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髖關節 > 髖關節攣縮

髖關節攣縮

發布時間:2020-08-02 12:23:35

1、髖關節能治好嗎

早期發現髖關節脫位,可以治癒。早期發現髖關節脫位,可以治癒。2個月以內的嬰兒治療最簡單而且效果好,可完全恢復正常。3個月至1歲以內的小兒通過整復及固定也可達到理想的效果。1-3歲的小兒因脫位時間長,髖關節周圍軟組織有不同程度的攣縮,因此在復位之前要通過牽引,然後再復位也能取得比較理想的效果。3歲以上至8歲的小兒,他們脫位的時間更長,軟組織攣縮得更加嚴重,而且髖臼發育也差,手法復位極為困難,因此大多數都需要做手術,通過手術來使髖關節復位。8歲以上的小兒,治療起來就比較困難,而且效果也會更差一些。

2、髖關節活動障礙【髖關節活動障礙】

你的病情復雜,不能僅通過你的病史就貿然下結論,建議專家門診就診,歡迎周三下午、周四上午門診就診。祝早日康復。

(張克大夫鄭重提醒:因不能面診患者,無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議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醫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3、先天性髖關節外展攣縮和骨盆傾斜如何讓治療

你好,一旦確定診斷應早期治療,保守療法:為患兒俯卧位使患肢膝關節屈曲抬起大腿伸髖,再使大腿內收內旋,每天進行10~20次,每次10~20回,矯正輕者1~2個月可基本矯正,病情嚴重者可住院行患側水平皮牽引2~3周,然後用患髖內收內旋伸直位健側髖關節屈曲90°,外旋80°,外展90°,剪式石膏固定一般固定4~6周,石膏治療無效時可採用手術,松解髂脛束及攣縮的臀肌一般均能收到良好效果。

4、髖關節彈響,怎麼治

彈響髖除了手術之外,最理想的辦法就是按摩。
按摩可以請人幫助,也可以自己親自動手。一般親自動手比較方便。
按摩採取卧位比較合適
側卧在床或者墊子上,患肢在下,曲腿,用右手點按患肢大腿內側疼痛處,不斷敲打(很疼很疼哦)。
拔罐:在髖關節外側拔罐。還可以在外側肌肉僵硬處拔罐。
抖動:側卧,站立,坐著都可以,快速抖動患肢,每次2-3分鍾,使患肢肌肉放鬆。
彈響髖的矯正需要長期堅持,並要能忍受疼痛。

5、怎麼治療先天性髖關節外展攣縮和骨盆傾斜?

你的表嫂的孩子生下來就呈現青蛙式的卧位,這個就是不正常患有疾病的表現。指導意見你好。要治療這個疾病就應該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因為這個是先天性的疾病所以在治療上面可能會要花費很多的精力。但是只要堅持不放棄就會有希望的。

6、關節攣縮的訓練方法有哪些

由於關節、軟組織、肌肉缺乏活動或被動運動范圍受限而導致。常導致身 體功能下降,造成關節變形,誘發疼痛,使有些患者喪失治療信心。下肢的關節 攣縮還大大增加跌倒的危險性。在腦血管病的並發症中,關節攣縮的發生率最 高。在痙攣或未接受早期康復治療時,很容易發生關節攣縮。關節攣縮的訓練 方法如下。

(1)患側卧位。頭部始終保持自然舒適位,患側上肢充分前伸,前臂取旋後位,腕關節自然背伸。患側下肢取自然伸展位。健側上肢自然放置於體側,健 側髖關節、膝關節屈曲,下方墊一較長軟枕可同時起到保持患側髖關節伸展位 的作用,可以控制痙攣的發生,同時又不影響健側手的正常使用。

(2)健側卧位。在患者軀干前方及後方各放置一軟枕,以保持軀幹完全側 卧位。患側上肢充分前伸,肩關節屈曲100°,患側上肢下方墊一高枕。患側下 肢的髖關節、膝關節屈曲,下方墊軟枕,為防止踝關節出現內翻,軟枕必須墊至 足部以下。健側上肢取自然舒適位。健側下肢髖關節、膝關節略微屈曲,自然 放置。

(3)仰卧位。仰卧位的自然擺放可以有若干軟枕墊在患側給予支撐。首先 在患側肩關節以及上臂下方墊一長枕,以保持肩關節充分前伸,肘關節伸展和 腕關節背伸。其次,有一長枕在患側以及大腿下方,目的是防止髖關節外旋。 對於下肢有屈曲傾向的患者,必須早期加以糾正,限制發展。仰卧位時,避免在 膝下墊小枕,以防止膝關節屈曲加劇。踝關節有明顯底曲或內翻患者,應在足 底放置保持關節背曲內外翻重力的足托板。

(4)半卧位姿勢。半卧位姿勢會助長屈曲,並激化上下肢的關節攣縮。因 此,原則上不主張採取半卧位。並隨時保持肢體的功能位,必要時採取相應的 措施改變攣縮程度,定時進行體位轉換,及時矯正不正確的體位,經常保持肢體 的功能位如腦卒中患者的健側卧位。

(5)關節活動度維持訓練。緩慢、輕柔的關節活動,對於因傷病而限制關節 活動的患者,主要通過被動、助動和主動關節活動度訓練,以保持關節活動范 圍,改善局部血液循環,防止攣縮形成。訓練前要向患者說明治療目的及需要 配合的主要事項,使患者對治療做好一切心理准備。在關節活動時,要在不明 顯增加患者疼痛,而使關節活動范圍盡可能達到最大狀態下緩慢、輕柔的進行, 以避免引起新的損傷。活動時間由短到長,活動范圍由小到大。

(6)牽伸訓練。當出現肌肉緊縮,關節活動范圍受限時,還要及時進行牽伸 練習。根據病情部位選用徒手牽伸,或使用夾板矯正器,低溫熱型材料牽伸,或 者通過牽引器械進行重力牽引等方法,已達到改善關節周圍軟組織伸展性的目 的。牽伸時力量要柔和、穩定,應反復多次,持續一定時間,以不引起關節劇烈 疼痛為宜。同時,要密切觀察患者治療後反應。

(7)熱療。最好在關節運動和牽伸練習前進行,如水療、蠟療、泥療、超短 波等熱療方法作用於局部,以減輕疼痛,改善結締組織的黏彈性,增加牽伸效 果。在熱療中,應經常詢問和觀察患者反應,特別是治療部位的溫度,以防 燙傷。

7、先天性髖關節外展攣縮和骨盆傾斜怎麼辦?

您好,先天性髖關節外展攣縮和骨盆傾斜在臨床上較為多見,發病率高於先天性髖關節脫位,多數患者由於症狀較輕而常被忽視。建議你最好懸著一個正規的醫院進行檢查並且治療。

8、關於臀肌攣縮

「臀肌攣縮症」是一因嬰幼兒期臀部肌肉注射導致的醫源性疾病,它竟然使數以千計的少年兒童發生跛行,甚至後遺終身殘疾,令人吃驚和反思。近期我應廣東省南海市平洲醫院的邀請赴南海、中山市就此症進行了考察。

臀肌攣縮症的症狀與發病機理

臀肌(包括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闊筋膜張肌)是人體維持骨盆和髖關節穩定,賴以直立行走的主要動力肌。因嬰幼兒期臀肌的損傷或感染而發生筋膜或肌肉的攣縮,輕者,雙髖關節不能內收,無法完成蹺二郎腿,影響跑跳功能。重者,下蹲時雙腿極度外展、外旋,似蛙形腿,俗稱「蛙人」。極嚴重者,被動屈髖功能完全消失,甚至大小便也只能站立位,造成嚴重病廢。臀肌攣縮後,如不在學齡前實施手術治療,將會繼發骨關節畸形,遺留終身殘疾。

臀肌攣縮症的病因

臀肌攣縮症是醫源性疾病,在醫學界已形成共識(極個別者為先天因素)。臀部肌肉注射是導致本病發生的主要原因。反復注射後,針頭對肌肉的機械損傷和化學葯物的刺激,引起局部出血、水腫以至肌纖維炎,最終形成臀肌的纖維化和瘢痕攣縮。鉀鹽青黴素用苯甲醇稀釋雖可減輕肌注時的疼痛(苯甲醇有局麻和防腐作用),但對肌組織的刺激和化學性損傷較嚴重,這也是廣東省該病高發的主要原因。四歲以前的幼兒,臀肌肌肉發育差,肌肉纖細,吸收功能及抗刺激能力差,反復多次的肌肉注射,無論是機械或是化學刺激,均可引起局部肌細胞的損傷或出血。低滲或高濃度的葯物,導致局部體液環境的改變,或葯物的毒副作用,使肌細胞變性壞死,形成纖維化、瘢痕化,失去彈性。患兒在生長過程中,骨骼生長正常,而攣縮組織相對生長慢或不生長,必然發生髖關節外展、外旋畸形,進而繼發骨關節甚至腰椎畸形改變。

患兒的年齡越小,肌注次數越多,用葯的濃度或劑量不合理,臀部肌肉、筋膜的壞死就越多,臀肌攣縮也就越重。據平洲醫院統計,好發年齡在4歲以前,當然也不能排除易感人群的因素,如廣東連洲縣一個家族12個孩子中有6個患病。

臀肌攣縮症的發生有明顯地域因素。大中城市有規范的操作規章,較少導致臀肌攣縮。本病的發生主要在不發達地區。如作者2001年9月在陝西華容縣桃下鎮一次普查了80多例病人,江蘇一個山村同期發生20多例患者,皆是肌注青黴素鉀鹽所致。由於臀肌攣縮是在兒童生長發育過程中逐漸發生,毫無疼痛及其他不適症狀,早期不為患兒和家屬所注意,容易延誤治療。

廣東省衛生廳於2000年7月行文,要求停止用苯甲醇溶解青黴素進行肌肉注射,但該地區新的病例仍有發生,主要還是某些鄉村醫生行醫用葯不規范,對嬰幼兒的感冒、發燒、腹瀉等疾病一律行臀部肌注所致。可見,預防本病主要措施是規范鄉村醫生醫療行為。

臀肌攣縮症的診斷與治療

由於農村不發達地區患兒較少去大醫院骨科檢查,且骨科教科書上也較少論述該病,至今還有許多醫生對此病感到陌生甚至不認識,以至做一些不必要的昂貴檢查如CT、MIR等。在作者近兩年手術治療的30多例患者中,相當一部分在其他地方發生過誤診甚至誤治。若臨床醫生了解本病特點,幾乎不需要做任何輔助檢查,僅根據其臨床症狀即能確診。

檢查輕型患兒不能蹺起二郎腿,仰卧;患肢中立位屈髖時有彈響;較重型患兒在並膝位無法下蹲,兩膝分開後才能蹲下,且臀部兩側凹陷,呈尖臀畸形,重者呈蛙式位腿下蹲。極嚴重者屈髖功能完全喪失,生活功能嚴重影響(均見左圖)。X線檢查,患者骨盆、股骨頸干角和前傾角有骨性畸形改變,甚至繼發髖關節脫位。

治療臀肌攣縮一旦發生就不會逆轉,只會隨年齡增長而逐漸加重,輕型者通過理療有可能解除攣縮。若髖外展攣縮畸形已經發生,手術松解是惟一可選的方法。年齡越小,手術創傷很小,且手術不需要特殊的設備和條件,手術效果越好,術後患兒步態和功能可完全恢復正常,還可避免繼發本病所導致的一系列骨關節並發症。超過16周歲的嚴重類型,術後症狀和功能亦可獲得明顯改善,但繼發畸形和跛行難以完全消失。

手術方法已經比較成熟,對輕度或中度患者,在股骨大轉子上後方作3cm長皮膚小切口,剝離和顯露攣縮組織在不同平面分層切斷。手術的機理是切斷攣縮的臀肌和筋膜與股骨之間的連接,從而恢復髖關節的屈曲、內收活動。術中即可測試髖關節被動運動恢復的情況。熟練的矯形外科醫生一般幾分鍾或十幾分鍾即可完成一側髖松解手術。由於本病絕大多數皆發生在雙側,故雙下肢手術應同期進行。手術後應早期進行髖關節的內收和屈髖運動。鍛煉時,用類似模特的「一」字步行走。大齡嚴重的類型由於臀肌和皮膚廣泛攣縮,甚至繼發骨盆、髖關節的骨性改變,手術創傷大,術後外觀和功能難以恢復正常。

相關鏈接

1969年Volederrama首先報告臀肌攣縮症,20世紀70年代台灣因嬰幼兒臀部肌肉注射發生了近1000例病人。大陸70年代末首次報告了該病的發生,以後發病率逐漸增多,並對疾病名稱進行了討論。自19世紀80年代始秦泗河手術治療100多例;西安賀西京報道80多例;俞輝國曾報道了303例;解放軍301醫院近年用腔鏡手術治療40餘例。

從1994年~2002年,平洲醫院手術治療臀肌攣縮症2000餘例。病人最小年齡4歲,平均年齡13.6歲。據該院對佛山、清遠、連州等地的中小學生調查,發病率5.6%~20%,其中一個400多人的學校,即有80個孩子發病。統計證實,患兒肌肉注射的年齡越小,臀部注射次數越多,臀肌攣縮發生的幾率越高。以此推論,廣東省還有相當多的臀肌攣縮症未被檢查和治療。全國發病率是多少?此病導致的青少年肢體殘疾者又是多少?尚無調查。

9、我有髖關節彈響,我覺得已經影響走路了,但醫生非說沒事,哪位高手幫忙指點迷津啊~~~~感激不盡~~~~~

彈響髖大多先有臀部軟組織的勞損或外傷史
我知道怎樣治------關節鏡下髂脛束松解術治療彈響髖是近幾年在骨科蓬勃開展的微創手術之一
手術方法以大轉子為中點於大轉子後緣做一縱行切口,切開深筋膜,顯露增粗的髂脛束.切斷並切除增粗的髂脛束,必要時鑿除部分過高大轉子,直至術中活動髖關節直至不再出現彈響.結果術後患側髖部未觸及攣縮帶,髖關節活動時彈響完全消失,疼痛消失,患者下肢活動未受影響,肌力5級.結論手術治療彈響髖是簡單可行的方法.
去大醫院試試吧 ---可盡快解除痛苦

10、臀肌攣縮

臀肌攣縮
臀肌攣縮綜合征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臀肌及其筋膜纖維變性、攣縮,引起髖關節功能受限所表現的特有步態、體征的臨床癥候群。
病因
1、注射因素 2、兒童易感因素 3、疤痕體質
4、遺傳因素 5、外傷、感染等因素 6、特發性
7、臀肌筋膜間室綜合征後遺症
臨床表現
1、髖關節功能障礙
患者髖關節內旋內收活動受限。站立時下肢外旋位,不能完全靠攏。行走常有外八、搖擺步態,快步呈跳躍狀態。坐下時雙腿不能並攏,雙髖分開蛙式位,一側大腿難以擱在另一側大腿上(交腿試驗)。下蹲活動時輕者蹲時雙膝先分開,然後下蹲後再並攏(劃圈征)。重者只能在外展、外旋位下蹲,蹲下時雙髖關節呈外展、外旋姿勢,雙膝不能靠攏,足跟不著地,呈蛙式樣。
2、骨盆變型
病程長程度重者可有髖臼底凸向盆腔,形成Otto氏骨盆。臀中小肌攣縮的患兒有大轉子骨骺肥大。雙側不對稱性臀肌攣縮患兒可有骨盆傾斜及繼發性腰段脊柱側凸。嚴重側髂前上棘較輕側低,重側臍踝距離長於輕側,而兩側大轉子到踝部距離相等。
治療
我院專業治療臀肌攣縮症,採用我院張鴻民教授獨創的「臀肌攣縮閉合松解術」治療效果相當的好,得到廣大患者的一致好評!我院臀肌攣縮閉合松解術優點如下:對比外院採用的「大刀手術」遺留的大疤痕影響美觀,我院採用的臀肌攣縮閉合松解術,切口僅有3mm,松解充分,療效顯著。手術時間短:手術刀體內工作時間一側1~2分鍾;創傷小:一側臀部僅取兩個長約3mm切口,僅向大轉子前方剝離松解出一條3mm寬工作通道;松解徹底:淺層、深層攣縮組織均能完全松解;痛苦少:手術全過程無任何疼痛;恢復快:術後4天出院恢復正常生活;效果好:術後不留瘢痕像正常人一樣走路生活;操作安全可靠:術中操作安全簡單,容易掌握,不易損傷神經。
打字不易,如滿意,望採納。

與髖關節攣縮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