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髖關節 > 髖關節脫位症狀

髖關節脫位症狀

發布時間:2020-07-30 19:39:52

1、怎麼判斷寶寶髖關節半脫位

一般的孩子,就是他在嬰兒期沒有下地,他不走路,除了皮紋不太對稱,因為七八個孩子,俗話說,三翻五坐七滾八爬,一歲左右開始下地練習,學走路,那麼這個孩子走路的姿勢不好看,往往是朋友、同事,或者周圍鄰居,一看你這個孩子怎麼走路有點瘸,也可能是家長看見,也可能是周圍人看見,看出問題,來到就診,通過專科醫生檢查,最後證明你是不是髖關節有病,跛行並不是髖關節脫位的唯一表現。除了跛行除一種表現之外,還有其他一些表現,就是肢體不等長,或者皮紋等不對稱,股是歪的,或者走路晃晃悠悠,家長能夠看到的。在生活中,髖脫位的患者有一些異常的走路姿勢,出現這種症狀的時候,在影像檢查結果也會有一定的異常表現。如果是雙側脫位,那是有些經驗的臨床骨科醫生,可能能看到,或者是放射科醫生,能看到他的一個髖臼,股骨頭的發育,頭臼關系。那我們用一些特殊的,拍一些雙髖的X光片,在這個髖關節上,人為的做一些線性標志,看它CE角、頸干角、沈通氏線,就能看到它有沒有脫位,是半脫位,還是全脫位,還是發育不良,這由專科醫生來看,那麼就是說病人,如果是一側脫位,一側正常,那顯而易見,他的父母,外行也能看出來他是不正常的,有一個不正常的髖關節。

2、先天性髖關節脫位都有什麼表現啊?

1.兩腿有粗細或長短,有病一側的腿會比較細和比較短2一側或兩側的胯關節不易向外展開。3一側腿部的皮紋或皺折比另一側多或深,兩側不對稱。4一側的臀部偏大,向外隆起。5一側會陰部增寬,雙側脫位時更為明顯。6一側髖關節活動少,活動時受限。蹬踩力量較健側弱。常處於屈曲位,不能伸直。 即使把腿拉直,手鬆掉後還是會縮回去。7.牽拉患者下肢時有彈響聲或彈響感,有時患者會哭鬧。8.換尿布時發現寶寶的雙腿不易分開,即使分開也會聽到'卡塔’的聲音有1個簡單的方法就是蛙式試驗:讓孩子仰卧在桌面或床上,將其雙腿髖、膝關節各屈曲90度,再使兩腿外展。若兩膝能同時接觸桌面為陰性;如哪條腿的膝外側不能平放在桌面上,就有脫位的可能。這是早期發現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最簡便的檢查方法。有病的那側的腿是不能做到這個姿勢的。這個病的治癒率幾乎是百分之一百的,但是治療過程比較麻煩對寶寶而言比較難受,寶寶難受就是媽媽的最大痛苦,所以盡早發現,寶寶所受的痛苦就越少。要寶寶一天23個小時都要帶著那個矯正器的話,怕是媽媽的心都要難過死了但是要記住一點,臀紋不齊是先骻的一個表現,但臀紋不齊不是一定就有先骻這個病。看到寶寶臀紋不齊,不要覺得就一定是先骻,要去有實力的大醫院檢查,做BC確診,最好多去幾家,不要匆忙決定或接受治療。目前已有很多其實不是先骻,但被診斷為先骻的例子了,我不去xx醫院檢查的理由之一也是這個。拍x光的結果不是十分准確,因為寶寶不可能按照標準的姿勢固定不動讓你拍的,稍微動一動這個拍攝數值就不準確。BC的准確些。B超測量先髖有兩個指標:α角和β角。α角是髖臼頂線與基線之間的夾角,用以測量骨性髖臼的凸度。α角小表明骨性髖臼淺。β角是基線與斜線之間的夾角,指示軟骨性髖臼緣對股骨頭附加覆蓋的范圍。在測量結果上,I型正常,α角大於60°β角小於55°;II型骨化延遲,α角介於44°-60°,β角介於55°-77°;III型α角小於43°,β角大於77°;Ⅳ為髖關節完全脫位寶寶的骨骼要到7,8歲才完全發育好,大家媽媽們平時也在家裡可以多做一些有關的寶寶被動操。讓寶寶生長的最好

3、髖關節脫位的症狀表現有哪些?

1、兩條腿活動少,不一樣長;
2、大腿內側及臀部皮紋皺褶不對稱;
3、活動髖關節有彈響;
4、髖關節外展受限,即兩條腿不能自如地向外張開。
5、學習走路較晚,而且走起來像鴨步,站立姿勢異常。

4、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有哪些症狀?

大腿股骨和骨盆之間的關節稱髖關節,它與站立及行走的動作有關。先天性腦關節脫位是導致跛行的原因之一,如果能在新生兒時期得到診斷,只需簡單的治療就能收到滿意的效果。下面介紹簡便易行的診斷方法,有利於本病的期診斷:

仔細比較兩條大腿,患病一側大腿短而粗,皮膚皺紋增多;

給孩子換尿布時髖關節不能充分外展,有時尚可有彈響聲及彈跳的感覺;

小兒平卧,將髖關節和膝關節屈曲時,患病一側的膝部較健康一側的為低;

最可靠的檢查方法是:讓小兒平卧在桌子或床上,檢查者正對小兒,將膝關節及髖關節各屈曲90度,然後用雙手握著小兒雙膝同時外展,正常時膝部可外展90度,其外側面能觸及桌面或床面。而髖關節脫位時,患病膝部外展僅75~80度,其外側不能觸及桌面或床面。有些髖關節脫位的小兒,患肢外展至75度左右時,髖關節處突然有彈跳感及彈響聲,之後雖可將腿展至90度,但仍屬不正常。

進行上述檢查時動作要輕柔,並防止孩子受寒感冒;檢查不宜在進食後進行,以免嘔吐;檢查的桌子或床鋪要平坦。如發現有可疑之處,應請醫生進一步復查確診。

先天性髖關節脫位在新生兒時期的治療方法比較簡單,在醫生的指導下用支架或綳帶使下肢呈屈膝及髖關節屈曲外展姿勢,多數經3個月治療就可見效。

5、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有哪些症狀和治療方法?

大腿股骨和骨盆之間的關節稱髖關節,它與站立及行走的動作有關。先天性腦關節脫位是導致跛行的原因之一,如果能在新生兒時期得到診斷,只需簡單的治療就能收到滿意的效果。下面介紹簡便易行的診斷方法,有利於本病的期診斷仔細比較兩條大腿,患病一側大腿短而粗,皮膚皺紋增多;

給孩子換尿布時髖關節不能充分外展,有時尚可有彈響聲及彈跳的感覺;

小兒平卧,將髖關節和膝關節屈曲時,患病一側的膝部較健康一側的為低;

最可靠的檢查方法是:讓小兒平卧在桌子或床上,檢查者正對小兒,將膝關節及髖關節各屈曲90度,然後用雙手握著小兒雙膝同時外展,正常時膝部可外展90度,其外側面能觸及桌面或床面。而髖關節脫位時,患病膝部外展僅75~80度,其外側不能觸及桌面或床面。有些髖關節脫位的小兒,患肢外展至75度左右時,髖關節處突然有彈跳感及彈響聲,之後雖可將腿展至90度,但仍屬不正常。

進行上述檢查時動作要輕柔,並防止孩子受寒感冒;檢查不宜在進食後進行,以免嘔吐;檢查的桌子或床鋪要平坦。如發現有可疑之處,應請醫生進一步復查確診。

先天性髖關節脫位在新生兒時期的治療方法比較簡單,在醫生的指導下用支架或綳帶使下肢呈屈膝及髖關節屈曲外展姿勢,多數經3個月治療就可見效。

6、如何看出脫胯

小兒髖關節脫位,又稱先天性髖關節脫位,出生時就已形成。主要原因是母親在懷孕2~3個月時,正逢胎兒髖關節形成時期,因孕媽媽的感冒、發燒或其他疾病導致胎兒生長停頓了一下,關節未正常發育,就出現了脫位。該病男女比例約為1:5,女孩兒出生時,年輕的爸爸媽媽必須注意檢查一下。 有一個簡單的檢查方法:寶寶躺著,將她的雙髖朝兩邊展開(膝蓋呈直角,大腿與身體垂直)。如果寶寶的雙腿硬硬的,不能展開,基本可肯定是此病;如果寶寶兩條大腿的條紋不對稱、腿有長短,也往往是此病。但由於有些輕度脫位、半脫位的很難靠手法檢查確診,而且寶寶腿上脂肪多、腿的長短也較難明確。因此,6個月以下的嬰兒可做超聲波檢查確診。要注意的是,由於6個月以內的嬰兒骨骼未鈣化、骨化中心尚未出現,拍X光片只有一片空白,因此不要讓寶寶白白遭受X光的傷害。10個月以上的寶寶可用X光確診。 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的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非常重要。3~6個月的寶寶診斷明確後,可用專用吊帶固定,3個月後95%以上可治癒,這種治療方法不損傷關節、並發症少。1歲左右、開始走路的寶寶,則需要先將脫位的關節整復,然後上3個月的蛙式石膏,再用蛙式支架固定9~12個月,才能恢復正常。2歲以上的孩子則要動手術、再上石膏。4~7歲的孩子必須通過手術才能痊癒。做同樣的手術,寶寶年齡越小,效果越好;年齡越大,手術創傷越大且效果越差。 如果髖關節脫位不予治療,就會導致腿部殘疾,走路瘸腿,長大後腿部不能受力,走路時就會感覺酸痛難忍。 新生兒髖關節脫位對家長來說也好,對醫務人員來說也好判斷起來都有一定的困難。新生兒髖關節脫位有哪些症狀呢?首先是看皮紋 。雙下肢的皮紋是否對稱,如果兩側皮紋不對稱,一側又多又深,這屬於孩子髖關節脫位可能性較大。當然並不是所有的皮紋不對稱 都是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據統計只有50%的雙側不對稱的皮紋患兒最後得出來是先天性髖關節脫位。這是第一個所要觀察的症狀;第二個呢就是觀察孩子兩條腿它的彈動情況。脫位一側一般彈動情況較差、力量較弱。健康的一側彈動較好。正常來說這個孩子兩條腿在蹬彈的時候它是一樣的。頻率和幅度都是一樣的。可是如果一側脫位,就脫位這一側它的彈動相對來說弱一些,這也是判斷嬰幼兒時期髖關節脫位的指標;再一個體格檢查怎麼查,就是說我怎麼去檢查這個新生兒是不是髖關節脫位?這時候做一個簡單的蛙式試驗,什麼叫蛙式試驗呢?就是患兒平躺在床上,然後將兩個下肢屈曲90度,然後進行外展。如果外展到90度,這一側能外展到90度,大腿的外側面接觸床面 ,這證明髖關節脫位的可能性很小。如果不能外展到90度,大腿的外側面不能接觸到床面,這說明就有可能是髖關節脫位。

與髖關節脫位症狀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