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髖關節 > 髖關節置換手術消毒區

髖關節置換手術消毒區

發布時間:2020-03-12 09:41:23

1、髖關節置換手術可以做兩次嗎?

可以,不過第一次叫置換,第二次以後都叫翻修,而且效果會越來越差……………… 不過您40歲了,第一次如果沒有出什麼大問題的話可以用到70歲左右。

2、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多少錢

人工髖關節置換是將人工假體,包含股骨部分和髖臼部分,利用骨水泥和螺絲釘固定在正常的骨質上,以取代病變的關節,重建患者髖關節的正常功能,是一種較成熟可靠的治療手段。建議還是到正規大醫院骨科及時進行手術,費用估計5-10萬吧。

3、髖關節置換手術要住院多久大約費用多少,醫保能報銷多少

您好,股骨頭壞死髖關節置換相對年輕的人建議使用陶瓷對陶瓷的關節假體,這就比較貴了,單側關節假體費用是5-6萬,總共連住院費及手術費總共要7-8萬,兩側同時換相對便宜點,大概要14-15萬,分開做可能需要15-16萬。 當然如果選擇陶瓷對聚乙烯的關節,那相對便宜些,關節假體費用3.6萬左右,一側關節置換總費用大概5.5-6萬,雙側同時換要11-12萬,分開換需要12萬多。

4、髖關節置換手術的缺點是什麼

股骨頭壞死是嚴重影響髖關節活動的疾病,嚴重的會造成患者無法行走,只能卧床休息。一些患者因為股骨頭發生塌陷,在醫生的建議下往往會選擇進行髖關節置換手術,以為這樣就可以一勞永逸了。真的是這樣嗎?新浪中醫股骨頭壞死頻道的專家指出,隨著醫學的不斷發展,髖關節置換手術的缺點也不斷的在暴露出來:一,髖關節手術使用人造關節代替壞死的股骨頭,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症狀,但是髖關節置換術並不是治療股骨頭壞死的最佳方法,且由於人工關節減震功能不良,手術之後避免在不平滑不平整路面行走,不能每天行走的距離過遠、更不能負重行走、進行體力勞動、跳舞,以免假體提前下沉,出現髖關節疼痛症狀。二,手術後活動受限的症狀的症狀也是不能完全解除的,患者做一些簡單的活動還可以,但是能進行過多的活動,過多的活動如爬樓梯、跑步、登山等運動會使假體的使用年限減少、假體的松動,因為人造關節沒有自行修復功能。如果置換手術後不久就出現了假體松動的情況,導致了置換術的失敗,不得不再進行第二次手術,甚至第三次的手術。三,髖關節置換手術還有可能引發其他並發症,留下後遺症等,有的患者會發生感染,需延長治療時間,治療十分困難,甚至不得不將人造關節拔除,待感染被控制後再進行關節再置換,而再置換的感染率遠遠高於第一次的手術。而在手術中也可能會造成其他部位骨質的損傷,導致術後住院時間長等缺點。通過以上詳細介紹,大家對髖關節置換手術的缺點應該有了比較明確的認識了吧。在此提醒廣大患者,除非股骨頭塌陷非常嚴重,其他股骨頭壞死治療方法沒有療效的情況下,方可考慮髖關節置換手術。

5、全髖關節置換手術後的家庭護理

1.術後搬動要小心,保持外展、外旋、輕度屈曲位。睡覺時梯形枕夾在雙下肢間固定3-6月。
2.術後24小時預防應用抗生素,如傷口、體溫無感染徵象,24小時後可停用抗生素。如有情況應繼續使用。
3.有效的負壓吸引極為重要,主要為防止感染,又可觀察和記錄引流液顏色的改變及引流量。引流管留置不應超過72小時,24小時引流量少於20ml後才可拔管。
4.術後24小時內常規拍X線片,檢查人骨頭在髖臼內的位置,也便於術後隨診比較。
5.術後麻醉清醒後即應活動未固定的關節,作肌肉收縮鍛煉,下肢按摩,以防深靜脈栓塞。身體較好的患者術後24內即可下床,試著站立,情況較差者可術後2-3日下床;術後14-21日拆線;一般情況下術後1月可持雙拐下地行走,術後2月扶單拐行走,2月後多數患者可丟雙拐自由行走,並加強屈髖、外展髖鍛煉,一般要求屈曲不低於90°(根據關節材料確定,好的材料可屈曲120-130°),外展不低於40°。鍛煉過程可輔以理療,如有疼痛、局部炎症等出現應及時隨診治療。
6.嚴格定期隨診(術後1、2、3、6、12月以及以後每年),以便指導鍛煉和了解情況。定期攝X線片檢查,以便早期發現並發症,如有疼痛、炎症,應查找原因,及時處理。X線片檢查應注意觀察有無骨與骨水泥、與柄間透亮帶,柄折斷,骨水泥折斷,柄端與髓腔內側的關系,假體下沉,股骨距吸收,股骨上端內側骨水泥裂開,骨質吸收等
如果手術後處理不當都會導致疾病的復發;這也是很多患者擔心的;以為是醫院的治療不到位。

6、髖關節置換術手術器械名稱以及手術過程圖譜

好多 都知道張什麼樣 也知道都起什麼作用
重要的是 就是沒記住都叫什麼 因為太多了
不過我可以介意你一下
你可以去一些有關醫療器械的網站看看
14260465給你這個QQ吧
他就是搞醫療器械的
他就是跟骨科台的那個人

7、髖關節置換手術大約要住院多長時間?

全髖關節由人工髖臼和人工股骨頭組成。過去二者均用金屬,實踐症明並發症多,現已不用。目前國內外均用超高分子聚乙烯製成的髖臼,低強度模量金屬製成的人工股骨頭。人工全髖關節的類型和設計較多,主要是股骨頭的直徑和與骨固定的髖臼面的設計。較厚的髖臼,直徑相對小的人工股骨頭組成的全髖,頭臼磨擦力小,人工臼穩定,局部反應小。

全髖關節置換術的並發症除有人工股骨頭置換的並發症外,尚有人工髖臼的松動,脫位及負重區的超高分子聚乙烯面磨損後引發的局部反應。

全髖關節置換手術術前時間一般為2~3天,術後一般需住院5~7天,因此住院時間一般為10天左右。但對於一些合並症較多或術後存在並發症的患者住院時間較長

8、髖關節置換術後的康復護理原則

術後康復訓練

2.1 術後第1周 術後當日即穿「丁字鞋」,術後第2天開始進行膝部按摩,可進行患側踝關節主動屈伸活動和抗阻活動。術後3~5天行患側股四頭肌等長收縮訓練,並且進行患側髖、膝關節被動活動。通過雙肘支撐,在他人幫助下或雙手握住床上方的吊環挺起上半身,臀部抬離床面,保持10~15s,重復5~10次。術後第5天,在膝下墊枕使髖彎曲10°~20°,然後以膝部為支點做挺髖動作,即抬臀動作。

2.2 術後第2周 鼓勵患者在無痛范圍下進行主動的患髖膝屈伸能力訓練;屈髖度數為45°~60°或<30°,可在患肢下放置一滑板,患側足跟置於空心圓墊上在滑板上做下肢屈伸運動,在無痛范圍內加強患側髖周圍肌群和股四頭肌的力量性訓練;可逐漸抬高床頭的高度,直至患者能在床上半坐位,外側入路切口的患者,半坐時間逐漸延長(30~60min)。一天可重復進行多次,為坐站練習做好准備。有條件可用直立床訓練;繼續進行床邊體位轉換訓練,包括:半坐―躺轉換練習、坐―站轉換練習、卧―站體位轉換、在平行杠或四腳助行器內進行健腿支撐三點式步行,轉體訓練等。

2.3 術後第3周 做四點支撐半橋運動,即在雙肘及雙下肢屈曲位支撐下抬臀並在空中保持10s,重復進行10~20次,每個動作要求緩慢進行;加強步行訓練,開始在平行杠內進行,將步行周期中的擺動期和支撐期分解進行,分別進行前後交替邁步訓練,並逐漸過渡到步行訓練;平行杠內的步行平穩順利,則應過渡到拐杖步行,有條件進行減重步行;繼續加強患側股四頭肌漸進行抗阻訓練,不斷提高患側下肢的肌力;改善及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教患者藉助一些輔助設備獨立完成日常的穿褲、穿鞋襪、洗澡、移動、取物等,以減少患者患髖的彎曲度數;必要時進行適當的環境改造,如加高床、椅、座廁的高度,坐椅兩邊最好有扶手以方便患者坐立,讓患者盡量睡硬板床,穿松緊鞋和寬松褲,以方便患者完成動作。

2.4 術後4周~3個月 逐漸改善患髖的活動范圍,增加患髖的負重能力,使人工置換的髖關節功能逐漸接近正常水平,達到全面康復的目的。注意在3個月內,持拐步行、過障礙時患者腿僅為觸地式部分負重,上下樓梯活動,要求健腿先上,患腿先下,以減少髖的彎曲和負重,還可以在運動平板上進一步改善步態、步速和步行的距離,提高患者實地步行的能力,最後過渡到棄杖步行。

9、半髖關節置換術

頭下型骨折骨折不癒合以及股骨頭壞死的幾率比較大,所以我國骨科界的共識是:<65歲,股骨頸骨折,推薦做內固定治療;而>65歲,一般建議做關節置換手術,可以選擇半髖(就是股骨頭置換)或者全髖置換,手術的效果一般全髖比半髖好,如果病人的身體條件允許,是建議做全髖關節置換的,當然,全髖關節置換的技術要求要比半髖高許多;

而做內固定手術(空心釘固定),不是不行,只是出現股骨頭壞死的幾率要大很多,要有接受失敗的心理准備;

至於人工關節的費用,不同的關節費用價格差別很大,地區差別也比較大,同一款關節假體差別1萬元以內很正常,但是對於66歲的老人來說,普通的進口關節足夠(關節費用一般在2.5-3萬左右),當然,如果醫生的技術成熟,你家人又不缺錢,那麼可以選擇陶瓷-陶瓷關節(關節費用在5.5萬左右),這個是目前初次全髖置換最好的關節,但對醫生的技術要求較高。

如果對答案滿意,請點擊「選擇滿意回答」

10、全髖關節置換術的手術步驟

人工髖關節置換可採用前方入路,側方入路、後方入路等。目前較為常用的是後外側入路。具體手術步驟如下:1體位:側卧位。2切口:以股骨大轉子為中心做已略呈弧形的切口,長約12cm。3切除股骨頭:脫位髖關節,在股骨小轉子上1-1.5cm處截斷股骨頸,切斷股圓韌帶和周圍關節囊,取出股骨頭。4 植入髖臼假體。通過保留、反復磨銼等步驟,在合適的位置植入髖臼假體,裝入內襯。5 植入股骨假體。通過暴露、修整髓腔、試復位等步驟後植入股骨假體。6 復位後,關閉傷口。

與髖關節置換手術消毒區相關的內容