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歷為"雙側骶髂關節面毛糙,間隙不清,余未見異常,髖關節在位."這是什麼
根據你提供的這個檢查情況來看,目前來說你的這個情況比較常見的原因是由於強直性脊柱炎等情況,引起的一個早期改變,請況是骶髂關節炎症,通常來說,隨著時間增長有可能導致,出現全身多個關節疼痛等,最好再去抽個血檢查
2、髖關節檢查要不要脫褲子
髖關節脫位是一種嚴重損傷,髖關節脫位多為直接暴力所致,如果治療不當、就會引起股骨頭缺血性壞死,下面看下: 本病的輔助檢查方法主要是影象學檢查,包括以下幾種方法: 1、X線檢查: X線平片是診斷髖部脫位、骨折的最基本方法,大部分的髖關節脫位X 線片都能正確顯示。但是,髖關節結構復雜,前後結構重疊,雖然大多數髖部骨折X線片均能確定骨折的有無,但難以顯示骨折的確切程度、確切部位、移位的確切方向以及與關節囊的關系。且股骨頭向後半脫位、髖臼後緣骨折、關節內小的骨折碎片 、臼頂骨折、髖臼或股骨頭小的撕脫骨折等X 線平片均易漏診。 2、常規CT: 常規CT 對大多數的髖關節脫位均能做出正確的診斷,較X 線片其優勢在於能清楚的顯示脫位的方向與程度,更重要的是它能清晰准確地顯示髖關節內是否有碎骨片的存在,這一點直接決定著患者的治療方案與預後 。如果嵌入的關節內碎骨片不能及時發現與清除,隨著時間的延長,患者股骨頭缺血壞死率、創傷性關節炎的發生率明顯上升。 3、3D -CT : CT 的三維重建最大的優點在於立體地顯示了關節的表面, 圖像逼真,並且可以任意角度旋轉圖像而獲得最佳暴露部位。但3D -CT 本病也有不足之處: ①在髖關節的三維重建過程中,3D -CT 可出現「假骨折」征。 ②三維重建空間解析度差,重建過程中容易丟失圖像的細節。移位不明顯的線樣骨折( < 2 mm) 不易顯示。 ③對關節內碎骨片亦可出現漏診。
3、髖關節痛檢查診斷:
髖關節疼痛是臨床上常見的疾病。但髖關節周圍肌肉、韌帶等軟組織多,結構復雜。而疼痛常常定位模糊,並不能被觸及。許多嚴重程度不同的疾病往往表現相似。因此,髖關節疼痛一直是臨床上診斷困難的疾病之一。股髖撞擊症主要表現為髖部疼痛,在變換髖部姿勢時有彈響聲,或者關節突然卡住的感覺。患側髖部力量下降,急速奔跑或單腿支撐困難。嚴重的患者甚至不能側卧。痛會使腿無法張髖關節開、連走路時也可能感覺疼痛,以成人較多見的是慢性風濕性關節炎或退化性髖關節症。兒童若出現這種情況,可能是骨症之一的『佩特茲病』。股骨頭壞死、滑膜炎、坐骨神經痛、腰椎間盤突出等都可引起髖關節痛。
4、股骨頭壞死電子病歷模板
股骨頭壞死患者要生活規律,注意休息,清淡飲食,多吃蔬菜和水果,多吃含鈣多的食物,避免煙酒刺激。應該聽從醫生的建議,盡早到正規醫院檢查,採取人工髖關節置換的方法進行治療。。
5、髖關節的檢查方式有哪些?
髖關節由髖臼、股骨上端,以及所附的韌帶和肌肉組成。前方為腹股溝,呈輕度凹陷,有股動脈、靜脈和股神經通過。後方臀肌飽滿,有坐骨神經走行。
視診:畸形髖關節畸形復合者居多,如屈曲內收內旋畸形和屈曲外展外旋畸形等。由於腰椎前凸和骨盆傾斜的代償,畸形不明顯,檢查時需注意將骨盆放正。屈曲畸形:將骨盆在矢狀面上放正,可將健腿極度屈曲,患髖屈曲畸形即顯示出來。可用角度尺測量;展收畸形:使髂前上嵴連線與軀干直線垂直,骨盆在冠狀面上擺正,患髖的內收和外展畸形顯示出來;旋轉畸形:使兩側髂前上嵴距床面距離相等,骨盆在橫截面上擺正,患髖的內旋或外旋即顯示出來,可利用髕骨面的垂線測量。有時對比雙足體位,可作粗略估計;縮短畸形:因髖關節傷病引起的下肢短縮,除尺量法之外,可通過對比兩側大轉子的位置來判斷。
腫脹和腫塊。髖關節本身的腫脹顯於前方,即腹股溝飽滿;而臀部的異常豐滿,常反映髂骨本身的病變。髖關節外上方突起,多因先天性脫位或半脫位引起,而外下方腫脹則屬大轉子病變或系腰骶部感染流注的膿腫。大腿內上方腫脹,除恥骨和小轉子病變外,也可考慮流注膿腫。
臀皺襞嬰幼兒雙側臀皺襞不對稱,可反映先天性髖脫位的存在。
臀肌萎縮脊髓灰質炎後遺症中常見。
步態。臀式步態:在負重期,髖關節應呈輕度外展位,當臀中、小肌(外展肌)麻痹或髖關節脫位時,髖關節不能外展負重,而是相反的呈內收位,即顯臀部下垂。為了減輕臀下垂,每走一步,主動將軀干側向負重側的患腿,這種跛行步態稱之為臀式步態。當雙側髖脫位時,雙側臀部交替下垂,類似鴨行;下肢廣泛麻痹步態:主要表現在搖擺期的腿不能作屈髖動作,靠提升骨盆(腰方肌)離地。負重期也屬臀式步態,同時軀干後傾,因臀大肌麻痹,靠髖後伸緊張前方韌帶來維持站立。有時病人以手扶大腿來維持伸膝站立;關節強直時,靠骨盆的扭轉來移動下肢,即腰椎代償性的伸屈動作;髖關節各類型的畸形體位,表現出各式各樣的異常步態,有的難於描述,但經仔細分析即可明確。
觸診:壓痛點。髖關節本身疾患可在腹股溝中點或臀部中央區尋找壓痛。大轉子壓痛易於尋找,有的按壓大轉子可引起髖關節痛。
腫塊。髂窩部可表現肥厚或飽滿(膿腫),有時在恥骨上可觸及腫塊(腫瘤)。疑有髖關節感染或恥、坐骨腫瘤時,應作肛門指診,尋找膿腫或腫塊。疑有髖關節脫位時,需在臀部或髖關節外上方尋找股骨頭,通過關節的旋轉可觸及股骨頭的轉動。
活動:被動活動。病人平卧位,髖關節伸直為0度,屈曲時大腿可貼腹壁,與軀干交角約為30度,屈伸角度可連續記錄為0~150度,即屈曲到150度位,伸直為0度,實際活動范圍共150度,外展和內收則以中立位為0度,小腿內收的角度等於髖外旋的角度,小腿外展等於股內收。檢查時需要注意固定骨盆,避免骨盆的轉動代替了髖關節的活動而引起誤差。
主動活動主要檢查肌力。有的病人主動伸屈髖關節,同時出現彈響聲,即所謂的「彈響髖」,常因為闊筋膜張肌腱肥厚與大轉子磨擦所致。有時在內側是髂腰肌肥厚的肌腱與小轉子磨擦而來。
6、我想找個醫生翻譯這病歷,看不懂,不知道能不能報意外保險!?
主訴:左髖關節疼痛活動受限4天
查體:左髖關節浮髕試驗陽性(),活動受限
初步診斷:左髖關節炎?
處理:髖關節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