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手腕和髖關節怎樣復健
你好,根據你的情況,建議你最好去醫院的康復科就診,可以進行一些運動訓練,鍛煉肌肉以及關節活動度,可以做些作業訓練,同時配合理療等治療
2、怎樣進行股骨頭壞死康復訓練?
既然股骨頭壞死已經傷到了骨頭,影響了人的正常行動,就必須在治療中摻和著鍛煉,才能讓患者徹底康復。其實,股骨頭壞死的鍛煉不是隨意進行的。根據股骨頭壞死症狀所處的時期,可以選擇不同的鍛煉方法;至於鍛煉的時間長短,也是由患者本身的病情來決定的。那麼,鍛煉時應該注意的一個問題就是,鍛煉到什麼程度就能停止了?所有股骨頭壞死患者都面臨這個如何正確鍛煉的問題,大部分患者沒有進行正確的髖關節功能鍛煉。只要患者能了解到這一點,就可以避免鍛煉不當而造成股骨頭壞死症狀加重的後果。下面就是患者應該了解的鍛煉的原則。認真履行鍛煉原則,才能把功能鍛煉的效果發揮到極致。患者要注意,當股骨頭壞死症狀處於進展期,也就是惡化期時,只需要在床上鍛煉就行了;這時患者不要大量行走鍛煉,跑步鍛煉就更不行了,會造成股骨頭迅速塌陷。這個惡化階段必須要拄雙拐,免負重全休息,在床上進行髖關節功能鍛煉和預防大腿肌肉萎縮的抬腿鍛煉。如果患者這時拄拐行走,就會使股骨頭因為身體重壓而塌陷變形。有的患者在不懂股骨頭壞死怎麼鍛煉的情況下,盲目的鍛煉,最終導致股骨頭迅速塌陷變形;而有的患者在應該鍛煉的時候,還由於害怕累著而不敢鍛煉,這樣,就會失去鍛煉的好時機,使骨頭無法好轉;當髖關節周圍疼痛時,患者往往會認為治療沒有效果。總之,股骨頭壞死患者一定要明確自己的病情所處的時期以及所需要的正確的鍛煉方式,這樣才有助於收到良好的鍛煉效果。
3、康復訓練都做哪些動作呢?
超聲引導下肌骨介入治療是近年來臨床上興起的一種微創治療方法,相比傳統的外科治療,具有精確度高、安全性高、創傷小、恢復快、效果好的優勢。肌骨疼痛超聲介入治療的適應症包括:
1、急性運動損傷,如肌肉血腫、肌肉牽拉傷;
2、慢性勞損導致的腱鞘炎、滑囊炎;
3、腱鞘囊腫;
4、關節炎、關節積液;
5、外周神經引起的疼痛,可進行神經阻滯等。
4、跪求!關節康復訓練器 也就是常說的 CPM 它的工作原理、適應症及禁忌症! 求行家入
CPM: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 。持續被動訓練。
這機器就是一種智能的肌力訓練或肌力檢查的被動或主動的訓練治療一體化的醫療設備,目前僅見與各省部級醫院的康復醫學科。
CPM是一種作用於肌肉可以輸出等速、等張收縮的方式,克服關節手術和肢體制動造成的關節粘連、關節僵硬、肌肉萎縮、退行性和創傷性關節炎的發生,並可縮短住院時間。 通過CPM裝置的活動,刺激關節軟骨的細胞增生,分泌和合成軟骨基質,也可使軟骨下骨組織中血液未分化細胞發生軟骨樣改變,避免或減輕創傷性關節炎的發生。
適應症:膝關節置換術、骨折(包括膝蓋骨,脛骨平台,股骨等)、關節松解術、髖部手術(包括髖關節置換,髖部釘內固定,骨切除術等)、韌帶修復、關節內窺鏡檢查手術(如半月板切除術,膝蓋骨切除術等)、燒傷,關節膿毒症等。
禁忌症:骨折固定不穩,肌肉僵直,躁狂期,癲癇發作期,高燒發熱,生命體征不穩定的患者。
5、髖關節康復訓練
做過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的病人,以下動作應盡量避免,否則您的人工髖關節發生松動的機率會大大提高。
●術後早期禁止"蹺二郎腿",更不要在蹺二郎腿的同時施壓
●禁止坐低矮凳(20cm左右),包括蹲便
●禁止直腿從高處跳落
●避免做劇烈運動
●避免摔倒
●不論平卧位還是行走時盡量不要向外旋轉您的髖關節。
●側卧位時盡量不要向手術側側卧
為了使您輕松愉快地完成訓練,我們為您制定了以下訓練計劃:
術後72小時內
-
1.傷口處放置引流管……
傷口處放置引流管,避免術後血腫的發生,24~72小時後拔除。
2.早期應盡量平卧……
早期應盡量平卧,手術一側腿向外打開30o,膝關節前面和足尖保持向上,雙腿內置入三角枕。避免向手術側翻身。可以側卧後,睡覺時最好在兩腿之間放置一個枕頭。
3.抬高手術一側腿……
抬高手術一側腿,主動屈伸踝關節。有條件者使用下肢靜脈泵促進下肢血液循環。
4.72小時內疼痛將較劇烈……
72小時內疼痛將較劇烈,術後早期疼痛多因手術創傷所致,適當服用鎮靜止痛葯或採用病人自控型止痛泵,減少疼痛刺激,以保證病人較好地休息。
5.術後一般使用抗生素……
術後一般使用抗生素,具體需根據個人情況而定。
6.全身靜脈麻醉的病人術後常規霧化吸入……
全身靜脈麻醉的病人術後常規霧化吸入,鼓勵排痰防止肺部感染。多飲水,多吃粗纖維和多維生素類食物防止便秘。
術後1~3天
-此期訓練以恢復肌肉力量和促進下肢血液流動為目的,防止血栓形成。但暫不活動髖關節。
1.屈伸踝關節
慢慢地將腳尖向上勾起,然後再向遠伸使腳面綳直。每隔5~10分鍾就可以練習數次;手術後立即開始直到您完全康復。
2.轉動踝關節
由內向外轉動您的踝關節;每天3~4次,每次重復5遍。
術後3天~2周
-此期可以開始進行一些卧位髖關節活動,以恢復肌肉力量,逐漸增加髖關節活動度為目的。
1.3~13天使用關節被動活動器(cpm)
術後早期CPM的使用既可以使剛剛更換的人工關節提前進入角色,有效地防止周圍軟組織粘連又可以對於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起到一定的作用。
CPM開始活動度:30o~40o,2次/日,每次30~60分鍾,逐日加10o,達到100o~120o止
2.1屈伸膝關節
每天3~4次,每次重復10遍以下三種練習方式之一:
1) 屈伸膝關節:如圖所示屈曲膝關節使您的腳跟滑向臀部,然後伸直。注意不要使膝關節向兩側擺動。
2.2臀部收縮
每天3~4次,每次重復10遍以下三種練習方式之二:
2) 臀部收縮:平卧位使臀部肌肉綳緊,保持5秒鍾。
2.3外展練習
每天3~4次,每次重復10遍以下三種練習方式之三:
3) 外展練習:平卧位伸直腿盡量向兩側分開,然後收回,注意不要完全並攏。
3.1股四頭肌收縮
綳緊您的大腿前方肌肉(股四頭肌),盡量伸直膝關節,保持5~10秒鍾,每隔10分鍾練習10次或直到您感覺大腿肌肉有點兒疲勞。
3.2股四頭肌收縮
直腿抬高:綳緊您的大腿前方肌肉,盡量伸直膝關節,抬高下肢(距床面10cm)保持5~10秒鍾,慢慢放下。重復練習,您會感覺大腿肌肉有點兒疲勞。
手術2周後
- 此期以恢復正常髖關節活動度和增強肌肉力量為目的。
如果您的人工髖關節是骨水泥型的,那麼此期您的人工髖關節已經可以負重了,可以逐漸坐起,並開始練習站立和行走。但請您務必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以下康復訓練內容。
1.14~21天起坐,坐床沿,坐椅子。
從椅子上站起時,首先身體要挪到椅子邊緣,把患肢放在前面,讓健側腿承受身體大部分重量,主動進行屈髖屈膝、伸髖伸肢運動,可繼續使用關節被動活動器。
2.22天起醫生雙手平舉扶患者雙手,練習平地步行
22天起醫生雙手平舉扶患者雙手,練習平地步行,每次100~300步,2~3次/日。
走路不在多,而要走正確,同時練習等步上下梯,上樓梯時先邁健腿,下樓梯時先邁患腿。平步時足不要外旋或內旋,不要拖步,跳步,不要跛行,要大膽讓患髖負重。切記避免意外跌倒。一般不用拐杖,以免延晚獨立行走期。第4周起同時練習下蹲,起立和立地踏步。
3.站立練習
手術不久您就可以下床站立。開始的時候您會感覺頭暈,所以您一定要有人在身旁幫助。直到您有足夠的力量站立。進行站立練習時您一定要扶著床旁或牆上的扶手。每天3~4次,每次10遍。
4.站立抬腿練習
雙手握住扶手抬起您的患肢,注意抬腿時膝關節不要超過腰部。每次2~3遍。
5.站立外展練習
注意保持您的下肢伸直位向外抬起,慢慢收回。每次2~3遍。
6.站立後伸練習
將患肢慢慢後伸,注意保持上身直立,每次2~3遍。
6、骨性關節炎的康復訓練怎麼做
在康復期,骨性關節炎患者如何做好康復訓練關系著治療效果的鞏固。只有正確的做好康復工作,之前的治療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則,骨性關節炎不僅不能完全康復,還會有復發的可能。 那麼,骨性關節炎的康復訓練應該怎麼做呢?對此,專家提醒廣大患者可從以下三點做起: 1、適當的體育運動有利於改善關節軟骨營養,防止肌肉和軟骨萎縮。鍛煉應循序漸進,貴在堅持。注意保護好關節。體育鍛煉方法多種多樣,以關節活動不負重為宜。跳舞爬樓梯、登山、跑步等為有害運動。游泳、平地慢跑、太極拳、自行車等為有益運動。 2、肌力訓練:隨著年齡增長,骨骼肌逐年減量,影響關節穩定,促進關節退變。因此,增加關節周圍肌肉力量,可提高關節穩定性,保障關節正常力學傳導,緩沖運動對關節的沖擊力,使關節受力均勻,有利於維護關節本體感覺,保護關節,防止退變。訓練的方法主要有:等長、等速訓練和抗阻力練習。髖關節骨性關節炎應注意外展肌群的訓練等。 3、關節功能訓練:如膝關節在非負重條件下屈伸運動,以保持關節最大活動度。糾正不良姿勢,多多進行有氧鍛煉等來控制體重,減輕對關節的壓迫和不良刺激。避免長時間跑、跳、蹲等不良姿勢。減少或避免爬樓梯。肥胖者還要注意減肥,多做有氧鍛煉如游泳、騎自行車等。 總之,正常量的活動是骨、軟骨及肌肉新陳代謝所必不可少的生理刺激,缺少這一刺激,骨骼會出現骨質疏鬆,肌肉會出現失用性肌萎縮,軟骨會加速退行性病變。望廣大骨性關節炎朋友掌握正確的康復方法,早日恢復健康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