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男生身高189 一般腿長是多少(量到髖骨)
正常比例是身體與腳是1;2.
2、為什麼有的男人髖部臀部和女人相似啊?比如有的男人臀和大腿部豐滿圓潤,幾乎就是女人的臀形。是怎麼回事
哈哈哈i哈哈。這本來就是這樣的。男人的身體和女人的身體其實基本一樣。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嘛,女人的一半是男人嘛。這其實都是心理作用。摸男人的身體與摸女人的身體其實都是人肉一回事。
3、髖骨的問題
你好,正常的髖骨最高點平第4腰椎,也就是你的完全是正常的,髖骨不能變小的
4、男生正確的走路姿勢。
正確地走,上體伸直,身體的任何部位都不過於用力,心情舒暢, 步伐輕松,颯爽英姿。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下面將正確走法歸納 為五個要點。重要的是五個方面的動作要協調成一個動作。五個動作 作為一個整體,形成走這個動作。最基本的是腰要伸展,腰若彎,就 不能恰當地支撐體重,上體也不能直立。其他五個要點是由此派生出 來的。 上體伸展 上體筆直,下巴前伸,高抬頭,兩肩向後舒展。這樣,脊柱伸直, 輕微呼吸時,腹部稍有起伏。 用這種姿勢走,你會覺得是用胸走、用腰走。因為走的時候,胸和 腰稍向前突出。這種姿勢與那種直通通像個棍似的直立姿勢不同,它要 求上體稍向前傾,走起來颯颯有聲。這樣走,不但看起來好看,還有一 定道理。 首先,下巴突出、抬高頭,氣力充實。這時就像頭頂有根繩吊著上 體似的,而且好像線頭有幾米長。這樣專心致志,思想集中在一點上, 精力自然旺盛。 其次,兩肩向後拉,肺部可以吸入更多的空氣。由此點出發,可以 看出走是一項可持續時間長的運動,這么說毫無勉強,由於兩肩向後拉 ,兩手才可大幅度擺動。需要指出,即使說兩肩向後拉,也不要有意用 力向後拉,而是自然向後。脊柱伸直後,就可調整全身的姿勢,並使身 體維持平穩。無論用多大勁走,都要採用這種姿勢。 輕微呼吸時,腹部略有起伏。這說明腹部處於輕度緊張狀態。這樣 可減輕腹腔內的臟器對腰的負擔。 最後一點,在走時胸和腰感到位置稍微提向前方。這樣有利於邁大 步,而且腿部有從後面反彈過來的感覺。這種姿勢走起來很帥,易於堅 持。 伸直膝蓋 展開膝蓋,並非僵硬、不靈活,而是使伸直的膝蓋在不受力的情況 下行走。膝關節伸直了,步伐變大。大步走必須伸直膝蓋。至於步幅到 底多大,應使你覺得舒服為好。 伸直膝蓋有個竅門。伸直膝蓋走時,上體稍向前傾,好像要倒下來 似的。後腿蹬,這樣前腿膝蓋自然伸直,步子也邁得大了。此外前腳向 前邁出時,同一側腰也好像向前運動,腰與腿要有效配合。走的時候要 大腿帶動小腿,膝伸直,步幅也就大了。 膝蓋伸展開,上體自然保持端正,速度也出得來。這就是伸直膝蓋 的理由。如果走的時候膝蓋是彎曲的,腿只有一部分肌肉起作用,這樣 易覺疲勞,腿部很快會沒勁兒。 腳跟先著地,再將身體重心移到腳尖 前腳著地時,腳跟先著地,身體重心落在腳跟上。然後,身體重心 由腳跟通過腳掌向腳尖方向「滾轉」,最後到達腳尖。實際上,有人走 路時,身體重心是由腳跟馬上移到腳尖。也有人用腳尖著地,這么走, 屬芭蕾舞等特殊情況。 關於身體重心從腳跟到腳尖的滾轉有幾點值得注意。首先腳跟著地 ,不等於腳跟承受全部體重,也不意味著腳跟使勁兒踏地,使勁踏會震 腦袋。 練習時,不抬胯,後腿膝關節彎曲,然後向前自然擺出。這樣,只 有前腳腳跟著地。抬高大腿的「高抬腿」走,消耗的能量太多,不屬於 現在提倡的自然走法之列。 需強調的是,腳跟不承受全部體重,身體重心移動是流暢地在整 個腳底下進行。前腳著地瞬間,後腳尖同時蹬出。身體重心移動是順 理成章的事。 因此,支撐體重的點不是腳跟,而是後腳大拇腳趾趾根附近區域。 腳向正前方邁 上體伸展,膝蓋伸直,走起來腳自然向前邁。在這個過程中,關鍵 是後腿要伸直。腿伸直,膝蓋伸直,前腳自然向正前方邁。 前腳向正前方邁出,腳的內側足跡形成一條直線。一般人們總覺得 腳尖多少有點向外撇。有時為追求速度,向外撇點很有必要。有的人慢 步時也腳尖外撇,俗稱八字腳,這樣走較穩定。 前腳向正前方踏出的動作和後腳重心轉移是有一定關系的,當腳跟 著地,身體重心在整個腳掌上滾動,由腳跟移向腳尖,後腳以第一、第 二和第三腳趾為中心踢出,形成前腳向正前方踏出的動作。 腳掌的其餘部分發揮彈力的作用,使步行圓滑、流暢。步子邁大了 ,你就能掌握昂首挺胸,有韻律走的要領了。 順便說一下「螃蟹步」的走法。這是腳尖向外撇,腳跟外側著地, 大拇腳趾內側踢地。此外,它的特徵是彎腰、屈膝、駝背,並且腳不要 向正前方邁。 擺胳膊 擺胳膊對走也很重要,時常會看到一些人,走路時,兩手插在衣袋 里。這種走法不對。這樣走兩肩收攏,走起來鬆鬆垮垮。胳膊擺得好壞 ,還要看手與腳的動作是否同步。因為在走這個動作中,手與腳,或者 說胳膊與腿有密切關系。胳膊與腿的動作也是相互關聯的,右腳向前邁 出,左手向前擺。其中,特別是當膝蓋伸直,腳向正前方邁時,與腳的 動作相對應,胳膊自然擺出。 如果擺的比肩還寬,膝蓋易彎曲。擺動時,大拇手指似觸非觸衣服 為佳,在不受力的狀態下,胳膊擺動時,肘部分自然伸與折。 最近美國流行一種訓練方式,叫做「運動式走」。這股風也傳到了 日本。其特點是胳膊要擺到90度,臀部也要左右擺動,精神要飽滿。我 倒認為自然擺動更好些。美國的「運動式走」可能適宜訓練,但人為因 素較多。估且不論它在平地有何利弊,起碼這種走法不是到處可行的。 因而,還是把胳膊自然地甩起來吧。 以上把正確走的動作分解成五個方面,並逐一加以說明。關鍵在於 把五個動作集中統一成一個走的動作。按此說明去走,就會走得正確, 走得美。
5、本人男生身高勉強一米七從髖關節的恥骨到腳是93算腿短嗎
嗯嗯,我只能說男生這個身高不算高,你穿瘦點的褲子可以顯高點
6、男生和女生分別有幾根骨
人體共有206塊骨頭。其中,有顱骨29塊、軀干骨51塊、四股骨126塊。由於骨在人體各部位的位置不同,功能各異,所以,它們的形狀也多種多樣,分別被稱為長骨、短骨、扁骨和不規則骨。
長骨呈長筒狀,中部較長的一段稱骨幹,長骨兩端比較膨大,叫骨骺。骨幹內的空腔稱為骨髓腔,里邊有骨髓。骨髓有造血功能。長骨多分布在四肢,如尺骨、橈骨、股骨等。短骨多數呈立方體,如跗骨、腕骨。扁骨大多又寬又扁,呈板狀,如顱頂骨、肩胛骨。不規則骨的形狀不規則,如脊椎骨。
骨與骨之間,主要藉助關節連接。人體較大的關節有肩關節、肘關節、橈關節、髖關節、膝關節等。關節一般由關節面、關節腔和關節囊組成。
人的骨骼的骨頭名單
典型的成人人的骨骼包括以下206 根骨頭。
在頭骨(22):
頭蓋骨骨頭:
前面骨頭
頭頂骨骨頭(2)
世俗骨頭(2)
occipital 骨頭
sphenoid 骨頭
篩狀骨頭
面部骨頭:
下顎骨
上顎骨(2)
palatine 骨頭(2)
zygomatic 骨頭(2)
鼻骨頭(2)
lacrimal 骨頭(2)
vomer 骨頭
下等鼻外耳(2)
在中耳(6):
錘骨(2)
砧骨(2)
stapes (2)
在喉頭(1):
舌骨的骨頭
在肩膀girdle (4):
肩胛骨或肩胛骨(2)
鎖骨或鎖骨(2)
在胸部(25):
胸骨
肋骨(2 x 12)
在椎骨專欄(24):
子宮頸椎骨(7) incl. 地圖集& 軸
胸部椎骨(12)
腰部椎骨(5)
在胳膊(6):
肱骨(2)
半徑(2)
尺骨(2)
在手(54):
腕子(腕骨) 骨頭:
scaphoid 骨頭(2)
半月形的骨頭(2)
triquetral 骨頭(2)
pisiform 骨頭(2)
trapezium (2)
梯形骨頭(2)
頭狀的骨頭(2)
hamate 骨頭(2)
棕櫚或metacarpal 骨頭:
metacarpal 骨頭(5 □2)
手指骨頭或phalanges:
接近phalanges (5 □2)
中間phalanges (4 □2)
末端phalanges (5 □2)
在骨盆(4):
尾椎骨
骶骨
ossa 髖關節(hip 骨頭或無名的骨頭) (2)
在腿(8):
股骨(2)
臏骨(2)
脛骨(2)
腓骨(2)
在腳(52):
腳腕(tarsal) 骨頭:
calcaneus (腳跟骨頭) (2)
talus (2)
navicular 骨頭(2)
中間楔形文字的骨頭(2)
中間楔形文字的骨頭(2)
側向楔形文字的骨頭(2)
長方體骨頭(2)
腳面骨頭:
metatarsal 骨頭(5 □2)
腳趾骨頭:
接近phalanges (5 □2)
中間phalanges (4 □2)
末端phalanges (5 □2)
嬰兒骨骼有以下骨頭除那些之外上述:
sacral 椎骨(4 或5), 熔化在成人形成骶骨
尾骨的椎骨(3 到5), 熔化在成人形成尾椎骨
腸骨、坐骨和恥骨, 熔化在成人形成骨盆girdle
7、正確的男生走路姿勢
在全家人的期盼下,寶寶終於邁出了人生的第一步,但寶寶怎麼是O型腿呀?好不容易不那麼明顯了,又變成X型腿了,有時候又像芭蕾舞演員一樣踮著腳走路……寶寶你到底腫么了,讓為娘哭一會兒。
其實,大多數寶寶的膝內翻(O型腿)、膝外翻(X型腿)和踮腳走路都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和懷孕期間寶寶被擠壓在子宮內,寶寶初學走路缺乏經驗,以及韌帶、骨骼尚未發育完全等因素有關。
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和走路經驗的積累,這些現象會自行改善和消失。一般O型腿(膝內翻)和踮腳走路會在寶寶1歲半-2歲間消失,X型腿(膝外翻)的情況也會在寶寶上學前(5-7歲)得到改善。
如果發現寶寶兩條腿的彎曲程度不一樣,走路受到影響,甚至出現疼痛,媽媽們就要引起重視了,建議及時咨詢兒童保健科醫生。
8、男生髖骨多少算大
男生的髖骨一般比較狹小的,這是由男生的生理決定的,
一般隨著年齡的變化,髖骨也有變化的。
所以不能有一個確定的數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