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帶狀皰疹會引起髖關節疼痛嗎
帶狀皰疹如果不及時治療和方法不當會遺留後遺症.建議中醫的治療方法. 帶狀皰疹後遺症主要為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為急帶狀皰疹誤治,失治,和病人自身免疫力下降而致.中醫學對急性帶狀皰疹病因病機的認識:急性帶狀皰疹的病因是外感毒邪(病毒),邪氣稽留體內,與氣血搏結,阻於經絡,滯於臟腑,使氣機運行受阻,經絡阻塞不通,而發生疼痛.內因是情志內傷,肝鬱化火或脾濕蘊結,致使毒邪化火與肝火,濕熱,相互搏結,阻於經絡,以致血瘀氣滯,不通則發疼痛.建議中醫中葯外敷治療.用中醫傳統外科膏葯邱醫堂膏葯加生肌丹貼敷可治癒.膏葯可以活血化瘀,疏通經絡,托毒祛腐,清熱解毒,補氣活血;「生肌丹」可以托毒外出,改善創面周圍組織的微循環,增快局部血流,同時能促進殘存上皮細胞組織生長,祛腐生肌,通過膏葯外敷,拔毒生肌,通經活絡,修復受損神經,把體內的病毒排除體外. 使脈絡暢通,氣血流暢,疼痛得止.
2、70歲老年人,男,右腿站立時酸痛無力,坐下後又不痛,右腰側長過帶狀皰疹至今仍有
腿腳出現疼痛或者乏力的症狀,一般來說常見的原因是由於腰椎間盤突出引起的神經壓迫症狀或者是由於髖關節滑膜炎等情況,引起的表現,目前你這個疼痛的症狀相對來說原因可能比較多,但是跟帶狀皰疹一般沒什麼聯系,最好先去進行腰椎ct檢查
3、皰疹性咽峽炎
4、各項檢查沒有提示帶狀皰疹,
是什麼症狀、診斷是什麼病、什麼原因導致的疾病,這些信息一點沒有。
什麼病、什麼原因引起的,就用消炎葯?什麼消炎葯?消炎葯是統稱,抗炎性感染的葯和殺滅細菌的抗生素都被稱為消炎葯,但不同的感染要用相應的葯,炎性感染就不能用抗生素,細菌感染就不能用抗炎葯,病毒感染基本上不需要用葯,只能等著自愈。
5、紅斑狼瘡有哪些症狀?
SLE好發於生育年齡女性,多見於15~45歲年齡段,女∶男比例為 7 ~ 9∶1。SLE的流行病學在美國多地區的調查報告,其患病率為14.6~122/10萬人,我國大系列的一次性調查在上海紡織女工中進行,其患病率為70/10萬人,婦女中則高達115/10萬人。SLE臨床表現復雜多樣。多數呈隱匿起病,開始僅累及1~2個系統,表現輕度的關節炎、皮疹、隱匿性腎炎、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部分患者長期穩定在亞臨床狀態或輕型狼瘡,部分患者可由輕型突然變為重症狼瘡,更多的則由輕型逐漸出現多系統損害;也有一些患者發病時就累及多個系統,甚至表現為狼瘡危象。SLE的自然病程多表現為病情的加重與緩解交替。
1.全身表現:SLE患者常常出現發熱,可能是SLE活動的表現,但應除外感染因素,尤其是在免疫抑制治療中出現的發熱,更需警惕。疲乏是SLE常見但容易被忽視的症狀,常是狼瘡活動的先兆。
2.皮膚與粘膜:在鼻樑和雙顴頰部呈蝶形分布的紅斑是SLE特徵性的改變。SLE的皮膚損害包括光敏感、脫發、手足掌面和甲周紅斑、盤狀紅斑、結節性紅斑、脂膜炎、網狀青斑和雷諾現象等。SLE皮疹無明顯瘙癢,明顯瘙癢則提示過敏,免疫抑制治療後的瘙癢性皮疹應注意真菌感染。接受激素和免疫抑制劑治療的SLE患者,若出現不明原因局部皮膚灼痛,有可能是帶狀皰疹的前兆。SLE口腔潰瘍或粘膜糜爛常見。在免疫抑制和/或抗菌素治療後的口腔糜爛,應注意口腔真菌感染。
3.關節和肌肉:常出現對稱性多關節疼痛、腫脹,通常不引起骨質破壞。激素治療中的SLE患者出現髖關節區域隱痛不適,需注意無菌性股骨頭壞死。SLE可出現肌痛和肌無力,少數可有肌酶譜的增高。對於長期服用激素的患者,要除外激素所致的肌病。
6、髖關節脫位者能否考公務員
公務員錄用體檢標准,合格要求:
第一條 風濕性心臟病、心肌病、冠心病、先天性心臟病、克山病等器質性心臟病,不合格。先天性心臟病不需手術者或經手術治癒者,合格。
遇有下列情況之一的,排除心臟病理性改變,合格:
(一)心臟聽診有生理性雜音;
(二)每分鍾少於6次的偶發期前收縮(有心肌炎史者從嚴掌握);
(三)心率每分鍾50-60次或100-110次;
(四)心電圖有異常的其他情況。
第二條 血壓在下列范圍內,合格:
收縮壓90mmHg-140mmHg(12.00-18.66Kpa);
舒張壓60mmHg-90mmHg (8.00-12.00Kpa)。
第三條 血液病,不合格。單純性缺鐵性貧血,血紅蛋白男性高於90g/L、女性高於80g/L,合格。
第四條 結核病不合格。但下列情況合格:
(一)原發性肺結核、繼發性肺結核、結核性胸膜炎,臨床治癒後穩定1年無變化者;
(二)肺外結核病:腎結核、骨結核、腹膜結核、淋巴結核等,臨床治癒後2年無復發,經專科醫院檢查無變化者。
第五條 慢性支氣管炎伴阻塞性肺氣腫、支氣管擴張、支氣管哮喘,不合格。
第六條 嚴重慢性胃、腸疾病,不合格。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已癒合,1年內無出血史,1年以上無症狀者,合格;胃次全切除術後無嚴重並發症者,合格。
第七條 各種急慢性肝炎,不合格。
第八條 各種惡性腫瘤和肝硬化,不合格。
第九條 急慢性腎炎、慢性腎盂腎炎、多囊腎、腎功能不全,不合格。
第十條 糖尿病、尿崩症、肢端肥大症等內分泌系統疾病,不合格。甲狀腺功能亢進治癒後1年無症狀和體征者,合格。
第十一條 有癲癇病史、精神病史、癔病史、夜遊症、嚴重的神經官能症(經常頭痛頭暈、失眠、記憶力明顯下降等),精神活性物質濫用和依賴者,不合格。
第十二條 紅斑狼瘡、皮肌炎和/或多發性肌炎、硬皮病、結節性多動脈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各種彌漫性結締組織疾病,大動脈炎,不合格。
第十三條 晚期血吸蟲病,晚期血絲蟲病兼有橡皮腫或有乳糜尿,不合格。
第十四條 顱骨缺損、顱內異物存留、顱腦畸形、腦外傷後綜合征,不合格。
第十五條 嚴重的慢性骨髓炎,不合格。
第十六條 三度單純性甲狀腺腫,不合格。
第十七條 有梗阻的膽結石或泌尿系結石,不合格。
第十八條 淋病、梅毒、軟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腫、尖銳濕疣、生殖器皰疹,艾滋病,不合格。
第十九條 雙眼矯正視力均低於0.8(標准對數視力4.9)或有明顯視功能損害眼病者,不合格。
第二十條 雙耳均有聽力障礙,在佩戴助聽器情況下,雙耳在3米以內耳語仍聽不見者,不合格。
第二十一條 未納入體檢標准,影響正常履行職責的其他嚴重疾病,不合格。
具體體檢情況,以醫院出具的檢查結果為准。
7、腋窩背部髖部和手臂處很多地方皮下有像黃豆大小的硬顆粒,五六年了,好像在擴散,請問是什麼?
病情分析: 您好,你的情況可能是 汗皰疹是不傳染的!汗皰疹是濕疹的一種,又稱出汗障礙疹,常伴有多汗,
意見建議:可以外擦奧能軟膏促進恢復,一般很難徹底治療,會反復發作。飲食注意辛辣刺激和發物食品不要吃。
8、在線等,皰疹性咽頰炎,體溫正常5天後又發熱 財富下資料這兩天用光了,不好意思,哪位好心人幫看看吧
可以檢查支原體,看看是不是支原體感染,加點阿奇黴素試試
9、梅毒可以短根不
相關資料:
一期梅毒:主要症狀為硬下疳及區域性淋巴結腫大。硬下疳是梅毒螺旋體進入人體內的第一個症狀。從不潔性交到發生皮損一般經過2~4周潛伏期,也有短於1周或長達1~2月者。大部分發生於生殖部位。男性多發生於龜頭、冠狀溝、陰莖、包皮或尿道外口等部位,男性同性戀則常見於肛門、肛管或直腸;女性多在大小陰唇或子宮頸等。少數發生於生殖器以外部位,如陰阜、陰囊、口唇、舌、乳房等。初期常為單個紅色斑丘疹或丘疹,逐漸擴大、隆起成圓形或橢圓形硬結,邊界清楚,直徑1~2厘米,觸之有軟骨樣硬度;中心很快糜爛或形成淺潰瘍,基底為干凈肉芽組織,有少量漿性分泌物,有時為偽膜狀,內含大量梅毒螺旋體,無明顯疼痛。,未經治療可在3~6周內自然消退,遺留淺表疤痕。妊娠期,由於生殖器官血管擴張,血液充盈,組織松軟,故此時硬下疳造成的損害較其他時期更明顯。
硬下疳發生後2周左右,區域性淋巴結出現腫大,單側或雙側發生,以腹股溝淋巴結最常見。梅毒螺旋體常侵犯多個淋巴結,為豌豆至蠶豆大,中等硬度,可活動,與周圍組織無粘連,不破潰,亦無疼痛或壓痛。穿刺淋巴結液可查見梅毒螺旋體。淋巴結消退常較硬下疳癒合晚約1~2個月。
二期梅毒:一期梅毒未經治療或治療不徹底,螺旋體由淋巴系統進入血液循環播散全身,引起多處病灶。此期稱二期梅毒。一般發生在感染後7~10周或硬下疳出現後6~8周。
①二期梅毒的皮膚粘膜損害。80%~95%的病人可發生,其特點是皮疹分布廣泛且對稱,疹型多種多樣,其發生與發展均徐緩,破壞性小,消退後一般不留痕跡,並無功能障礙,其客觀症狀明顯而主觀症狀輕微,傳染性強;不經治療,持續數周或2~3個月後可自行消退。皮疹形態以斑疹、斑丘疹、丘疹、鱗屑性斑丘疹為主,身體虛弱者可有毛囊疹或膿皰疹等。手掌及足跖易見暗紅斑及鱗屑性斑丘疹是其特點。唇、頰、舌及齒齦粘膜可見粘膜斑,呈圓形或橢圓形之糜爛面,直徑0.2~1.0厘米,基底紅潤,表面有滲出液或形成灰白色薄膜覆蓋,內含大量梅毒螺旋體。另於咽、上齶、舌、扁桃體也可發生粘膜炎,表現粘膜紅腫、糜爛及滲出物,局部有干痛感覺。如損害發生於喉部,可有聲嘶或失音。在易受摩擦之皺襞及潮濕部位,表現為濕丘疹,表面摩擦後糜爛、融合成扁豆大或更大之無蒂小塊,表面平坦、濕潤,有時呈疣狀或乳頭狀,有多量分泌物,內含大量梅毒螺旋體,傳染性甚大,稱為扁平濕疣。好發生於大小陰唇問、包皮內、肛門周圍及會陰,少數可發生於腋窩、乳房下、股內側及趾間等。
②二期梅毒的其他損害。梅毒性脫發,好發於頭頂、枕部及顳部,呈稀疏脫發,邊界不清,尤如蟲蝕狀:骨關節梅毒,可發生骨膜炎及關節炎,晚上及休息時疼痛較重,白天及活動時疼痛較輕;眼梅毒,可發生虹膜炎、虹膜睫狀體炎、脈絡膜炎、視神經炎及視網膜炎等,還可發生神經梅毒、肝梅毒或胃梅毒等。
③二期梅毒前驅症狀。二期梅毒發疹前,部分病人(女性50%左右,男性25%左右)出現輕重不等的發熱、頭痛、骨關節酸痛,肝、脾及全身表淺淋巴結腫大,食慾不振,全身不適等。一般3~5日好轉,病人常不注意或誤認為是其他病。
④二期復發梅毒。因抗梅毒治療劑量不足或患者免疫力降低,二期損害消退後又重新出現新的皮疹,皮疹形態與二期顯發疹大體相似,但皮疹數14少,破壞性較大,分布局限、群集,可自中央自行消退,邊緣又起新疹,呈環形、弧形、匐行形或花瓣形。也可眼、骨及內臟損害復發。一般發生在感染後6月至2年內。
三期梅毒:早期梅毒未經治療或治療不充分,經過一定的潛伏期後,約有1/3的患者發生各種晚期症狀。可侵犯全身各臟器,以皮膚、粘膜損害為最常見。
①三期皮膚粘膜梅毒。通常發生於感染2年以的患者。特點:損害面積小,不對稱,但破壞性大,愈後遺留萎縮性疤痕,損害部位不易查到梅毒螺旋體;自覺症狀輕微,客觀症狀較重;不經治療,其損害經數月到數年也可自行癒合。損害形態分3種:第一種為結節性梅毒疹,為豆大結節集簇排列,常一端吸收自愈,另端出現新的結節,呈匐行性,形似環狀、多環狀或馬蹄形;可自然消退遺留萎縮斑,或壞死形成淺潰瘍,愈後留疤痕。常見於面部、四肢伸側、肩胛等處。第二種為樹膠腫,為皮下深在性結節,逐漸增大形成浸潤性斑塊,中心軟化發生潰瘍,呈穿鑿性,流出粘稠的壞死組織及膿液,癒合後遺留大塊萎縮性疤痕。全身各處均可發生,尤以小腿為多,常單發,外傷可為誘因。發生於上齶及鼻中隔粘膜的樹膠腫可侵犯骨膜及骨質,出現上齶、鼻中隔穿孔及馬鞍鼻。第三種為近關節結節,又稱梅毒性纖維瘤,為無痛性、生長緩慢的皮下纖維性結節,豌豆至核桃大,圓形或卵圓形,質堅硬,3~5個聚集,不活動,表皮正常,從不破潰,如不治療可持續數年不消退,抗梅毒治療後可消退。結節中可查到梅毒螺旋體。其好發於易受摩擦的大關節附近,如肘、膝、髖關節等處,常對稱存在。
②三期骨梅毒。一般在感染後5~20年,長骨部出現骨炎及骨膜炎,顱骨、鼻骨、骨盆及肩胛骨等出現樹膠腫,分布局限,不對稱,疼痛較二期骨梅毒輕微。
③心血管梅毒。常發生於感染梅毒後15~25年,早期梅毒未經治療或治療不徹底時發生較多,其發生率10%左右。發病年齡35~55歲,男性多於女性。基本病理變化為梅毒性主動脈炎,常見病變部位為升主動脈,次為主動脈弓。螺旋體經血流侵入主動脈的滋養血管,引起慢性炎症,發生閉塞性動脈內膜炎,導致動脈壁中層肌纖維及彈力纖維壞死,繼而形成瘢痕。病變累及主動脈環使瓣環擴大,發生主動脈瓣關閉不全,最後導致充血性心力衰竭而死亡。病變延及冠狀動脈口出現冠狀動脈口狹窄,表現為心絞痛,嚴重時發生心肌梗死。另外,由於主動脈中層肌肉及彈力組織壞死,主動脈壁失去彈性,出現主動脈瘤,患者可因主動脈瘤破裂而猝死。
④神經梅毒。未經治療的梅毒患者,約8%~10%出現神經梅毒,多發生於感染後10~20年,男性多於女性。臨床上常見脊髓癆及麻痹性痴呆。
脊髓癆的病理基礎為脊髓後神經根及後索發生梅毒性炎症,繼發神經和脊髓的變化,病變部位多在腰 部。常見症狀為感覺異常,如蟻行感和閃電樣痛;由於下肢感覺缺損,出現共濟失調,行走時似踏棉花感,肌張力減弱,深淺感覺均可減退或消失。皮膚、肌肉、骨和關節可發生營養性改變,如足底出現穿通性潰瘍。病變波及交感神經,在受控部位因血管舒張和神經支配失控可出現危象,如胃、腸發生劇痛和功能障礙。支配眼瞳孔的神經受刺激而發生阿羅瞳孔征 (即瞳孔縮小,不正形,不等大,調節反射存在,對光反射消失)。當骶段脊髓後根受損時,可出現括約肌功能障礙,如排尿困難、尿失禁、便秘或大便失禁等。尚可有生殖機能減退,如性慾減退、陽痿等。嚴重病例可發生視神經萎縮,初為一側,以後另一側也發生,導致雙目失明。
麻痹性痴呆系梅毒螺旋體侵犯中樞神經系統引起的腦膜腦炎,表現為多種精神症狀及神經症狀。精神症狀為自大狂、狂躁、抑鬱和痴獃等。神經症狀為阿羅瞳孔征、語言書寫障礙、震顫、腱反射亢進和痙小便失禁等。
此外,還可發生梅毒性腦膜炎、腦和脊髓的血管梅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