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髖關節 > 髖關節睏乏

髖關節睏乏

發布時間:2020-08-12 01:15:06

1、大腿後面有根筋疼酸困,站著走著躺著都沒事,就是一坐著就睏乏的感覺,怎麼回事呢

問題分析:
你好 大腿筋疼原因很多 根據你的情況 很有可能是韌帶拉傷或者是大腿神經扭傷引起的,

意見建議:
建議到醫院照片排除是否有髖關節的問題 注意休息 防止劇烈運動

2、該怎麼抖腿

現在的上班族,大多坐在辦公室里,一坐就是好幾個小時,真正意義上的久坐不動。

下肢長久保持一個姿勢,血液循環不暢,容易腿麻。加上坐骨神經被壓迫,渾身都不太對勁。

此時無意識的抖腿,實際上是人體下意識的自我保護。

腿抖一抖,一方面讓兩只腿稍微動動,另一方面可以促進下肢血液循環,避免腿麻。

不過,要避免久坐的危害,抖腿當然不是最有效的。最好的辦法是站起來,活動一下。

然而,抖腿在某些情況下確實是病。醫學上有種病叫「不寧腿綜合征」。

3、經常抖腿有什麼好處和壞處?

抖腿可能是一種不經意的動作,也可能是一種心理緊張和激動的表現。從醫學上講抖腿是有利的,主要表現在:1、抖腿通過不斷縮擴下肢肌肉來增加回心血量,減少血液瘀滯,減少下肢血栓形成。我們知道下肢肌肉占人體肌肉總重量的一半左右,血管豐富,其內貯藏了大量的血液,當久坐、下肢靜脈曲張、糖尿病足、血液粘滯時血液屯積於下肢而不活動則很容易形成血栓,抖腿則正好解決這個問題,所以對於這些病人來說是一種不錯運動方法。2、抖腿是一種運動,有助於得到機體鍛煉,達到消耗熱量和健身的目的。3、抖腿有助於緩解心理壓力,這種方法的好處肯定數倍抽煙。4、由於回心血量增加,當貧血、心功能不全時可能會不自主地抖,這是人體的無意識的自救。但是抖腿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卻是受到排斥的,主要說話有:1、抖腿抖財;2、抖腿對人不禮貌;3、有時被對方看成是挑釁行為。前者純屬無稽之談,是一種迷信;後2點才是重點,所以在正規的場合、接待客人和與人談判的情況下不宜抖腿。另外,還有一種叫抖腿綜合症的疾病,與神經系統疾病有關,既然是疾病那就查清病因對症治療就是。只要是無傷大雅,抖腿我建議大家不妨多試試。

4、早上起來很困。怎麼提神

1、嗅聞精油,神清氣爽。當空氣沉悶使人感到頭腦昏沉、思緒不清時,聞一聞樹葉類的精油或具冷冽氣味的樟腦、迷迭香精油。檸檬、馬鞭草、柑橘、葡萄柚等氣味也具有很強的提神效果。

2、拳頭按壓,釋放疲憊。拳頭握緊,放在耳朵斜後方靠近頸部中央的頭骨位置,閉上眼睛,頭往後仰,能釋放疲憊感。

3、百用薄荷,醒腦消暑。塗抹薄荷油或薄荷棒塗抹可以醒腦,薄荷的香氣還能消暑熱。

4、指尖輕敲,趕走疲倦。(2)用手指頭輕敲從頸部下方到乳頭的黃金三角胸腺,可舒緩胸悶郁結之氣。(1)頭昏眼花時,用手指頭尖端輕輕拍(敲)打頭部是不錯的提神法。先敲頭頂部位,再將後腦勺分為左右兩區,仔細地輕輕拍打。注意力道要輕柔,否則會愈敲愈暈。

5、熱石按摩,頸部舒暢。將一塊溫潤順滑的石頭放在熱水中,隨後將石頭順著肩頸線慢慢滑動。

6、粗鹽泡腳,恢復精神。回家時可以將2—3湯匙海鹽或岩鹽、3—4滴精油放入溫水中調勻後泡腳,建議夏季選用檸檬或檸檬香茅精油。

7、干刷身體,提神養生。用手從肢體末端往心臟的方向干刷身體十次左右。要注意手臂要轉動,整個手臂都要刷到;腿部分為腳踝到膝蓋和大腿到臀部兩個區域,方法同上,各刷十次。

(4)髖關節睏乏擴展資料

人們常說「春困秋乏夏打盹」,這句話是說人們在夏季容易打盹是十分正常的事情,站在中醫的角度,則認為人們會夏季打盹是因為夏季氣溫升高後,人們的皮膚血管和毛孔擴張,血管口徑隨之變大,皮膚的血流量大大增加,供應大腦的血量就會相對減少,大腦就會自動進行保護性調整,減低興奮性,人們就可因腦組織的自我抑制而產生困感睡意。

另一方面,夏天人體的新陳代謝加快,耗氧量加大,大腦一時無法調節對氧的依賴性,結果是人體機能暫時不能適應環境而感到睏乏疲倦。還有一個原因,由於夏季炎熱,溫度過高,使人體大量排汗,而隨汗液可排出大量的鉀元素,又因鉀元素得不到及時補充,從而導致人們夏季倦怠疲乏、精神不振。

5、拉伸的動作有哪些?

全身拉伸運動主要有:1、拉伸胸部、肩部,拉伸部位:肩部三角肌、胸大肌2、肱三頭肌拉伸:拉伸部位肱三頭肌3、弓步上肢伸展:拉伸部位大腿前側和髖關節4、大腿後側拉伸:拉伸部位大腿內側5、蝶式伸展:拉伸部位腹股溝

6、強身健體的好處是什麼?

作者: 丹·卡瓦拉里2011.11.01
強身健體其樂融融,如此事實姑且不談。強身健體的諸多好處,包括改善人的睡眠,愉悅心情,使人具有一個強有力的免疫系統,可以戰勝慢性疾病,甚至帶給你更長的壽命或更高質量的生活。減肥只是健身的一個方面,改善人體機能的正常功能,則是其更主要的內容,它可以改善人們大腦、肺和心臟功能。強身健體的好處是多方面的,人人皆可為之。然而簡言之,經常堅持一套常規鍛煉,對提高人的整體健康可以創造出奇跡來。
肥胖可能是社會人口眾多群體中最大的問題之一,它可以導致各種各樣的疾病,可能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強身健體的好處之一是能夠制衡肥胖,從而改善人的整體健康,提高其生活質量。肥胖可導致其他嚴重問題,如高血壓、糖尿病、甚至肌腱發炎或身體的其他傷害。保持一個人的體重正常有助於預防這些疾病和身體的傷害,甚至可以幫助抵制一些不利健康的問題。
經常鍛煉促進全身血液循環,這不僅有利於傷痛加快癒合,而且還有助於改善大腦功能及其他重要器官的機能。改善血液循環,能夠調節人的情緒,甚至可以幫助抵抗更為嚴重的情況,如抑鬱症。強身健體的好處並不總是體現在身體上,改善人的情緒可以引導提高工作效率甚至增強與親人的關系。鍛煉會增強人的活力,讓你精力充沛永葆青春。
慢性病痛患者會很快感覺到強身健體的益處。虛弱的肌肉往往很快疲乏,肌肉疲勞時就會綳得緊緊的。這可能會致使整個身體感到不適,而且腿部、臀部和軀干機能會失調。虛弱的核心區肌肉不能支持脊柱,所以不經常鍛煉的人們更有可能體驗到背部疼痛,髖關節疼痛,與肌肉發育不良有關的其他類型的病痛。
另一個強身健體最重要的好處之一是改善睡眠。不經常鍛煉的人往往患有睡眠疾患,如無規則的睡眠習慣、失眠、睡眠呼吸暫停、不安腿綜合征等。經常鍛煉不僅可以改善人體的機能,而且還能使身體睏乏,帶來更充分的,有效的睡眠。

7、初學者,我該如何扎馬步,正確的姿勢,最好有圖,謝謝啦

初學者扎馬步,正確的姿勢如圖一,

動作分解:1、預備式,立正,目視正前方,雙肩垂直,雙腳並籠,收腹挺身,呼吸均勻。

2、目視正前方,雙手握拳上提護腰,左腳向左側平移50cm(老傳統的方法是:腳趾向外開八字,然後腳跟外開八字,達到與肩齊平即可),腰椎下壓,與膝平齊,

3、目視正前方,挺身收腹,下盤不動,左手成拳向正前方沖拳,約10秒鍾時間,收左拳,出右拳,依次交替出拳,時間可由1分鍾逐步遞增至30分鍾,1小時,甚至更長時間、這樣為自己安排訓練時間:每天三組(分早、中、晚三組),每組約半小時甚至更長為宜,長期堅持為妙。

初學者站馬步樁正確姿勢如圖二:

動作要領與渾圓樁基本相似,略有不同的是要求兩腳開立兩肩寬,腳尖向前。兩手體前上起,胸腹前抱球,百會上領,屈膝身體下蹲,成四平馬步樁(即頂平、肩平、腿平、心平),頂平則頭正,肩平則身正,腿平則勁正,心平則氣正。只有達到此四平四正,才能使身體達到內外相合(勁、氣、力、神合一)。古人曰:「練武不練功,到老一場空。」 武指的是套路,功就是內功,通過站樁習練丹田內功。在武功里,有五丹田之說,即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前丹田、後丹田。上乘武功都是把丹田氣和腰結合起來,只有這樣才能達到煉炁入骨,功夫直達上層。武術家指出,當內功習練到上乘階段,「氣運海底,重如泰山;氣運頂門,輕如鴻毛」。要想出真功夫,就要從站樁習練內功開始。

馬步樁是通過心、神、意、氣、形的鍛煉來強化身體的整體功能,站樁非常重視混元開合升降並帶著全身開合升降。這一練法的根本特點是,以腰椎(命門)為定點,混元為中心,氣隨意走。混元開,身體上下內外皆開,丹田氣貼脊,氣由脊柱(督脈)上行至頭頂,前面任脈下降至會陰;進一步由丹田上升通達兩上肢(肩、肘、腕、手),再往下,氣下行貫至兩下肢(胯、膝、踝、腳)。混元合,全身之氣復歸丹田而一炁混元。混元太極練到一定的階段,就能體會到體內氣機通經開竅(周身經絡外通四肢、內融臟腑),當臟腑與十二經脈都練通了,此時意識可接通虛空,從「人天混融」到「天人合一」。習練馬步樁的整體過程分為四個階段。

一、神念氣階段:要求意念隨時隨地想著氣。氣是無形無相的特殊物態,但不是空無所有。可以從想體外之氣開始,意想著虛空有一種非常均勻、無形、無相、無色的特殊物質(這一物象功夫高的人感受得比較真實)。體內的氣機隨著形體的開合(好像全身的皮膚、毛竅在呼吸),與體外之氣進行交換,即內氣外放,外氣內收,收虛空混元之氣源源不斷地進入體內,成為體內的能量,一股真氣在體內運動。使下丹田氣充足,全身筋絡氣血通暢。

習練馬步樁在含胸拔背的同時注重氣沉丹田,丹田氣貼脊,這是體呼吸的松腰法。只有含胸,腰勁才能自然用出,周身血脈流暢無阻。要松腰,須含胸,兩者不能分開進行,而是相輔相成,互為照應的。含胸不但要含住氣,而且要含住勁,讓真氣在體內流通,意識里很形象地感覺到氣往下暢通,這叫「神念氣」。進一步把氣用意念內斂到皮、肉、筋、脈、骨層層通透。混元太極十大要領指出:「能含胸,就能含住混元氣;能拔背,就能達到虛靈頂勁,氣沉丹田」。初練功者,感覺到的大多是人自身彌散在身體周圍的那一部分混元氣,經過勤學苦練,久而久之,意識對氣的感覺逐步地會強化起來,隨著功夫的提高,大家都能感覺到氣的實在性。由此進入第二階段「神觀氣」的練習。

二、神觀氣階段:有了神念氣的基礎,收視返觀,就可以練習神觀氣了。神觀氣就是用神意來體察氣,這是看氣的層次,觀氣有觀內氣和外氣之別,習練者在站樁中,可以看到氣或者是在狀態中對氣的一種特殊感覺。當能感覺到一種實在性以後,把精神與氣緊密地結合,而收到強化氣的作用。觀內氣是在觀外氣有感覺的基礎上,隨著習練者功夫進展,慢慢地會出現內視功能,閉著眼睛向里看,耳朵向里聽,用意念察覺體內各部。人體中的氣,有局部的氣,有整體的氣,這些氣不僅受形的變化的影響,也受意念變化的影響。所以古人強調靜觀,又稱「寂照」。隨著「寂照」功夫的深入,在站樁中會感受到一個模模糊糊的氣態人。這有兩種表現:一是籠罩在自身的實體外面較大的氣態人——這是感受到了自身氣彌散到自身周圍的景象;二是在體內是一個恍恍惚惚的氣態人——這是充斥在人體膜上的氣的形態。

練習「神觀氣」的階段,身體下蹲時不要勉強往下坐。但意識要一層一層地向膜里透,透到哪裡氣通到哪裡,等到氣練足了,身體自然會慢慢地下蹲,蹲到一定的程度可將膝蓋往裡擰著往上提,再往外擠往外翻,從大腿根後邊往外撐,把胯撐開,使真氣向身體里邊聚。在狀態中不但能體會到氣感,而且能體會到體內是一個通明透亮的氣態人。到此境界就可以進入第三階段「神入氣中」的練習。

三、神入氣階段:在神觀氣階段,神是主動觀察者,氣是被觀察的對象,神與氣似乎是互不相乾的。神入氣階段,則要求神真正地進入氣中,進一步達到「神入氣中」、「氣包神外」的景象。傳統功法的習練基本是從裡面開始,先練下丹田氣,丹田氣練足了向外開,用內氣充開全身的毛竅、穴道,接通天地之氣,達到人天混化。現在的功法大部分都是從外向內習練,容易在民眾中普及。混元太極習練從下丹田入手,一層一層地往上走。下丹田氣練足了,丹田氣貼脊(煉精化炁),真氣由脊柱上升到中丹田,然後由中丹田連著脊柱在開合,氣機由中丹田上升到上丹田,意識接通虛空,收虛空混元氣為己所用。起步先練軀體混元氣,暢通形體,進一步練臟真混元氣(層層地向里滲透),練通了就能達到祛病強身的效果。但真正的神入氣中是意元體體察功能,當神能明確地觀察到氣後,由點到面,逐步進入整體的察覺,神意就能體察到氣機從皮、肉、筋、脈、骨、骨髓、臟腑、血液、細胞層層地通透,最後意元體入玄竅穴(意元體與臟真混元氣相合,合於混元竅),功夫高的人會達到意識氣化,神遊四方(真正地人天混化),與最原始的混元氣相融,再收回到人體內,進一步習練能達到高級境界。

馬步樁既是武功中煉炁入骨,斂氣入髓的上乘功夫;又是混元太極習練中煉精化炁,煉炁化神,煉神還虛之法寶。動作雖簡單,但要求比較高。所以,在學練的過程中,可逐漸地體會個中妙境。上乘習練訣竅在於意念吃氣(體呼吸),即人與虛空相合,收虛空混元氣來補充人體能量。意內斂的過程就是練意、練氣的過程。心息相依,意氣相隨。混元太極的練氣就是在大腦意識的指揮下,通過動靜、開合、升降、出入、循環、往復的意識運用,把體內外之氣調動、聚集、充實起來,使氣血通暢旺盛,營運周身內外。內氣的調動、聚集和充實達到心神合一、神氣合一、心腎合一。後天返先天,中下兩丹田合於混元。把軀體之氣練通,融合於臟真混元氣。百會與會陰成一氣線,達到氣入骨、入臟,體內真氣就會更加充足了。從內向外開,人與自然融為一體,達到初步的人天混化(體察思維好的人,閉著眼睛能看到脊柱象一根通明透亮的氣柱子)。這種意境是五臟的臟真之氣與脊髓、脊神經細胞、腦髓、腦神經細胞合一了。這是「氣包神外」的層次,由此進入第四個階段「神氣合一」的整體習練。

四、神氣合一階段:神氣合一階段要求神與氣了無分別(即由軀體混元氣逐漸向臟真混元氣轉化,臟真更精細的混元氣向意元體凈化,當意元體氣機充足後,意元體就能統帥整個生命活動,這是神氣合一的高級習練方法)。下面以聚氣法為代表來闡述神氣合一的練法。

1、直腿喉呼吸聚氣法:兩腳開立,兩腳間距離一肩半寬,腳尖向前,平行站立,身體重心移至兩腳的中點。兩臂體側前上起,至頭頂上方,兩掌相合,沿中線下落,至面前呈合十手(掌根與肩平,中指尖向上,不低於印堂,掌臂內側外撐,使兩小臂有一個向外的微小弧度,肘略低於肩,並用內力外撐,使肩井穴下塌)。百會上頂,下頜回收,耳根(乳突靠後有名玉樓穴,又稱提氣穴)用力上提;耳根下面(胸鎖乳突肌)和頸項後面的肌肉綳上勁,使鎖骨、胸骨和肋骨上提,並把頸項部固定住,兩腿綳直,膝部四面用力(膝蓋和後面腘窩使勁向後綳直,膝蓋前面使勁把腿拉彎,膝蓋內側的膝眼使勁往外擠,膝蓋外側的膝眼使勁往裡擠),以外向里擠,向里貫氣。裡面氣充足後,由里向外通透(踝關節也是一樣),鶴頂穴上提;恥骨往後貼,小腹回收,腰向後放鬆,泛臀、圓襠,會陰上提,尾閭下垂,髂前上棘往腰陽關上收,同時推著兩肋向上提升並向兩側開張,百會(天門已開的用天門)和會陰形成一條直線。用喉呼吸,吸氣時以中趾帶動腳趾抓地,腳心內含,同時兩手中指內擠,掌心微含,前後陰和會陰收縮上提,三陰合一,合於混元,五心並合,合於混元;呼氣時,腳趾放鬆,腳心著地,同時兩手中指恢復原狀,前後陰和會陰不要完全松開,仍要有上提之意。通過呼吸運動,可使十二經脈(手三陰經、手三陽經、足三陰經、足三陽經)都得到很好地鍛煉,使周身筋脈活潑,氣血運行暢通無阻。通過鍛煉,使周身一家、內外合一、氣力倍增,筋骨堅實。

2、下蹲喉呼吸聚氣法:丹田氣充足後身體下蹲,上身保持中正,小腿外側盡量堅直,膝蓋不過腳尖,百會上領,尾閭下垂把脊柱拉直,同時腰部命門向後放鬆,配合喉呼吸,這樣就明顯地感覺到上下、左右、前後都在向混元及脊柱聚氣。在練習中,需要吃氣的話,可不張口不出聲,意念用全身毛竅來吃氣。真氣從里向外沖,沖開關竅、穴道,全身的關竅、穴道包括毛孔,都能受意念的支配。意動氣動,氣動竅開,人與自然就能心心相印、信息相通。古人曰:「練皮容易練肌難,練肌容易練筋難,練筋容易練骨難,練骨容易洗髓難。」上乘功夫經明師指點,悉心體會,方能成效。習練此樁目的是鍛煉內氣,使氣在緊張之中仍能沉著平和,周身勁氣合一,練出整勁來,並使周身筋脈靈活,骨肉堅實,習練日久,自可化拙力為真勁。初練者如懶散之人忽騎乘終日,腿、足、腰、臂極其酸痛睏乏,反覺勁力不進而退,這便是換力。凡從前之浮力虛氣,必須全部換掉。此時不可畏懼退縮,宜持之以恆,循序漸進,以兩腿久站不覺痛,兩臂不覺酸,但覺氣沉丹田,足力堅強,氣力大增為目的。隨著功力的提高,身體下蹲,沖開骶髂關節與髖關節,也就是開前胯和開後胯。

3、暗勁松腰體呼吸聚氣法:姿勢要求同前,第一步吸氣時,意念帶著胯關節和會陰往命門縮,肩關節往命門蹋,百會也往命門縮(閉著眼睛往命門看),一塊兒往回縮。呼氣時肩和胯松開,反復練習。第二步是在第一步的基礎上加上肘和膝。吸氣時,意念帶著膝關節催胯關節,往命門收;同時肘關節催肩關節,往命門收。呼氣時各部位放鬆,反復練習。第三步在第二步的基礎上加上手和腳。吸氣時,意念帶著腳趾扣抓,腳心內含,腳催膝,膝催胯,往命門收;同時手指扣抓,手心內含,手催肘,肘催肩,往命門收。呼氣時各部位放鬆,反復練習。第四步在第三步的基礎上和丹田氣結合,習練內外三合(外三合:肩與胯合、合於丹田,肘與膝合、合於丹田,手與足合、合於丹田;內三合:心與意合、合於丹田,氣與力合、合於丹田,筋與骨合、合於丹田)。真氣充足後運化周身,引動內氣入骨、入髓,一層一層地向里透,從煉炁入骨到斂炁入髓,反復練習。第五步在第四步的基礎上向高層次習練,軀體混元氣向臟真混元氣轉化。達到神入氣中,氣包神外,天、地、人相合,精、氣、神相融,三田合一,合於混元。會陰至百會形成通天徹地的無形炁線,連於虛空母體合於脊柱。十二經脈練通好像十二條大河,奇經八脈是與十二條大河相通的湖泊,任督二脈是湖泊的主幹。身體從量變到質變,百脈通暢,百病消除,整體功能提高。詩曰:勤學苦練為何因,立志調和精氣神;君求長生須保精,純精化氣除病根。五氣歸元坐金蓮,三昧真火運乾坤;凝神還虛方為道,脫胎換骨修真人。

以前少林寺弟子習練馬步樁(動作要領參考混元太極拳大馬步樁)。時間要求第一次站樁從30分鍾入手。初學者身體略高一點,等內氣起來以後,身體自然會往下蹲,直至蹲平為標准。隨著功夫的增長,時間逐漸延長,從30分鍾到60分鍾、90分鍾、120分鍾……若天天堅持,直到一次能輕松地站3~5小時,馬步樁習練達到了一小乘。進一步上梅花樁練習,上乘站樁習練內功則需要明師指點,內外兼修。古人言:「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習練內功既是拳法練下身穩健的基本功,又是硬氣功里的上乘功夫。它不僅能用來強身健體、祛病延年,而且常常被拳師用來貫注於拳法之上,增加內力,使招沉、力實。內功習練者還可以行氣入膜,抵禦拳打腳踢。

古代少林寺武僧習練馬步樁,腿上、身上加鐵沙(即沙綁腿、沙背心)。腿上從2斤重開始,每隻腳各1斤。每月各加半斤,一直加到36~50斤為止;沙背心約從10斤重開始,每月加1斤,一直加到46~60斤為止;以上功夫大約需要4~5年,身帶鐵沙82~110斤,一次性能輕松地站樁兩小時以上,並且能自如地練拳。則功夫習練已達到了中乘階段,習練者同時可以加練輕功。

古代的輕功也是身帶沙背心、沙綁腿,大約從12斤重開始,在土坑裡作上下跳越,從 50公分高土坑開始跳,身上每月加1斤鐵沙,同時土坑挖低2公分,等到土坑與本人一樣高度,身帶鐵沙約70多斤,能自如地在土坑裡跳出,進一步可以習練飛行術,日久功夫直達上乘,則能飛檐走壁(此輕功習練大約需要8~10年時間)。

當內功、輕功習練到上乘階段,不但能達到松腰開竅,手腳輕靈,行走如燕飛,練拳招勢快如閃電,而且可以達到力托千斤,卧釘床、刀床破石,頭頂開磚,銀槍刺喉,腹頂鋼叉,汽車過身等等;如果用在健身養生上,則意到氣到,氣到病除,氣足竅開。

習練馬步樁的內功層次

上乘功夫,經明師指點,善悟漸修,從局部走向整體,以運化剛柔為特徵。內功習練到深層次,身體從量變到質變,氣滿渾圓身;在運用中,神氣合一,隨意用之,無往不可;剛中有柔,柔中蘊剛,氣隨意走,千變萬化;靜則渾然一體,潛如無極;動則靈活敏捷,變化莫測。擊人如雷電,無可阻擋。如果用來行氣治病,效果也好。這層功夫有先天慧根的人,加上勤學苦練才能成就。

中乘功夫以剛柔相濟、動靜一如為原理,神氣相凝為其特徵。與上乘功夫相比還不能運化剛柔,但可以以神御氣,以氣運身,打通周天,真氣充滿內膜,入骨、融臟,百脈暢通,能達到防病、治病,強身健體、益壽延年之妙用。中乘功夫,人人可練可得,只要神守體內,長期練習,水到渠成。下乘功夫以神氣會合,在意識引導下,氣自然能夠在體內運行,是內功習練的基礎,以鍛煉身心健康為目的。

8、喝茶有哪些好處?

9、我上樓梯感覺腿有點睏乏無力,做運動時右腿明顯感覺到特別睏乏。晚上睡覺時右腿特別不舒服,嚴重影響睡眠

2個方面思考:1 月經正常否、有無受刺激、有無壓力。有則為心理原因,可以口服黛力新1片治療,睡前口服安眠葯1片。
2,排除髖關節、腿動靜脈病變因素。

10、右上背部肌肉僵硬睏乏

可採用按摩、燙澡、臘療、紅外線照射等方法治療。以前三種為佳,按摩最好。手法是以手掌(雙手重疊),間或用拇指,沿肌纖維的方向,由下向上按(向心性,以促進靜脈血、淋巴液、組織液的迴流)。以撫摩開始,震抖結束(採用小震抖——抓住患者腳腕震抖—和大震抖—屈髖、膝,轉動髖關節,猛一拉直其腿一兩種方法。按摩的手法宜重。

上述療法可單獨使用,亦可綜合治療。輕患者二三次,比較重的一星期,嚴重者二星期左右即可治癒。

訓練安排上,輕者可保持原計劃,不加強度;較重者要減小強度和運動量;嚴重者必須停止訓練,在可能的情況下,其他部位也可做些輕微的活動,幫助患者復原。

預防一、系統訓練到一定階段後,應採取措施,注意地休息;

二、訓練中,用力部位必須經常交替,活動力求全面,手段多樣。絕對防止今天練跑,明天練跳,後天練越野跑這種過於集中(下肢)的訓練方法;

三、培養自我放鬆的能力,訓練後進行自我按摩或互相按摩;

四、合理安排運動量,注意自我監督。。。

與髖關節睏乏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