要你在場上處於運動狀態,那麼伸髖力量就一直在釋放。並且,訓練伸髖力量能很好的幫助你感受臀部發力的秘訣,對於讓你成為一個較職業的球手有很好地幫助。

9、撿東西是髖關節在做運動么,髖關節的屈,伸,內收,外展,內旋外旋是怎麼回事∏_∏求細致的講解

關於人體關節的5種運動方式:
(1)屈伸:運動環節繞額狀軸(左右方向)在矢狀面(前後方向)內做的運動.一般來說,向前運動為屈,向後運動為伸.但膝關節及其以下關節則相反.
(2)外展、內收:運動環節繞矢狀軸在額狀面做的運動.運動環節末端遠離正中面為外展,向身體正中面靠近為內收.
(3)迴旋:運動環節繞本身的垂直軸在水平面內做的運動.由前向內旋轉為內旋(或旋前),由前向外旋轉為外旋(或旋後).
(4)環轉:運動環節以近側端為支點,繞額狀軸、矢狀軸以及它們之間的中間軸做連續的圓周運動.此運動可描繪成一個圓錐體圖形的運動,故又稱圓錐運動.如上肢在肩關節處做向前或向後的繞環運動.
(5)水平屈伸:運動環節在水平面內繞垂直軸做前後運動,是體育運動中的一種運動形式,生活中少見,如上肢(或下肢)在肩關節(或髖關節)處,外展90度後再向前運動稱水平屈,如向後運動則稱水平伸.

與髖關節的伸屈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