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誰做過先天性髖關節脫位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或者是您是這方面的專家?要出人命了!!!
你好。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能夠治療先天性髖關節脫位,而且治療之後能夠解決疼痛問題,術後人工關節和正常關節一樣活動,外表基本上看不出來,但是術後要進行功能鍛煉。
建議你可以只做右腿。但是因為你太年輕,做完之後活動量要比老年人大,而人工關節因為磨損等原因會有使用壽命的問題,比如說以現在人工關節技術來講,人工關節的壽命在15-20年左右。那麼你以後要考慮在20年之後你的人工關節可能要磨壞掉了,可能要重新換人工關節。這個問題你要想明白。
目前人工髖關節進口假體費用在4-5萬元,手術費用在1.5萬元左右(上海價格)。如果你要做的話,建議你到北京上海等正規的大醫院去做。
推薦醫院:北醫三院,積水潭醫院,上海長征醫院,上海長海醫院,上海六院等等。
2、髖關節脫位的症狀表現有哪些?
1、兩條腿活動少,不一樣長;
2、大腿內側及臀部皮紋皺褶不對稱;
3、活動髖關節有彈響;
4、髖關節外展受限,即兩條腿不能自如地向外張開。
5、學習走路較晚,而且走起來像鴨步,站立姿勢異常。
3、先天性髖關節半脫位,不治療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
首先你要去醫院做個系統的檢查看是看下是髖臼發育不全還是股骨頭發育不全所致或其他什麼原因! 然後對症治療,不過根據你說的症狀你現在是比較嚴重了。 估計你要手術進行髖關節置換術,雙側全髖或半髖置換 這方面很多大型3甲醫院都可以進行治療,而且髖關節假體的發展也已經成熟已久。 如果你不去治療,以後很有可能出現髖關節脫位!那時你可能坐、立、卧、躺都無法自行緩解疼痛! 希望你早日前去醫院檢查,治療!
4、髖關節半脫位不治療將來會出現什麼症狀?
一般受傷基本不存在髖關節半脫位的,就算有也是瞬間自己活動就復位了。髖關節半脫位基本上都是病理性的,髖臼發育不良出現髖關節半脫位的可能性就很大,或者腫瘤,股骨頭壞死等也可能。主要還是根據具體病因進行處理,一般都是需要手術干預,手法復不了位。如果是髖關節發育不良引起的,如果沒有不適症狀,可以不處理,到出現疼痛後在處理。
5、髖關節後脫位
需要手術的,修補下髖關節臼窩的肌腱,使之不易脫位。
可以恢復的。
注意不要右下肢太過於用力。
6、今年25歲,2014年4月份做的髖關節置換術後一年無假體脫落現象,但是髖關節的位置一直疼痛,蹲不下
關節置換術後需要避免哪些運動? 術後6-12個月內,手術肢體任何形式的旋轉動作是禁止的,你不能讓你受傷的腿向內旋轉超過身體的中線,不能使置換的髖關節屈曲超過90度,包括向前屈曲和向後屈曲。 康復科的理療醫生會告訴你運動的方法與技巧,並會向你推薦一些幫助你應付日常生活的輔助工具。記住,如果不按照理療師的醫囑去做,你極有可能使你的新關節脫臼而不得不再次手術! 即使關節功能已經完全恢復,過重的運動和體力勞動也是需要避免的,置換的關節只能滿足日常生活的需要。 關節置換術後的家庭護理有哪些? 有一些簡單的方法可以讓生活變得容易一些,這些方法包括: (1) 盡量少爬樓梯。對每天的生活做好計劃,這樣每天只爬1-2次樓梯就能把該辦的事情辦好。 (2) 避免摔倒。將房子鋪上防滑地毯,不要亂扔東西以防絆倒。 (3) 使用能升降的馬桶,這樣能減少髖關節彎曲的程度。 (4) 在關節完全恢復之前不要養那些很好動的寵物 髖關節置換術後注意點及康復功能鍛煉方法 股骨頭置換或全髖節置換術的目的是解除病人髖部疼痛、恢復髖關節功能,術後第2天便可開始康復功能鍛煉,及早恢復患腿的行走、負重功能。在病人開始康復功能鍛煉之前,應讓患者了解並掌握全髖置換術後的注意點:(1)不要交叉雙腿(常規術後病人雙腿間置一三角狀枕頭,以防病人雙腿交叉);(2)站立或坐時身體向前傾斜幅度不能超過90°(3)手術後的髖關節避免內旋及過度外旋。當站、坐或躺時,膝蓋和腳尖不能轉向內側,應保持腳尖和膝蓋直對天花板或朝向外側。 1 卧床練習 1.1 踝關節跖屈和背屈雙腳 上下運動;保持膝蓋伸直; 1.2 膝蓋伸展練習 仰卧,綳緊大腿前的肌肉,向下壓患側膝部;保持5s,然後放鬆; 1.3 膝蓋屈曲練習 仰卧,輕微彎曲患側膝部;腳後跟用力往下按,收緊膝蓋後大腿肌;保持5s然後放鬆; 1.4 膝部和髖部屈曲練習 仰卧,慢慢彎曲患側膝部,使腳跟滑向臀部;始終保持腳平貼床面;再慢慢恢復原位;當腳跟上下滑動過程中,始終保持膝部垂直於床面,不要左右搖晃; 1.5 臀部外展練習 保持患腿向外滑向床沿,然後慢慢恢復原位;保持膝部伸直,腳趾和膝蓋朝向天花板;在來回滑動過程中,不能讓腿部隨意向內或向外滾動;不要試著從床上抬起腳;在床面和腿之間可以放一層塑料紙,以減少磨擦; 1.6 臀部和膝部屈曲練習 仰卧,提起患腿,在髖部和膝蓋處彎曲,並且腳部抬離床面;臀部屈曲不能超過90°; 1.7 髖部伸展練習 收緊臀部肌肉;保持5s,然後放鬆: 1.8 臀部屈曲,膝部伸展練習 仰卧,彎曲健側腿,腳放平(這對於有過背部疼痛史的病人特別重要);抬起患腿,但不能高於第一條腿的膝蓋位置,慢慢使腿部降回到床面,避免突然落下; 以上練習,每個動作重復10次,每天練習3遍,理療師可視病人的術後情況酌減或增加。 2 起床練習 當病人通過上述卧床鍛煉後,能主動將髖關節屈曲60°左右時,理療師即可幫助病人起床、坐立、行走康復鍛煉。起床時先以Bridge(橋)方式(即健腿屈曲,臀部向上抬起移動)向健側移動至床沿,即可用雙肘著床用力坐起,坐起時膝關節要低於髖關節,上身不可前傾。起立時可借用助步器的幫助。 3 助步器站位練習 3.1 站位-臀部屈曲練習 向上彎曲膝部與助步器的橫桿同高,注意臀部彎曲不能超過90°; 3.2 站位-臀部伸展 保持背部挺直,伸直患側膝並向後移動腿部(腰部不要向前傾); 3.3 站位-臀部外展 站在離助步器一步的位置,患腿向外側面移動;保持膝部伸直;上半身不能彎曲或搖晃; 4 步態訓練 用助步器幫助訓練助步器先行;患腿跟上;健腿第3步;重復。注意:在移動時,不要扭轉患側,轉身時應作小步移動。 5 起坐練習 該練習應在坐帶有扶手的硬凳上進行,嚴禁坐沙發病人背向硬凳,雙腿及助步器緊靠坐凳,患腿向前移開,病人身斜向健側,健側手離開助步器握住坐凳扶手,身體重量側重於健側臀部坐下,坐下時保持背部挺直,上身不能前傾。起立時,臀部挪至坐凳最外沿,患腿向前移開,身體斜向健側,雙手撐住扶手起立,然後扶住助步器,起立時保持背部挺直,上身不能前傾。 通過上述5點,病人在術後1周既可起床坐立行走。術後6個月之內均要按照以上5點進行康復功能鍛煉,防止術後髖關節僵硬、股骨頭脫位,以達到髖關節置換手術目的的良好效果。
麻煩採納,謝謝!
7、人工髖關節老脫位怎麼辦不要可以嗎
脫位一般考慮幾個問題,首先手術角度不好,容易脫位,還有或者活動不當,許多體位容易脫位,還有或者肌肉鬆弛,也容易脫位。
8、髖關節脫位的問題。
您好:
從你提供的資料上看,一個嬰兒4個月時查出來有脫位現象,略談我的幾點粗淺觀點:
1、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是小兒較常見的先天性畸形之一,以後脫位為多見,出生時即已存在;
2、病變累及髖臼、肌骨頭、關節囊、韌帶和附近的肌肉,導致關節鬆弛,半脫位或脫位;
3、有時可合並其它畸形,如先天性斜頸、腦積水、腦脊膜膨出,其它關節先天性脫位或攣縮等;
4、對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的治療應早期診斷,嬰兒期治療效果最佳,年齡越大效果越差,一般認為2~3歲後治療,即使非常成功35歲以後,都將發生髖關節痛,因此早期診斷和治療是獲得痊癒的重要措施;
5、典型性先天性髖脫位,若能早期正確治療,在正常功能刺激下,發展成正常髖關節可能性很大,3歲內治療者有很高治癒率;
6、隨著年齡的增長,股骨頭和髖臼的骨性成份增加,可塑性減少,病理變化加重,雖經正確治療,功能難達到正常;
7、建議你到301醫院骨科就醫,醫生會根據病情進行相應處理及治療。
以上僅供參考,祝你的女兒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