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提高髖關節的運動幅度
原地徒手練習法
(1) 兩腿左右開立(大於肩寬),體前屈,兩臂伸直,手握踝,復原姿勢後連續做。
(2)原地弓步壓腿頂髖。要求軀干與地面垂直,前腿大小之間大於90度,後腿伸直,腳前掌撐地,身體重心壓在前後腿的結合點上,主要牽拉後腿前側的腹股溝部位。
(3)左腿伸直,前腳掌著地頂髖,雙手抱右膝,使其盡量觸胸。兩腿交換做。
(4)前後劈腿:兩膝伸直並前後保持在一直線上,上體保持正直,難度逐漸加大,使髖部接觸地。
(5)左右劈腿:兩膝伸直,兩腿左右分開,上體盡量保持正直,盡量使兩腿和臀部完全觸地。進行時可兩手扶地,逐漸加大難度。
(6)左腿屈膝下蹲,右腳側伸直成左弓步,腳尖綳直,右手壓右髖,兩腿交替做。
(7)兩腿側分成坐勢,兩臂上舉,做體前屈轉髖伏地動作。
(8)仰卧雙腿交替側擺轉髖:上體仰卧姿勢不變,兩腿交替側擺,擺動腿的大腿與上體基本成直角,擺至觸地後回擺。
(9)肩肘倒立姿勢,兩手撐腰。兩腿前後交叉擺腿以提高髖部扭轉幅度。
3.2行進間練習法
(1)行進間做弓箭步,增大送髖幅度。
(2)行進間的屈體壓腿:上體盡量前屈做有節奏的振動動作,膝關節充分伸直。
(3)行進間單腿屈膝外展:一側大腿外展,屈膝,與髖關節成90度,另一腿髖,膝,踝三關節始終保持充分蹬直,兩腿交替做。
(4)行進間連續做正踢腿,里合腿,外擺腿練習。要求正踢腿勾腳尖,里合腿,外擺腿劃圓盡量大寫些。
(5)行進間做擺臂跑跳步動作練習。
(6)行進間做體轉跑步動作練習。
(7)行進間做髖下擊掌跑跳步動作練習。
(8)行進間做交叉步轉髖練習,練習時上體要保持正直。
(9)高抬腿練習:要求通過高抬腿充分伸展後蹬腿的一側髖,高抬擺側骨盆,保持一個高重心,重心是使骨盆支撐腿這個支點的額狀軸,垂直軸,尤其是骨盆的水平面繞點狀軸運動的能力,從而起到加大運動幅度的作用。
(10)後蹬跑練習:要求擺側骨盆的額狀面繞垂直軸轉動,提高骨盆繞三軸運動的能力。跑時支撐腿,膝,踝三關節充分蹬直,其支撐反作用力應通過身體重心與軀干,最後以腳尖離地。同時擺動腿大腿前擺高抬,推動骨盆部位前移,並與支撐腿保持平衡。
(11)雙足或單足起跳的多級跳:多級跳時注意上體基本正直,積極前擺高抬大腿,落地用全腳掌,髖的伸展幅度要大,上下肢配合協調。
利用器械練習法
(1)面對肋木站力,兩手扶肋木,連續做前擺腿和後蹬腿:做前擺時膝可伸直也可微屈,擺動發力時迅速有力,擺動幅度要大,後擺幅度小且放鬆;做後擺時,後擺幅度要大,挺髖,前擺幅度小且放鬆。髖關節周圍肌群發力。
(2)面對肋木,前擺置於肋木上,後腿伸直用前掌支撐地,身體重心壓在兩腿上,做髖部用力向前下方頂送動作。
(3)面對肋木站力,兩手扶肋木,連續做側擺腿:要求膝關節放鬆,內擺時幅度小且放鬆,外擺時幅度要大,注意髖關節周圍肌群發力。
(4)側對木架站立,右手扶架,左腿支撐,右腿屈膝置於木架上,挺胸,頭後仰,接著做體前屈動作,復原姿勢後反復做。
以上的練習,由於動作舒展大方,難度低,幅度大,變化多,易掌握,因此很適宜男女孩練習,而運動強度較大,經常練習對提高蹬擺力量,強化送髖運作,對身體各部分的協調配合很有幫助,也可作為訓練的素質練習內容。
2、怎樣加強髖關節柔韌性
1.軀干穩定性
重要性——軀干肌肉,包括支撐腹部、脊椎、臀部與骨盆的身體中部肌肉,對於任何運動都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它們提供了脊柱的穩定,而脊柱穩定才能使人產生更大的力量。無論是速度力量還是基礎力量在各種運動中都不可缺少。
問題——影響軀干力量的最常見原因是處於腹部深層的腹橫肌軟弱無力。人們通常進行的腹肌練習由於動作幅度有限並不能使深層的腹橫肌得到有效鍛煉。
自我測試——屈膝90度,仰卧,雙腳平放地面。兩臂伸直放在體側,手心向下。注意在動作全過程中保持手臂與地面平行,雙腳不離開地面。用5秒鍾時間以緩慢的動作向上團身至坐姿,停頓1秒,然後用5 秒鍾還原。
合格標准:能不藉助動作的慣性完成10次以上。
不合格:不能完成10次。通常是在團身起到30度時腹肌無力繼續完成動作。
改進方法:每星期進行2次加強腹橫肌的練習,要在鍛煉開始時做。
練習之一:俯撐收腹
用肘支撐成俯卧撐姿勢,身體從肩到腳踝要伸直。用力收緊腹肌,向脊椎靠近, 同時收緊臀肌。這個動作會把骨盆向後旋,並把腰部的脊椎拉直。這樣會使腹橫肌更多地參與動作。保持這個姿勢30~45秒,其間呼吸要淺。休息30秒後再做1次。
練習之二:仰卧慢起團身
與測試動作相同,但是屈膝45度而不是90度。開始練2組,每組8~10次,中間休息30~60秒。 體能進步後可把腳向身體靠近,膝關節成90度。組數可盡量多做。
2.肌肉力量平衡
重要性——肌肉力量的平衡對於有跑步動作的運動項目極為重要,比如籃球與足球。平衡的肌肉會提高跑動的靈活性,減少關節與肌肉可能發生的拉傷。我們不是說所有肌肉必須同等強壯,但是它們的差別應該在合理的比例之內。
問題——當一塊或一組肌肉相對過弱,在劇烈運動中它們就可能被強壯的肌肉產生的力量拉傷甚至撕裂。研究證明,股二頭肌受傷的最主要原因是與股四頭肌的力量相比不太平衡。
自我測試——單腿下蹲手觸物
把一個啞鈴豎著放在身體前面手可以摸到的地面。一條腿屈膝90度懸在身體後面,下降身體重心,同時雙手觸摸身前的啞鈴。在下蹲的最低點大腿應與地面平行或者更低。稍做停頓後站立還原。
合格標准:能夠不抬起支撐腿的腳跟並且腿與臀部不前移而觸摸到啞鈴。
不合格:不能始終保持腳跟著地,這是股二頭肌 無力的表現,而且髖關節前屈肌太緊(見柔韌性部分)。或者腳跟能夠保持著地,但是膝向內側靠及髖內旋,這表明大腿內收肌太緊,肌肉偏弱。
改進方法——在鍛煉中每做1組股四頭肌動作(如前深蹲與箭步蹲)要做4組股二頭肌的練習,包括普通硬拉與羅馬尼亞硬拉。大腿內收肌過於僵硬者要練盤腿抻拉。做盤腿抻拉時可盤腿坐在地上,腳跟並攏拉向身體。兩肘放在腿的內側,適當用力下壓15秒。休息30秒。共做3組。大腿內收肌較弱的改進方法是每星期練2次保加利亞箭步蹲,每次2~3組,每組6~8次。具體做法是肩扛杠鈴站在長凳前80~90厘米。後腿的腳面放在長凳上,前腿腳尖稍向外指。挺胸收腰下降身體重心,直到前腿膝關節成90度。小腿應與地面成直角,後腿膝蓋幾乎觸地。然後立起重復。
3.肩關節的穩定性
重要性——肩關節的穩定對預防因動作重復次數太多而造成的損傷,比如棒球的投球與網球的正手擊球,非常重要。肩關節周圍的肌肉如果較弱就可能 發生關節、韌帶與神經的損傷。
問題——肩關節的穩定性差可能是由於肩肌太弱造成,也有可能是其相對肌肉過於強大引起。因此經常進行力量練習的人也有可能受傷。
自我測試——通過觀察身體的姿勢可以判斷肩關節的穩定性如何。做法是側對鏡子站好,肩放鬆,然後觀看鏡子中的姿勢。
合格標准:肩線直而且正處於耳朵下方。
不合格:肩向前傾成含胸姿勢,或者兩臂下垂於大腿前面而非兩側。
改進方法:①集中注意力進行將肩胛骨向後拉再靠近的練習,比如坐姿劃船、俯身劃船及俯身側舉啞鈴(做俯身劃船與坐姿劃船時用寬握距,讓上臂在動作完成時與身體成直角)。在鍛煉中每做1組胸肌練習(卧推、雙杠臂屈伸)要相應地做2組上述肌肉練習與背肌練習(上拉與下拉)。
②抻拉內旋肌,也就是做卧推與下拉時用的肌肉。練法見「柔韌性」內容。
③每周做2~3次,每次2 組,每組10~12次的外旋肌力量練習。具體做法是雙手握啞鈴站好,把啞鈴向上拉起,這時肘關節成90度,小臂垂直向下。然後保持肘、腕與上臂穩定,轉肩將啞鈴翻到肩上,盡量向後。還原後重復。
4.柔韌性
重要性——柔韌性在任何需要做大幅度動作的運動項目中都很重要,因為柔韌性越好,動作幅度越大,優勢就越大。
問題——大多數男性的屈髖肌,即負責抬起大腿的肌肉都比較緊。另外肩關節的活動范圍比較小。這些都是限制運動表現並可能引起傷害的原因。
自我測試——抓舉支撐下蹲。雙手正握一根杠鈴桿或者木棍,握距為兩個肩寬。舉過頭頂,兩臂伸直,鎖肩,兩個肩胛骨向中間靠攏。雙腳站距同肩寬,挺胸收腰,眼向前看。下降身體成下蹲姿勢,越低越好。保持身體直立,手舉的橫桿不向前傾。停頓一下後立起,重復1~2次。
合格標准——腳跟始終接觸地面,臀部在最低點幾乎與腳跟相觸。橫杠保持在頭頂。
不合格——腳離開地面是屈髖肌薄弱的表現。橫杠前傾則說明肩關節靈活性欠佳。如果二者同時出現就意味著上下關節的柔韌性都不夠好。
改進方法:
①3點抻拉。屈膝,把一隻腳的腳背放在身後高度相當於臀部的牢固物體上。(如一個訓練凳),腳跟抵住臀部。另一條腿伸直站好,雙手卡腰。然後支撐腿屈膝,身體向後下方坐,身體向後靠,讓後大腿前部拉緊。保持這個姿勢15秒。休息30秒後重復,共做3組,每周2~3次。②肩後旋抻拉。右手握住木桿一端,兩腳同肩寬站立。右臂做側平舉;上臂與地面平行,屈肘90度。木桿從上臂後面插到身前,左手握住向前拉,使得右臂向前旋,右手向後移動。保持這一姿勢20秒。然後換做另一側。每側共做2~3組,1周練2~3次。
3、關於大腿髖關節問題~!
好象是關節炎. 你最去鍛煉一下,如果不行就要去醫院看看
跑步的訓練應隨著年齡和身體狀況來定,還有距離.
短跑需要速度.協調姓和爆發力
中長跑需要耐力和速度
馬拉松最需要德是耐力
如果你是十幾歲跑步的話我建議你先從力量方面入手,你可以做各種對肌肉力量有效增強的運動例如:俯卧撐'仰卧起坐'等等.你還可以用球類運動來加強這方面的訓練如:足球,籃球,等.
如果你缺速度的話你可以練習一下下山坡跑[也就是從幅度較大較高的山上往下跑]斜坡也可以總之要有上王下就OK. 爆發力方面你可以試下逆風跑[逆風跑就是往風吹動的逆方向跑,風越大對練習效果來說就越好]耐力方面多點練習一下慢跑就OK了
注意你要選擇好對不同年齡和身體狀況的運動量和休息時間.一般來說12~~15歲的休息時間需要較場的時間17~~25歲就可縮短一點.[注意任何訓練方式的休息時間不一樣主要按照個人來定]多休息小心身體!還要防受傷!
如果你的耐力'速度'體能'力量這四方都可以的話那你就是一個好的跑手了,跑步就是主要加強這四方面的練習
多練變速跑和快速高抬腿跑可以令你的水平提高!
平時多補鈣,多吃蔬菜水果
盡量把頻率提高!
訓練是要隨這效果而提高要求和加長訓練時間縮短休息!比賽前多休息
回答者:AMUPRL - 試用期 一級 1-11 21:05
跑步是一門學問,最科學的鍛煉方法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你和我一樣,我上學的時候就是這樣,不過現在我是一間健身中心的教練,我想你是不是在跑步的時候沒跑幾步就感到心臟跳的特別快,口乾,呼吸困難,有時小腹還痛.如果是我說的情況就照我說的做:
1.在跑步的時候調整好呼吸,一般3步一呼3步一吸,在每次跑步的心理默念千萬不要把呼吸搞亂.
2.要用鼻子呼吸,千萬不要張嘴.
3.速度要適中,不要一開始的時候就跑的特別快,速度是越跑越快,不是拚命的沖.
4.在最後沖刺的時候使出全身的力量張著嘴沖過去,這樣才能發揮你的全部體力.
5.跑完千萬不要停下,要慢走3-5分鍾.
堅持幾次你一定能達到你理想的效果.
力量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的體力和精神承受能力已經下降到如同懸崖的邊緣上了。肌蛋白的減少是隨年齡增長而出現的典型病症。在老年人中,由於其肌肉力量的下降和身體極度地虛弱,摔倒和骨折是比較常見的。研究表明:力量訓練也能有效地減少老年人摔倒的頻率及骨折。
不管什麼年齡的跑步者,很少有人努力去鍛煉腿部以外的肌肉。但是,在日常訓練中,有規律地安排一系列簡單的上身力量練習,將有效地提高訓練者的跑步能力。目的是提高肩臂的力量和耐力,以及腹部和背部肌肉的力量。通過合理地利用雙臂,跑步者的成績可以提高近12%。不知道利用雙臂的普通的跑步者就很不幸,跑步的距離越長,雙臂就越疲勞。雙臂能有效地維持步幅是因為,,他們像一個節拍器一樣有節律地帶動著腿的節奏。
增加上臂的力量可通過簡單的俯卧撐練習。做俯卧撐時不用太快,並注意兩臂的寬度來加強背、肩、臂的力量,所有這些部位在長跑的最後階段將起重要的作用。不要一下子做得太多,剛開始做4次到5次即可,然後,隨著力量的增加而逐漸增加次數。做俯卧撐的好處在於用你自身的體重提供阻力,3而不需要投資任何設施。
跑步時,另一塊重要的肌肉是腹部肌肉。無力而鬆弛的腹部是你在長跑訓練、比賽的最後階段步幅減小、胸腔縮小,運送到腹部的空氣總量減少。此外由於腹部肌肉的力量差,可能會給和腹部相對的腰部肌肉帶來麻煩。解決的辦法是有計劃、有規律地做仰卧起坐。這個練習使背部、腰部、腹部肌肉都會得到鍛煉。把加強上身力量融入到你的日常跑步中去,簡單的方法就是像每天跑完步後要做整理運動一樣來做它。一開始做10個仰卧起坐,5個俯卧撐和20次雙臂屈伸,在兩個星期後增加到12個仰卧起坐,6個俯卧撐和24個雙臂屈伸。
盡可能地加強跑步的力量,一旦有了一定的耐力基礎,加大步幅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山地跑。有規律的山地跑計劃將對日常跑步產生奇效,對比賽成績更是有顯著效果。山地跑可增強跑步者的大腿力量,增強腿部的協調性,更可增強大腦的協調性。對老年跑步者作用更大。在斯坦福大學的調查結果表明:跑山的老年人的骨質密度比那些沒參加訓練和參加缺乏刺激訓練的老年人的要大得多。
進行山地跑訓練可以慢慢開始。首先,在山地跑訓練時不必跑很陡的山。如果跑很陡的山,那麼,所做的唯一的事即是爬山。理想的山地跑,其山路長為四分之一英里,山的坡度不要太陡,這樣既能鍛煉到腿的後蹬力量,又不至使肌肉過分緊張。其次,盡量做上山跑。因為當你做下山跑時,地面對腳、踝、膝和腿的撞擊力加大了(大約為體重的4到5倍)。而當你做上山跑時,撞擊力會小很多,更有利於加強大腿的力量,有助於跟腱的拉伸。下山跑時要減小跑的步幅。
根據其他系列山地跑的效果,第一周,跑一次;第二周,跑兩次。在你計劃參加比賽的前8到10周,把山地跑有效地融入你每周的大強度訓練之中。每周重復1到2次,使山地跑在日常、有規律地中等強度訓練中佔到中等比例。
速度
對一個跑步者來講,有很多方法進行速度訓練:到田徑場上,重復進行各種各樣的短距離跑;做速度游戲;從上上快速地地跑下來;參加比賽等。速度訓練對每個人都是可以的,對老年人的作用更大,因為它在保持步態的同時,也保持了人體良好的生物力學結構,而這兩者將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消失。許多沒跑過不得成年人,認為自己只是適應日復一日的以每英里10分鍾的速度慢跑,而不管跑的強度和速度,這是不正確的。
提高速度可以通過三種方法:
⒈增加步頻
⒉增大步幅
⒊既增加步頻又增大步幅
第一種方法比第二種方法更可取,步幅的增大會造成步幅過大,進而會引起某些生物力學上的問題和運動損傷。
速度訓練,尤其是在田徑場的速度訓練應該是逐漸的(無痛的)提高步頻和步幅的訓練。重要的是要循序漸進地提高。田徑場上的速度訓練對於發展速度的感覺是非常重要的,同時也提供了一個改進跑步形式的機會。
在田徑場上什麼是最好的、最簡單的訓練法呢?
休息
跑步的4個要素中,許多跑步者在訓練耐力方面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有的跑步者把速度與耐力協調得相當好。但是,很少有跑步者認真對待休息這個重要的部分。有足夠的證據證明,休息在4個基本的要素中是最主要的因素。跑步給我們帶來很多的好處,而這些好處都是我們用代價換來的。在跑步中這個代價就是肌體內肌肉組織的不斷被破壞和重組的反復過程。無休止地跑步最終會導致肌肉損傷,在跑步中,我們認為損傷和過度使用的含義相同。而肌肉組織在休息後比原來更加強壯了。
為了使我們保持健康,不受損傷,跑得更好,在跑步時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則。
1.每周少跑幾天。
2.每周用一些低強度的訓練來代替1天或2天的跑步。如在功率自行車上進行有氧、出汗的訓練。
3.把某些步行活動融入到你的訓練之中
4.比賽應該少一點。
5.在你沒有比賽任務而准備維護體能時,應盡量嘗試降低運動量,保持成績和堅持降低訓練量。
6.有計劃地進行深層組織按摩。
7.將同樣的理論運用到你的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像學習工作一樣學習休息和放鬆這門藝術,這門藝術是值得追求的。通過學習創造性地休息和放鬆,使我們的身心得到恢復,變的更加強壯。
人在跑步時,人體所需氧氣需要量隨著跑步速度加大而相應增加,為了改變這種情況,需要加快呼吸頻率和增加呼吸深度。但是,呼吸頻率的加快是有一定限度的,一般最有效的范圍是每分鍾35~40次。如每分鍾最高達到60次,平均一秒鍾就要進行一次呼氣和吸氣,這樣勢必使呼吸變淺,換氣量減少,影響氧氣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使血液中二氧化碳濃度升高,氧濃度降低。
注意呼吸節奏均勻。跑步時,有意識地把雙腳步伐節奏與呼吸節奏協調起來,一般來說,根據自己體力狀況和跑步速度變化,可以採取二步一吸、二步一呼或三步一吸、三步一呼的方法。當呼吸節奏與跑步節奏相適應並形成習慣後,就可避免呼吸急促表淺和節奏紊亂,對加深呼吸的深度極為有利。同時還可減輕呼吸肌的疲勞感和減輕跑步中「極點」出現所帶來的不良反應。
跑步時採用鼻子吸氣。跑步時採用鼻子呼吸並與跑步節奏相協調,能滿足體內氧氣要求。隨著跑步距離和強度加大,氧氣需要量增加,改用口鼻吸口呼的呼吸方式,在吸氣和呼氣時要做到慢、細、長,嘴微張呼氣,忌大口快速呼吸或者喘粗氣。跑步時呼吸急促,感氣憋不暢時,是由於呼氣不充分,二氧化碳排出不充分,占據在肺泡之中,限制了氧氣的吸入。要想加大呼氣量,就用口呼氣,並有意識加大呼氣的量和呼出的時間。
呼吸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人體的氧氣需求與排除體內多餘的廢氣。人體安靜
休息時,每分鍾約呼吸10至12次,每次呼吸的量 (潮氣量) 約 500ml,也就是說
,人體在安靜時的每分鍾呼吸交換量約5至6公升。盡管每分鍾吸入體內的氧氣多
達1000至1200ml,但是70公斤成人每分鍾使用的氧氣則只有 300ml左右。人體最
大運動時的換氣量可以達每分鍾 100公升 (約安靜時的20倍) ,但是人體的最大
氧氣攝取量(maximal oxygen uptake) 則只有每分鍾3000ml。這種呼吸交換量增
加,氧氣使用率反而降低的現象,似乎說明了呼吸並不是人體耐力運動表現的主
要限制因素。
盡管呼吸的氧氣交換量(外呼吸)比身體組織的氧氣交換量(內呼吸)還多,但
是對於呼吸循環系統而言,不管是肺部的氣體交換、心跳率、心臟每跳輸出量、
人體的血流分布或靜脈的迴流等,都不是可以由意識控制的人體運動生理變項。
唯有運動時的呼吸方式,才是可以由意識控制的運動生理反應,因此,適當了解
跑步時的正確呼吸概念,也是相當有幫助的運動生理知識。
1.跑步速度與呼吸交換量
經常有人提出跑步時,隨著步伐「2吸1呼」、「2吸2呼」或其它節奏調整的
呼吸頻率(次數)概念。這種不考慮呼吸交換量大小的原則性說詞,是相當錯誤的
跑步呼吸調節概念。事實上,跑步的快慢與呼吸交換量成正比。人體在不同速度
下跑步時,每分鍾的呼吸交換量可能相差達10倍以上,盡管跑步步伐的快慢也會
改變呼吸的次數(頻率),但是,絕對不要以為單一個呼吸節奏,就可以完全代表
跑步的呼吸調節。人體跑步時的呼吸調節會受到跑步速度的顯著影響,盡管兩人
以相同的速度一起跑步,兩人的最佳呼吸節奏(深度與次數)也會有所差異。
2.影響肺部氣體交換量的因素
人體肺部的氣體交換受到呼吸頻率(次數)、呼吸深度(潮氣量)與死腔大小的
影響,因此,到底跑步時要增加呼吸的頻率或深度,做為運動時增加呼吸交換量
的依據?這個問題的解釋與死腔大小有關。
所謂死腔代表人體口、鼻、咽喉、氣管與支氣管等氣體通路(約 150ml),當
吸入的空氣通過這些空間時,會保留下死腔大小的空氣量,不會進入肺部進行氣
體交換,因此,盡管安靜休息時的每次呼吸量約 500ml,但是真正進入肺部進行
氣體交換的空氣量只有 350ml,如果以每分鍾10次的呼吸次數計算,人體安靜休
息時的真正肺部氣體交換只有3500ml。增加呼吸的深度(每次吸入的空氣量),可
以顯著降低死腔的影響,達成增加肺部氣體交換量的目的。特別是隨著跑步速度
的增快,死腔也會顯著增加,如果只以呼吸頻率的改變來調節,那麼肺部的氣體
交換效率就不會提升,不利跑步時的氧氣增加需求。
3.以口或鼻呼吸
如何增加呼吸的深度?是進行跑步呼吸調節的重點。基本上來說,當跑步的
速度不是很快,人體的氧氣需求量還不高時,以鼻吸氣、口吐氣的方式,可以獲
得比較自然的換氣調節。此時跑者應盡可能增加鼻子的吸氣深度、降低呼吸的頻
率,以便獲得較佳的肺部氣體交換效率。當跑步的速度加快後,吸氣的深度可以
再增加,呼吸的頻率也會慢慢提升,若以鼻子吸氣的節奏無法達成肺部氣體交換
的需求 (感覺必須以口幫忙吸氣) 時,表示跑步的速度已經太快,此時放慢跑步
的速度,顯然比調節呼吸深度或頻率還來的重要 (呼吸交換量急遽增加,代表無
氧代謝增加) 。
4.胸式或腹式呼吸
以肋骨與胸骨上提擴張胸腔,達成氣體進入肺部的呼吸方式,稱為胸式呼吸
。肋骨與胸骨不動,以橫隔膜下縮造成胸腔擴張 (腹部突起) ,達成氣體進入肺
部的呼吸方式,稱為腹式呼吸。事實上,腹式呼吸就是所謂「氣入丹田 (下腹部
) 」的呼吸調節方式,也是達成增加呼吸深度的有效手段。跑步時採用腹式呼吸
的方式來調節,可以顯著提升肺部的氣體交換效率。
跑步前要做de准備活動
人體各內臟器官及四肢從相對靜止狀態到較緊張活動需要有個適應過程,因此,人在進行跑步前同樣要作適當的准備活動,使機體生理機能能夠在動的情況下協調地工作。如果跑前不做准備活動,長跑時往往會發生關節韌帶、肌腱扭傷。特別是一起身就進行緊張的跑步,更易發生。跑步前一般可做以下幾節准備活動:
(1)站立,兩手叉腰,交替活動踝關節;
(2)半蹲,兩手扶膝活動膝關節;
(3)兩腿交替高抬腿,活動髖關節;
(4)兩手叉腰旋腰,活動腰部;
(5)一手扶持,依次前後踢腿、活動髖、膝關節;
(6)前後弓箭步壓腿;左右壓腿,牽扯腿部韌帶;
(7)上體前後屈以及上肢的輕微活動等。
只有正確的姿勢才能讓你跑得快,效率高,而且不易受傷。消耗脂肪的關鍵之一是盡量用接近你的無氧界限(無氧閾)的運動強度跑步,而正確的姿勢能使你無需浪費額外的能量就能達到這個強度。
跑步減肥一定要選好鞋和跑道,如果沒有條件在合適的跑道上跑,至少鞋一定要夠柔軟有彈性。膝蓋裡面的軟組織是很脆弱的部位,長期的沖擊會磨損它,而且它一旦磨損很難長好。它和骨頭不一樣,骨頭磨損了只要你適當保護恢復還會長回原型,而軟組織一旦磨損,很難長回原來的樣子,而是亂長,也就是所謂的骨質增生。
跑步減肥固然可以增加能量消耗而減輕體重,但也有跑步鍛煉後體重非但不降,反而增加的。這是為什麼?一、運動量大,飲食量也大。有些人跑步鍛煉初期體重下降,堅持一段時間後體重又回升。這是因為跑步在消耗能量物質的同時,還可以刺激消化器官,增進食慾。剛開始尚能控制飲食,使體重下降。一段時間後,由於飢餓難忍,加上減肥的新鮮勁兒已過,[購買此相關商品,請去虹來商城]索性大飲大食,造成體重增加。二、不能持之以恆。有些人經過一段時間的跑步鍛煉後,便因失去興趣而中止運動。要知道,消化系統的變化比運動系統慢,中止運動後能量消耗明顯減少,但胃腸道的吸收功能依然保持「旺盛」狀態。此消彼長,體重當然會增加
向前是跑步減肥姿勢最重要的一個環節。保證向前的動力能防止疲勞後動作的變形,建議進行力量和拉伸練習。跑步者的伸拉練習應該是「動力伸拉」,而不是普通的靜力伸拉,因為跑步本身是動力性質的。
1、頭和肩
跑步動作要領——保持頭與肩的穩定。頭要正對前方,除非道路不平,不要前探,兩眼注視前方。肩部適當放鬆,避免含胸。 動力伸拉——聳肩。肩放鬆下垂,然後盡可能上聳,停留一下,還原後重復。
2、臂與手
跑步動作要領——擺臂應是以肩為軸的前後動作,左右動作幅度不超過身體正中線。手指、腕與臂應是放鬆的,肘關節角度約為90度。
動力伸拉——抬肘擺臂。兩臂一前一後成預備起跑姿勢,後擺臂肘關節盡量抬高,然後放鬆前擺。隨著動作加快時越抬越高。
3、軀干與髖
跑步動作要領——從頸倒腹保持直立,而非前傾(除非加速或上坡)或後仰,這樣有利於呼吸、保持平衡和步幅。軀干不要左右搖晃或上下起伏太大。[購買此相關商品,請去虹來商城]腿前擺時積極送髖,跑步時要注意髖部的轉動和放鬆。 動力伸拉——弓步壓腿。兩腿前後開立,與肩同寬,身體中心緩慢下壓至肌肉緊張,然後放鬆還原。軀干始終保持直立。
4、腰
跑步動作要領——腰部保持自然直立,不宜過於挺直。肌肉稍微緊張,維持軀干姿勢,同時注意緩沖腳著地的沖擊。
動力伸拉——體前屈伸。自然站立,兩腳開立,與肩同寬。軀干緩慢前屈至兩手下垂至腳尖,保持一會兒,然後復原。
5、大腿與膝
跑步動作要領——大腿和膝用力前擺,而不是上抬。腿的任何側向動作都是多餘的,而且容易引起膝關節受傷,因此大腿的前擺要正。 動力拉伸——前弓身.兩腳站距同髖寬.雙手放在頭後.從髖關節屈體向前.保持腰背挺直,直到股二頭肌感到緊張。
6、小腿與跟腱
跑步動作要領——腳應落在身體前約一尺的位置,靠近正中線。小腿不宜跨得太遠,避免跟腱因受力過大而勞損。同時要注意小腿肌肉和跟腱在著地時的緩沖,落地時小腿應積極向後扒地,使身體積極向前。另外,小腿前擺方向要正,腳應該盡量朝前,不要外翻或後翻,否則膝關節和踝關節容易受傷。可在沙灘上跑步時檢查腳印以作參考。
動力伸拉——撐壁提踵。面向牆壁約1米左右站立,兩臂前伸與肩同寬,手撐壁。提踵,再放下,感覺小腿和跟腱緊張。
7、腳跟與腳趾
跑步動作要領——如果步幅過大,小腿前伸過遠,會以腳跟著地,產生制動剎車反作用力,對骨和關節損傷很大。正確的落地時用腳的中部著地,並讓沖擊力迅速分散到全腳掌。
動力伸拉——坐式伸踝.跪在地上,臀部靠近腳跟,上體保持直立.慢慢向下給踝關節壓力直到趾伸肌與腳前掌感到足夠拉力.然後抬臀後重復.動作要有節奏,緩慢。
飯前飯後都不好!
什麼時間跑步鍛煉好?
健身跑步鍛煉一般安排在早晨最好,其次是上午9點左右和下午5點左右。中年人由於工作,一般安排在早晨鍛煉,一是不與工作發生沖突;二是早晨跑步空氣新鮮,新鮮的空氣對呼吸系統有好處。另外,人經過睡眠,體力得到恢復,但從生理上講人仍然存在一定的抑制狀態。早晨鍛煉,有利於神經的興奮、振奮精神,促進新陳代謝,對保持充沛的精神和體力投入一天的工作大有好處。
飯前、飯後不宜進行跑步。飯後跑步或跑步後立即進食都會引起胃酸分泌減少,影響對食物的消化,久而久之會引起胃病,一般飯後1個小時後進行鍛煉為好,睡前跑步鍛煉不好,睡前鍛煉會使大腦皮層處於高度興奮狀態,產生多夢或不容易入睡的不良反應。
但是,早晨不宜於空腹進行大運動量鍛煉,如果健身長跑的距離比較長時,可先喝一小杯糖水或少吃一點點心類的食品。
★跑步時怎樣調節呼吸?
跑步時人們可能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如果調整不好呼吸跑不了幾步就會氣喘吁吁,再咬牙跑幾步,就有點呼吸不過來。雖然跑步是不少人喜愛的健身方式,但是以上描述的種種不適卻常讓人打退堂鼓。其實,跑步並不難,只要掌握了正確的呼吸方法,疲勞感自然就少了。那麼,跑步時要怎樣調整呼吸?
呼吸方式與跑速配合 跑步時呼吸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只用鼻子呼吸,另一種是口鼻一起呼吸。要想跑得舒服,分清跑步的階段和速度最重要。跑步剛開始時,或者速度較慢時,需氧量小,僅用鼻呼吸就可以滿足需氧量。如果氣溫較低或頂風跑步,更應用鼻呼吸,這樣進入肺部的氣體能被鼻毛和鼻黏膜加溫加濕,從而避免吸入的塵埃、細菌引起咳嗽、氣管炎、腹痛(人們常說的岔氣)、胃寒等疾病。當跑步時間較長或速度變快時,鼻呼吸就難以滿足機體對氧氣的需要了,如果只用鼻呼吸,容易使呼吸肌疲勞。此時應張嘴配合呼吸,緩解呼吸肌的壓力。當然,完全張口也不行,最好是口微開,輕咬牙,舌尖捲起,微微抵住上齶,讓空氣從牙縫中進出。呼吸時,要注意做到均勻而又有節奏,呼氣要短促有力,吸氣要緩慢均勻,有適當深度。
呼吸節奏與步伐配合 跑步時,人們一般習慣於按照自身需要自由調節呼吸節奏,其實,呼吸節奏應該與步伐密切配合才行。通常慢跑的呼吸節奏是每2~3步一呼,每2~3步一吸,並保持呼吸均勻和深度一致,這樣跑起來才會感到輕快。隨著距離的增加,機體疲勞慢慢明顯,這時候需要放慢前行速度、或者停下來走兩步,以調整呼吸節奏。
加強呼氣深度 許多人在跑步時不注意呼吸的深度,所以在持續較長時間的運動時,就會出現呼吸急促,從而產生胸悶、呼吸困難的感覺。有些人雖然注意深吸氣,但往往就忽視了呼氣的深度。其實,當跑步時間較長時,只有適當加大呼氣深度,才能最大限度地滿足機體對氧氣的需要。深度加強了,才可能更多地排出廢氣、增大肺中負壓,從而使吸氣更省力,吸氣量也能增加。
每天早上6點左右起床就可以了,夏天可適當早一點!速度中等,跑的舒服就行了!跑半個小時,可以再回去休息半個小時,7點鍾左右吃點早餐可以准備上班了!這樣一天你會感覺非常的精神!我也喜歡跑步,希望以後能共同交流!陰雨天氣可在室內做一些簡單的運動
4、瑜伽髖關節怎麼熱身
一定不要忽視健身前的熱身運動與健身後的拉伸運動,其作用不亞於一次完美的健身,會讓你的健身事半功倍。切忌不要一健身,就開始大重量的器械的訓練,這樣做很容易導致肌肉拉傷,對關節傷害也是非常大的。
一、健身前一定要進行熱身運動,先預熱身體為之後能舉起更大的重量做准備,無論是什麼水平的健身愛好者熱身運動都是必須要做的,一般1個小時的力量訓練8-10分鍾的熱身運動是足夠的,動作可以選擇跑步,單車,高抬腿,或者是小重量、多次數的啞鈴動作。
熱身運動的作用主要3個:
1、預熱身體加快血液循環,使身體逐漸適應高強度健身訓練。
2、通過熱身運動,充分活動和預熱身體關節,防止受傷。
3、熱身運動提升身體狀態,使你能夠完成更大的重量和高強度的訓練。
二、健身後的拉伸動作對肌肉的恢復意義重大,同時防止肌肉練「僵」、練「死」,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健身效果。肌肉經過大強度的訓練刺激後處於緊張狀態,這時做拉伸運動有助於放鬆肌肉,使血液迴流到目標肌肉,為其補充營養,緩解肌肉酸痛,加快其恢復過程。1個小時的力量訓練可以做8-10分鍾的拉伸運動
祝你早日成功,如對您有用請【選為滿意回答】,給個【給力】表示鼓勵。謝謝
5、髖部放鬆時感覺髖部松垮,有什麼運動能收緊一些嗎?
通過各種深蹲可以解決髖部松垮的現象,建議自重就可以了,不要負重
6、如何鍛煉髖關節周圍肌肉
這里介紹幾個鍛煉膝蓋周圍肌肉的動作:
鍛煉四頭肌 四頭肌即大腿前面的肌肉。坐在地板上,將膝蓋向前伸直;在膝蓋凹陷處的下方墊一塊毛巾卷;緊縮膝蓋至少30秒,然後放鬆。重復此緊綳及放鬆過程25次。 護膝小貼士 ▲正確登樓鍛煉
不少辦公族喜歡登樓鍛煉,但這種運動並不適合所有人。如體重過重、孕婦、有退行性關節炎的人,最好避免登樓。同時要掌握正確的鍛煉方法。下樓時,為了防止膝關節承受壓力增大,應前腳掌先著地,再過渡到全腳掌著地,以緩沖膝關節的壓力。登樓後可對膝關節進行局部按摩,使膝關節得到充分的放鬆,防止其僵硬。 ▲跑步別選硬地
許多跑步者的疼痛是來自肌腱發炎,這是由不良的訓練習慣引起的。選擇合適的跑步場地,能有效減少此類問題。通常以選擇草地為最佳,柏油路次之,水泥地居後。水泥地是最堅硬的表面,不可忽視其反作用力,最好不要在人行道上慢跑。 ▲定期更換跑鞋
當跑鞋失去彈性而無法再承受反作用力後,應立即換鞋。如果一個跑步者一周至少跑40公里,則每隔2至3個月即該換新跑鞋。若低於40公里,則應每隔4至6個月換鞋。跳有氧舞蹈、打籃球和網球的人(一周練習兩次),也應在4至6個月後換鞋。假如一周練習四次以上,則應2個月換一次鞋。 ▲冰敷減輕疼痛
運動時若發生膝蓋疼痛,應立即休息,用冰塊冰敷,並抬高患部20至30分鍾。不要低估冰塊的效力,最好在當天晚上或隔天早晨起床時,再以冰塊敷一次。冰塊是極佳的消炎劑,它有助於減輕膝蓋疼痛。
面的方法既能鍛煉身體,又可以達到保護膝關節的目的。
◆坐位伸膝:坐在椅子上,將雙足平放在地上,然後逐漸將左(右)膝伸直,並保持直腿姿勢5~10秒鍾,再慢慢放下。雙腿交替進行,重復練習10~20次。
◆俯卧屈膝:俯卧位,雙手在頭前交叉,將頭部放在手臂上,然後逐漸屈膝,腳跟盡量靠近臀部,並保持屈膝姿勢5~10秒鍾,再慢慢放下。兩腿交替進行。重復練習10~20次。 ◆伸肌鍛煉:仰卧位,將一側膝關節屈曲盡量貼向胸部,用雙手將大腿固定5~10秒鍾,然後逐漸伸直膝關節,兩腿交替進行。重復練習10~20次。
◆股四頭肌鍛煉:俯卧位,將一側腿屈膝靠向臀部,雙手反向握住踝部(或用毛巾環繞踝部),逐漸將下肢向臀部牽拉,並保持這一姿勢5~10秒鍾,然後放下,雙腿交替進行。反復練習10~20次。
◆推擦大腿:坐在椅上,雙腿屈曲,用兩手的掌指面分別附著左(右)腿兩旁,然後稍加用力,沿著大腿兩側向膝關節處推擦10~20次,雙腿交替進行。
◆指推小腿:坐在椅上,雙腿屈曲,雙腳微分,用兩手的虎口分別放在兩膝的內外側,然後拇指與其餘四指對合用力,沿小腿內、外側做直線的指推動作盡量至足踝。反復指推10~20次。
◆拳拍膝四周:坐在椅上,雙腿屈曲,雙足平放在地板上,並盡量放鬆雙腿,雙手半握拳,用左右拳在膝四周輕輕拍打50次左右。 ◆按揉髕骨:坐在椅子上,雙腿屈曲約90°,雙足平放地板上,將雙手掌心分別放在膝關節髕骨上,五指微張開緊貼於髕骨四周,然後稍用力均勻和緩有節奏地按揉髕骨20~40次。
以上八種膝關節功能鍛煉操,每天早、晚各做一遍,對防止或減輕膝關節骨性關節病有好處
7、怎麼鍛煉髖關節柔韌性
髖關節柔韌性練習方法:
1. 髖關節繞環。雙手扶腰,站距同肩寬,將髖關節向外頂出反復劃大圈,注意圈要由小逐漸變大。
2. 坐姿彈膝。坐在地上,雙腳腳心相對,盡量靠近襠部。上身盡量挺直,雙手扶住雙膝,有節奏地上下(主要是向下壓)彈動。
3. 豎角式。基本姿勢同上,上體挺直後向前屈髖,達到極限後堅持一段時間。注意是屈髖,一定不能弓腰。
4. 俯身盤腿坐。盤腿坐在地上,雙腿要一上一下,臀部和膝蓋要貼緊地面,向前緩慢俯身,直到上體的大部分緊貼地面,臀部不能抬起。
注意事項:
動作要均勻。
8、髖關節活動不足,會造成什麼影響?
相信很多在健身中,都會遇到深蹲腰痛的情況,其實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因為髖關節靈活度不足,那麼你知道除此之外,髖關節靈活度不足會對我們造成什麼影響嗎
1.臨近部位發力受限
當髖關節屈肌過於緊張時,會導致其他相鄰肌肉發力有限,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的一些朋友在做腹部運動時,大腿上側感覺會非常明顯,而腹部不會。因為我們的身體會優先使用具有小刺激閾值的肌肉群來完成動作,也就是說,用更容易激活的肌肉群來做動作。因此,當臀部屈肌過於緊張時,刺激閾值變低,為了更容易使用臀部屈肌進行運動,就會導致大腿上部和髂前部疼痛。
2.相鄰關節代償
當髖關節的柔韌性不夠時,為了完成運動,會引起其他相鄰關節發生代償,通常包括膝關節和腰椎的代償。例如,在深蹲時,由於髖關節不夠靈活,股骨無法向外旋轉,因此膝蓋和腳趾會處於同一方向,因此力量不能穩定維持。這就會導致膝關節屈曲完成下蹲運動,時間一久,就會導致膝關節半月板或韌帶損傷。
那該如何提高髖關節靈活性呢
關於髖關節柔韌性的改善,我們主要從加強髖關節屈肌的力量入手
我們可能想知道臀部屈肌已經如此緊張了,為什麼需要練習?這樣不是越練越緊嗎?的確沒錯,就是要鍛煉髖部屈肌的力量,這塊肌肉在平時生活中容易發生緊張,但是長期縮短會導致髖部屈肌的虛弱。然而,當髖關節屈肌有足夠的力量時,髖關節的柔韌性就會大大提高,特別是類似骨盆眨眼的現象可以得到很大改善。
改進動作:仰卧舉腿
動作優勢:
仰卧舉腿可以很好地發展我們臀部屈肌的力量,同時改善我們腹部的力量和形狀,而且這個動作很容易學,所需要的場地也非常小。
動作描述:
平躺在地上,雙手自然放鬆;腿部伸直,骨盆底肌肉收緊(肛提肌);收緊核心,將腿部抬高至90度或以上;然後回到原處再重復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