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髖關節 > 如何保護髖關節

如何保護髖關節

發布時間:2020-08-06 07:17:06

1、怎樣展開髖關節

01、可能是先天性髖關節發育不良,在學行的階段會表現為鴨步或者跛行. 換尿片的時候,有沒有覺得他的腿不能很好地張開(兩腳並緊,兩大腿成直線)?踢腿的時候活動受到限制?如果沒有,一般問題不大. 如果你擔心,最好去醫院做一個透視(注意透視時用東西保護孩子的會陰以保護他的性腺),那樣就徹底放心了.先天性髖關節發育不良在一歲之前,確診治療,最好盡早確診.
02、這種情況不能除外寶貝腦發育不良,所以要定期去醫院檢查,每個月都要去醫院檢查看寶貝的肌站立發育情況,如果沒有好轉或者跟正常寶貝差異比較大,一定要到神經科去確診,因為腦發育不良的情況跟康復的早晚和是否完全康復是非常有關系的,有些寶貝發育方面的問題如果早期治療或者干預的話可以完全恢復正常,如果治療過晚或者任由寶貝發展的話,最後進入到難恢復的病態.小兒髖關節脫位,又稱先天性髖關節脫位,出生時就已形成。主要原因是母親在懷孕2~3個月時,正逢胎兒髖關節形成時期,因孕媽咪的感冒、發燒或其他疾病導致胎兒生長停頓了一下,關節未正常發育,就出現了脫位。該病男女比例約為1:5,女孩兒出生時,年輕的爸爸媽咪必須注意檢查一下。 有一個簡單的檢查方法:寶貝躺著,將她的雙髖朝兩邊展開(膝蓋呈直角,大腿與身體垂直)。如果寶貝的雙腿硬硬的,不能展開,基本可肯定是此病;如果寶貝兩條大腿的條紋不對稱、腿有長短,也往往是此病。但由於有些輕度脫位、半脫位的很難靠手法檢查確診,而且寶貝腿上脂肪多、腿的長短也較難明確。因此,6個月以下的嬰兒可做超聲波檢查確診。要注意的是,由於6個月以內的嬰兒骨骼未鈣化、骨化中心尚未出現,拍X光片只有一片空白,因此不要讓寶貝白白遭受X光的傷害。10個月以上的寶貝可用X光確診。 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的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非常重要。3~6個月的寶貝診斷明確後,可用專用吊帶固定,3個月後95%以上可治癒,這種治療方法不損傷關節、並發症少。1歲左右、開始走路的寶貝,則需要先將脫位的關節整復,然後上3個月的蛙式石膏,再用蛙式支架固定9~12個月,才能恢復正常。2歲以上的寶貝則要動手術、再上石膏。4~7歲的寶貝必須通過手術才能痊癒。做同樣的手術,寶貝年齡越小,效果越好;年齡越大,手術創傷越大且效果越差。 如果髖關節脫位不予治療,就會導致腿部殘疾,走路瘸腿,長大後腿部不能受力,走路時就會感覺酸痛難忍

2、這些關節該如何保護

最好不要讓這個關節受涼。

3、髖關節發育不良怎樣運動

腿部到胸部的伸展

運動需要你四肢舒適地在地板上躺下。接下來,抬起你的腿,同時保持其它部分躺在盡可能平坦的地面上。彎曲膝蓋,提腿,盡可能舒適地接近你的胸部,保持15到30秒。將腿返回到原來的位置,並用另一條腿重復伸展,另外保持休息的腿可平放在地面上。每天做這種髖關節的舒展10分鍾即可,對髖關節發育不良很有幫助。

瑜伽伸展

一些瑜伽姿勢可以幫助舒展肌肉,並提供對髖關節發育不良的幫助。這些姿勢應該由經過認證的教練進行監督,以確保您採用了適當的技術。此外,培訓師可以提供熱身姿勢,以確保最好的、最安全的瑜伽常規。這種瑜伽伸展有,髖關節舒展的三角伸展式; 加強側髖關節伸展和束角式。

其它拉伸運動
物理治療師或醫師可能會建議低強度、低沖擊運動,如游泳和騎自行車的髖關節伸展。這些活動提供的方法,同時也可鍛煉上背和手臂的其它領域的機構,如伸展髖關節。其它活動,如有節制的劃船可能是有益的,但也可能加劇臀部的關節炎

4、日常怎樣保護關節呢?

首先要對人體自身結構的認識,包括肌肉,骨骼以及關節的認識。同時要對運動正確姿勢及運動場所進行了解。

第二,對於不經常運動的人,要加強基礎訓練。在訓練過程中還要注意學習一些動作要領,建立正確的動作模式糾正一些不良的動作。

第三,在進行運動時要進行熱身,包括普通性熱身以及局部性熱身。普通熱身就是要全身運動,可以在跑步機上或者操場上進行十分鍾的跑步使身體熱起來。局部專項熱身,包括各種關節頸部的關節,肩關節,髖關節,肘關節,腕關節,踝關節進行訓練。

5、髖關節疼怎麼治療

對於髖關節疼痛的治療辦法,首先應該注意休息,避免勞累,爬樓,爬山等劇烈運動,第二,對於該病的葯物治療,首先可以服用非甾體消炎葯物,比如美洛昔康,雙氯芬酸鈉,具有消炎止痛的作用,另外可以常規服用鈣片以及維生素d有預防病情加重的作用,第三氨基葡萄糖具有保護軟骨,延緩病情進展的作用,而且副作用比較小。

1、當我們髖關節疼痛的時候,我們最根本的就是要注意休息,讓我們的髖關節得到休息,這樣有利於急性炎症的消退。如果必須要走動的話最好是藉助拐杖,這樣方便的同時還能減輕髖關節的壓力。
2、當突然發生髖關節疼痛的現象,我們可以採取冷敷來減輕疼痛,冷敷適用於急性發作的髖關節。等緩解之後我們可以採用冷熱交替的敷,這樣更有利恢復。
3、我們還可以採取中醫治療,針灸推拿幾乎是適用於任何骨科疾病,針灸以及推拿都可以很好的緩解和治療髖關節疼痛的症狀。同時我們還可以配合貼一些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貼膏或者中葯濕敷疼痛的地方。
4、髖關節疼痛的話我們還需要進行抗炎治療,因為髖關節疼痛多數是因為炎症引起的,所以我們要消炎,可以口服一些消炎葯,也可以選擇靜脈注射青黴素。
5、如果是普通的損傷引起的髖關節疼痛經過卧床休息以及以上方法治療都可以緩解的。對於嚴重的髖關節疼痛,這種情況一般是因為滑膜病變或者股骨頭壞死導致的。必要的時候我們只能進行手術摘除滑膜或者是換上人造的股骨頭。
髖關節疼痛很多時候是生活習慣不當造成的,因此我們要養成好的習慣。不要敲二郎腿,運動要適度。還要注意的是控制自己的體重,因為當你體重太重的時候,髖關節承受的壓力也會變大,就容易發生髖關節疼痛的現象。

祝您早日康復。

6、40歲以上怎麼保護關節呀

學會保護關節是對於現在和以後的健康狀況都是有利的,關節是很脆弱的,關節也是一個人衰老的第一徵兆。一旦關節衰老,你就要開始漫長的慢性疼痛。趁年輕採取多種措施減少對關節的損害,保護關節有利於防止骨關節磨損。下面我們就來看看身體八大關鍵的具體保護和鍛煉方法:

髖關節

走路或站立時,腿部分擔髖部以下重量,而髖關節則承受著整個上身的重量。因此,它是所有承重關節中活動幅度最大,也是磨損最厲害的。一般到45歲以上,男女都會不同程度地出現髖關節問題。要護好髖關節,增強它周邊的肌肉、韌帶肌腱力量非常重要。英國髖關節協會整形外科專家托尼·克萊森建議,平時應多練練瑜伽、普拉提、游泳和騎車,這些都屬於沖擊性不大的活動。如果堅持跑步,一定要充分熱身,讓關節變軟後,再開始鍛煉。英國手足病醫生協會的邁克·奧尼爾也表示,運動時最好選橡膠底的鞋,它比皮底鞋減震效果更好,有利於保護髖關節。日常生活中,每天向後甩腿10次,或者經常左右搖擺,可以鍛煉髖關節。

膝關節

在全身關節中,膝關節是第二易磨損的。在臨床中,磨損性膝關節炎患者里,男性居多,通常是由於早期運動導致的;肥胖女性則更容易發生膝蓋磨損。要護好膝關節,必須讓自己的雙腿肌肉更強健,如果腿部肌肉沒力氣,跑步或走路時,膝關節就會反復受到沖擊,導致軟骨磨損。外科專家托尼·克萊森表示,有些人平時不愛運動,偶爾在家跳跳健身操,但又缺乏熱身,容易因動作過猛、急速扭轉等造成膝關節損傷。

骨科博士則表示,肥胖是膝關節損傷的另一個重要原因,體重每增加1磅(約454克),跑步或跳躍時對膝關節造成的壓力就會增加10倍。平時應多做抬腿運動,有助增強大腿肌肉。另外,膝關節不好的人,撿重物時,一定要避免靠膝部支撐;最好也不要滑雪,這容易導致膝蓋磨損。

頸關節

點頭和搖頭時,經常會用到我們的頸關節。頸椎是脊椎最上面的3塊,很靈活,可一旦受損傷,就會變得非常僵硬。看電腦、熨衣服都會讓你的身體向前彎曲,容易給椎間盤造成壓力,進而加重頸椎關節僵硬,所以辦公時最好不要低著頭。日常生活中,可以將下巴盡量下壓貼近胸部,然後抬頭看天花板。動作緩慢,連做5次,再同樣緩慢地將頭部左右下壓10次,這樣有利於鍛煉頸關節。

踝關節

走路或跑步時,踝關節最先受到沖擊。愛穿平底鞋的女性,很容易得踝關節炎。此外,弓形足和扁平足的人,每走一步,踝關節的壓力都會隨之增大。據調查,扁平足患者中,近1/10的人都有踝關節炎。35—45歲,是它的發病高峰期。奧尼爾建議,為保護踝關節,鞋跟高度最好控制在1.3—3.8厘米內,盡量不要穿平底鞋和人字拖。在日常生活中,可採取以下方法鍛煉踝關節:早晚各一次,保持坐姿,腳尖上下運動10次,然後再順時針和逆時針轉動腳尖。

肩關節

肩關節是全身比較輕松的一個關節,因為肩膀平時不承受任何重量,所以肩關節磨損幾率較小,只在常提重物的中年男性中較為普遍。其實,對於肩關節來說,最大的危險是運動不夠。由於軟組織沒有活動開,很多人會覺得肩膀疼痛。當肩關節出現問題時,起初的症狀為洗頭等動作困難,然後是肩膀僵硬。在日常生活中,英國整形外科協會專家斯蒂夫·克里克勒教大家,雙手舉過頭頂拉伸,可提高肩部靈活度;走路時擺臂也有很大幫助。為防止弓腰駝背增加肩關節磨損,每天可將肩部大幅度向後轉動10次。

肘關節

舉重物會導致肘關節損傷,同時做伸臂和旋轉這樣的動作,也會拉傷肘關節附近的韌帶。此外,很多人都知道「網球肘」或「高爾夫肘」,這是反復用力做肘部運動造成的。因此,抓東西時最好將把手換成大號的,這樣就不會太費勁。使用電腦時,滑鼠最好離身體近點,以免拉伸肘關節韌帶。每天彎曲伸直手臂10次,可以讓肌腱和韌帶保持柔軟。

腕關節和手關節

手指的關節比腕關節更容易發生磨損,尤其是那些長時間做手工活,比如織毛衣的女性,發病率非常高,常常會覺得大拇指根部疼痛。日常生活中,最好不要老讓手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經常做做抓握動作,或者一手握拳,另一手抱住拳頭,左右上下活動手腕。活動越多樣化,對腕關節和手關節越有利。

7、老人髖骨保護有哪些?

建議可以准備一種智能防護腰帶,因為老年人佩戴後可以在身體失去平衡時防護摔倒,對摔傷有效減輕,保護老人髖部。有一個品牌做的不錯,叫信安智囊的,你可以去看下

8、髖關節發育不良如何鍛煉

你好,樓主來:

關節的疼痛一是與活動用力和磨擦過多有關,導致骨關節和周圍組織的充血水種慢性炎症;二是與骨質的代謝和退化有關,特別是身體虛弱和發育不良自的患者.

建議給予CT或X線的診斷和鑒別,以方便治療和護理.

指導意見百:
建議1,在走路活動用力時給予必要性的保護措施,強彈性綁帶或護腰松緊帶,以防止上減少關節間的磨擦和充血水腫炎症.2,可給予經常性的中葯洗浴浸泡,或中葯有包度扎固定,以消炎止痛和促進正常組織的功能恢復,特別是在走路過多後和疲勞後.3,平時注意加強活血類和舒筋健知骨類的葯物,避免加重關節損傷的各種因素.4,積極治療身體的各種不適和異常症狀,以防止相道互影響和炎症的轉移.

9、如何鍛煉髖關節周圍肌肉

這里介紹幾個鍛煉膝蓋周圍肌肉的動作:
鍛煉四頭肌 四頭肌即大腿前面的肌肉。坐在地板上,將膝蓋向前伸直;在膝蓋凹陷處的下方墊一塊毛巾卷;緊縮膝蓋至少30秒,然後放鬆。重復此緊綳及放鬆過程25次。 護膝小貼士 ▲正確登樓鍛煉
不少辦公族喜歡登樓鍛煉,但這種運動並不適合所有人。如體重過重、孕婦、有退行性關節炎的人,最好避免登樓。同時要掌握正確的鍛煉方法。下樓時,為了防止膝關節承受壓力增大,應前腳掌先著地,再過渡到全腳掌著地,以緩沖膝關節的壓力。登樓後可對膝關節進行局部按摩,使膝關節得到充分的放鬆,防止其僵硬。 ▲跑步別選硬地
許多跑步者的疼痛是來自肌腱發炎,這是由不良的訓練習慣引起的。選擇合適的跑步場地,能有效減少此類問題。通常以選擇草地為最佳,柏油路次之,水泥地居後。水泥地是最堅硬的表面,不可忽視其反作用力,最好不要在人行道上慢跑。 ▲定期更換跑鞋
當跑鞋失去彈性而無法再承受反作用力後,應立即換鞋。如果一個跑步者一周至少跑40公里,則每隔2至3個月即該換新跑鞋。若低於40公里,則應每隔4至6個月換鞋。跳有氧舞蹈、打籃球和網球的人(一周練習兩次),也應在4至6個月後換鞋。假如一周練習四次以上,則應2個月換一次鞋。 ▲冰敷減輕疼痛
運動時若發生膝蓋疼痛,應立即休息,用冰塊冰敷,並抬高患部20至30分鍾。不要低估冰塊的效力,最好在當天晚上或隔天早晨起床時,再以冰塊敷一次。冰塊是極佳的消炎劑,它有助於減輕膝蓋疼痛。
面的方法既能鍛煉身體,又可以達到保護膝關節的目的。
◆坐位伸膝:坐在椅子上,將雙足平放在地上,然後逐漸將左(右)膝伸直,並保持直腿姿勢5~10秒鍾,再慢慢放下。雙腿交替進行,重復練習10~20次。
◆俯卧屈膝:俯卧位,雙手在頭前交叉,將頭部放在手臂上,然後逐漸屈膝,腳跟盡量靠近臀部,並保持屈膝姿勢5~10秒鍾,再慢慢放下。兩腿交替進行。重復練習10~20次。 ◆伸肌鍛煉:仰卧位,將一側膝關節屈曲盡量貼向胸部,用雙手將大腿固定5~10秒鍾,然後逐漸伸直膝關節,兩腿交替進行。重復練習10~20次。
◆股四頭肌鍛煉:俯卧位,將一側腿屈膝靠向臀部,雙手反向握住踝部(或用毛巾環繞踝部),逐漸將下肢向臀部牽拉,並保持這一姿勢5~10秒鍾,然後放下,雙腿交替進行。反復練習10~20次。
◆推擦大腿:坐在椅上,雙腿屈曲,用兩手的掌指面分別附著左(右)腿兩旁,然後稍加用力,沿著大腿兩側向膝關節處推擦10~20次,雙腿交替進行。
◆指推小腿:坐在椅上,雙腿屈曲,雙腳微分,用兩手的虎口分別放在兩膝的內外側,然後拇指與其餘四指對合用力,沿小腿內、外側做直線的指推動作盡量至足踝。反復指推10~20次。
◆拳拍膝四周:坐在椅上,雙腿屈曲,雙足平放在地板上,並盡量放鬆雙腿,雙手半握拳,用左右拳在膝四周輕輕拍打50次左右。 ◆按揉髕骨:坐在椅子上,雙腿屈曲約90°,雙足平放地板上,將雙手掌心分別放在膝關節髕骨上,五指微張開緊貼於髕骨四周,然後稍用力均勻和緩有節奏地按揉髕骨20~40次。
以上八種膝關節功能鍛煉操,每天早、晚各做一遍,對防止或減輕膝關節骨性關節病有好處

與如何保護髖關節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