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髖關節 > 中風髖關節

中風髖關節

發布時間:2020-08-14 13:29:36

1、腦中風患者做哪些鍛煉?

腦中風患者過醫院救治倖存後,常遺留一些運動、感覺和語言等障礙,由於受到各種因素的制約,他們不可能在醫院長期接受康復治療,出院後進行家庭康復是一種有效的好方法。

【注意早期良姿位擺放】

1、健側卧位。患者的頭放在枕頭上,軀干與床面保持近垂直。患側上肢用枕頭墊起,肩關節屈曲角度最好稍大於90°,肘關節伸展,手指伸展。同時用軟枕墊起患側下肢,保持在屈髖、屈膝位,足部最好也墊在枕頭上,防止足下垂內翻。

2、患側卧位。頭稍前屈,軀干後傾,用枕頭後背,患側肩前屈、肘伸直、手心向上、手指伸展開。

3、仰卧位。患者頭部居中,枕在枕頭上。在患側肩胛骨下方放一個枕頭,使肩部上抬並使肘部伸直、腕關節背伸、手指伸開。同時在患側的臀部至大腿下方墊放一個長軟枕,防止患側髖關節外旋,同時使膝關節微屈。足底放一軟枕,防止足下垂!

注意康復功能鍛煉

按摩與被動鍛煉對早期卧床不起的病人,由家人對其癱瘓肢體進行按摩,預防肌肉萎縮,對大小關節作屈伸膝、屈伸肘,彎伸手指等被動運動,避免關節僵硬。稍能活動的病人可在他人攙扶下坐在凳椅上做提腿、伸膝和扶物站立等活動,以防止心血管機能減退。
站立鍛煉,先扶床架、椅背站立,然後徒手站立。
肢體簡單 運動鍛煉,如上肢的上瘵、外展、外旋、肘關節的伸屈活動、下肢的伸屈和足的伸屈活動。在站立和上肢簡單活動的基礎上開始練習走路,手的精細動作和語言功能恢復。
步行鍛煉先在扶持下左右擺動身體,兩腿輪流負重,繼之踏步,逐步過渡到手扶拐杖獨自行走。在出現劃圈步態時,應練習屈膝和提腿動作。最主要的是要抑制異常的共同運動模式促進正常模式的形成。堅持每天鍛煉持之以恆通過洗漱吃飯更衣等日常生活中常見活動來達到不斷進步。

2、偏癱病人為什麼活動病腿時大胯疼痛teng

你好,偏癱的病人的話主要是由於肌肉萎縮,容易引起關節障礙,所以引起疼痛,平時要注意運動,適當的做一下針灸治療,可以到醫院的康復科做一些康復治療。

3、中風的治癒率是多少,哪種情況最容易治癒?

中風的發病率越來越高。很多人都會中風。中風會導致眼睛和嘴之間的異常,記憶力減退,面癱等危害。中風的治癒率是多少?為了改善治療,讓我們看看中風的早期治療。在日常生活中,早期發現腦卒中,預防因飲食治療引起的腦卒中是十分必要的。

 正確姿勢:給家屬和護理人員正確的姿勢,包括座椅、側座椅和患者旁邊的座位。每兩小時轉一次。翻轉練習:雙手交叉向前,轉向兩側,雙腳放在床上。 床邊上肢被動運動:肩胛骨、肩關節(注意阻力大於90度時不要抬起)、手肘、手腕和手指起皺(手指皺紋必須旋轉手指)。 刺激床側被動運動,身體收縮,背部肌肉受壓。 床邊鍛煉: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促進肌肉收縮的方法:肌肉突然增加,導致肌肉收縮。 床頭和座椅的位置。 面部刺激,舌頭和口紅:張開嘴,拍打臉頰,伸展舌頭,刺激舌尖和腫脹,冷凍棉花棒(或冰)和味道。 呼吸控制訓練:要求病人深呼吸;緩慢呼氣;放鬆。

坐姿訓練:在將床頭傾斜90度之前,應訓練患者側卧,然後用一隻手抬起肩膀保持坐姿。 座位平衡:包括正確的座位、床上的座位、左右方向,練習環節檢查患者的練習。久坐運動:如有可能,可提前向患者傾斜,恢復垂直度感覺,恢復對抗重力肌肉的控制,提高血壓的自我調節能力,改善站立平衡,幫助克服直立性低血壓,選擇腦梗死患者為治療組。三到四天之後,他們可以從床邊的位置開始訓練,並在訓練後站立兩周。

情況而定。腦出血患者應在兩周內卧床休息站住,如果可能患者可以提前躺在床上,恢復患者的垂直感,再次抑制重力,恢復血壓的自我調節,改善口腔平衡和直立性低血壓。帕蒂治療組患者在3-4天後可以坐在床邊。援助視情況而定。腦出血患者應在兩周內上床並保持站立。

4、中風康復怎麼才能鍛煉走好路?

多走路。我家附近有好幾個例子,都是中風後腿腳不靈便了。他們都很堅強,一年四季無論春夏秋冬都堅持鍛煉,每天早晨早早就出門了,老伴兒陪著一起在路上走啊走啊的,晚上吃完飯之後又出來走一次。真的,中風後不要求別的,只要能自己走路,自己上廁所不用伺候就可以了。癱瘓在床上的滋味可不是感受的,所以一定要多鍛煉康復,不給兒女和老伴兒添麻煩就是自己最大的幸福!

5、中風後遺症如何鍛煉身體

恢復運動
做被動運動的原則是:
先從簡單的動作開始,從肢體的近端坐至遠端,逐級訓練,最終達到患側肢體的功能恢復。家屬在做被動運動時應緩慢而柔和,有規律性,避免用力牽扯或大幅度動作。逐步增加被動活動的幅度和范圍,每日至少進行2次以上,每次每個動作應重復10次左右,並要持之以恆。在做被動運動時,病人的健側上下肢最好也要做相同的動作,這樣可以通過健側神經沖動的擴散刺激患側的肌肉興奮性沖動的產生,有利於患肢的功能恢復。
被動運動常用的方法
是:上肢被動運動先從肩部開始,家屬及陪床人員一手扶住病人肩部,另一手托住病人肘部,將上臂做外展、內收及向上、向下運動。動作要輕柔,防止因肩關節周圍肌肉鬆弛造成關節損傷或脫位。做前臂被動運動時,家屬一手托住病人手腕,掌心向上,另一隻手托住肘關節,將前臂做屈、伸及內旋運動。手的被動運動方法是家屬一手握住病人手腕,另一隻手握住病人手指,做腕關節屈、伸及各手指的屈伸運動。
下肢的被動運動亦先從近端開始,即髖關節的被動運動,將患肢膝關節屈曲,然後家屬一手扶住患側膝關節,一手扶住髖部,做左右轉動動作。小腿運動的方法是家屬一手扶住踝部,一手握住膝部,做膝關節的伸屈運動。足部活動時一手握住踝部,另一隻手捏住腳趾,使足做背曲及向左右旋轉運動。值得提出的是在給病人做被動運動的同時應結合按摩。有助於肢體的功能恢復。

6、中風患者關節的被動運動訓練方法有哪些

康復訓練如下:
(一)肩關節屈曲活動訓練者一手扶患肩,另一手握患腕;向前、向上抬起患側上肢並且指向天花板,保持肘關節伸直。
(二)肩關節外展活動訓練者一手扶患肩,另一手握患腕;將患側上肢在水平面上向外移動,與軀干成直角即可。
(三)肘關節伸展活動患者仰卧,訓練者一手握住上臂,另一手握住腕部;將肘關節由屈曲位緩慢地拉至伸展位。
(四)前臂旋後活動,脾及手指伸展活動患者仰卧,肘關節屈曲,前臂立於床面;訓練者一手握住上臂,另一手握住腕部,握住腕部的手使前臂做由內向外的旋轉動作;訓練者一手拇指將患者患側拇指伸直,其餘四指握在患側拇指根部與腕部之間;另一手將患手其餘四指伸直,雙手伺時向手背側壓。
(五)髖關節屈曲活動患者仰卧,訓練者一手放在膝後部,另二手握住足跟並以前臂抵住腳掌,使足與小腿成90度角;上抬小褪,使髖關節及膝關節屈曲。
(六)膝關節伸展活動患者仰卧,訓練者一手握住患側膝關節,另一手握持足跟鄉兩手用力,使患側下肢向上活動,伸展髖關節;訓練者一手固定鍵側下肢、另一手將患肢緩緩放下。
(七)髖關節外展活動患者仰卧,下肢伸直;訓練者一手握住膝部,另一手從踝關節內側握持足跟;兩手用力,水平向外活動下肢,使髖關節外展。
(八)踝關節背屈活動患者仰卧,下肢伸直;訓練者一手握持跺關節上方,另一手握緊足跟及跟健並以前臂抵住腳掌;向上用力拉足跟,使躁關節背屈。

7、中風回家如何康復鍛煉?

1、對於手部功能的訓練。手部的訓練包括雙手上舉訓練和手腕指關節訓練,患者在訓練時要注意適量以及注意關節的充分伸展。
2、卧位訓練。這種訓練主要是為了鍛煉患者的翻身和坐起動作,還有躺姿和坐姿的相互變換。
3、對患者手部功能是日常訓練。這種訓練的目的就是訓練患者的日常動作,比如吃飯,穿衣,洗臉和刷牙等這些日常行為。
4、關節運動訓練。對於患者下肢的運動訓練而言,髖關節方面的鍛煉是比較重要的,做這種訓練時患者要注意大腿盡量往裡收,小腿盡可能的後屈,然後再復位,在每天都要重復上述動作。
5、對患者的坐姿訓練。患者的兩只手置於其身體兩側,做前後擺動這種動作訓練,之後變為站立這種姿勢,進行同樣的擺動訓練,注意在訓練時要保持身體的平衡狀態。
6、鍛煉患者的步行功能。這種訓練最好是訓練到患者能夠用雙腿支持自己的身體,患者可以保持站立姿勢以及進行一些走動,要注意在訓練時身邊要有扶手,以防止患者突然摔倒。

8、中風病人能換人工髖關節嗎

那要看病人的年齡,和中風康復程度來決定。按常規是可以做的。如果年齡偏大,中風有後遺症最好不要做,就供參考。

9、偏癱的表現偏癱怎麼診斷

1.此種情況建議加強患者的飲食調養,增強體質,避免誤用綜合症和廢用綜合症,2.建議在康復醫生指導下進行康復鍛煉,可以進行針灸,理療的,3.卧床期間必須給偏癱側肩關節和髖關節下墊枕頭,防止關節脫位。可以拍打偏癱側上肢外側,下肢後方,每天牽拉跟腱,早期鼓勵患者練習伸手指防止攣縮。

10、中風後遺下肢功能鍛煉出現健側下肢邁步很小怎麼辦

病情分析:
中風偏癱留下的最常見的後果就是病人會產生「三偏」,言語障礙,吞咽障礙,認知障礙,日常活動能力障礙以及大小便障礙.
「三偏」
偏癱:一側肢體活動障礙.
偏感覺:一側感覺障礙,就是一側肢體沒有感覺,這會產生很嚴重的後果.比如有一個病人,天冷的時候,他愛人心疼他,就用醫院的鹽水瓶給他灌了熱水,放在他的右腳下給他取暖.但是這個患者是右側偏癱,右側沒有感覺,很燙的水瓶放在腳下也沒有感覺燙,結果第二天發現腳底燙傷了.所以這種感覺障礙一定要引起警惕.
偏盲:一側視力障礙,只能看到一側的物體.
認知障礙
無法認清家人,地點,時間等.現在是冬天還是夏天,在家裡還是醫院,他都不知道.
言語功能障礙
醫學中叫失語症,就是說不出話.右側偏癱的病人容易失語,左側偏癱不容易.為什麼呢?因為大腦中,普通人的語言中樞在左側,右側偏癱的患者是因為左側大腦發生了病變,就會影響語言中樞,導致失語.
日常活動能力障礙
不能自己洗漱,穿衣,進食等,生活不能自理.
吞咽障礙
進食,喝水時容易嗆咳,嚴重的會導致吸入性肺炎,窒息等,甚至會引起呼吸驟停.對於吞咽障礙患者,我們會先給他插入個鼻飼管,並幫助他進行吞咽訓練,訓練好了,管子才可以拔掉.
大便小便障礙
指大小便失禁.
指導意見:
中風後遺症的飲食療法
中風後遺症的病因主要是因為腦血管意外之後,腦組織缺血或受血腫壓迫,推移,腦水腫等而使腦組織功能受損.急性期後,偏癱逐漸成為痙攣性,上肢屈曲,內收, 下肢呈直伸,腱反射亢進,運動能力可有恢復.因此,患者不僅要積極到醫院進行葯物治療,而且在平時也要注重中風後遺症的飲食療法,以便加快緩解病情的步伐.
中風後遺症中正氣欲脫的症狀:目合口開,聲嘶氣促,舌短面青,自汗,手足逆冷,大小便自遺,舌質淡,脈沉細弱.
治法:滋陰益氣固脫.
食療方法:
獨參湯 紅參15g,煎服.
人參湯 人參10g,橘皮10g,蘇葉15g,砂糖150g,加水30ml.煎水代茶飲.
五味子湯 五味子10g,紫蘇葉18g,人參12g,砂糖100g,加水3000ml,煎至1500ml,濾去渣,飲湯.
牡蠣麥麩散 牡蠣粉,麥麩等分,每次服3g,1日2次.
如何預防二次中風
健奧健康專家提醒您,在實施自我健康管理的同時關注以下有關「預防二次中風」的建議,並持之以恆:
A)嚴格控制血壓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年齡越小,控制越嚴,最好每天監測血壓變化,至少每周測一次血壓.
B)若正在服用降壓葯物,不可隨意停葯,應按醫囑增減降壓葯物.
C)24小時穩定控制血壓,使血壓波動較小,不可將血壓降得過低.
D)有效控制血糖,血脂,血粘度.
E)減輕體重,達到正常標准.
F)戒煙酒,要低鹽低脂飲食.
G)堅持有氧體育鍛煉,如慢跑,游泳,騎車,練太極拳等.
急性腦血管病,中醫又名卒中或中風.因其起病急驟,證見多端,變化迅速,猶如自然界的風善行而數變,故稱中風.中風患者雖經過積極治療,大多仍然存在後遺症,常見的有癱瘓,失語,大小便失禁,性格異常,痴獃等等.
一直以來,醫學界對於中風後遺症缺乏確切有效的治療方法.目前的共識是單一的西醫治療對於中風後遺症效果欠佳.中西醫結合治療中風後遺症讓人們看到了一線曙光.尤其在劉海若事件後,人們領略了以「安宮牛黃丸」為代表的傳統中葯的魅力.
其實在祖國傳統醫葯領域,除了中醫系統,還有民族醫學這朵奇葩.近年來在中風及其後遺症的治療上,民族醫葯經過數百年乃至上千年的傳承和發展,也呈現異軍突起之勢,藏醫為其中的佼佼者.由於青藏高原海拔高,自然環境相對缺氧以及人們習慣食用高蛋白食物和高脂肪食品,因而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率較高,藏醫對於這些疾病的治療方法和葯物品種也因此非常豐富.藏醫經典醫著《四部經典》對出血性中風稱為「血癱」,對缺血性中風稱為「脈癱」,強調血,脈,隆(氣)三者結合,標本兼治.
目前,治療心腦血管的藏葯發展很快,最具代表性的是七十味珍珠丸.七十味珍珠丸在15世紀由藏醫南派領袖年尼多傑研製成功,它由藍寶石,珍珠,瑪瑙等20多種礦石,金,銀,銅,鐵等10餘種金屬,以及麝香,藏紅花,羚羊角,安息香牛黃和珊瑚等 70 種葯材製成,對出血性和缺血性中風都有良效,尤其擅長治中風後遺症.實驗動物研究表明,七十味珍珠丸可降低腦缺血造成的腦血管通透性增加,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有效清除氧自由基,擴張腦血管,增加腦血流量,改善腦血流變學.臨床觀察證實,七十味珍珠丸在治療中風偏癱,腦震盪,腦溢血,癲癇,植物神經紊亂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療效.
2005年4月,「祖國傳統醫葯在神經科的應用研討會」在廣州舉行,來自全國各地近100名神經學方面的專家和學者參加了研討.與會專家認為,祖國傳統醫葯對於中風等腦血管疾病,無論在預防,還是在治療上都具有較好的效果,特別是針對中風恢復期和治療後遺症方面,例如:改善症狀如語言障礙,感覺障礙,肢體乏力,肢體癱瘓,顱神經麻痹等.
不論如何,中風對人們的危害隨著醫葯的發展,以及人們對中風的認識提高,中風將是一種可防可治的疾病.
中風後遺症功能恢復護理
1,肢體運動功能障礙 應積極指導和輔助其進行功能鍛煉,從簡單的屈伸開始,要求活動充分,合理適度,避免損傷肌肉和關節,每天2~4次,每次5~30min.並配合葯物治療,按摩患側肢體,配合針灸理療,促進患肢血液循環,以利功能恢復.
2,語言不利 語言障礙的病人情緒多焦慮,護理中要多接觸病人,盡早誘導和鼓勵患者說話,耐心糾正發音,由簡到繁,堅持不懈.
3,口角歪斜 臨床上常見患側眼瞼閉合不全,口角下垂,流涎,不能鼓腮,皺額,閉眼.病人常常產生消極情緒,失去治療信心,護士應同情,關心病人,給予精神鼓勵,舒其情志,鼓勵其多做眼,嘴,面部運動,並經常按摩患處.
[編輯本段]中風後遺症恢復運動
做被動運動的原則是:
先從簡單的動作開始,從肢體的近端坐至遠端,逐級訓練,最終達到患側肢體的功能恢復.家屬在做被動運動時應緩慢而柔和,有規律性,避免用力牽扯或大幅度動作.逐步增加被動活動的幅度和范圍,每日至少進行2次以上,每次每個動作應重復10次左右,並要持之以恆.在做被動運動時,病人的健側上下肢最好也要做相同的動作,這樣可以通過健側神經沖動的擴散刺激患側的肌肉興奮性沖動的產生,有利於患肢的功能恢復.
被動運動常用的方法是:
上肢被動運動先從肩部開始,家屬及陪床人員一手扶住病人肩部,另一手托住病人肘部,將上臂做外展,內收及向上,向下運動.動作要輕柔,防止因肩關節周圍肌肉鬆弛造成關節損傷或脫位.做前臂被動運動時,家屬一手托住病人手腕,掌心向上,另一隻手托住肘關節,將前臂做屈,伸及內旋運動.手的被動運動方法是家屬一手握住病人手腕,另一隻手握住病人手指,做腕關節屈,伸及各手指的屈伸運動.
下肢的被動運動亦先從近端開始,即髖關節的被動運動,將患肢膝關節屈曲,然後家屬一手扶住患側膝關節,一手扶住髖部,做左右轉動動作.小腿運動的方法是家屬一手扶住踝部,一手握住膝部,做膝關節的伸屈運動.足部活動時一手握住踝部,另一隻手捏住腳趾,使足做背曲及向左右旋轉運動.值得提出的是在給病人做被動運動的同時應結合按摩.有助於肢體的功能恢復.
喝冬瓜湯可以預防熱中風
據衛生部門統計,每年的6~8月份都是中風的高發期,氣溫越高,危險性越大,因此又稱之為「熱中風」.
建議平時喜歡煲湯的中老年人,可以在炎熱的夏季煲些解暑湯用來清熱解暑:
取鮮荷葉一張,冬瓜500克,食鹽少許,將鮮荷葉洗凈,鮮冬瓜連皮,加清水五碗煲湯,鹽少許,湯成後食冬瓜並飲湯.且有清熱解暑,生津止渴的功效.
另外,中老年人還要經常測血壓,血糖,血脂等中風危險因素,如有異常,應及時採取防範措施.
中風偏癱多動足趾好的比較快
腦血管意外(即中風)在中老年人發病率較高,大多伴有偏癱.中風偏癱的治療中運動療法是一個重要手段,其中足趾的運動和訓練十分關鍵.因為足趾是整個下肢運動感覺的最末端,其運動感覺的恢復可影響整個下肢的運動感覺程度.而且刺激誘發所需要的背曲肌肉反應可以提高踝關節的背曲能力,加快下肢運動功能的恢復.
足趾訓練的初期可由醫師或家屬幫助進行,用雙手握住患者腳趾,令其反復感覺足趾的屈和伸動作,同時摩擦足背面肌肉以刺激患者對足趾屈,伸的感覺.每次20次,每日訓練2~3次.
當患者能夠感到足趾屈,伸位置後,在治療師或家屬的幫助下,逐漸促進患者加大自主運動的力量,完成足趾伸展及踝關節背曲動作,然後帶動整個足的背曲,這個過程需要每日堅持,循序漸進,患者及家屬都要有耐心.
中風偏癱的患者足趾訓練宜早期開始,危險期過後即可進行.當然,對偏癱的運動療法須是全方位的,不僅足趾和踝關節,還應包括膝關節運動的伸展和髖關節的內收外旋及上肢的關節運動等,這樣方能使患者在較短的時間內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復.

與中風髖關節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