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髖關節外旋肌肉與內旋肌肉包括哪些
負責髖關節外旋的大腿肌肉這些肌肉包括(主要+次要)主要外旋肌:臀大肌閉孔內肌上、下孖肌股方肌梨狀肌臀中、小肌(後側纖維)閉孔外肌髂腰肌(髖外展狀態下協助外旋)縫匠肌股二頭肌長頭。
一個髖關節是兩塊的骨頭組成的(股骨和髖骨),髖關節的獨特解剖結構使它變得強壯而靈活,並可以控制下肢在每個承重與非承重的位置產生動作。
(1)外旋內收髖關節有響聲擴展資料
髖穩定中的作用:
深層外旋肌(梨狀肌、股方肌、閉孔內、外及、和上、下孖肌)是髖關節後側的穩定器。也被稱為髖部的「肩袖肌群」當在承重時,深層旋轉肌具有較短的力臂,力線都在水平面上,更重要的是把關節面壓緊,從而在運動中創造更多的髖關節穩定性。
2、旋前、旋後、內翻、外翻、外旋、內旋、內收、外展如何理解和區分
骨的前面向內側旋轉,為旋內。向外側旋轉為旋外。
前臂將手背轉向前方為旋前 手背向後方的運動為旋後
內外翻 用腳踝就可以感受
內收 手臂向身體靠攏 外展就展開了。 我也不懂很清楚,
3、臀肌攣縮症我可以翹二郎腿 也不疼 就是左腿走路有外旋 長短腿大小屁股脊椎有點側歪 髖骨滑動有聲響
在生活中,翹翹二郎腿似乎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一窩在椅子里,便習以為常地把腿給翹了起來。翹二郎腿讓有些人覺得比較舒服,還有把翹二郎腿當作優雅姿勢的。
可是,專家對這我們習以為常的事,提了個醒:翹二郎腿可能禍及下一代,且可能引發多種病症。為此,美國還專門發起一項運動,要求婦女「停止交叉雙腿一天」。
1.常翹二郎腿會影響生殖健康
翹翹二郎腿為何禍及到下一代呢?因為翹二郎腿會影響到男性的生殖健康。當翹二郎腿時,兩腿交織在一起往往會夾得過緊,使得大腿內側及生殖器周圍溫度升高。
精子生成和存活的適宜溫度是低於體溫1-2℃,高溫環境,會使精子的生存環境被破壞,影響精子的形成,造成不良影響。因此,習慣性地一坐下來就翹二郎腿的話,自然可能影響到生育。
專家建議,翹二郎腿最好別超過十分鍾,兩腿切忌交叉過緊,如果感覺大腿內側有汗漬滲出,最好在通風處走一會兒,以盡快散熱。
2.提早出現退化性關節炎
首先,被壓的腳長期承受另一隻腳的壓力,久而久之,不正常的外力導致膝蓋上腔退化磨損,膝蓋的毛病就會出現,很多人未老先衰,年紀不大就出現退化性關 節炎,追問之下原來都有翹腳習慣。可怕的是,這種病是不可逆的,重症患者可致殘,只能手術置換人工關節以緩解,膝蓋痛的網友們趕快戒掉這個壞習慣!!!
3.出現神經壓迫癥候群可能要復健矯正
由於大腿前側的股神經掌管感覺,如果常常被壓迫,容易知覺麻痹,整條腿喪失感覺,這也就是醫學上稱的神經壓迫癥候群,臨床上接獲到這種病例,病人還要接受復健治療。
4.雙腿比較容易有靜脈曲張困擾
另外,被壓的腳遭殃,翹起來的那條腿問題也很大,翹起來的那條腿,後側神經血管長時間疊在另一隻腳上,在兩腿密不透氣的貼合情況下,血流不通暢,會加重小腿靜脈曲張的發生機率,嚴重的話還會導致下肢水腫,使得小小的傷口不易癒合,增加腿部潰瘍的機會。
5.小心演變成O型腿
而且,兩腿交疊,翹起的腳向內縮,也會導致該條腿的韌帶肥厚發炎,產生腫痛的問題,甚至還可能變成O型腿,腿形變得醜醜的。
6.龍骨也容易出現異常
不單單是腿部腫痛、靜脈曲張的毛病,翹二郎腿還會導致腰椎和脊椎異常,包括脊椎側變、椎間盤破損突出等,這類慢性化的症狀治療起來更是棘手。翹腳真的是很不好的習慣,兩側髖關節(臀部和大腿間的關節)位置一高一低,連帶使得骨盆位置偏離,腰椎和脊椎的角度也會改變。長時間翹腳的結果,骨盆、腰椎和脊椎偏位,不但會引發腰痛、下背痛,還會變成長短腳,兩側膝蓋受力不同,較常磨損的一側膝關節就會提早退化,退化性關節炎應運而生,可說是連鎖反應,從上到下都會出問題。
4、如何理解和區分「旋前、旋後、內翻、外翻、外旋、內旋、內收、外展」?
都是人體的幾種運動方式。
1、內翻、外翻:通常是指關節沿冠狀軸進行的,使得相關節的兩骨之間角度變小的運動,如向前抬腿時,大腿股骨圍繞髖關節做了前屈的運動。
2、旋轉(包括旋前、旋後、外旋、內旋):是關節沿垂直軸進行的運動,如肱骨圍繞骨中心軸向前內側旋轉,稱為旋內或內旋,而向後外側旋轉,則稱為旋外或外旋。
3、外展(包括內收、外展):一般是關節沿著矢狀軸進行的運動,骨向正中矢狀面靠攏稱為收,遠離正中矢狀面則為展。如兩臂側平舉的動作過程,是兩臂圍繞肩關節作外展的運動。
(4)外旋內收髖關節有響聲擴展資料:
扭轉動作是軀干運動動作的主要表現形式。如在跑步時軀干配合四肢的扭轉,使人體保持在運動方向上的平衡,為下一個動作儲存肌肉的彈性勢能。又如在擲標槍最後用力前,軀乾的扭轉拉長腰腹部肌肉的長度,可增大最後用力時投擲臂的轉動速度和幅度。
人體完成相向運動動作時,身體的兩個部分相互接近(或遠離),如仰卧起坐、跳水中的屈體(圖6)。在動作技術中利用人體相向運動規律,可以加強動作效果。例如,跳遠落地前軀幹上部的主動下壓,可以較為輕松地收腹舉腿,延長腳觸及沙面的距離。
5、髖關節疼痛,翹不了二郎腿,內旋外旋多少都收點限制,有說關節炎、又說滑膜炎,吃了好多葯都沒好
那有沒有正規檢查過?滑膜炎和關節炎都是誰下的診斷?
6、撿東西是髖關節在做運動么,髖關節的屈,伸,內收,外展,內旋外旋是怎麼回事∏_∏求細致的講解
關於人體關節的5種運動方式:
(1)屈伸:運動環節繞額狀軸(左右方向)在矢狀面(前後方向)內做的運動.一般來說,向前運動為屈,向後運動為伸.但膝關節及其以下關節則相反.
(2)外展、內收:運動環節繞矢狀軸在額狀面做的運動.運動環節末端遠離正中面為外展,向身體正中面靠近為內收.
(3)迴旋:運動環節繞本身的垂直軸在水平面內做的運動.由前向內旋轉為內旋(或旋前),由前向外旋轉為外旋(或旋後).
(4)環轉:運動環節以近側端為支點,繞額狀軸、矢狀軸以及它們之間的中間軸做連續的圓周運動.此運動可描繪成一個圓錐體圖形的運動,故又稱圓錐運動.如上肢在肩關節處做向前或向後的繞環運動.
(5)水平屈伸:運動環節在水平面內繞垂直軸做前後運動,是體育運動中的一種運動形式,生活中少見,如上肢(或下肢)在肩關節(或髖關節)處,外展90度後再向前運動稱水平屈,如向後運動則稱水平伸.
7、走路時骨盆裡面有響聲什麼原因
走路時骨盆出現明顯的響聲,很有可能是由於彈響髖造成的。正常的生理性的彈響髖,會在特定的髖關節活動角度時出現,一般不會在走路時出現,也不會造成任何不適症狀。但是有一種病理性的彈響髖患者,會在走路時,每走一步就會出現一聲響聲,主要是由於髖關節周圍的肌腱膜在股骨頭附近,走路時出現了明顯的滑動所造成的。在肌腱膜滑動過程中,由於肌腱膜處於相對緊張的狀態,一旦劃過周圍的骨骼結構就會發出明顯的彈響,並且在出現響聲後,伴隨有局部酸痛的症狀,導致腿部不能快速的行走。出現病理性彈響髖,應該先保守治療,進行局部的理療、熱敷,並且使用其他活血通絡的葯物,經過治療症狀不緩解的,有可能需要進行手術。
8、髖關節的檢查方式有哪些?
髖關節由髖臼、股骨上端,以及所附的韌帶和肌肉組成。前方為腹股溝,呈輕度凹陷,有股動脈、靜脈和股神經通過。後方臀肌飽滿,有坐骨神經走行。
視診:畸形髖關節畸形復合者居多,如屈曲內收內旋畸形和屈曲外展外旋畸形等。由於腰椎前凸和骨盆傾斜的代償,畸形不明顯,檢查時需注意將骨盆放正。屈曲畸形:將骨盆在矢狀面上放正,可將健腿極度屈曲,患髖屈曲畸形即顯示出來。可用角度尺測量;展收畸形:使髂前上嵴連線與軀干直線垂直,骨盆在冠狀面上擺正,患髖的內收和外展畸形顯示出來;旋轉畸形:使兩側髂前上嵴距床面距離相等,骨盆在橫截面上擺正,患髖的內旋或外旋即顯示出來,可利用髕骨面的垂線測量。有時對比雙足體位,可作粗略估計;縮短畸形:因髖關節傷病引起的下肢短縮,除尺量法之外,可通過對比兩側大轉子的位置來判斷。
腫脹和腫塊。髖關節本身的腫脹顯於前方,即腹股溝飽滿;而臀部的異常豐滿,常反映髂骨本身的病變。髖關節外上方突起,多因先天性脫位或半脫位引起,而外下方腫脹則屬大轉子病變或系腰骶部感染流注的膿腫。大腿內上方腫脹,除恥骨和小轉子病變外,也可考慮流注膿腫。
臀皺襞嬰幼兒雙側臀皺襞不對稱,可反映先天性髖脫位的存在。
臀肌萎縮脊髓灰質炎後遺症中常見。
步態。臀式步態:在負重期,髖關節應呈輕度外展位,當臀中、小肌(外展肌)麻痹或髖關節脫位時,髖關節不能外展負重,而是相反的呈內收位,即顯臀部下垂。為了減輕臀下垂,每走一步,主動將軀干側向負重側的患腿,這種跛行步態稱之為臀式步態。當雙側髖脫位時,雙側臀部交替下垂,類似鴨行;下肢廣泛麻痹步態:主要表現在搖擺期的腿不能作屈髖動作,靠提升骨盆(腰方肌)離地。負重期也屬臀式步態,同時軀干後傾,因臀大肌麻痹,靠髖後伸緊張前方韌帶來維持站立。有時病人以手扶大腿來維持伸膝站立;關節強直時,靠骨盆的扭轉來移動下肢,即腰椎代償性的伸屈動作;髖關節各類型的畸形體位,表現出各式各樣的異常步態,有的難於描述,但經仔細分析即可明確。
觸診:壓痛點。髖關節本身疾患可在腹股溝中點或臀部中央區尋找壓痛。大轉子壓痛易於尋找,有的按壓大轉子可引起髖關節痛。
腫塊。髂窩部可表現肥厚或飽滿(膿腫),有時在恥骨上可觸及腫塊(腫瘤)。疑有髖關節感染或恥、坐骨腫瘤時,應作肛門指診,尋找膿腫或腫塊。疑有髖關節脫位時,需在臀部或髖關節外上方尋找股骨頭,通過關節的旋轉可觸及股骨頭的轉動。
活動:被動活動。病人平卧位,髖關節伸直為0度,屈曲時大腿可貼腹壁,與軀干交角約為30度,屈伸角度可連續記錄為0~150度,即屈曲到150度位,伸直為0度,實際活動范圍共150度,外展和內收則以中立位為0度,小腿內收的角度等於髖外旋的角度,小腿外展等於股內收。檢查時需要注意固定骨盆,避免骨盆的轉動代替了髖關節的活動而引起誤差。
主動活動主要檢查肌力。有的病人主動伸屈髖關節,同時出現彈響聲,即所謂的「彈響髖」,常因為闊筋膜張肌腱肥厚與大轉子磨擦所致。有時在內側是髂腰肌肥厚的肌腱與小轉子磨擦而來。
9、女兒已18個月,在14月時發現有先天性髖關節脫位(左髖),詳細情況在補充說明
概述
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是較常見的先天性畸形。女性多於男性,左側脫位比右側多,單側脫位約為雙側的1倍。治療越早,效果越好。但許多病例在開始步行後有跛行時,才被發現,錯過了在1歲內治療的最好時機。
臨床表現
1.嬰兒期單側脫位者:兩則臀皺紋和大腿皮紋不對稱,腹股溝紋深而位高,患肢較短。雙側脫位者,會陰部增寬,有些細心之母親可發現上述變化外,也會發現病兒大腿不易分開,往往在換尿布時發現髖部有彈跳現象。 2.ortolani試驗是早期發現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有效而又簡單的檢查方法。具體做法:讓患兒仰卧並屈髖屈膝至90°,檢查者將拇指放在患兒大腿內側,示指和中指放在大轉子處,將兩側大腿逐漸外展、外旋。如有脫位,可感到彈響或跳動聲,髖部才能外展、外旋至90°,如將大腿內收、內旋,拇指向外推,股骨頭可再脫位,再次有彈響或跳動聲,稱為ortolani試驗陽性(彈進彈出試驗),適用於新生兒的檢查。 3.barlow試驗,又稱「穩定」試驗,是ortolani試驗的改良。嬰兒平卧,檢查者的兩側中指放在兩側大轉子處,兩手拇指放在大腿內側小轉子附近,將髖屈至90°,膝完全屈曲,然後將兩髖外展至45°,若檢查者中指感到股骨頭滑入髖臼內,表明有脫位。再用置於大腿內側小轉子附近的拇指將股骨頭推向外後側,若感到股骨頭自髖臼後緣滑出,放鬆拇指後,股骨頭又滑入髖臼內,表明髖是不穩定的,稱為barlow試驗陽性。年齡較大病兒不宜作此檢查。 4.脫位期:病兒開始行走的時間比正常小兒為晚。步行時出現的異常是無痛性跛行。雙側髖脫位者呈鴨式步態,即左右搖擺。站立時骨盆前傾,臀部後聳,腰部前凸。 5.脫位期單側脫位者,患肢短縮,平卧時雙膝屈至90°,兩膝頂端不在一個平面上,低的一側表明有脫位。即allis征(galeazzi征)陽性。 6.令患兒單足站立時,對側骨盆不能抬起,以保持身體平衡,則站立足側髖有病變。即為trendelenburs試驗陽性。 7.x線檢查:股骨頭骨化中心出現較晚,發育遲。骨性髖臼頂呈斜坡狀。股骨頭骨化中心位置向外方或上外方移位。
診斷依據
1.多見於女性嬰幼兒,可有家族史。 2.細心的家長在換尿布時發現大腿分不開或有髖部彈響聲。 3.站立步行遲,跛行。單側脫位為短腿跛行,雙側脫位呈左右搖擺之鴨步。 4.外展受限,患側臀皺紋增多。 5.且深,雙側脫位時,臀部後聳,腰前凸。ortolani試驗(+),barlow試驗(+),allis征(+)和trendelenburs征(+)。 6.骨盆正位x線攝片可明確診斷,見髖臼角增大,閉孔頸弧線中斷,股骨頭脫位。
治療原則
1.及早診斷,及時治療。治療越早,效果越好。不同年齡治療方法不同。 2.1歲以內,穿外展布兜(亦稱連衣襪套)辦法,將兩髖保持在屈曲90°外展外旋位。穿用時間4個月以上。固定時間的基本數為6周,每遲診斷1個月,固定時間增加1個月。 3.1—2歲半,採用手法重定蛙式石膏外固定或外展支架固定6個月,每3個月更換一次。6個月後改用雙側外展內旋髖伸直位長腿石膏外固定3—6個月。 4.5—8歲患兒先行股骨髁上骨牽引2—3周後行切開重定術。採用salter骨盆截骨術或chiari骨盆內移截骨術等術式
用葯原則
1.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病兒無特殊葯物治療; 2.少數需手術治療者,術後要用抗生素防止感染。
輔助檢查
1.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根據臨床症狀和體征,結合x線攝片骨盆正位片,即可確診; 2.少數需手術治療者,檢查專案包括檢查框限「a」、「b」。
療效評價
1.治癒:關節復位、穩定,功能基本恢復正常,手術者傷口癒合。x線檢查頭臼關系正常,發育良好,截骨術者已癒合。 2.好轉:症狀有改善,功能仍較差,x線檢查頭臼關系未完全恢復,發育仍不完美。 3.未愈:症狀、體征無改善者。
專家提示
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是較常見的先天性畸形。在治療效果來說,新生兒及越小年齡越早治療效果越好,耽誤診治,年齡越大,效果越差。作為患兒之父母,若在新生兒發現臀部皺紋不對稱,更換尿布的大腿難分開或出現髖關節有彈響聲者,應及時找有經驗的骨科醫師檢查,x線攝骨盆正位片,及時診斷,盡早治療。此時治療效果好,方法簡單,花費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